淘客熙熙

主题:怕富不怕穷 -- 给我打钱87405

共:💬207 🌺363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此处需大力握爪

我个人所见,外语,其实我仅仅指的是印欧语系,“设计感”过强。“设计感”过强的语言,非常容易把人摘出去。汉语恰好相反,它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也可以说是基于生活而优化的产物,故浑然一体,“自动”的将人的处境包含了进去。一个最浅显的例子就是:来杯啤酒和give me a cup of beer,场景是顾客对侍者说,如果啤酒不是给别人,那自然就是给“我”,就不必再说“给我”,英语显然将场景剥离了。所以我一直持有一个观点,语言是相当重要的工具,这个工具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相关文化的演化路径。

另外,我个人读书,尤其是读历史的一个经验是,读(一些)中国人写的历史,要学会假设性代入,代入自不必多说,假设性很重要,假设性并非仅指的是想象,因为代入本身就得靠想象,假设性指的是至少有两个假设性出发点。

这里就需要说明一个问题,孔子关于小人和君子的论述有很多,他有明显的褒贬义,可是孔子到底是怎么理解这些问题的,我以为不必深究。不如这么来想:人不学不知义,所谓原生的、自然的人,必定是持有小人思维的,表现出来就是比如斤斤计较,比如考虑问题比较简单,不够周全——这些在小朋友身上就特别明显;经过了学习之后,就有君子思维了,君子思维是全人类“吃亏吃多了”的产物。所以一个人经过学习之后,可以说,他必定同时持有小人思维和君子思维,结合经验,我们大概可以说,遇到某事,第一反应往往是小人思维,要点在于会不会发生“转念一想”,君子思维会不会后发先至,或者说,当君子思维“发言之后”,小人思维到底是听,还是不听。综合来看,学得比较好,就比较君子,学得不太好,就比较小人。从学习的成效来看,褒君子、贬小人,无可厚非。

这里就还涉及到一个学习方法的问题。做人做人是做出来的,怎么做?很多时候我们听别人的建议是“凡事多想一想”,可是这个建议为什么不那么理想呢?我以为,做人不能等到事情发生了再来做——这里的做,指的是练习——得在事前就开始练习,我读历史,就是在练习假设性代入。练习假设性代入,就好比我从家去到公司有两条路,我两条路都走,长久以往,“这两条路都存在”必然像烙印一样刻在我的意识当中。而没有做这样练习的人,就会忘掉常识,他们会真的认为天下人都一样(往往都是小人),一个习惯性忘掉常识的人,是非常可怕的。这是第一个功效,第二个功效就是我的“转念一想”很容易发生。

我用假设性代入读历史,自然多数时间读成了“搞不清到底怎么回事”,要么就是证据不足,要么就是我自己脑子不够好。我女儿就说:“你这么读,无功而返,有什么价值呢?”我对女儿说:“你这就 是典型的小人思维,因为你只看到一个结果 ,这个结果 就是有没有定论,当没有定论时,你就会认为白干了。你没有看到另一个结果,就是我这样的假设性代入,是一种练习,只要练了,就会有所增益,这是必然性结果 。所以我并不亏。应该说,我的算盘是,先有保底工资,再谈奖金。做假设性代入,必然有保底工资,如果能把某段历史读出个定论,那叫有奖金,要是读不出来呢,那叫没奖金,没奖金就算了。”

这里举一例说明:日久见人心。

日久见人心,一般我们很容易理解出来,时间长了,“他”怎么回事,我也就知道 了,比如“他”的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比如“他”平时看起来冷漠无情,但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可是用假设性代入来理解,就能理解到另一个内涵:日久是针对“我”而言。“我”很容易被 原生的小人思维所主导,“我”一看到某某人长相丑陋就不愿意与他亲近,然而,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我”的这个感官刺激 慢慢也就淡出了,“我”就有机会去认识对方了。如果“我”的修行不够,那我就得长经验,给“我”自己多一点时间,不要急,同时也给“他”多一点时间。这就是一种知己的策略。

不妨再举另一个例子。

巴菲特有句名言,原文 我不记得,大概就是在说,当潮水褪去之后,谁在裸泳,一目了然。这是在描述一种社会现象,很有道理,但我一想,不够精妙或者说缺一半,不如加上一句:当大潮涨起来之后,谁会游泳,不证自明。

为什么我认为缺一半呢?潮水褪去,只不过露出JJ,有多大事?难为情而已,可是有的人他就是不要脸的,他没有羞耻感。怎么办?要告诉他,潮水涨起来会怎么样。没有羞耻感的人,你只能把刀架在他脖子上。

当然,巴菲特或许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往往说话只说一半,剩下一半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这里就不讨论了。

另外,我也认为说话只说一半,不见得都是好事,你要看对象。比如,你面对的是一个娃,你说话只说一半,问题是这个娃鬼精鬼精的,他自己突然“想通了”:我不怕丑,我就挂着JJ到处晃,你能怎么样?这就坏了事,难道不是?所以跟娃讲话,得试探着讲,他要是怕丑,你说一半,他要是不怕丑,你就得告诉他,“不怕丑是吧,那怕不怕死呢?”

我们经常看到有智慧的人说话只说一半,是不是因为他交流的对象往往水平比较高,只需要点到为止呢?这种人,是不是其实不大合适搞低龄教育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