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争鸣:孔子打劫了儒者 儒家打劫了中华传统文化 - 1 -- 精装白沙

共:💬14 🌺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争鸣:孔子打劫了儒者 儒家打劫了中华传统文化 - 5

现在,让我们回到本篇起首,《说文解字》段玉裁的注,继续对儒,作另一角度的破解和剖析。

  儒、柔以叠韵为训。郑氏《三礼目录》云:……儒之言优也,柔也。能安人,能服人。

  儒、柔以叠韵为训,说得很明白,这就是训诂学上的音近而义同,音同而义近。那柔又作何解呢?郑氏者,两汉经学首屈一指的大师,郑玄也。儒之言优也,柔也。真可谓一语道破!儒-优-柔,这是古今中外,汗牛充栋,堆山填海般关于儒家,儒学,哦,对了,还有儒教的文字中,最一针见血!一剑封喉!最一字千金!的解释。原来柔即是优也!有个成语,优柔寡断。那么,什么是优呢?优者,戏也,《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有:“饮酒,且观优”。倡优连用,今日仍不时一见,用前人的话说,就是戏子。儒者在权贵家里,那让人眼花缭乱的繁文缛节,不正像是一出戏?像在演戏吗?《史记孔子世家》其实还有一处出现了儒字,那就是“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有古汉语基础的人知道,至少在西汉以前,汉语词汇基本都是由单音节词构成,优倡侏儒应该是四个独立,但意思极为相近的词,这几乎是不言而喻的。

  儒的这个“作戏”的影子,直到今天,不也仍在我们时代的面前影影绰绰,我舞我蹈吗?从儒的诞生之初起,它就是专业的第三产业服务人员,而它的服务对象,由于自谋生路的需要,一开始,就已固定不移了。这也就是鲁迅在《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一文中所指的:“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根柢即在于此。

  这就是儒,在春秋时期的一个基本生存面貌和客观形象。说得简单直白点,就是谁家有喜事,就赶紧凑个班子过去热闹一下;谁家有丧事,又赶紧拉上一拨人马过去热闹一下――弄顿吃的,攒点零花钱。还记得《史记孔子世家》,写孔子死后葬鲁城北泗上,最后写到的那群像无名鼠辈,偷偷溜溜出来的“诸儒”吗?

  说到这,又得插入两句。许慎《说文解字》:儒,柔也,术士之称。这个“术”字,前人虽多有语涉,但也总给人语焉不详的感觉。如果我们把“术”和前文中的“优”联系,情形或许就豁然开朗了。一场大戏做下来,可不是得有“术”么?太炎先生《原儒》中引述的儒者们求雨时的装扮和作派,没“术”,那可是玩不转的。秦始皇坑儒,有人说坑的是术士,术士就是那时的儒。他们帮秦始皇“作戏”,作到中途,全部开溜,始皇一怒之下,把他们全给埋了。一直到两汉皇朝终结之前,儒生,术士,就是一帮抱着“古礼”,像抱着神秘莫测的“装修工程图”的礼仪装修表演队,以装神弄鬼的方式,时好时坏,混口饭吃。

  世事两面看。

  我们在看尽了儒的这一面后,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出发,我们不能不提到儒的另一面。让我们再次回到侯外庐先生的文章。

  “平心而论,我们不能用近代人的眼光来非难古人。?|绅先生一方面因了社会的黑暗,把西周的思想作为‘儒术’而职业化,但另一方面,他们在思想传统上则相对地保持着文化遗产,……才没有将历史传统的文化斩绝”,“学术下私人的运动,乃适应于经济相对国民化,所以,由儒者蜕变而出的显学,一方面是对于春秋文化具文的批判,他方面又是开启‘子学’发展的源流。这一中国古代思想的流变,极关重要。前人很少注意”(《孔子批判主义社会思想底研究》,见《侯外庐史学论文选集》)

  是的,即使从最简单的世界史对照来看,在古代以色列亡国前后,在曾经煊赫至极的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也曾有过大批的前朝知识分子,在丧失了一切尊严,人格的环境里,仅仅凭着要活下去的生存本能,保存、散播了本民族的文化余烬。让我们忘记先人身上的污秽与耻辱,而永远记住他们的功绩吧!因为他们的生命早已逝去,而火种已经留下。值得我们抱臂冷眼的,倒是和我们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一屋檐下的学者式官员,或官员式学者,他们正给我们上演一幕幕精彩纷呈的“混水摸鱼”,“借尸还魂”,“暗渡陈仓”,“树上开花”的儒学大戏呢。

  现在,该到孔子先生出场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