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John Cassidy:互联网骗局 -- 万年看客

共:💬111 🌺38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飘飘然3

1998年11月17日,也就是在TheGlobe.com令人震惊的IPO之后仅仅过了四天,美联储再次将利率从5%削减到了4.75%,这是六周以来第三次削减利率。历史上如此激进的手段一般都是用来对付经济衰退的。美国经济增长强劲,但格林斯潘依旧担心金融市场的表现,尤其是价格尚且没有完全回归正轨的债券市场。“尽管金融市场的情况自从10月中旬以来已经安顿下来了,但依然存在着不同寻常的紧张压力,”FOMC在一份声明中说。这话说的不假。但是在股票市场里价格正在面临着上行的压力,而互联网股票已经冲破了任何仅存的限制。许多投资者确信,在这样的环境下继续削减利率的格林斯潘认同正在发生的一切。

这时消息传来,网景这家最早的互联网公司刚刚被迫放弃自己的独立经营权。可就连这条消息也没能阻止人们纷纷入场。11月底美国在线宣布以42亿美元的股票收购网景。这场交易意味着网景终于败在了微软手下。1995年8月,在网景进行IPO的时候,网景引航员浏览器的市场份额大约是80%。如今网景浏览器的市场份额已经被IE一马绝尘抛到了身后。与此同时,网景公司正在专注于商务领域,专心打造自己的电子商务部门。美国在线收购网景公司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公司网站很受欢迎。

自从10月中旬以来,微软用来超越网景引航员浏览器的策略成为了华盛顿法庭当中每日争议的焦点,托马斯.潘菲尔德.杰克逊法官正在这里审理合众国诉微软一案。司法部针对比尔.盖茨的公司发动了反托拉斯诉讼。美国政府早在1998年5月就提起了诉讼,指控微软非法利用视窗的垄断地位来扼杀网景。微软案件的法律细节与意义早已经是好几本书的主题了,但是这起案件的经济意义可以简短总结为一句话:微软的成功表明,用来论证网景、雅虎与亚马逊之类公司价值的论据都是谎话。微软证明了互联网经济的入场门槛至少在网络浏览器领域非常低,以至于所谓的先发者优势远远赶不上雄厚资金以及在相关市场的影响力那样重要。乔治.吉尔德在1995年认为网景将会打破微软对于计算机工业的垄断,如今这话听起来就像是个拙劣的玩笑,尽管马克.安德森依然摆出一副英勇的神色。“这家公司理应成为未来十年的显赫互联网公司,”在网景与美国在线合并的消息公布之前一天他这样告诉《纽约时代》。

11月28日纳斯达克指数收盘点数首次突破了2000点。自从9月底以来,纳斯达克指数已经爬升了超过500点。五天之后,华尔街传送带上的下一只互联网股票Ticketmaster Online-CitySearch也来到了纳斯达克。当年早些时候,在线榜单发布公司CitySearch打算进行IPO,但是互联网股票在当年夏天的下跌打碎了公司的如意算盘。迫切需要现金的CitySearch找到了著名票务机构Ticketmaster的在线分支TicketmasterOnline。Ticketmaster本身从属于美国电视网,时任总裁是巴里.迪勒。这位几年前曾试图收购派拉蒙影业的好莱坞高管一直对CitySearch抱有兴趣。1998年9月底,迪勒将TicketmasterOnline与CitySearch合并,并且从国家银行蒙哥马利证券雇用了一批投资银行家,让他们将这家联合公司推向公众。按照金融界的术语,这家公司的情况就像灾区一样难看。1999年前9个月这家公司收入总计2700万美元,运营亏损是5740万美元。不过鉴于这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这些数字倒是不算多惨。Ticketmaster Online-CitySearch股票定价14美元,交易首日跃升至40.25美元,爬升了187.5%,也使得这家公司的估值达到了27亿美元。鉴于最近竞争激烈。这个成绩也只能位于首日涨幅的第五位,但的确使得有些报纸重新拿出了“神奇迪勒”的大标题。

想要追踪所有互联网IPO越来越困难了。Ticketmaster Online-CitySearch上市之后两周的时间里又有六家互联网公司粉墨登场:uBid,Internet America,Xoom,AboveNet,Infospace.com,以及audiohighway.com。这些公司当中有几家只不过是起了个好听的名字的皮包公司而已。比方说audiohighway.com是一家位于加州的公司,主营业务是提供可供下载的音频内容。这家公司在1998年前9个月的收入只有87000美元,稍微热闹一点的书报亭就比这家公司赚的钱还多。现在市面上的互联网股票数量如此之多,以至于人们建立了专门的互联网股票指数表来追踪它们的表现,道琼斯也推出了道琼斯互联网综合指数,TheStreet.com则设立了专门的互联网版块。“在互联网这样新兴且动力十足的行业当中,TheStreet.com互联网版块为投资者们提供了跟踪行情与交易投资的便利,让他们有机会牢牢锁定互联网领域总体表现最亮眼的最大玩家。”TheStreet.com的总裁凯文.英格力士说道。

全新的股指体系维持了原有的幻觉:互联网就像交通或者制药行业一样是一门寻常生意,其中存在着自有的内在逻辑、衡量标准与权威。权威之一是亨利.布罗吉特,一位39岁的股票分析师,任职于华尔街上的一家小型股票交易公司CIBC Oppenheimer。洛基特身材高挑,金发蓝眼,耶鲁大学历史专业毕业,曾经为《哈泼斯杂志》担任校对员。在新闻行业的抱负没能开花结果之后,他转而投入了华尔街。布罗吉特没有MBA学位,但是他非常擅长公关活动。1998年12月15日晚上,他为亚马逊设定了400美元的价位目标。这支股票当时的收盘价是242美元,绝大多数老派人士都认为这个价格本身已经非常扯淡了。为了证明自己的400美元目标言之成理,布罗吉特承认他的推理基础不太牢靠,因为亚马逊的股票早已经“难以置信的昂贵了”。尽管如此,他继续说道:“亚马逊的估值显然更倾向于艺术而不是科学,我们相信股票还会继续走高。这一观点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这家公司的盈利势头的驱动。”在上一个季度亚马逊的收入与1997年同季度相比翻了三番。当年早些时候推出音乐服务以来,亚马逊售卖的CD总量超过了其他所有在线商店之和。布罗吉特认为这一切都证明亚马逊将会成为互联网上的沃尔玛。假如亚马逊能像沃尔玛一样在总价值1000亿美元的书籍、音乐与音像产品折扣零售市场里占据10%的市场份额,那么公司的年收入就会达到100亿美元。再假设公司的利润率是7%,那么亚马逊每年的纯利润就会达到7亿美元。假如将收入的本益比设为30——这个数值对于科技公司来说并不算太离谱——这样一来亚马逊的市值就是210亿美元,或者说每股400美元。

布罗吉特的算法的确没什么问题,但是这个估值模式除了算法之外的其他各个部分都非常可疑。在上一个季度亚马逊亏损了5000万美元,因此公司的盈利能力很值得怀疑,更不用说维持7%的利润率了。甚至就连沃尔玛这样盈利能力最强的零售企业的利润率也无法超过5%。但是布罗吉特的时机掌握的非常到位。三个月之前亚马逊的股票交易价格还在100美元以下,最近随着投资人关注公司的收入增长,股票也开始走强。12月16日,在布罗吉特提出400美元价位目标之后,亚马逊的股票价格跃升了46.25美元,达到了289美元。在这个价位上亚马逊的总价值达到了153亿美元,几乎与西尔斯百货并驾齐驱。情况并没有到此打住。媒体当中充满了假期在线购物的新闻,亚马逊也获得了比平时更多的免费宣传。玛丽.米克也赶来锦上添花,她在接受《巴伦周刊》采访时将亚马逊的迅速增长与早期的美国在线相提并论。在新年第一周,也就是布罗吉特发表他那看似荒唐的预言之后不到一个月,刚刚将一股拆成三股的亚马逊股票的未拆分股价就超过了400美元。

布洛基特被人们赞颂成了先知。相比之下,他在美林公司的竞争对手乔纳森.柯恩看上去更像是个笨蛋。就在布罗吉特抓人眼球的举动之后过了几天,柯恩将亚马逊称作“大概是有史以来最昂贵的股票,不仅仅是在互联网股票领域,而且在现代股票市场的历史上也独一无二。”布罗吉特将亚马逊当做科技公司,科恩则坚持认为亚马逊是一家零售公司,要像一般零售公司那样应对库存、分销与营销成本。就算最成功的零售公司的股票价值也不算很高。还是以沃尔玛为例,沃尔玛公司的市值相当于一年总收入的1.5倍。很显然亚马逊的经营成本的确比实体零售商要低,因此亚马逊股票的价值应当是年收入的两倍到四倍。根据这条标准,他认为十二个月内亚马逊股票就会跌回50美元。1999年初,亚马逊股票价格按拆股前计算已经达到了500美元。柯恩离开了美林公司并跳槽来到了在线股票中介公司Wit Capital。他前脚刚走,布罗吉特后脚就应聘了他的岗位,美林的高层主管决心要打入互联网IPO业务,雇佣布罗吉特的意图就是打造他们自己的玛丽.米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