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价值观与戾气(整理) -- temptemple

共:💬5 🌺8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二、价值观

什么是价值观?组织依势而起,势聚则权显。组织需要的是势,在其中通过技术操作使势能够聚合。

那么对于组织来说,体系中第一要务就是形成势,或是说形成价值。当体系不能形成价值时,组织就会崩溃。既然价值的正反馈如此重要,那么,形成向上的价值观至关重要。考虑到单一个体的情况,每个人在体系里都要形成适合于社会的正反馈。组织需要是价值观形成的最根本的原因。

我定义的价值观是:一种内心尺度,它凌驾于整个人性当中,支配着人的行为、态度、观察信念,理解等,支配着人认识世界,明白事物对自己的意义和自我了解,自我定向,自我设计等;也为人自认为正当的行为提供充足的理由。

所以我认为:价值观就是人的好坏观,即人们关于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怎样为好、怎样为坏,以及自己向往什么、追求什么、舍弃什么、拥护什么、反对什么等等的观念、思想、态度的总和。构成价值观的是我们的思想、观念、精神形式。价值观不同于知识、理论和科学系统,它不是表明人们知道什么,懂得什么、会做什么,而是表明人们究竟相信什么,想要什么、坚持追求和实现什么。

by 忙总

在我们社会规范中最重要的是法律,那么法律是价值观吗?似乎不是,法律虽然规定了人们的行动范畴,但法律对人们的要求更接近于组织群体生活中自然人的要求,这里的自然人指的是生理意义上的人。价值观是在这上面中更高的要求,正因为组织在价值观中的影响,价值观产生于社会人群中,社会人指的就是能创造势的人。

那法律的条规守护着的又是什么,法理是不是价值观?法律条规守护的是公认正确的东西,一个先验的东西,即法理。法理在西方社会中是明确规定的,但不时在小范围变更;而东方的法理中是含糊的,倾向于道德化的,但不管西方还是东方的法律,都不是亘古不变的,西方的法理是不时改动,东方的法理则是时时变化,两者同时又都是保守的。法律强调的是至高无上的法理,以及如何去符合法理,法理和价值观有一定的关联,但不是价值观。因为法律直接构建于权的结构,因此就与价值观,也就是势紧密相关,虽然可以影响价值观但法理不是、法律更不是价值观。所以,当价值观没有更新,想直接通过法理这块进行变革,这就相当直接作用于权术,不可能形成价值观。类似的权术者总是想通过“人民当家做主”的口号,自己定义“人民”,来改变上层建筑的阶级组成,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这些都是妄人。

那么,道德是不是价值观?道德作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但同时,道德也有着其滞后性,不同道德间也发生着相互冲突、融合,道德并不能真真正正完整的反映价值观。也正是因为对于组织来说,总存在着组织中、游离于组织的、与组织对立冲突的群体,因此道德不能代替法律。同时,组织需要的价值观具有多样性,但也有着主次,但很让人迷惑的地方是一般意义的谋生是符合组织发展的需要,是社会的电池,但这块却一般来说不认为是道德。上一次否认电池是道德的行为,似乎伴随着的是电池呼吁更多权利的背景。

道德,一般意义上是外在的社会压力来来维护,在自然经济时代,靠的就是乡间的民间监督。而价值观则更趋向于内在性的自我解放,一种自我的肯定,一种自我和他人或是自我团体、阶级与其他的相互差别而得到的自我肯定。正因为有着内外之别,这是道德和价值观的最重要区别。所以道德和价值观很近,但不是价值观。道德,强调的是双方的利益共赢;而价值观则更注重于单方自我的肯定。因此用道德来取代价值观,都是事半功倍的。

那么灵魂孤立的个人主义社会和家国合一,浑然无外的社会中,道德和价值观的相互关系又是怎样的呢?灵魂孤立的体系中可以肯定的是价值观;而中国则体现了道德和价值观的混淆,我们有没有可能建立新的东西来加入道德和价值观的角逐中,当社会单位由家解体到个人时,将会产生什么新的情况?

关键词(Tags): #法律#道德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