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东方的屋顶 一、伍重 -- 藏猫猫

共:💬134 🌺115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东方的屋顶 七、曲线的误会

不同文明之间发生碰撞的时候,会产生“伪问题”。像前文例子里,问“西方为什么很少使用瓦”,就是伪问题。西方并非很少使用瓦,而是一在于屋顶隐藏,容易被忽视;二是瓦的形式与中国有别,可能被忽视。

不过伪问题并不是就可以置之不管了。应该追问,伪在哪里,为什么会伪?如果使问题不伪,应该怎样问?怎样答?

今天有学者将“中国建筑为何用木构”也称作伪问题,论证说,中国古建不仅用木,金(铜、铁)、木、石、火(砖瓦陶)、土(夯土)“五材并用”的。这话也对,但有那么点为证伪而证伪...

我们已经列举了一些对中国屋顶“曲线”的猜想与假说,但其中一些猜想在今天看来荒谬的原因,扎根在问题的提出。“中国建筑屋顶为什么使用曲线”,这个问题,本身大有问题。它在两个层面对中国屋顶产生了误解。

首先,中国的屋顶“曲线”,并不是一条曲线。准确地说,屋顶是一个曲面。而这个曲面,在两个维度上产生曲率。

一个是屋角的起翘。曲线是沿着屋檐走向的。这是在我国极具地域特征的标志。可以作为判断建筑分区风格的一个基本元素。从前文中北方(大同)、长江流域(上海)、南方(广东,其实福建如泉州等地可能更明显)的小亭子起屋角起翘的程度对比,可见一般。

屋角的起翘是给西方游客第一个最强力冲击的印象。

第二,可能是西方学者更关心的问题,屋面的曲折。是沿着房屋剖面方向的。这个曲线,严格地说,并不是曲线,而是折线。其成因,是房屋在进深方向上立柱(或垫块),以柱(或垫块)支撑檩条和椽子,椽子搭在各柱(或垫块)之间,形成的折线。

这个折线的生成,在宋代的建筑规范里,叫“举折”,清代建筑规范里,叫“举架”,两者的计算原理是不一样的。

看佛光寺文殊殿吧,结构比大殿殊朗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佛光寺大殿看两条曲线所形成的曲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简单地说,宋代的做法,是根据房屋的进深尺度,首先规定屋脊的总高,称H,然后先画一个大三角。然后从内向外数,除去脊檩外,第一根檩条的竖向位置,在大三角斜边上相应的位置,向下“折”1/10H,横纵坐标都有了,确定;然后将此檩与下平檩上皮(也就是大三角的最下面那个点)连线,在此斜边上,再向下“折”1/20H,确定第二根檩条的位置。以此类推。由此保证屋面从脊檩向下,是一段越来越缓的内凹折线段。

梁思成先生对举折的图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清代的做法,正相反。宋式是先规定总高,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做减法,而清代不规定总高,是从下向上从外到内做加法。“如九檩下金六五举,上金七五举,脊步九举”。这个数字规定,以1.5举逐檩增加,且进深越多数值越大。因此,清式的屋顶,总得来说,要比宋式陡峻高耸。

梁思成先生对举架的图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从中国建筑史发展,屋顶的陡峻大体是逐代增加的。所以“唐风”有“舒朗缓重大气”之感。

那么下次再有人问,“中国建筑屋顶为什么使用曲线”,咱可以嫣然一笑:不好意思,洒家不用"曲"线,洒家用折线的。

为了行文方便,后面还是统称曲线。

此外,中国屋顶的曲线,还有第三个组成部分,就是脊部的起翘。

汉代甚至更早,屋面平时之时,屋脊已经有了显著的特征性的起脊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而南方的脊部处理,最为夸张的,泉州等地,整个屋脊作成夸张的两头翘,这个不用争,来自文化与审美选择对于现有特征的放大夸张。

泉州府文庙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明白了中国屋顶“曲线”的组成结构,我们再来看之前讨论过的几种“源起”假说,

帐篷之说,完全是一锅乱炖;

美学之说,其实早期的提出,更多是受到屋角与屋脊起翘的第一印象的震撼;

排雨纳光之说,讨论的是屋面曲折接近檐口部分的处理;

竹檩下垂之说,讨论的是屋面的曲折。

这些讨论之所以说不到点儿上,因为它们还没有来得及弄清中国屋顶“曲线”的构成。

所以建筑历史,区别于艺术史,它属于要弄清的问题是结构与技术。

铁牛。

后面可能会写慢一点了。

关键词(Tags): #木头史诗通宝推:山远空寒,抱朴仙人,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