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整理】 试论中国军屯发展的基本规律 -- 冰河之水

共:💬5 🌺1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卫所算是军屯

卫所是明太祖称帝前在南京创建的,是明朝军队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朱元璋统一全国之后,创立了一套新的军事制度,即都司卫所制度。都司即都指挥使司,是明王朝设立在各省的省级最高军事领导机关。其同管理民事的布政使司,管理刑事的按察使司,合称三司。卫和所则是隶属于都指挥使司的下一级地方军事机构。

明朝的卫所制度是模仿北魏隋唐的府兵制、又吸收元朝军制的某些内容而形成的,属于自给自足的军屯类型。《明史·兵志》载: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定天下都司卫所,共计都司十有七,留守司一,内外卫二百二十九,守御千户所六十五。及成祖在位二十余年,多所增改,其后措置不一。都指挥使司,每个都司所辖卫所无定例,大体上以五千六百人为一卫;每卫管辖五个千户所,以一千一百二十人为一千户所;每千户所管辖十个百户所,以一百一十二人为一个百户所;每百户所又管辖两个总旗,每总旗及设五小旗。

由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明廷制定了军士屯田则例。明确规定:边地卫所军,以三分守城,七分开屯耕种;内地卫所军,以二分守城,八分开屯耕种。明朝的卫所军又称屯军。明朝的民籍和军籍有严格的区分。军籍又称为军户,皆为世袭,由五军都督府直接管辖,而不受地方行政长官的约束。明朝卫所军士的来源,有从征、有归附、有谪发、有垛集。从征军,即原来的农民起义军及反元群雄各部的战士。归附军,即投降的元军部队。谪发军,即因犯罪而被罚充军役的官吏和军民。垛集军,即由全国各地征平民所充之军。平民一被征为军士,便世世代代为军籍,不得交易。

最初,长江中游一些惨遭战火洗劫的地区被辟为军屯区,每个军士受田五十亩为一份,发给耕牛、农具、粮种等,三年后交纳税赋,每亩一斗。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定科则,军士一份屯田,征粮十二石。所征之粮贮于屯仓,由本军自行支配,余粮为本卫官军俸粮。这种制度,使各地卫所军士在明初25年中,每年都能生产约3亿公斤粮食,足以供养100万军队,从而使朝廷无须从国库按月拨发粮饷便能维持一支庞大的边防力量。

英宗正统之后,卫所制度逐渐衰败,各级朝廷命官占夺屯田,任意役使卫所军士,很多军士甚至被迫为权贵种地,沦为佃户。军士们病无医药,死无棺敛,致使军士逃亡量越来越大,而军官则引以为利,以贪污缺额月粮。这种现象到明嘉靖以后已十分严重,一些卫所的逃亡军士已达其总数的80%,许多边地驻军也只剩下兵力的一半。尽管世袭军户日渐减少,军官数量却不断增加。

英宗正统末年,卫所军战斗力日趋削弱,募兵制度开始出现。募兵同卫所军不同,是朝廷为应付战争,在老百姓中召募成军的。募兵仍为民籍,入伍后一切粮饷、军需全靠国家发放,从而使明朝的军费负担因卫所制度的衰落而比以往更加沉重。军官奉命出兵时,只好临时雇用矿工和盐工充数,或招募辽东、陕西的雇佣兵,而这些人与他们要去镇压的乱民常常出自同一社会阶层。在这种情况下,全国卫所战斗力已弱不经战,军屯制度也就彻底崩溃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