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2010年经济分析 – 11大难题主导的经济方向(转帖) -- hzwj200

共:💬9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六、医疗与健康 (人口红利基本耗光 续4)

六、医疗与健康 (人口红利基本耗光 续4)

  

  我喜欢看电影,尤其是一些经典影片。 当然了,经典影片主要都是美国片。 我看过好多遍《拯救大兵瑞恩》,经典影片之一,在表现残酷的过程中反映人性的辉煌。 后来,有一部中国片,号称中国的《瑞恩》,冯小刚导的《集结号》。 我喜欢冯小刚拍的片子,好多片子都不错。 但是,我跟朋友去电影院看的时候,觉得很不喜欢,因为我不喜欢看同胞相互残/杀的片子。 后来,我的另外一个朋友叫我去看,我说不去,但是因为是免费的电影票,我就勉为其难地去看了。 到了第二次我看这部片子,来了兴趣,觉得《集结号》号称中国的《瑞恩》确实不假。

  

  文化作品反映文化。 嘿嘿,听起来很滑稽是吧。 但是,大家想过什么是文化吗? 我估计很少有人想过。 包括我见过不少搞企业文化的人,看看他们真的比较可悲。 自己都不知道文化到底是什么,就去给人讲企业文化了。 做什么事情,首先需要从定义开始。 失去了对事情的定义,也就失去了做事的基本方向。 比如说,人们都在说股市,都在讲炒股,但是大家知道什么是股市吗? 股市的定义是什么? 股市的功能是什么? 相信绝大多数炒股的人都不知道,什么叫做股市。 因为,如果人们对股市做了明确的定义,就会发现美国股市和中国股市有本质的区别。 进一步说,中国股市不叫股市,只能叫做企业圈股民钱的场所。 如果明确了这个原则,大家就会理解,为什么绝大多数股民面对的将是“血本无归”的结局。

  

  我个人对文化的理解是: 文化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如果一个人关心别人,顾及别人的感受,那么即使他没有很多的所谓知识,那也是有文化的; 如果一个人学了很多知识,但是从来不关心别人,不顾及别人的感受,那么即使他有很多的知识,那也是“有知识、没文化”。 一般来说,知识和文化是相互匹配,相辅相成的。 但是,对于从小缺乏家教、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和关心,即使学到博士,也是没文化,或者像人们经常所说的,没有教养。 打个比方,有些人生长在相互斗/争的年代,心理早就已经习惯于非常扭曲的状态。 这些人即使学了很多知识,但是都没有学会人/性,没有学会关心他人,为了利益不惜戕/害孩子,表现出极为冷/酷的状态。 当他们掌握经济或者社会资源的时候,他们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通过冷/酷地榨取他人,获得自己的利益。

  

  那么,为什么说《集结号》是中国的《瑞恩》呢? 因为,它反映出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像《瑞恩》反映出美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首先,它们两个的共同点是,反映出战争的残酷性。 在残酷的战争中,只有战斗队伍精诚团结,才能够以一当十,最后坚持下来。 当然,不论从对战争的理解、对战场上人性的刻画、对整个战争进程的节奏掌控,《瑞恩》都要比《集结号》强很多,这个也是很正常的,大家都知道的。 最重要的是,他们的都反映出各自的文化特点:而因为不同的文化特点,所以《瑞恩》把仗打完,就立刻结束了,因为人们都能够预想到后面的结果,顺理成章。 而《集结号》打仗只是个引子,真正的“好戏”还在后面。 而我第二次看,觉得自己看懂了冯小刚的用意,就觉得这个片子非常好了。

  

  先说一下《瑞恩》。 瑞恩讲的是在“二战”中,兄弟四人上战场打仗,结果阵亡了三个。 艾森豪威尔知道这件事之后,立即作为最高统帅下令,立即找到最小的儿子,把他送回美国。 于是,一队人马出发去找他,最后保护了他,让他安全回家的故事。 很多看这个电影的人都非常感动,因为这就是残酷战争中的人性辉煌。 其实,对于美军来说,这是个传统。 我看美国一些电影或者读相关的书籍,发现美国人有时候为了抢救一个伤员,结果赔上自己好几个人。 我开头总是在想,这样做值吗? 为了一个人赔上其他的士兵,有时候甚至影响战斗的进程,在做不划算的买卖。 那时候,觉得美国人确实在思维上有问题,净干一些看上去很傻的事情。 后来才发现,聪明和智慧是不一样的。 聪明往往是“条件反射式”的,凭直觉认为这样做不划算;而智慧则是经过系统分析和计算,做一些表面上很不划算的事情,但是非常有利于全局,有利于长远的事情。

  

  《瑞恩》的文化基础是《圣经》中所说的:“不让任何一只羊走失”。 没有与美军真正交手的人们,往往感觉美军主要靠装备强大,实际上贪生怕死。 在日军与美军打仗的时候,日本人也以为美军缺乏勇敢精神,缺乏牺牲精神。 但是,真正打仗的时候,日本人就吃尽了美军的苦头。 对于美军来说,每一个人都很宝贵,不要进行无所谓的牺牲,首先培养军人的灵活,减少伤亡。 另外,通过这种积极抢救伤员的方式,鼓励人们的勇敢。 其实想想,如果我们自己在“勇往直前”开拓市场的时候,如果有人在随时准备牺牲自己帮助我们,那么我们将会变得更加有信心,更加有耐力,更加坚强。 而如果我们在前面打仗,后面被人算计,我们怎么可能勇敢的起来。 所以,从整体来说,这种“不放弃任何一个人”的信条,让人们变得更勇敢。 另外,美国人为了能够少牺牲自己的士兵,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大力开发先进的装备。 尽量让装备去危险的地方执行任务,把士兵“武装到牙齿”,减少人员伤亡。 而且,美军持续在进行着战争,训练着军队,于是美军越打越强大。

  

  《集结号》反映的则是“炮灰文化”。 团长把一个连放在关键位置,抵抗对方的攻击。 然后,跟连长约定,到时候吹号,让他们找机会撤退。 但是,人们最后也没有听到撤退的集结号,全连阵亡,只有连长侥幸活了下来。 后来,因为阵亡的人和失踪的人待遇不一样,而他们这个连的人连失踪的人都算不上,没人知道他们是谁,在干什么,所以什么都没有。 于是,这个连长就开始了长期艰苦的“讨说法”的过程。 后来,又碰到团长当时的司号员,司号员说根本就没给他们吹号,让他们撤退。 这个连长当场崩溃,情绪失控。 后来,终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他放这些士兵的坑道,才追认这些士兵为烈士。 艰苦的过程中,没有人支持他,也没有人关心他的申诉。 如果不是最后还找到那个地方,这些“炮灰”就完全像人间蒸发一样,不会被任何一个人记起。

  

  这种“炮灰”文化体现在各个阶段。 土改把田地分给农民后,让农民切实高兴了一阵,然后支持了上面,而等58年搞个人民公社,再把土地收回去。 红卫兵和红小兵在鼓动下“造/反”,支持了当时的核心意图,然后立刻通过“上山下乡”,被打发到偏远地区修地球。 后来,小岗村农民签署生死文书,搞土地承包责任制。 这个意思是,如果成功了,你们就没事了,然后功劳归于上面;当然,如果没有成功,这些农民就会被枪/毙,成为了“炮灰”,上面还是没有事。同理,后来鼓励人们“下海”经商,也是一种尝试,看看效果。 结果,很多人被“呛水”之后,觉得“海里”不好玩,想“回头是岸”的时候,发现位置已经没有了。 再到后来,工人下岗,提倡《重头再来》,也就没有以前对工人的各种承诺了。 当然,那些一直坚守在“主要位置”,不去当“炮灰” 的人们,就获得了主要的好处。

  

  文化是传承的结果。 “炮灰”文化贯穿在中国历史之中。 吃从春秋战国开始,各国国君就为了自己的“霸业”,驱使人民进行战争。 从秦始皇的集/权专制开始,得到一步步的加强。 秦始皇为了自己一个人死后的享受,可以迫使数十万人劳苦数十年,去做对整个社会福利毫无任何意义的“始皇陵”。 再到后来,从刘邦开始,打下/江山之后,为了自己的权/力延续,开始了“狐兔死,走狗烹”的先例。 赵匡胤则更进一步,黄袍加身之后,立即就杯酒释兵权,把武将们全部赶走,造成了一个极其软弱的宋朝。 明朝朱元璋对跟自己一起曾经“并肩作战”的人更加残忍。 而明崇祯帝朱由检则愚蠢加残暴到无以复加的程度,竟然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不仅残害当时的栋梁袁崇焕,还把剩下的一些能够打仗的良将一个个弄到前线去送死。 最后,“软体动物”的明朝竟然被流寇所灭,中华大地遭到十万落后野蛮的满族人屠杀奴役。 然后,形成了90年代之后,电视屏幕上充斥的背后留着“猪尾巴”,口中自称“奴才”的“壮观”场面。

  

  问题是,当人们短视的时候,不会去思考现象之下的“根源”。 人们会为了虚幻的利益和“美好前景”,甘愿当“炮灰”。 打个比方,专业的投资决策,首先确定的是机会风险和收益。 潜在收益是潜在风险的三倍以上的时候,才会大量投资。 但是,一般的人们为了“蝇头小利”,就可以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押进去。 比如说,小岗村农民在用生命多换几口口粮,绝对是得不偿失的行为。 但是,农民们为了多这几口口粮,就冒了生命危险,于是成就了“改革开放”。 后来,财政缺钱了,就开始利用股票“试点”,给国企集资。 人们看到股票好像能够赚钱,又开始“炒股”,于是成就了股市。 后来,财政缺钱了,于是就开始“科教兴国”,大学开始高价扩招,人们看到自己孩子上学更容易了,又更加节衣缩食,支持孩子上学,于是又成就了“教育产业链”。 现在社会中,人们关注的大多数现象,都是这种文化的反应。

  

  美国之所以让我憧憬,不是因为它有多富,而是它的文化。 财富本身只是最为浅表层的现象而已,它是流动的,是各国之间竞争此消彼长的常态。 而决定财富的,是它的文化传承。 当一群衣食无忧的人,为了跟自己不相干的人的利益,冒着作为“叛/国者”被砍头的风险,签署《独立宣言》,提出“人人生而平等”的文化核心,脱离英王统/治和剥/削的时候,就奠定了美国文化的基础。 即使美国宣告成立了后,也没有一个美国政/府(当时的“大陆会议”不是政府,只不过属于自治组织的协调机构),甚至没有军/队。 对于英军来说,“大陆军”只不过是一群连冬天的鞋都没有,军饷总是被拖欠,经常连饭都吃不上的“乌合之众”。 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还觉得这个事情很光荣,主动提出自己所有的费用自己解决。 然后,打起仗来“屡战屡败”,但是还在坚持打,把一群“乌合之众”终于打成了“老兵油子”。 最后,据说在独立战争最后一战取得胜利之后,信使将胜利的消息传达给“大陆会议”,大陆会议居然没有钱来慰问信使。 最后,还是这些绅士们赶快自掏腰包凑足钱,才避免了连小费都没有的尴尬。 至于华盛顿坚决不做国王,成为美国制度的“基石”这些事情,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了,就不在这里罗嗦了。

  

  这样的文化差异,最终体现在社会制度上,尤其是医疗系统上。 那么,什么是社会制度? 说白了,就是整个社会利益机制为谁服务。 华盛顿从打仗到当总统,都是在为当时美国范围内的人民服务。 所以,他自掏腰包负责自己的费用,然后兢兢业业不敢有半点疏忽。 这样的差事并不好当,所以即使宪法允许他终身连任,他也坚决不当了,觉得自己服务够了,还是回家享清福比较好。 在911英雄、纽约市长朱利亚尼卸任后,布隆伯格为了当上纽约市长,宣布自掏腰包捐钱给纽约市,“贿赂”纽约的选民,也是文化传统使然。 而美国的医疗系统也一样,因为美国政/府在最初“建国”的时候,就是一个总被各州拖欠“会费”的机构。 一个从传统上“小而穷”的财政,总是在各方面“斤斤计较”。 所以,联邦财政从来就没有那么多钱支持医疗系统,也没有能力去整合美国的医疗系统,尤其是支持现在这种越来越“奢侈”的医疗。 因此,出现了花钱很多,但是资源配置有问题的医疗系统。对于穷人来说,仅仅是免费急诊而已。 当然,就跟当年一样,穷人、中产阶级、富人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说话,相互指责,然后慢慢减少各方的分歧。

抛开制度层面,看看每个人的个人行为。 “炮灰”文化下被进行思想灌输出来的人们,首先缺乏个人独立意识和个人福利意识。 因此,总是要倾向于做“炮灰”。 而没有人是铁打的。 一个发挥正常功能的工作者,需要合理的饮食、适当的睡眠、一定标准的工作条件、定时的休息和运动、学习与提升、及时的医疗等等。 工作过度的人很容易伤害自己,或者受到工作的伤害,从而缩短自己的劳动寿命。

  

  《国富论》从开始就注意到这个问题。 在工业革命后的初期,由于工人工资较高,于是就出现了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描述的情景:“诚然,有些工人如果能在四天之内就可以赚到维持他们一星期的生活费的话,他们在那三天里就不工作。 但是,大多数工人的情况并不是这样。当工人的工工资是用非常丰厚的计件工资时,往往会劳动过度,在几年之内损害了自己的身体和健康。 在伦敦以及一些其他地方,据说一个木匠不能精力充沛地工作八年以上。”

  

  也就是说,早在18世纪,经济学开始的时候,就注意到工人的工作年限,以及与工作年限相关的个人财富创造、国家财富创造。 而到了20世纪,各国和各企业在经历了无数的痛苦教训之后,才开始真正重视这个问题,并且主动关注员工的健康,以及技能增长。 比如说,现在很多大企业进行大量的投资,加强员工的教育培训。 他们意识到,教育培训一方面能够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另一方面,就是这些员工流向其它企业,那么其它企业受过相应在职培训的人同样也会流过来,因此也不亏。 而在一个社会中,这种在职培训成为各个企业的普遍现象的时候,那么这个社会在世界的市场竞争力和人才竞争力就会明显提升。

  

  但是,“炮灰”文化中,不去考虑个人的问题,人们只看到所谓的经济总量增长。于是,从1980年代末开始的出口加工工业,在1990年代实现了迅猛发展。 有的人可能见证了当时广东等沿海地区“热火朝天”的扩张情景。 无数的加工工厂就在条件简陋的厂房中开工,然后吸引了大量的农民工。 而农民工在城市大多从事最苦、最累、最脏、最危险的工作,而且居住条件普遍很差。 由于医疗费用高,他们只能是能扛就扛,能拖就拖,实现不行才会买一些价格高昂的药品,而只有遇到工伤的时候,采取看急诊。有关调查显示,有40%左右的农民工在带病上岗。 如果分析影响他们健康的原因:首先是长时间、超强度的工作,据说有的学校学生暑假去广东实习打工,做这些高强度的工作,结果导致好几个人猝死。 其次,是他们工作的环境,缺乏足够的工作环境保护; 第三,居住条件,居住过于拥挤,条件极其简陋; 第四,营养缺乏,缺乏食品安全: 我在广东的时候,有时候会看到他们吃的食物。 当时,真是感觉到他们为什么会受到这样的待遇,经过极其艰苦的工作,或者极强的体力劳动,吃的就是糙米、廉价青菜和少许的肥肉。

  

  对于农民来说,“血汗工厂”比起奴隶制度,当然是一个质的飞跃。 但是,他们的生活本来可以更好一点。 先不说这些企业老板水平如何,首先应当有最起码的人性和同情心。 老板少买一辆奔驰车,换成帕萨特也是一样的开,而一个工厂工人的居住条件就能明显改善;少去唱歌、喝酒、奢侈消费,工人的工作条件就能明显改善,老板自己也就有了时间回家读读书,充充电,企业也就有了升级发展的空间。 那么,今天也就不会有这么多老板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工厂关门。 工厂关门之后,很多老板也就剩下点房子,哪天房价一跌下来,又回归“贫穷”,一无所有。 当人把其他人当成“炮灰”的时候,往往到最后自己也成了“炮灰”。

  

  农民工的“人口”红利基本上已经耗尽。 从90年代到现在,已经有两个10年了。 如果英国木匠不能精力充沛地连续工作8年,那么就算是中国农民工的体质和耐力比英国木匠好得多,可以在更沉重工作的压力下工作10年,那么也就意味着60年代初-80年代初出生的农民工的潜力已经耗尽了。 到80年代之后,独生子女政策已经广泛推行开来,而且他们普遍受到相对不错的教育,拥有了一定的独立意识和个人权/利意识。 他们中间的很多人,开始选择了更加正确的价值观,宁愿在家里“啃老”,也不做“炮灰”。 虽然“啃老”是不对的,但是相对于做“炮灰”,还是一个进步。 因此,从企业老板到一些中层经理,经常或者是“循循善诱”,或者是“口诛笔伐”80后,希望他们能够听自己的话,为自己服务。 但是,现在看来效果并不明显。(当然,80后确实有很大的问题,但是我们每个人自己谁没有很大的问题呢) 于是,在出口加工企业已经明显减少的情况下,“用工荒”仍然在发生,并且从沿海深入到内地。 这个现象说明,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转折点已经开始,过去的经济模式迅速变得难以为继。

  

  同时,以前的恶果已经开始显现出来。 各个新闻都在报道,目前我国职业健康形势不容乐观,近年来职业病发病人数年年递增。不少岗位的工作环境令人担忧,一些企业并没有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前不久为了证明自己得了职业病不惜开胸验肺的河南新密市农民工张海超介绍了当时的工作环境:粉尘都挺大的。干破碎工的时候能见度不到两米,在那工作三年多都有粉尘接触。就是简单的过滤纸口罩,也没有什么防尘效果、防尘措施。 当时不知道危害,要是知道了给我多少钱我也不会去做的。企业也没有告诉后果。在那工作三年,做了三次体检也不知道结果。 张海超与其他很多人相比,还算是幸运的。媒体报道过, 2004年重庆市万州区石龙乡的农民蒲自炳和另外十几名打工者因在温州市一矿石研磨厂打工期间患上矽肺病,被当地劳动局认定为伤残四级。5年来他们做过各种努力,依然没有得到合理的赔偿金,而在这5年维权路上已经有7人死去。现在已经60岁的蒲自炳体重只有100斤,身体非常虚弱,家中已经一贫如洗,每天还要花30多元买药吃。蒲自炳说,他觉得得这个病相当于判了死刑。他不知道自己还要等多久才能得到合理的赔偿,他也不知道自己还能等多久,但他还在坚持。

    

  尽管张海超得的职业病已经确认,但赔偿金还没有拿到。他现在在家中仅仅依靠简单的药物治疗,等拿到赔偿金后才能去医院。在采访的过程中能听到他不断地咳嗽。他在维权过程中也感受颇深:“全国那么多农民工都一直没有去诊断,第一个就是相关部门卡住了他们的材料,到诊断部门没有材料就不能接受诊断。这段时间我也看了,不止是郑州市职防所作出了误诊,全国很多诊断机构都能做出误诊,是故意误诊的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这个现在很难说。我的事拖了两年多,媒体关注这么大才解决。我看有的人为这个事已经跑了7、8年,还没有个结果,我已经是幸运的了。法律上的程序时间也有点长,有的人等不到那个时候,人已经不在了。”

  

  出了问题的不仅仅是农民工,还有近年来社会上鼓吹羡慕的“中产阶级”。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韩国经济》中有一则消息名为《疲惫的中国,加班现象蔓延,每年60万过劳死》。 文中说,中国 已成为全球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人均劳动时间已超过日本和韩国。随着加班的“普及”,年轻人死在办公室的例子屡见不鲜。 那么,为什么中国人要比日本和韩国人工作时间都长,然后,让多出来的工作时间成为“最后一根稻草”,压垮很多中国人? 这就是生产导向型的“炮灰”文化的结果。 大多数中国人的压力太大了,从出生到死亡无时无刻不在面对着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压力:人们为了赚钱,就得找好工作,那么就得上好大学;为了上好大学,就要上好的中学、好的小学、甚至好的幼儿园、好的胎教。然后,人们只能拼死拼活地工作赚钱,而且就是这样工作,也经常无法维持生活所需。

  

  我今年38岁,但是我的同学中,从几年前就有人开始故去。 大多数的30多岁的朋友,虽然大都是有较强知识和技术的专业人士,但是他们的身体状况却难以乐观。 他们的特点是,或者骨瘦如柴,或者明显肥胖。 明显肥胖的人往往就是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 他们相对来说还好一点,更让我担心的是骨瘦如柴的。 一个朋友今年34岁,已经非常瘦,到了冬天很容易咳嗽,这些都是抵抗力已经很低的表现。 我经常跟他说,要锻炼身体、要锻炼身体,但是他为了公司的事情,总是在奔忙。 再加上孩子、父母等因素,难以停下来。 我总是在想,就这样的身体状况,大家在面对更大压力、更困难时期的时候,能应付的过去吗? 难道中国人真是“要钱不要命”的民族吗?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