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我所喜欢的长期投资行业:保险业的几个研究资料转帖 -- 明月悟空

共:💬8 🌺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zt 逍遥狂客 :再谈寿险公司的估值困境 2008-4-2

外链出处

再谈寿险公司的估值困境 2008-04-02 20:09:06

大 中 小

标签:寿险公司 保险行业 估值 清算 投资 股票

保险公司的估值历来是投资界的难题,这个困境过去了百年仍然无法解决。

保险业通常可细分为寿险、产险和再险,相对的,由于产险偿付比例的不确定性,以及再险业务的高议价和风险不确定性,寿险公司的价值略容易清算一些。

为了可以同时套用到各公司的寿险清算价值评估,下面部分数据会有注解,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年报中的相关数据代入。

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说,国内的寿险业的费率与境外大致相似,在3%左右。

而每一个寿险公司的主营收入在撇除了投连险业务之外的最大部分是长期寿险。

而这部分合约的年收入主要由续期保费和新添年缴或趸交合约构成。

按照国内目前大部分寿险公司营运的情况,续期保费业务的运营损耗在2%左右,新合约的运营损耗在20%左右。

另外加上寿险公司的在编人员年薪、资产损耗折旧及各项管理支出,大致为年总保费收入的5%左右。

假设该公司续期保费收入占比85%,新合约占比15%。(根据不同公司请以不同比例代入下列计算过程)

如果某公司的总体运营收入为10000元,那么,以下值为整个公司的清算损失:

{(10000*3%+10000*85%*2%+10000*15%*20%+10000*5%)/10000}*100%=12.7%

也就是说,整个公司如果全部收入不做任何操作,而仅保留现金持有的话,清算损失为总保费的12.7%。

国内的保险收入投资渠道相对较窄,在计算保险公司的理论投资比例时,把可运用资金仅限定为国债、证券投资基金和银行存款这三种形式,实际投资还有其他形式,但这三种投资形式在1999~2005年占可运用资金平均达到81%。

国外成熟市场以美国为例,2003年其保险业的投资分布为债券70%,股票11%,抵押贷款7%,无抵押贷款3%,房地产1%,其它投资8%,分布相当广泛。

今后国内保险公司资金运作的去向也会逐步增宽。

但以相对最优化投资收益比例,纯粹以债券投资和股权投资计算,最乐观的估计假定其投资比例为80%的债券类年化收益为8%,投资比例为20%的股权类年化收益为30%。(如果再有更乐观的比例,请代入)

那么其总收益率为12.4%,这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投资收益了。要知道巴菲特的年化收益率也不过是27%左右。

但如果按照上述数据得出的结果是,整个公司的运营清算值为亏损0.3%。

很多朋友以为保险公司是一个非常值得投资的公司,却并不了解其清算值为负值的本质。

其能得以相对永续经营是因为后期有不断的保费收入以填补前面的窟窿。

许多人以巴菲特对保险公司的成功来讨论对这个行业公司的估值,可是我们必须知道一个被很多人忽略的要点。

巴菲特非常重视保险公司的利润,绝对不会因为扩大市场占有率而牺牲利润,而其旗下保险公司对各项支出的吝啬程度绝对是举世之冠。

可这一个简单的原则却被绝大多数乐观到无边的投资人忽视,只看到了保险公司源源不断的现金收入(浮存金)。

如果巴菲特紧盯市场占有率而牺牲利润的话,获得的浮存金是不是会更高呢?

保险业业,我确实认为是一个朝阳永续的行业,但是整个行业的绝大部分公司却并不会是一个理想的投资对象。

喜欢研究巴菲特的朋友,你能找到巴菲特持股而不是控股的保险公司吗?为什么?

因为只有控股才能干涉公司的运营和压缩成本,使之符合投资的要求。

另外,部分高管的高薪近期坊间议论很多,对于这个现象,200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说过,金融危机的产生与金融业高管的巨额奖金有密切联系,因为奖金刺激了高风险投资行为。

他说,这就像掏钱让他们赌博,如果一切顺利,他们携巨额奖金走人,而当事情变得非常糟糕的时候,他们不需要承担任何损失。即使是他们丢了饭碗引咎辞职,也一样提着固定的一大笔年薪走人。

他还说,给奖金封顶等措施无济于事,关键是要建立奖金与长期业绩挂钩的机制,比如其奖金由第三方托管10年,如果其后亏损,奖金也相应削减。

今晚的行文有些乱,但意思到了即可,暂罢笔。

By 逍遥狂客 2008-4-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