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我所喜欢的长期投资行业:保险业的几个研究资料转帖 -- 明月悟空

共:💬8 🌺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之二:保险业跟踪

最近有关中国人寿的信息简要摘录如下:

1. 中国人寿将率先采用与美林公司共同編制的美林BookMark持有到期债券指数作為债券投资业绩考核的基准。原因系中国人寿债券投资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匹配未來公司资产負债現金流,而不是像基金公司等其他机构投资者那样,以频繁地进行二級市场操作赚取差价为目的。

2. 中国人寿未來的投资重点将会系债券、基础設施、银行股权等,今年在港口、電力、公路等基础设施方面会有几个投资计划逐步落实.

3. 中国人寿投资中国农业銀行、国开行、徽商银行的工作在进行中。

4. 尽管08年A股市场將可能保持剧烈震荡的格局, 中国人寿沒有大量減持A股。

5. 中国人寿一直关注对外投资事宜。次贷危机确实使很多海外并购的机会乍現,但目前还不能对次贷的风险作出明确的判断,在這种情況下不能轻易出手。不过,第二季度之后可能系中国人寿进行海外收购的好時机,国寿的海外并购目标包括美国、欧洲的銀行、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或者信托投资公司。

相关报道一:

刘乐飞:海外市场投资风险尚未充分释放 (2008年03月1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卢晓平)

  中国人寿首席投资官刘乐飞昨日表示,国寿一直关注海外市场投资,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任何举措,主要是对投资风险尚看不清楚。

  他是在“美林BookMark” 持有到期债券指数发布会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的。

  据介绍,从2006年底开始,一直到现在,国寿一直就没闲着,看了许多项目,包括现在国内已经投资运作的项目,大多找过国寿。

  “但经过认真分析,都认为目前不是最好的投资机会。我们始终把风险放在投资的首位,只有在对风险有明确的判断后,才能投资海外市场。目前海外投资风险还看不清楚”,他强调。

  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有多大影响?在他看来,经过次贷风波,全球的资产价格已经进行了重新估值,目前这方面的风险相对看的比较清楚;但是,信贷类资产由于受到会计政策的影响,还没有完全释放完,风险尚看不清楚。因此,他认为次贷危机的影响会在今年水落石出。

  但是,其他资产,包括欧美市场的信用卡贷款和相关产品、很多投行推出的过桥贷款、杠杆融资等等,都出现了很多问题。另外,房地产类的贷款,由于房价的下跌,影响已经很大。如果房价进一步下跌,大量的房地产市值还会蒸发,这不仅将把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向下拖,还会对股票和债券市场产生更深层次的影响。

  “因此,今年全球资本市场是非常不确定的,风险也很难看清楚”,他在担心,因为大家所感兴趣的很多资产都是有风险的。

  “应该是今年下半年会看得更清楚些,关键是要看风险在什么地方?”他说。

  关于即将披露的国寿今年业绩,他明确表示,2007年应该是中国人寿丰收的一年,从半年报情况看,业绩是历年最好的。因此,可以想象,年报也会给大家满意的答案。他认为,公司债是保险公司未来非常重要的投资类资产组成部分,这是保险机构与其他投资人的最大区别。保险公司有能力区别、分析、把握公司债的投资风险。尽管对不同公司而言,信用分析能力差别很大。

  “我们非常看好公司债这个市场,未来是最重要的一类保险资产。无所谓担保不担保,我们有这个能力去判断产品的信用风险,希望保监会早点放闸”,刘的态度非常明确。

评价:

中国人寿谨慎的风险管理文化是值得长期信赖的。当国家主权基金争先夺后扑入华尔街时,我们看到的却是购入资产的不断贬值(这里最着急荒唐的莫过于中国国家主权基金投资的百仕通,也有译黑石的,当初投资的30亿美元只剩下15亿了)。

股价下跌中,只要有钱将继续对国寿进行增持。

相关报道二:

  而对于当下最受关注的海外投资策略,刘乐飞说,2006年底至今,中国人寿始终关注海外市场,次贷危机确实使很多海外并购的机会乍现。“但去年到今年的早些时候,一直都不是最好的投资时机,目前我们还不能对次贷的风险做出明确的判断,这种情况下不能轻易出手。”

  所谓高风险,刘认为,一方面是市场风险,另一方面是信贷类资产的风险。

  目前,市场价格比较明确,但由于受会计政策等各方面影响,信贷类资产风险还没完全释放,如信用卡类贷款、过桥贷款、房地产类贷款等资产尚存在很大问题。

  中国人寿富兰克林资产管理公司董事杨光也认为,如果美国房地产市场继续下跌,新的危机和问题还可能出现,“否则目前在账面上能够暴露的问题,我认为已经差不多了”。

  有着十几年海外投资经验的杨光说,通常情况下要经过几轮的调整,经过几次拨备才能见底,还会有一到两家公司破产,危机才能划上句号。那时市场已开始回升,所以真正见底和投资时机不一定是同一个时间。

评价:相比急急忙忙要进军海外、且激起全国性民愤的中国平安来说,中国人寿的谨慎会否显得进取不足呢?我认为,不管银行、保险还是证券,本质上都是资金风险管理行业,要想保持长期竞争力,除了认真工作以外,更重要的是对风险的高度认识。

鉴于中国平安增发一事让其企业公信力下降,尤其是平安管理层在面对全国性的汹涌民愤时消极的作为,让我对其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及管理层高高在上的作风很是怀疑(此前的投连险风波已让平安摔过跤了)。任何品牌都可能碰到某些意想不到的事件,如何处理此类信任危机将严重影响品牌的生命力。因此,我决定对中国平安继续长期观察,暂不考虑任何增持。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