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关于《窃明》的辩论,大家最好不要引用小说 -- 任爱杰

共:💬62 🌺2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天啊

对不起,又没忍住,这话真能说出口啊:

熊猫的写作,直到目前为止,还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阶段,留出空间让读者保留不同意见,只是摆出疑问,给出尽可能合乎理性的解释。

我觉着金庸和熊猫都够“煽情”的,可毕竟人家老金还把小说和讲史分开,熊猫那可是真的“不留余地”,您看看他借皇太极等历史人物之口在那里大骂袁崇焕,这“私货”也“夹带”的太猛了些吧?

最后一段我倒是同意的:

但《窃明》之所以可贵,正在于他打开了一个讨论的空间,促使更多平常人接触、挖掘平素不可能深入的史料,并把问题的细部展示出来,提供讨论、辩难的空间。

查到了金庸自己写的后记,您载看看熊猫的文风,比一下吧

  《袁崇焕评传》是我一个新的尝试,目标是在正文中不直接引述别人的话而写历史文字,同时自己并不完全站在冷眼旁观的地位。这篇“评传”的主要创见,是认为崇祯所以杀袁崇焕,根本原因并不是由于中了反间计,而是在于这两个人性格的冲突。这一点,前人从未指出过。

  这篇文字并无多大学术上的价值,所参考的书籍都是我手头所有的,数量十分有限。出自《太宗实录》、《崇祯长编》等书的若干资料都是间接引述,未能核对原来的出处,或许会有谬误。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