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关于《窃明》的辩论,大家最好不要引用小说 -- 任爱杰

共:💬62 🌺2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你觉得不持平?

我特别加了“远观”这个词。这个其实很重要,大多数人都认识都是从远及近,思考的方法是先不纠缠于细节,而是根据大的边界条件,给出一个基本的方向性的结果,华虎上面的论证,正是采取的这种方法。这种方法在细节存在很多争议的时候是很有效的,道理很简单,争论中持极端观点的任何一方,都有可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华虎给出了一个“最好能给一个什么评价”这样的上限,我认为中肯的,如果你不同意,可以给出你的上限。

我讲的“霸王硬上弓”的“袁蜜”即是这其中的一方。他们的特点,是根据自己意愿,随意拔高袁。他们其中的一位领军人物,就是金庸金大侠。“袁黑”则是另外相反的一方,以《窃明》的作者为代表。他们的区别其实是很明显的:熊猫的写作,直到目前为止,还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阶段,留出空间让读者保留不同意见,只是摆出疑问,给出尽可能合乎理性的解释。而金大侠则选择了一条煽情而不留余地的写作方法,他们在处理这个复杂而有争议的问题展现出的态度有着显著的差别。

我不认为短期之内关于袁的评价问题,或广而言之明清之际的原委是可以完全廓清、达成共识的,但《窃明》之所以可贵,正在于他打开了一个讨论的空间,促使更多平常人接触、挖掘平素不可能深入的史料,并把问题的细部展示出来,提供讨论、辩难的空间。结论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意识才是。如果你可以同意我以上看法,我看见可以算有很大共识了,你看如何?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