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温相新书选登】雍正探取皇位揭秘 -- 叶成斌

共:💬8 🌺1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二)到底几个人在康熙临终现场?

雍正亲自参与修定的《大义觉迷录》中说在老皇帝康熙临终现场聆听遗命的有皇三子胤祉、皇七子胤礻右、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礻我、皇十二子胤裪、皇十三子胤祥、步军统领兼理藩院尚书隆科多,一共是八个人。然而,《大义觉迷录》颁布的时间是雍正七年,这时候,八个人当中的胤禩、胤禟、隆科多都已经不在人世,胤祉噤若寒蝉、动辄得咎,胤礻我圈禁高墙、形同走肉,胤裪失宠在前、不敢多言。胤祥则是心腹亲信、政治盟友,胤礻右安分守己、小心谨慎。所以,《大义觉迷录》的颁行自然在皇族内不再会有人多嘴多舌。而在清雍正七年之前,雍正从未认真交待过康熙的临终现场到底有几人参与聆训。然而,也就是这个《大义觉迷录》在乾隆即位不久就禁止颁行,列为禁书。况且,《大义觉迷录》中所说的“八人在场”说,也得不到有力的回应,作为雍正的继承人乾隆本人就回避这一说法,乾隆说:“圣祖大渐,授位皇考(指雍正),其时系内大臣隆科多宣传顾命”,乾隆说“隆科多宣传顾命”这点与雍正所说的“皇考宾天之后,(隆科多)方宣旨于朕”相吻合,但却没有提及“八人在场”一说,何故?弘旺的《皇清通志纲要》卷4记载“上升遐,•••隆科多受遗诏”,也没有提及“八人在场”一说,按照常理,弘旺是胤禩的儿子,当年胤禩被圈禁的事情,他都记录在案,何以不提乃父曾经守候在康熙临终现场一事呢?忌讳?显然不是,因为御制的《大义觉迷录》都公开记载,他又有什么可忌讳的?弘旺不提,就说明所谓的“八人在场”一说显系有人故意编造,用意在于似乎雍正得位乃是众目睽睽之下的“阳光行为”。至于《永宪录》中则根本不记此说。

有的清史研究者认为雍正如果说的是假话,即“八人在场”说是子虚乌有的话,在场的皇子特别是敌对雍正的后裔不会不记,实际上弘旺的《皇清通志纲要》已经用曲笔点明了这一点,岂可不察?既然“八人在场”说不成立,那么也就是乾隆等人所说的隆科多一人承旨,清朝自顺治入关以来,像册立储君或者安排后事这类国家的头等大事,从来没有大臣一个人独立承旨的历史。清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康熙在口述他自己的政治总结时,还特意安排的为数不少的皇子、大臣们一起聆听。雍正编造“八人在场”说的目的也就是在于如果只说隆科多一人承旨似乎与祖制、惯例不符,容易引起质疑,由此可见,即便是隆科多一人承旨仍旧存在很大的质疑空间,康熙末年皇子争位到了白热化的境地,此后虽然二废太子、苛责胤禩,然而依旧没有化解其主要矛盾,储位之争犹自暗流涌动,康熙对此当然洞若观火,他将如此大的政治安排只交给隆科多一人料理,一旦隆科多心存不轨或者发生意外,谁能保证老皇帝的遗命贯彻始终?康熙到底出于何等目的把传旨这样大的事情只交给隆科多一人办理,其背景已经难以详考。

康熙临终现场的当事人究竟有几位,雍正、乾隆两代皇帝就两种说法,再加上弘旺的旁证,足以说明此事内藏的绝大黑幕正是雍正所谓合法即位的漏洞所在。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