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温相新书选登】雍正探取皇位揭秘 -- 叶成斌

共:💬8 🌺1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四)十七阿哥胤礼为何严重失态?

胤礼是康熙第十七子,按照《大义觉迷录》的记载,康熙临终时,胤礼等年轻的皇子还在寝宫外等候。等到隆科多见到胤礼时告知胤礼,老皇帝已经遗命皇四子胤禛继承大统,哪知道胤礼不听则已,一听反而大为惊恐不安,“果亲王(指胤礼)神色乖张、有类疯狂。闻其奔回邸第,并在宫迎驾侍候。”这段话是后来隆科多向雍正汇报的当时情景,应该比较真实。也就因为胤礼的态度失常,导致雍正误以为他是胤禩一党,即位不久就打发胤礼去守护景陵(康熙的陵寝),处罚很重。后来怡亲王胤祥对雍正评价胤礼是“居心端方、深明大义”,这才打消了雍正的疑惑,很快就把胤礼放了回来,并且加以重用,胤祥病逝,胤礼和庄亲王胤禄一起成为雍正的左膀右臂,雍正临终,胤礼又是顾命大臣之一,乾隆初年,胤礼兼任总理事务王大臣,乾隆三年病故,因为无子,皇帝指定把雍正的幼子弘瞻过继给他承袭果亲王的爵位。从胤礼在雍正、乾隆两朝的显赫经历,如果胤礼真的党同胤禩的话,胤祥何敢保荐?遍索史料,很难找到第一手的资料证明胤礼曾经在康熙一朝深深卷入胤禩一党,目前唯一的一句有关胤礼可能同胤禩有所关联的话还是雍正间接所说:“果亲王(胤礼)在皇考时,朕不知其居心,闻其亦被阿其那(胤禩)等引诱入党”,这里雍正用的是“闻”意即听说,可见也不是第一手资料。而雍正所以有“闻其亦被阿其那(胤禩)等引诱入党”则是与隆科多的汇报胤礼失态有直接关系,也就是说胤礼的惊惶失措让雍正感到胤礼可能和胤禩一党,但是,如果胤礼真的陷在胤禩集团里面,雍正后来是不会那么重用他的,更不会有“居心虚公”等异常的褒奖,胤祥死后,胤礼一度有取代胤祥地位的趋势,雍正的著名宠臣李卫得到胤礼的赏赐,他同雍正说起来,雍正非但不猜忌胤礼,反而高度评价胤礼与李卫的交往是“同心体国、互相敬爱”,并表示“深信而无疑者也”,试问,胤禩一党即便是倒戈一击者(包括大学士马齐在内)谁能享受胤礼这般高规格的政治待遇?这样推心置腹的信任?由此益见,胤礼在康熙朝是一个没有什么具体政治立场、政治派别的闲散皇子,惟其如此,胤祥才大胆的提出拉拢胤礼借以扩大团结皇子的一面并且淡化雍正诛戮胤禩集团留给社会的“骨肉相残”的政治形象,雍正当然清楚胤祥的良苦用心,所以,胤礼很快得到启用并且一直受宠,成为雍正树立的兄弟友爱的样板之一。

康熙曾说过他百年之后留给大家的储君是“坚固可托之人,与尔等作主,必令尔等倾心悦服,断不致赔累尔诸臣也”,这里的“可托”,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可以托付给基业的意思,一层是众兄弟可以依托的长者。康熙要求他的储君既有政治风范,也有长者风范,既有理政听国的才能,也有调和家族的本事。他不希望看到在他身后出现骨肉相残的局面,也不希望他的继承人是一个单纯的政治强人,更不希望储君是魏文帝曹丕、隋炀帝杨广的翻版。其实,康熙的这一想法并不孤立,清太祖努尔哈赤在提及“八王共治”的理念时,一个核心观点就是不要让新罕王出身“强梁”,也就是不准新罕王具备凌虐兄弟的素质和基础,尽管努尔哈赤自己囚弟杀子,可并不等于他希望这样的伦常悲剧在他死后继续上演。同理,康熙也是一样,而且,康熙做的要比努尔哈赤强出很多,他虽然废黜太子胤礻乃,可没有像唐玄宗李隆基那样赐死自己的儿子,相反对废太子的一家仍然表示出足够的亲情。他虽然囚禁皇长子胤礻是、大骂皇八子胤禩,可都没有在生活上难为他们,特别是对胤禩,教训从严、处理从宽,后来还恢复了他的爵位,还让他参加祭天等重要活动,没有将其始终排斥在外。从这个意义上说,康熙口中的坚固可托之人是要以他的宽厚、宽容为范本的,这也就是老皇帝所说的“断不致赔累尔诸臣也”。可是,雍正呢?康熙对雍正在性情上的评价始终缺乏足够的赞誉,清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康熙表扬雍正在给废太子说话,说雍正“性量过人”,包括后来册封他为雍亲王都有这层意思在内,可这毕竟是清康熙四十七年、四十八年的印象,在后面有没有改变呢?同样皇十四子胤禵在一废太子时还受到乃父的责罚,挨了二十棍子,可后来康熙竟然委其以重任,胤禩、胤禟原本与雍正关系不错,可到了康熙末年竟然分道扬镳,可见印象是会随着时间、随着新的接触发生改变的。后代人说雍正“性高傲而猜忌”,,雍正刚刚即位,胤禟就对身边人说“我辈生不如死”,胤禟对雍正有这么激烈的印象不会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长期观察形成的,按照胤禟的脾气秉性,他一旦知道雍正是这么残刻的人,怎么会不告诉其他兄弟呢?况且,雍正不仅是给胤禟一人如此印象,像胤礼这样的远离是非的皇子在听到他即位的消息后都“有类疯狂”,想来在康熙生前也应有所耳闻。以胤禟这样的资质、以胤礼这样的年纪都能了解到雍正如此性情,“知子莫若父”的康熙特别是作为细心的政治家的康熙应该不会没有察觉,有的研究者认为雍正蒙蔽了乃父的视线,这是小看了康熙的眼光,如果说在一废太子前后,康熙也许被雍正蒙蔽一时,那么经过十几年的继续观察,他还不能发觉儿子的弱点,这无异是把后十年的康熙说成政治白痴。从康熙在四十七年圈禁雍正这件事上我们就能看出来老皇帝对于儿子们的重大是非举动都是了如指掌的,只不过这种察觉已经被善于删改史料的雍正一笔抹煞掉了。即便是这样,从雍正即位后的一系列行为上仍旧可以找到事情的真相。

和雍正年纪相仿或者比较年长的,大致有这样一些皇子:皇三子胤祉、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礻右、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礻我、皇十二子胤裪、皇十三子胤祥、皇十四子胤禵。这九位皇子中除开皇十三子胤祥是雍正的嫡系亲信、皇七子胤礻右素有残障外,其它七个皇子都先后被雍正整治,其中皇三子胤祉、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均死于幽禁,皇十子胤礻我、皇十四子胤禵直到雍正死后才得以释放,皇十二子胤裪迭遭打击,处在苟延残喘之中。就连素无野心、小心谨慎的皇五子胤祺也在清雍正二年因为帮助发遣犯人区区70两白银的小事遭到罚俸三年的严厉处罚(后来雍正表示可以宽免),雍正五年,胤祺再度遭到惩罚,被革去世子(可以继承王爵的儿子)。连胤祺这样的本分的兄弟,雍正都不准备放过,这哪里还有一点康熙遗愿中的影子?雍正口口声声说他师法乃父,可是乃父在对待骨肉上的亲情,他是很少学得到,似乎也不准备学。有的清史研究者说雍正“在家中并不孤立,没有必要,也没有全部打击亲兄弟”,(参见《雍正传》,第476页,人民出版社1985年9月第一版)这实际上是对雍正打击一批、拉拢一批、分化一批的政治剪裁。我们前面列举的九位皇子,年龄最小的皇十四子胤禵在清康熙四十七年一废太子时也有二十岁了(胤禵生于清康熙二十七年),也就是成人了。他们对于雍正在一废太子前后的种种阳奉阴违的表现不可能不了解,也不可能不知道,例如胤禩、胤祉对雍正的为人品行了解的更多一些。所以,这些人都在知情者范围内,都是雍正的“严打”的对象,甚至可以杀人灭口。而从皇十五子胤礻禺、皇十六子胤禄、皇十七子胤礼等人算起,这班小兄弟最大的也是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也就是说在一废太子前后还处于青少年阶段,涉世不深、懵懵懂懂,最有可塑性,他们既不可能参与储位之争,也不可能深知雍正的为人真相,所以,胤祥很早就提出要对他们放手使用,雍正当然心领神会。我们注意到康熙十五子以后除开胤禄、胤礼在雍正朝比较显赫外,另外还有两个人得到晋封王爵的特殊礼遇,一个是皇二十一子胤禧、一个是皇二十四子(康熙幼子)胤袐,胤禧受封慎郡王,胤袐受封讠咸亲王,而胤禧生于清康熙五十年,胤袐生于清康熙五十五年,他们在康熙死的时候也还是孩子,所以,这几个人的受封决不是偶然的。雍正没有打击其全部兄弟并不是他手下留情,而是出于政治上的统筹安排,籍此说明雍正在“家中并不是孤立”的,有对雍正屠戮兄弟变相粉饰之嫌。

胤礼生于清康熙三十六年,康熙死时,胤礼已经二十五岁,已经是成年人了。他应该对乃兄雍正的为人有所了解,至少是听说了一些有关他的为人方面的事情,否则隆科多一旦说出是雍正即立,胤礼“神色乖张、有类疯狂”怎么解释?应该说胤礼对雍正即位的反应具有普遍意义,在一些并没有参与储位之争的皇子中,胤礼的态度很说明问题。说明雍正在兄弟间缺乏可亲可敬的形象,换言之,在团结大家庭、最大限度上容忍兄弟们等方面,也就是“服众”方面,雍正不是康熙的合适的储君人选。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