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无心之云

注册:2007-10-27 10:06:34
正二品:特进|辅国大将军
💧81571
🌟5602
💓10341

家园

所有帖 / 32 上页 下页 末页
2009-09-01 22:06:08分页 全看 树展
🙂顶级刺客我想应该是聂政 ↑2 ↓0
还从没有一个刺客像他这般的纯粹,严仲子真的不配交上这个国士的。 要离和专诸,要离很另类,属于邪派刺客,专诸则和信陵君门下的朱亥相仿佛,不过朱亥能功成身退,实属幸运。 而豫让,感觉更像一个诗人,开谭嗣同先路的人。这样的人,没有一首叙事诗来将他收藏,确实是汉语文化中的一个遗憾。不 ...
2009-09-01 13:34:54分页 全看 树展
🙂李石确实中了一箭 ↑0 ↓0
但中的程度很低,是“微伤”,我在文章里也写了这一点。 干脆抄一段资治吧:开元三年,春,正月,甲子,李石入朝,中涂有盗射之,微伤。左右奔散,石马惊,驰归第,又有盗击于坊门,断其马尾,仅而得免。 ...
2009-08-31 22:17:07分页 全看 树展
🙂非常可爱 ↑0 ↓0
2009-08-31 21:41:10分页 全看 树展
🙂犹大是自己臭了成了恶谥 ↑0 ↓0
犹大卖耶稣之前,很多犹太人就叫犹大。这情况跟秦桧有一比,不是有句诗:“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悔姓秦。”吗?
2009-08-31 21:21:18分页 全看 树展
🙂王莽的手笔 ↑0 ↓0
但是这只是对称号的篡改,而不是直接针对其人的名姓。直接针对其人名姓的篡改法,在武则天之前,我不知道还有谁。或许有吧,但像武则天这样恶毒和直接的,恐怕也少。 ...
2009-08-31 02:38:26分页 全看 树展
🙂骂圣武则天 ↑17 ↓0
史载,光宅元年李敬业起兵声讨武则天,他幕府里的艺文令骆宾王起草了一份名叫《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文中将武则天骂了个不亦乐乎。武则天是怎么看待这篇骂她的檄文的?从“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骂她出身卑微,有泼妇的性格开始读起,到“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藜帝后,识夏庭之 ...
2009-08-29 10:28:45分页 全看 树展
🙂【原创】唐朝糗刺客 ↑99 ↓0
唐朝是个刺客盛行的朝代,唐传奇中刻画了空空子、精精子、聂隐娘等等刺客形象。他们武艺精湛,行踪奇诡,是职业刺客。但他们是小说稗史中的人物,算不得数。我现在要说的是史书中记载的几个刺杀案件,其中的刺客,他们无名,但他们是真实的。 不过,我要讲的是几个或几批不称职的刺客,有的甚至还很 ...
2009-06-07 20:59:57分页 全看 树展
🙂可不可以这么理解呢 ↑0 ↓0
外面某个游客之类的影像,只在一瞬间引起豹的注意,随即消失不见。 这个游客就是诗人里尔克? 另外,映过虽然不是汉语常用的句式,不过,出于通感,也许还值得作为特例存在。 ...
2009-06-07 20:54:37分页 全看 树展
🙂谢谢,我也加了你为好友 ↑0 ↓0
一直看你的文章,很带劲,逐篇送花。
2009-06-05 22:48:27分页 全看 树展
🙂停住两字很有质感 ↑2 ↓0
就跟音乐的休止符一样,环佩兄的译文“停住”之后的“旋即化为乌有”,是休止之后音乐再起;北岛的停住,是长休止,阅读者的记忆转入重复回响。 考之绿原和冯至的译文,有个疑问,原诗有停住这个相应的词吗? 绿原的《豹》,我手上有一篇和你贴出的译文不尽相同,贴出来供参考。 他的目光 ...
2009-06-05 10:08:17分页 全看 树展
🙂静等 ↑1 ↓0
如果还有其他里尔克诗的译文,还望陆续贴出。多长时间没读诗了,只有里尔克能唤醒一些过去的激情。 偏下题,我觉得你的译文风格有点类似翻译卜亨克曼的《鱼儿在冬季》那位译者,很克制,内敛。白话文在翻译上重视现代口语的放,却放弃了古典语的收。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我记得过去台湾诗歌界有过新 ...
2009-06-04 19:07:49分页 全看 树展
🙂译得真好! ↑2 ↓0
里尔克的《图像集》,里面的“预感”“孤独”“夜间的人们”,还有他的《祈祷书》里的以及《新诗集》里的诗,我都喜欢。相较于《杜伊诺哀歌》与《致俄尔普斯十四行》,我更喜欢这些前期的作品。我不懂外语,只能看译文。我认为环佩兄将这首《秋日》译得很有节奏与张力,有些句子译得更是高妙,比如:谁 ...
2009-05-18 07:00:59分页 全看 树展
🙂旧文一篇:红色曲形针 ↑2 ↓0
等值的并不一定等价,小孩子愿意用一块金子换一块糖,因为对他们来说,这两样东西是等值的。小孩子不懂事,不懂价,只知值,很令大人摇头,为他们担心。值,是很泛泛的概念,不象价,经过评估衡量,毫厘必究,有公共的标准。而值更多取决于个人的好恶,情感的取舍。齐白石曾经向一个经常在他家门口卖大 ...
2009-05-06 00:27:41分页 全看 树展
🙂又见研究论 ↑4 ↓0
最初,国人在中日历史问题上被日方的态度激怒时,有人站出来说,冷静下来,与其愤怒,不如好好研究日本,以图将来清算的一天。当时的研究论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有道理,有说服力,因此也得到了效果。 随后,国人一再被日方在中日历史问题上的态度激怒,研究了日本许久的国人眼看着只能再次潜心去研 ...
2009-05-04 04:14:54分页 全看 树展
🙂这句话我认为是很到位的评论 ↑0 ↓0
文字绑架了自己的精神,冲向虚伪。
所有帖 / 32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