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春节见闻(二)大学城 -- 陈经

共:💬59 🌺5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政府说到2020年要保有1.8亿亩产量地
家园 中国耕地数是个黑洞,谁也无法搞清楚

我个人估计,目前中国的耕地数最少在22亿亩以上.

家园 另外,不要太相信数字

中央各部委公布的数字不准确,都是一级级蒙出来的.

家园 春节见闻(二)大学城(续)

春节见闻(二)大学城(续)

开发区农民高兴地过上了现代生活,这是真的。一条宽直的马路贯通整个开发区,坐车到城里只需要20多分钟,正儿八经地有了常规公交线路,此地真正变为城市的一部分也有希望。事情似乎很美好。

虽然说是占了很多耕地,但我并不担心粮食安全问题。天上卫星在转,两天扫瞄一次,什么耕地变成工业用地一清二楚。开发区都要发改委批。从技术手段上来说,这个调控问题不大。以前低工业水平下的分散式家庭承包农业,要慢慢转成较为现代的机械化农业大规模作业,这是大前提。在这个大前提下多少耕地够用,能留下多少耕地,不难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总体评估。至少也可以密切观察历年粮食产量与耕地数量,不会突然发生危机,有时间应对可能的粮食问题。

小河小山包没了,如果能让农民集体住进新房子过上现代生活,也没啥。我更关心的是工业化现代生活,为此对国土进行大规模整治在所难免。建开发区如果规划得好,能给我把小河留下固然更好,但这是小节。如果开发区发展得不错,大节好的话,小节有损我可以接受。

我研究了一下新进驻开发区的企业,XX汽车,XX新材料,XX纺织等等,大致有了数。这些企业只有少数是真搞生产,大部分是来圈地的。工业用地价格本就比学校等事业单位用地要低一半,如果是高科技企业,就更低。一些企业就设个名目圈块地,好不好的先占住一块再说。开发区管理方面其实也清楚,但引进一些企业撑个门面,毕竟不是发达地区有产业聚集效应的热门开发区,先不图引进有真货的公司,先让开发区看起来象是那么回事再说。这也不希奇,全国开发区绝大多数会这样搞,我们这个还不算恶劣。此地工业水平相对落后,搞开发区的定位就是承接沿海企业内迁,从定位上来看,还是合理的。开发区内企业将来如何发展,尚待观察,考虑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暂时可以接受。

这个开发区真正的特点是,把高校当“无烟工业”来整,还真的整大了,相当值得分析。为什么它这片地能卖到10万元一亩?为什么它能建起有几百家门面店的农民新镇?这个开发区的“支柱产业”,无疑是散布其中的众多高校。

此地所在的省并无任何知名大学,长期以来连重点大学都没有(后来拼凑一下可能弄出了一两个),我从不曾料想到这个开发区里的高校招生办学会弄得火热。

以我们最清楚的电力学校为例,原先是电力系统的职工大学,招的是本系统的职工,不过400学生的规模。后来加入一个电力中专,招些初中生,人数也不多。过去从来都只从本省招人。不料到了2003年,这个电力学校的校长(名字很好玩,叫张小毛)“开拓进取”,变身为“电力技术学院”,开始大规模招收高考学生。令人大跌眼镜的是,那年电力短缺,又正逢高校扩招。各省考生发现了一个叫“XX电力技术学院”的新学校开放招生,比本科低一档次,只要三四百分就可以上,行业前景又很不错。我们这破学校,竟然相当抢眼,一举收到2000多学生。后来三年更是每年招到了4000学生。一个原本只有几百学生的学校,就这样搞到了12000学生!远到内蒙古,都招来了上千人。本单位的资深老人都和做梦一样,感慨这学校又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小毛校长,也当选电力系统特级劳模。

这12000学生,每人每年的学费就是5000多,住宿费七八百,还要吃喝花用。我们的电力学校,也一下阔了起来,盖楼圈地,设备更新,钱都是从这里出的。

对面的林业学校,招不到多少学生,被财经大学兼并了。这财经大学似乎更火,招来的学生上了二万,分了一万在此地。两个学校各有上万学生冲出校门消费,再加上旁边旅游学校的四五千学生,让开发区管理当局乐开了花。

但危机也就在这几万学生当中。

(待续)

家园 一个高校确实养不少人

想起茶馆里的学生了

能上大学的家庭收入一般都在中上水平

所谓贫民上大学只是少数

最大的问题是现在的大学教育质量

这么大的花费质量却有很大问题

质量好的学校教出来的学生如果家庭收入不错就出国了

质量差的学校教出来的学生又不合格

这样减下来这个性价比可就太低了

家园 这是哪个开发区呀,胡走胡有理

乱拳打死老拳师!

这个开发区真正的特点是,把高校当“无烟工业”来整,还真的整大了,

要说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教育产业化总体上失大于得,但是在这里又促进了经济发展。

那年电力短缺,又正逢高校扩招。各省考生发现了一个叫“XX电力技术学院”的新学校开放招生,比本科低一档次,只要三四百分就可以上,行业前景又很不错。我们这破学校,竟然相当抢眼,一举收到2000多学生。后来三年更是每年招到了4000学生。

家园 原来老大是江西人

践行“三个代表”--记江西省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小毛

家园 原来还是陈大的老乡

您说的财经大学应该就是胖鱼的母校

家园 我也来凑个热闹.楼主写的东西很真实,对于中国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

有直观的描述,和报纸报道的不一样却是事实.经济学需要这样的社会学意味上的实地调查,社会学的研究工具个人觉得比马尔可夫链更适合中国经济,不当就给我狠命拍砖.

在基层,数据扭曲的现象还是存在的,因为城镇这个级别的领导习惯模糊管理,可能不科学,但是比较管用.他们对于自己管辖的一亩三分地的了解,不是完全来自数字,而是自我感觉和对领地不断的"巡视".

估摸楼主讲的地方就是我生活过的热土,特补充一些内容.开发区受到欢迎是确实的,这个地方的农民人均耕地非常有限,原来一家人守着三五亩地刨食.在粮食收购价不高的背景下,农民们常说,一年打下的粮食也就够口粮,好年成也就能补偿完买化肥的钱,剩下些油盐钱.在这里,土地不能成为农民持续的收入来源,而房产无疑能提供长久的虽不丰厚,但足够养家的租金收入.年轻的农民可以进入开发区的工厂就近打工,不再去广东沿海,因为就近工作节省下的花消绝对可观.头脑灵活的人还可以在家门口卖小商品,卖蔬菜,开店,开网吧.而且,公路畅通后可以让这些人方便的进入省城谋生(这是一个离省城比较近的地区,因为河流的阻隔,过去是一个被遗忘的,路途遥远的,只有在春游和清明时才被省城人想起的地方),在自家和单位之间朝发夕至成为在省城谋生农民的真实写照.那些年纪大些的人,靠收取租金谋生,闲来打麻将和带小孩,日子逍遥的很.

农民盼望着改造,拆迁,虽说村干部拿得更多,但是自己拿得也不少,月租金收入几百上千也不希奇,比弯腰劳作美多了.这些地区的好日子也是沾城市新区开发的光,对于这个地区远离省城的一些边远乡来说,情况就没有那么好,农民们的土地还是被零散耕种,没有象楼主所说地区那样被成规模开发,但是边远乡的农民们可以到这里来找事情做,虽然苦些,还算是本乡本土的,谋生途径总还是有的.家乡的土地就任由闲置或者"兼并耕种".

至于粮食问题,不成问题.这是一个好地方,从解放开始就是粮食主产区,大米香的很,土地多的很.在杂交稻广泛种植的这个地区,粮食单位产量是增加的,省城人在98年前后就开始被动员起来帮助粮库消耗粮食,所谓爱国粮是也,以便腾出库存放新粮.在这个地区离省城较远的几个粮食主产乡,国家有意识的促进产粮大户把因为农民外出务工而抛荒的土地集中起来,提供相应的贷款,化肥优惠,只有这样那些大户才有种粮积极性.当地非常重视粮食的加工,重视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工作,加工厂很多是私人的,厂房也占用了不少土地.即便如此,这个地方的土地还被继续小批量的闲置,同时也没有看见有缺粮的时候.所以说,工业化还真是个好东西,至少对于农民来说.

至于楼主看见的开发区厂房还有些闲置,感觉有些入住企业是圈地的印象.我是这样看的,北郊腹地的厂房还是很畅销的,可能因为开发早,所以企业入住的规模和档次还是不错的,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企业更是发达,出口企业也不在少数.那个鸭子,那个鸡蛋,那个腊肉,那个熏鱼,不是一般的纯天然,不是一般的美味.

引进有一些污染的企业是有的,但不是很严重.我不是纯粹的环保主义者,发展是第一要务,生活的改善也是显而易见的.虽说现在附近的城镇有些闹哄哄的,记忆中的美景不见了,可是这样的结果对于那些以前困在乡村,除了种粮没有其他出路的农民来说,还是比过去好了些.牢骚总归是有的,可是机会也不断随着开发的加快而出现.在这个地区,个人及各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表现的比较明显,但只要努力的话希望还是有的,富者更富,穷者也有来钱的门道,不至于无出路.

您所说区域,可能还没有形成一定的产业集聚效应,加之开发较晚,附近有住宅,学校,拓展空间有限.那些囤积厂房的人,还是想租出去的,也肯定能租出去.有些企业的胃口还不是一般的大,附近有好几个开发区,他们可以充分的选择.这些企业包括一些沿海转移出来的,还有一些必须靠近原料产区的,当然都是劳动密集型.干部们也想引进高科技,可是附近人员素质还是差些.如果再往里走,青山绿水好风光,在那里编个软件,捣鼓些芯片,那是相当的美.

至于这几万学生的问题,我没有看见您的下篇,不揣冒昧说几句.开发区缺人的呀,厂房要管理,产品要推销,这些工作都要人的.全省象这样成规模的大学城是少见的,这里可能没有什么很强的知识创新效应,但是知识传播的集聚效应还是比较明显的.就算培养水平不高,这里学生们的眼界是开阔了的,素质是提高了的.经济管理专业是百搭的专业,这些人的就业目标不是瞄准500强的,而是解决就业就行,而且他们一般不怎么挑,有工作就行.就算是挑的人,到最后也会向现实看齐的.何况附近还有电力学院,航空学院,理工学院之类培养动手能力人才的学校,这些人的前景就更好些,开发区很缺这样的人.他们的就业是面向全国的,工作机会在全省全国,总能解决掉.有大专文凭就算去打累脖工对于社会也不能说是资源浪费,国民素质总还是提升了的.大学城里面除了这些公办学校,还有很多民办学校,这些公办民办的学校都非常重视就业率,特别是民办学校和电力学院这样的从中专改的高职学院,就业率直接影响第二年的招生.

当然,几万学生扎堆,总会有些治安问题,直接调警校生呗,反正挺近的,他们就当是实训吧.

家园 想问下这个财经大学的就业情况如何?

我虽然猛侃财经,但要论直接信息,还是对电力

系统熟些,对财大就不太了解。

家园 你对开发区企业了解得比我深多了

我是走马观花,光看一路的厂房名字了。看来

开发区离城里近一些的区块发展得还不错,比

我想的情况要好。

家园 惭愧,很久不关心母校的近况了。

我入校的时候还是学院,等毕业的时候已经是大学了。

家园 近来渐闻鲁能事,颇觉心中压抑

惜身悬海外信息较少,陈兄身在电力系统,该当对此事有所了解。陈兄大才某向所拜服,不知可于此事稍赐一二评论否。复于此处自是不妥之至,但删之无妨,歉甚,歉甚!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南昌变化是很大

从2000开始,南昌变化是很大

我有6,7年没回去了,今年一定要去感受感受.

家园 再揣冒昧,说说财大的就业情况.总体是不错的

早在上个世纪,财大就号称珠江三角州的会计部门都有校友.本世纪以来,更加是如那个啥一般汹涌流向各个发达地区,而且不局限珠江地区,江浙地带也是校友云集.在珠江地区,有说法是走在深南大道,掉下块砖总能砸到个财大毕业生.现在,财大学生不局限大城市了,正向各个宜居小城市进发.客观的说,在江浙广东,财大学生口碑还行,名声还可以,上个世纪毕业生假造成绩的影响估计已经消失殆尽了吧

看看校友会的名册就知道了,现在珠江地区,江浙地区校友会成员早都上千了吧.

至于后来收编的什么环境工程,林业管理就不知道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