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无责任的随笔散散谈---随手偶DE -- 南北朝大蟑螂

共:💬22 🌺1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无责任的随笔散散谈---随手偶DE

是一些没有经过大脑以及考证的垃圾观点,大家一笑了之咯,蟑螂骗分专用。

家园 【原创】《摩西》头上的角和《圣经》

记得我高中的时候曾经上过的美术课,有一个讲解西方的雕塑的,是米开朗基罗-《摩西像》,当时老师讲解的时候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摩西头上的角是他神性的证明”...

那时候蟑螂还是幼虫阶段,对西方的美术也不是很了解,但是有一点还是比较明了的---可见我从小就该带上十字架而不是若干年之后,无论是东正教还是天主教或者是基督教的其他什么教派,甚至是犹太教也好,头上长角都从来不是什么神性的象征,而是一种魔鬼的印记。

那么,为什么《摩西像》会带上这样的东西呢,这就要从《圣经》的译本说起。

说起来《圣经》因为成书并不在一个时期以及一个地域的关系,从诞生开始,就有着硬伤---无法让普通的人顺利的朗读,而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不妨来看看圣经的最早的成书语言。众所周知的,旧约部分也就是The Hebrew Bible, 或者Masoretic Text是用古典的希伯来文classical Hebrew以及埃兰文Aramaic写成的,而新约则是用希腊文,也就是Greek搞定的。

那么问题就很自然的存在了,我们都知道欧洲自古...以来("自古"是肯定的,"以来"有歧视倾向,不过蟑螂一时也挖不出好词,就这么暂时的用好了)就有该死的种族歧视倾向,其中尤其以对犹太人为最,那么有谁会去主动的学习希伯来文?而希腊文也好不了多少,研究希腊文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研究希腊文化,而研究希腊文化...教廷对这个罪是如何判定的,大家不妨参看下Hypatia的例子,虽然那是数学上的...

于是,为了让神的话语能够传达到普通人的桌上,同时也为了抵制公元140前后的Marcion异端(其实那时候出现的所谓的异端和伪经不止一部,比如::

Epistle of Psendo-Barnabas 70---79

Ancicnt Homily,96。

Ancient Homily(Second Epistle of Clement),120-140

Shephard of Hermas,115-140

Didache,Teaching of the Twelve,100-120

Apocalypse of Peter,150

The Acts of Paul and Thecla,170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the Hebrews,65-100

Epistle of Polycarp to Philippias,108

The Seven Epistles of Ignatius,100

)对最初的《旧约》的希腊文版本的圣经《Septuagint》(成书与公元前250年)的篡改,在公元二世纪末由Acquila,Symmachus,Theodotion等人在《Septuagint》的基础上完成了将希腊文的新约和希伯来文的旧约统一的工作,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虽然各位圣徒们在“处女”和“年轻女人”上的用词还是造成了日后不少老古板们强烈要求再修订的风潮,但是,至少,从这个时候开始,希伯来文暂时的告别了历史的舞台...

这里补充下Septuagint的来历,该故事来自F.F.Bruce,他这个故事记录与公元前250年左右,源自在埃及王King Ptolemy Philadelphia的朝延中一位名叫Aristeas的官员给他的兄弟Philocrates的信件:“而当时法拉兰城的Demetrius of Phalerum曾任托King Ptolemy Philadelphia的图书馆员,导致埃及王对犹太律法书的兴趣。王令他差派一位代表去见犹太大祭司Eleazar。大祭司以利沙从犹太十二支派的每支派中选出六位译经的长老,携带着特别正确、美丽的旧约经卷,送至亚历山大城。这些长老受到皇家的礼遇,藉辩论显示出自己乃是博学渊源之辈。后来被送至法老的小岛中住下(该岛以其灯塔闻名),在七十二天中他们将摩西五经全部译成希腊文。经过开会及校勘研考后,他们将修好的译本呈献埃及王。 ”

而到了公元382年,由于平民对《圣经》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同时也由于Constantine大帝对基督教的解禁,于是当时的教宗Pope Damasus找来了St. Jerome开始着手将希腊文的圣经(主要是根据Symmachus的译本)翻译成拉丁文的工作,而这个工作的结果,就是号称是最早的拉丁文译本《Vulgate》(即所谓《武甘大圣经》或者《通俗拉丁文圣经》)了。---这里补充一个题外话,据说Vulgate的传播是依赖于Gutenberg活字印刷术的。

但是,这并不是说《Vulgate》就是最早的拉丁版本的圣经,事实上,在同一时期,还有另外一个版本的圣经的存在,它就是被称呼为Old Latin的最早的拉丁版本的圣经。(“The earliest Latin translation was the Old Latin text, or Vetus Latina, which, from internal evidence, seems to have been made by several authors over a period of time. It was based on the Septuagint, and thus included books not in the Hebrew Bible.”出处...忘记截取网址了,汗水),这个版本错误相当的多,但是流传却相当的广。

而或者就是这个版本,造成了米开朗基罗的错误。

《旧约·出埃及记》第34章第29节有一句话:“摩西手里拿着两块法版下西奈山的时候,不知道自己的面皮因耶和华和他说话就发了光。(

And it came to pass, when Moses came down from mount Sinai with the two tables of testimony in Moses' hand, when he came down from the mount, that Moses wist not that the skin of his face shone while he talked with him.)”中,在Old Latin中这句话译成了“头上生着两只角的摩西走下西奈山”。---这一个错误似乎可以推定Old Latin的译者的身份背景,即译者很有可能是一个对拉丁文以及希伯来文有一定了解的希腊人,蟑螂觉得他似乎更接近一个商人,他误解了希伯来文原意,更或者是和当时的林神教的教义模糊了起来,把摩西弄得象林神潘了。(这个错误在中文本和合本和思高本中已经被修正,至少我的和合本还是很标准的。)

这一错可不得了,但由于甚至连傅雷先生都弄的模糊了起来:

“摩西的态度是一个领袖的神气。头威严地竖立着,奕奕有神的目光,曲着的右腿,宛如要举足站起的模样。牙齿咬紧着,像要吞噬什么东西。许多批评家争着猜测艺术家所表现的是摩西生涯中哪一阶段,然而他们的辩论对于我们无甚裨益。摩西头上的角,亦是成为博学的艺术史家争辩不休的对象。在拉丁文中,角在某种意义上是“力”的象征,也许就因为这缘故,米氏采取这小枝节使摩西态度更为奇特、怪异、粗野。”傅雷先生《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而这个问题在《艾文荷》的中文版(项星耀)的注解中也有过提及,但却被同《Vulgate》混淆了起来。

“《旧约·出埃及记》第34章第29节有一句话:‘摩西从西奈山下来时,脸上发光,’但在最早的拉丁文译本(即所谓《武甘大圣经》)中,译者误解了希伯来文原意,把这句话译成了‘头上生着两只角的摩西走下西奈山’。”《艾文荷.第二十五章》。项星耀先生是基督教研究的大家,曾经翻译过《基督教简史》,但在这个问题上似乎考虑并不详尽,考证到Vulgate的出身的正统性以及St. Jerome的身份,这样的翻译错误应该是不可能存在的。但项星耀先生指出了一点是没有错的,“最早的拉丁文译本”...

傅雷先生不知道或者情有可原,因为这个该死的最初《Old Latin》实在是因为错误太多,所以《Vulgate》在正式面对公众之后就已经不再流传了,而我们现在所了解的《圣经》则主要是源自天特会议(Council of Trent, 1546)在《Vulgate》基础上的完善定义本。

而文艺复兴的米开朗基罗则很有可能执着与对希腊文化的追求而...我们知道,人都是有点逆反和倾奇心的,这点上,伟人也不例外。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原创】《白色巨塔》和《EVA》

这几天在温习《EVA》,就是国内翻译做《天鹰战士》的那个东西。

在看到第二话《陌生的天花板(EPISODE 2 THE BEAST)》的时候,很偶然的,一个台词引起了我的注意。

那是在真嗣被第三使徒攻击之后,送到医院去的时候,医院响起了会议通知的喇叭...

“第一外科的东教授,第一内科的鹧鸪教授,请...”

或者在普通的OTAKU看来,这一点并没有什么很异常的情况,医院中例行的通知而已。但是,这两个人名,却让当时正在享受着美食的我着实吃了一惊。

“东教授”,“鹧鸪教授”这两个名字莫不就是日本著名作家山崎丰子(1942年生,大阪人)的大作《白色巨塔》里面的两个重要人物的姓氏么,再联想到两个名字的发音---日本的汉字有不同的读音,特别是在名字上,“东”还好说,“鹧鸪”这个姓氏一般来说是比较少的---以及两个人在《白色巨塔》中一样的职位,我真的很对庵野秀明的业余兴趣很感冒了。

毕竟,庵野秀明的忙是有目共睹的,而作为战后日本经典文学的代表作的《白色巨塔》,也不是现势的那些所谓《××密码》之流所能比拟的。在工作如山的情况下,却能够有一种对美学的享受和追求,这样的庵野秀明实在是让我惊叹。

由此联想到在电车中经常看见日本人手捧一册文库本或者是一个薄薄的打印本在苦读的情况,这个也是日本在战后为什么能够如此迅速的发展的一个原因吧。

而再联想到国内的聊天或者是无所谓的打开个笔记本纯粹是为了炫耀一样敲击着键盘制造些无聊的比特流,再进一步的联想到当前国内的出版社完全不顾读者的阅读习惯或者是便利只是为了盈利为目的的不断的将书面加厚加重...

在我们的书房变得华丽的同时,我们莫不是也失去了读书的乐趣了么?

似乎越写越和标题无关了,管他呢,反正是碎碎念...

家园 【原创】关于历史

1 历史是没有统一的标准的,有的只是四个度量而已,时间,地点,人物,事情.世人往往在最后一点上大作文章,却往往忽略了前面的关键.

2 其实我们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老师就已经教给我们研究历史的方法了,那时候的术语叫做记述.而在初中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开始变质,名为说明的东西开始混杂进我们的思维,而到了高中,我们的方法也开始变的渐渐和这个世界接轨了,因为我们多学习了一个东西,老师管它叫做议论.

3 伟大的民族有一个习惯是检讨自己的历史,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可以避免自己不会再将来犯下同样的错误.,于是他们越来越伟大.而弱小的民族则喜欢夸耀自己的历史,包括一切的错误,于是他们在不断的重复性的错误中愈见渺小,乃至消失.

4 当我看现在中国的政策的时候,我觉得似乎很多人说的对,现在中国是不应该发展军事,毕竟,经济第一么.可是当我研究古代历史的时候,我发现,如果经济真的能够让人获得尊重的话,那么为什么迦太基会灭亡于罗马呢?

5 有古老的历史并不意味着你会被别人尊重,1岁的白痴和100岁的老头其实是一样的.旁观者多是冷血,他们是不会在意你在50岁之前是多么的意气风发.

6 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不过是历史标尺上的一个刻度,它并不意味着对于将来就一定能起到同样的作用,见鬼,数学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周期函数么.

7 历史的研究是服从于政治和经济的需要的,这一点,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如果有将来的话,应该也是如此吧.

家园 【原创】日本和中国的钱

日本的钱币上无独有政治家,文学家也不少见,反而是一国的精神上的领袖天皇却没有一个半个出现在钱币上。

这种现象真的很值得人去思索一番。

前几天在日本的书店里逛,看到了一本《中国批判》的书,冷笑一下,拿了起来,打算好好的找几个缺点出来批判一番。不想却越看越是汗流雨下。

书中有一个观点,是中国非但不尊重和主动去理解其他国家文化的实质,反而连自己的文化也毫不爱护,甚至对待自己祖先传承下来的东西就象是叫化子的百衲衣一样,狠之丢之怕之,还且美其名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但是,中国又真的得到了么。说真的,我且不说那本书上所举出的例子了,联想到我自己的切身体会,这些年来,我曾经待过的大学里面图书馆上人文书籍上的灰,可是越来越多了...

真想的我无地自容。

中国不是

号称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么,那为什么不把自己的文化上的巨人给印在自己的钞票上呢。现在或者还有几个人知道鲁迅,听过屈原,读过李白,可要是再这样下去,再恐怕连杜甫是谁都没有人知道了。

一点碎碎的念头。

家园 【原创】日本和鲜卑

《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第八十》中有云“光和元年冬,又寇酒泉,缘边莫不被毒。种众日多,田畜射猎不足给食,檀石槐乃自徇行,见乌集秦水广从数百里,水停不流,其中有鱼,不能得之。闻倭人善网捕,于是东击倭人国,得千余家,徙置秦水上。令捕鱼以助粮食。”

按东汉光和元年为公元178年。距离《三国志.魏书》中的有关日本古代部族的年代并不算太遥远,是书中有关日本的段落见《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第三十》如下段落:

“倭人在带方东南大海之中,依山岛为国邑。旧百馀国,汉时有朝见者,今使译所通三十国。从郡至倭,循海岸水行,历韩国,乍南乍东,到其北岸狗邪韩国,七千馀里,始度一海,千馀里至对马国。其大官曰卑狗,副曰卑奴母离。所居绝岛,方可四百馀里,土地山险,多深林,道路如禽鹿径。有千馀户,无良田,食海物自活,乖船南北巿籴。又南渡一海千馀里,名曰瀚海,至一大国,官亦曰卑狗,副曰卑奴母离。方可三百里,多竹木丛林,有三千许家,差有田地,耕田犹不足食,亦南北巿籴。又渡一海,千馀里至末卢国,有四千馀户,滨山海居,草木茂盛,行不见前人。好捕鱼鰒,水无深浅,皆沈没取之。东南陆行五百里,到伊都国,官曰尔支,副曰泄谟觚、柄渠觚。有千馀户,世有王,皆统属女王国,郡使往来常所驻。东南至奴国百里,官曰兕马觚,副曰卑奴母离,有二万馀户。东行至不弥国百里,官曰多模,副曰卑奴母离,有千馀家。南至投马国,水行二十日,官曰弥弥,副曰弥弥那利,可五万馀户。南至邪马壹国,女王之所都,水行十日,陆行一月。官有伊支马,次曰弥马升,次曰弥马获支,次曰奴佳鞮,可七万馀户。自女王国以北,其户数道里可得略载,其馀旁国远绝,不可得详。次有斯马国,次有已百支国,次有伊邪国,次有都支国,次有弥奴国,次有好古都国,次有不呼国,次有姐奴国,次有对苏国,次有苏奴国,次有呼邑国,次有华奴苏奴国,次有鬼国,次有为吾国,次有鬼奴国,次有邪马国,次有躬臣国,次有巴利国,次有支惟国,次有乌奴国,次有奴国,此女王境界所尽。其南有狗奴国,男子为王,其官有狗古智卑狗,不属女王。自郡至女王国万二千馀里。”

《魏书》中有关鲜卑的段落多取自《汉书》,《后汉书》两册,但前文所提却无见于是《魏书》。让人不知所以。

日本民族古代起源目前确实有争议,日本自写的历史书《古事记》等因编纂年代比较靠后,人为的窜改痕迹比较严重。但当今日本史学确实有日本是为骑马民族征服并建立大和民族一说。并认为《魏书》中所记载的女王卑弥呼就是《古事记》中的天照的原型。

---有关日本为骑马民族所征服的说法,通俗点可以查阅大陆现在有盗版的日本漫画大家手冢治虫的《火鸟》以及另外一位大家安彦良和的《古事记》两篇。

如果是说成立,那不知《后汉书》中的相关史料是否可以作为日本的初代天皇也就是神武天皇是来自大陆的鲜卑民族的证据之一?或者还需要等多的资料才能解释资格问题了,所幸运的是我现在毕竟在日本,或者以后也可以查阅更多的日文资料也未尝可知。

家园 【原创】大学的计算机系,BS我的出身

混帐一样的大学计算机课程,这是我在大学计算机毕业后的想法。

我不清楚作为一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教育部门是如何定位的,但是我不知道在攻读了四年的学位之后,我们的所学又和大专,乃至中专有何区别呢?学费还比他们昂贵。

因为计算机科学不是科学,所以才有一个“科学”的头衔,你听过“物理科学”或者“化学科学”这样的东西么?

这个是经常被人嘲笑的。

而毕业之后却发现自己原来什么都不会,什么都要学习,靠。

如果我是大学的课程制定者,我想我会选择以下的课程,并附带理由。

大一:

高等数学---还要说什么理由么,离散数学---不知道为什么要把离散放到后面去学习,真TMMD的混蛋,没有离散的概念,数据结构等等等等怎么说起。

大学物理,逻辑学---不是只有文学士才要学习逻辑的,实际上,该死的计算机与其说是电子上的概念,倒不如说是思维上的创新。

电子电路基础---如果说逻辑学是软件的开始,电子电路则是硬件上的肇始,没有不学的理由。

计算机发展史---不要和我说从该死的8080机,比那有意思的要多的多,最最最起码,也应该从莱布尼茨开始吧。在大一应该开一门这样的课程,最起码,也可以让原本就少的可怜的女生们多一点花边的话题以加强她们不转系的信息,比如,图灵居然是个同性恋之类。

计算机系统结构---虽然很难,但是应该放到大一,其实现在的课本上有很多的课程都有重复,在我看来,系统结构和操作系统就够胡闹的了,合并成一门应该不错。

体育---也是没理由的。

英语---国情需要。

大二:

概率论---很重要,我很惭愧自己没有学好。

线形代数---有人会否定线形代数在计算机科学上的作用么?

图论---或者作为选修课更加合适一点,或者应该放到数据结构之后。

一门“石器时代”的语言,比如汇编---主要是为了算法学习的时候看伪码,不要和我说什么伪码有C,C++什么的,最起码,一个计算机本科生应该通读过高纳德的《程序设计的艺术》吧,那里面都是用什么写的---虽然不要求你能全部作完里面的习题,我本人就从来没有做过。

算法导论---用书可以自己选择,《计算方法》什么的都可以选择。

英语---国情需要。

大三:

一门高级语言---主要是适应市场需求,其实到后来,语言什么的,看看手册就会了,最重要的是算法,可惜这一点我在读大学的时候没有认识到,每次程序设计是高分了,可惜基础上的东西什么都不会,NND。

数据结构---市场需要。

计算机编译原理---其实放到大二应该更加好一点,不过那里的课程已经放的够多了,汗水。

计算机图形学,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这三门课程其实放到大学做基础教育并不合适,我觉得在大三的上学期就应该分流了,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这三门课程可以在大三上开一门基础,在大三下开一门深入,其中深入则是计算机专业的分流思维了。

数理分析---超级重要,可惜我们学校没有开这门课程,好郁闷啊。我少学了。

英语---这个时候的英语不是为了什么什么考级,最起码你要能看懂国外的RFC文档吧,毕竟,不承认是不行的,计算机技术的重心还是在英语国家。

大四:

中国历史---不是恶搞,当然不需要你做研究家,但是,当你连最枯燥的古文都忍受下来了,你在将来还会郁闷变态的用户要求文档或者该死的DEBUG么?

经典算法介绍---和大二不同,这个时候的要求应该比较高了,有了导论和数理分析做基础,又有了足够的数学知识,那么现在应该可以节选出点《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艺术》做教材了吧---书是好书,可惜对于本科来说,四年的时间太少了,只能对最经典的算法做出点讨论。

方向性研究报告---这个是研究会之类的,似乎国内还没有这个方向的例子,开着吧,不过,既然有了大三的分流,那么你总要出点成果给大家看看吧。

软件工程---也很重要。

毕业设计---在学完软件工程之后马上就是毕业设计,要求全部采用软件工程中学到的知识,这个应该不错。

家园 【原创】新达达主义

Pour introduire l'idée de folie passagère en mal de scandale et de publicité d'un isme nouveau si banal, avec le manque de sérieux inné à ces sortes de manifestations, les journalistes nommèrent Dadaïsme ce que l'intensité d'un art nouveau leur rendit impossible compréhension et puissance de s'élever à l'abstraction, la magie d'une parole (DADA), les ayant mis, (par sa simplicité de ne rien signifier) devant la porte d'un monde présent, vraiment trop forte éruption pour leur habitude de se tirer facilement d'affaire.

-- Note au Manifeste DADA, 1918, in DADA, Réimpression..., p. 54.

 

新达达主义

新达达主义者就有如多变的湖水,没有固定的性格和固定的心态。他就象鸟儿的翅膀一样,掠过了天空,可是你却找不到他飞过的痕迹。

他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孩子,所以他在逃避世上的所有的肮脏,希图保持着孩童般的心灵。尽管更多的是时候是失败的泪水冲刷过他的脸庞。

他习惯以孩子的角度来观察这个世界,尽管现实会告诉他这样实在是太多余了。

他不是纯粹的犬儒主义者,虽然在更多的时候,这两者显得是相当的相似。他有着自己的梦想,尽管旁人会嘲笑他的幼稚。

新达达主义者习惯于掩藏自己的真实,这使他们看起来很是平凡。而正当旁人在高谈阔论于他们的肤浅时,被关注新达达主义者们却是在角落中默默的看着那些家伙的丑态,并为自己并不属于他们而感到庆幸。

新达达主义者也喜欢回溯过去,但他们决不允许自己在消逝的汪洋中迷失,更多的时候,他们从过去中汲取力量来装饰明天。

新达达主义并不意味着极端自由,新达达主义者们所追逐的,只是心中的那一片蓝天。他们也和人合作,但是他们有着自己的原则。为了目的而不则手段,那在他们看来是无法想象和不可容忍的。

 

家园 逐篇献花,我也fan过EVA,还有凌波丽
家园 沙发花~!

曾经看到过的一种关于日本民族起源的说法是,从朝鲜半岛来的骑马民族征服了当地的土著人,建立了邪马台国。

家园 鲜花沙发!
家园 the shabby version of 贾宝玉?
家园 作为大国,发展军事是必须的。我们赞同中国韬光养晦

并不是希望国家停止发展军事,而是希望国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不做那种无足够军事力量支撑的挑战。美国小布什政府的愚蠢就在于此,他几乎是在独力挑战恐怖主义和其背后的阿拉伯世界,又不能放弃其他利益地盘(比如远东太平洋),而他的军力又无法支持他的这些挑战。特洛伊和迦太基的覆灭主要是因为他们进行了不符合自己国力军力的挑战。

家园 有意思,等待大作
家园 有同感,不过有一些不同意见

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的钱币都是圆形方孔钱,上面一般没有铸人像,而是年号或者其他文字。这反映了一些朴素的哲学和实用的理念。

中国现代纸钱使用了所谓领袖的头像、多民族画像、工人农民等等。后两者并没有什么可太多的指摘的。美国的钱上面也是他们的领袖。现在欧洲的纸币,有些用了花卉,艺术家,思想家等等。可见各有好,不一定像你所说的那么反映民族性。

书中有一个观点,是中国非但不尊重和主动去理解其他国家文化的实质,反而连自己的文化也毫不爱护,甚至对待自己祖先传承下来的东西就象是叫化子的百衲衣一样,狠之丢之怕之,还且美其名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说现代中国人不尊重传统文化,这的确有之。可是“中国非但不尊重和主动去理解其他国家文化的实质”确绝对是诬蔑。近现代中国人对外来文化趋之若鹜,没知识的或许是东施效颦,有知识的人绝对是潜心学习。无论是学习英语,还是西方的风情、文化、历史。觉得不亚于任何一国的人。

说道读书,不知你去过北京图书大厦吗?里面人满为患,生意兴隆。各种书籍阅读的人都很多。不但是北京,我去过的南京和武汉的大书店都是如此。图书馆门可罗雀,可能要怪其中书籍陈旧且选择不多。

中国近几十年,的确最大的问题是对传统文化的不信任、蔑视乃至摧残。不过,近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国人对传统文化也越来越有兴趣了。我在北京的一些朋友的小孩的小学,都开始要却学生背诵三字经、老子、论语等书籍。虽然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还远远不够,不过还是令人高兴。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