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哪位懂书法的朋友说说 -- 好猫如诗

共:💬3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哪位懂书法的朋友说说

古人的书法以创体为贵。一旦创出一种体式一辈子都不变,于是楷书便有颜、柳、欧、赵四大家。至于行书当然首推书圣王羲之。他的行书号称天下第一。王羲之的代表作,就是使他成为书圣的《兰亭序》。王羲之的《兰亭序》在用笔技巧上确实令人佩服,几乎笔笔有变化。在字的造型上也有变化,“十四之字无一似”,就不容易。《兰亭序》所以能够妙趣横生,耐人寻味原因就在这里。这只是看字的功夫。若把《兰亭序》的字(或称创作形式)与其内容联系起来看,就有一种不谐调甚至两张皮的感觉。《兰亭序》字很甜美,如同“葡萄美酒郁金香”,而内容却很悲。前百余字是写时写事写景,后二百余字是感物兴怀,文章的立意是很悲的。有人认为萧统的《文选》所以没有将《兰亭序》收进去,就是因为太悲。像这样一篇立意很悲的三百余字的散文,从书法上看不到一点悲的意思,这不是书法与内容太不统一了吗?

在古代,像这样书法与内容不相统一的现象很多,比比皆是。例如狂草的创始人唐代张旭将庾信的两首诗与谢灵运的两首诗全用狂草创作。这四首诗的意境各不相同,怎么能用一种书体创作成同一种形式呢?再例如唐代的怀素《自叙帖》用狂草,《苦笋帖》也用狂草,在别人作品后面作跋文也用狂草,这不是以狂草“包打天下”了吗?

我不是说狂草不好,也为是说狂草不能用,但看在哪里用。对大气磅礴,狂放不羁的诗词、格言、警句用狂草来表现是完全可以的。对格调婉约的诗词、格言、警句就不宜用狂草。对典雅庄重之词如“祖国万岁”等也不宜用狂草。既便是需要用狂草进行创作的内容,也不能没有变化,搞成一个样子,而应根据意境的不同进行变化。

其实不仅狂草不能乱用,其他各种书体都是如此。哪一种书体都有使用的范围,哪一种书体都不能“包打天下”。古人这种以一种书体“包打天下”的风气一直影响到今。当今的书法“名家”、“泰斗”仍用他们独创的一种体式“包打天下”。

一提书体就会想到古代流传下来的真、草、隶、篆几种式样和颜、柳、欧、赵等几家的式样。其实大可不必受这几种式样的限制。应当打破这种限制,做到一幅作品一种式样,做到体式千变万化,我们的书法创作就会自由了。

我这样要求古人确实是苛求了。但这样要求今人不算苛求。古人受时代的局限,认识不到书法必须讲意境,必须千变万化,必须一幅作品一个模样,一种境界。他们能独创一体丰富书法宝库就不简单了。今天的书坛所以能够呈现五彩缤纷的景象,正是前人各创一体的结果。当然,有的人不仅创造一种体式,也有创作几种体式的。对我们现代人来讲,如果还是独创一体,创体为安,用一体“包打天下”就不行了。因为我们不仅认识到书法的形式,而且认识到它的内涵。书法已不是简单的书写方法,而是十分复杂的艺术创作。凡是艺术都要有意境,有意境就要千变万化。独创一体形成模式,就会使形式与内容的境界相背离。这种形式与内容的境界相悖的东西,不管怎样好看也只是精美的文字而不是好的艺术了。因为世上没有脱离内容的艺术,也没有与内容的境界相反的艺术形式。因此,我们必须打破自己的模式,使自己的作品千姿百态,俱有与内容相统一的独特的美的意境,这才是我们的追求目标。

摘自中国书法网

家园 草书是很神奇地

有一阵我看电视里一个大块头教书法。用草书写鹅字时他说可以把"我"和"鸟"位置调换或一上一下,这样比较"活泼"。我当时就对草书佩服得五体投地。所以虽然我不懂书法,但上文中批评狂草包打天下我想草书,而且是狂草是能办到的,喜怒哀乐,任何感情的极值都是疯狂,用狂草太合适了。

家园 不敢苟同

中国书法是一门“达其性情,形其哀乐”的艺术。

以《丧乱帖》为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该帖前两行笔调浓郁,后六行却渐次惨淡,可明显看出王羲之情感的变化。由于是书信,写来字迹潦草,中途时有滞笔,但到得后来则落笔如飞,可以想象出作者当时极为悲愤的心情。

再看孙过庭在《书谱》中这样说王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唐。”

即使全是行书,其表达的感情也是变化万千,何需楷行草篆来回掉换?

家园 请问雪个:《曹娥碑》和《黄庭经》是否羲之亲书?

在国内有一位书法界的朋友说曹娥碑可能并非王羲之亲书,但是一般方家认为确系王书。从字体上看,曹娥碑类似于钟繇小楷,说是王羲之亲书也有可能,但是从字体结构运笔上看,兰亭序中曹娥碑的影子并不多。难道楷书和行书会差很多?

家园 说不好

曹娥碑的那种古朴之意,正是后人推崇的魏晋风致。应当是那一时期的作品无疑。但是否右军之作,则仁者见仁了。

黄庭经一般认为确为王羲之所写,当然现存的都是摹本了。

家园 曹、黄都属小楷,可市场上多见放大版本

有人用来作为研习大楷的摹本,有无误导之嫌?

家园 我不习书,只爱看。这个可不知道了。
家园 阁下到底何方神圣,若说是一个女子,我是断不相信的。
家园 稍微考虑一下,依我一个外行的看法,却也使得

我想,临摹者,主要应该注重字体的结构,疏密啦,笔画间的转合啦,得其神韵就可以了,倒不是非得一模一样的形似。

至少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脱离“摹”这一步而进入“临”的境界了。

呵呵,纯粹的外行,不知可有一两分道理?

家园 听雪个谈书,俨然是学有专攻,怎能是外行?

王羲之小楷经过放大,仍然疏密有致,古朴秀美,完全可以作大楷模本,书圣之名当不虚也。

临习王楷,反复出现的同一字经常会有诸多变化,但是皆不失其圆秀妩媚,也确实有助于学书之人去领悟存乎一心,运用自如的境界。

现今儿童学字,多从颜柳练起,这样基本功比较好,然后或是兰亭,或是苏黄,其实练练这样的古楷,也算是别辟蹊径。咱们这里要是谁家的小孩想练字了,我倒是想推荐曹娥碑。

家园 胡八说道

我很欣赏颜真卿的书法,尤其是他的祭侄稿。

我觉得现代的人是把书法当作一种艺术形式在搞,对个人最多也就是狂热的爱好。而对古人而言,毛笔字是一种生存方式,犹如吃饭和睡觉。所以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可能也是一个原因为什么现代人很难达到古人的高度。

书法讲究神形兼备。神在我的眼里和意差不多意思,笔意。看一幅作品有没有韵律在涌动,这种涌动是不是很流畅,能不能让你心潮澎湃,行书和草书尤是如此。笔意是通过形表达出来的,从笔法到章法。

但是是不是神形兼备的作品就是书法上品呢,我个人觉得不是的。我觉得关键是通过字,我们能不能感觉到作者在说什么。说到这里有点表达不清了。好像是这样的,当你看到一幅字能感觉到有象音乐的韵律,它是好作品,当你能从这种韵律中感觉出作者想表达的意思,那它就是上品。

当我们为了写作品而写作品时,我们永远出不了书法上品的。

以前练过多年,但也一直写不出什么好东东,老师说我悟性差,呵呵。

家园 我以为

品论书法,最精辟的莫过于文瑞安在一篇小说里提到的,具体名字我忘记了,里面有王小石和秦桧。大意是,

书法其实限制的很死,好的作品要求笔笔有出处,即每一个点你要讲出来这是来自兰亭里第三个之上面的,那是雁塔圣教序里面的哪个字上面的。你只不过把所有的笔画给从新排列了一下,但是要排出你自己的特色。郑板桥的乱石铺街,笔笔有出处,字字有讲究。

至于说到神韵,那只是小成,算刚入门而已。

所以一个将军夸奖秦桧的字刚劲有力,秦桧不置可否。明白人不说外行话。

说一句题外话,宋代四大家,苏黄米蔡,蔡其实是蔡京,他的字的确很好,只不过人品太差,所以就被一个本家代替了。秦桧的字也不错,论起来比现在的大多数所谓名家要强得多。毕竟是正经的翰林出身。

家园 关于曹娥碑

窃以为说是羲之所写只是托辞。但是因为魏碑在刻石的时候失之本意,所以究竟是谁写的,恐怕只会是个悬而不解的难题,除非能够发掘到原书稿,但是可能性微乎其微。

家园 宋徽宗的瘦金体,倒是自成一家
家园 李煜的字体也是,亡国之体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