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闲聊曹操杀降 -- MRandson

共:💬75 🌺8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hehe

被迫的(无粮喂降卒)

必须的(防止袁绍卷土重来)

有战略意义(彻底改变了军事力量对比)

所以,为统一北方铺平了道路。

后面那句谁让你加的?说你拼接说错了?你的理解是你的理解,不要把你的理解作为我的观点。然后凶猛地批判。

hehe
家园 还是引用老安自己说过的话

“于公,结束战争是对天下最大的道德。... 统一北方结束混战的是曹操。没有曹操北方可能会继续动乱更多年。... 曹操如果不杀这些降卒,很可能和袁绍打成拉锯战。最后直接或间接(比如战争中的饥荒和徭役)死于曹袁战争的人数未必比这些降卒少。”

这是老安在两个帖子里面的三段话。将这三段话联系起来,我的理解就是:

1 结束战争是有正面意义的。

2 曹操结束了北方混战。

3 曹操不杀降,北方混战很可能会长期迁延下去,不利尽早结束北方混战。

基于上面三点,按照正常逻辑推演,我自然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曹操杀降比不杀降,更有利于尽早结束北方混战,因此更有正面意义。

如果老安还是坚持说我是断章取义 硬把自己的观点栽到你头上,请老安明确指出我上面的引证哪里不妥了,哪句话我在引用的时候故意略去了这句话所在特殊语境 从而进行了曲解。大家都熟悉俺的特点,如果是我搞错了,我是会承认并道歉的。

家园 很遗憾,对草民执行残杀的正是草民

董卓的士卒,吕布的士卒,袁绍的士卒,曹操的士卒,所有军阀的士卒还有前期的黄巾军,那一个当初不是草民?当他们对别人举起屠刀的时候,当他们夺走别人最后一点口粮的时候,当他们杀人吃人肉的时候,哪一个心慈手软了?如果大家都有你那样的行为标准的话,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残杀?乱世是疯狂的年代,大家都沉没在疯狂的洪流中。大家都不能用文明方式处理问题的时代,要求某个人如何如何,岂不可笑吗?

家园 hehe

按照你的说法演绎一把。

你家着火了,你从二楼窗户里跳出来。命保住了,腿摔断了。

1、逃生有正面意义。

2、你逃生成功了。

3、你不跳出来可能被烧死。

所以按照你的推理方式,你跳楼摔腿有正面意义。于是我说,你自己认为的腿摔断得好啊。

多数时候,没有那么多意义,就是一个不得不。

hehe
家园 这个类比一开始就有问题

“逃生有正面意义” 与 “结束北方混战有正面意义” 没有什么可比性。

结束混战确实有正面意义,但逃生谈不上什么意义,只是人的本能。

另一个问题更大:曹操杀降可视作他彻底击败袁氏结束北方混战的手段,而某人跳楼后摔断腿却不是他采取逃生行动的手段,而是他采取逃生行动后的结果。

所以老安这个类比...

家园 呵呵,历史贴子玩起逻辑来了

呵呵,例子不变,把摔断腿去掉就可以了。

杀降是手段,跳楼是手段,两个类比吧。

家园 绕回来了

如果你说“曹操杀降目的是为自保”,就与这个例子 -- “某人跳楼目的是为逃生” 具有很好可比性了。因为 ---- 自保 和 逃生 都没有什么正面意义,只是不得已而已。

可你几处表述连在一起的意思却是“曹操杀降不仅是为自保,还有某种正面意义”,这就是我们争论的根源。

现在你不肯承认自己有“曹操杀降具正面意义”这层意思,我也不想再争什么了。

好在现在我们双方都统一了认识 --- 曹操杀降没有任何正面意义。

家园 你刚读懂我的文章的本意啊

文章中反复出现“残忍”、“没办法”。

回帖中我也引用了,“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兵者凶器,古人不得已而用之”。

回复中我描述历史背景,就象着火的例子中描述跳楼前的火势。

你刚读懂我的文章的本意啊。

惊讶中。

不讨论了,到此为止。

家园 老安的主贴确实没有说杀降有何正面意义

所以我的第一个回贴自然也没有驳这一点。但你后来回我的及其他河友的贴却渐渐带出了那层意思。所以才会有这些争论。你也许没意识到,但那些话确实容易令人产生那样的理解。

家园 呵呵

宁为宁世犬,不为乱世人。身处乱世,不是杀人就是被杀。许多事情是必须做的,尽管这样很残忍。

这是原文,你再读一读。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论怎么选择都有大量的伤亡,曹操没有更好的选择。

今天的人没有当年的压力,也没有必要站在道德的高度,去批判这件事情,以显示自己的高尚。

家园

我没有那个意思,也没必要用你理解的错误来批判我。

家园 《孙子》中也提到了因粮于敌

说白了,就是抢粮食,和后来的日本鬼子一样。读过《孙子》的人都不会认为孙子是崇尚暴力的,但是这样的人也坦率地承认掠夺敌国的必要性。

用暴力解决问题,本来就是违反道德的。一旦战争开始,就只根据自身的逻辑进行了,很多残忍的事情在战争中会如此平淡,并不是从事战争的人本身道德恶劣,而是在这种情况下,高尚就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人必须活下来,其他一切才有可能。

我们站在后人的立场上,可以批判这样的局限性,楼主只是分析这种局限性因何而来。

家园 杀俘和抢粮食有着本质上的差异

抢掠敌国粮食并不必然造成敌国军民的死亡,因为它还有很大可能造成敌国军队哗变、敌国人民叛乱,这些都对己方有利而又不致造成敌方人员出现重大死亡。

因此,抢掠敌国粮食在道德上没有太多需要指责之处。而杀俘则完全不同。

至于“分析这种局限性因何而来”,我前文也说过类似的意思,就是,如果曹操一方没有屠徐州,也没有后面的三屠,而只有这一坑,那么后人会更容易谅解曹操坑降这一罪恶行动。但正因为曹操一方有着多次屠戮无辜的恶劣记录,所以他在官渡有再多“不得已”,也很难让人谅解。所以我始终的观点就是:曹操坑降有不得已之处,但曹操本人轻于杀戮无辜的本性也是一个主要原因。这就是我与楼主的主要分歧。

家园 我的观点和老煮一致

杀俘不是一种值得支持,更不是可以以早结束战争为理由的合理行为。这种做法是短视的。比如蒙古人的战争,屠城,杀俘,是经常的事。他们的战争效率是很高的。但是就人类文明来说,或者就更现实的当时的政治情况来说,后果却是恶劣的。蒙古帝国的短命和他们的残暴是脱不了关系的。战争是一种手段,但这种手段的使用过程也不是无原则的。古代战争中将整个民族于以灭绝也是常有的事。但这并不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手段。我们并不需要强求古人和我们一致,但是中华民族在其长期的历史演变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是有其合理性的。对杀俘的一贯性的批判,并不是所谓的无意义的仁,倒勿宁说是在长期历史中观察前因后果而总结出的一个一般性的结论。我个人甚至相信,在中国有文字记录前的文明,很有可能有过更长期的残酷战争和政治斗争的经验,正是在这种经验上,孙子才会明确地提出善待俘虏,善待敌国居民的观点。

国学从书中有一本中国兵法,其中有一章就是专门讨论更个历史时期对善待战俘的看法。唯仁者得天下,并不是一种腐儒之论,反而正是长期历史经验的总结。中国文化强调政治斗争中和民族战争中留有余地,以宽厚待人,强调宽容和解,强调即住不纠,恐怕反而正是一种长期政治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教训。从当前考古结果上可以看到中国史前文明可以肯定的有多个源头,最终大家能够在一种文化下团结起来,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从周时期就以提出的以德服人,显然是有他的历史经验的。而这一点在我们今天多仍有极大的现实意义。现代人总是轻谈战争,轻看战争中的杀戮,我觉得实在不是一件好事。

我并不是一定要和楼主唱反调,否认曹操的历史功绩。在历史上,曹的残忍一向是被批判被指责,并不是无理由的,也不是值得开脱的。河里在对历史人物的讨论中主流一直是持一种基本的人道主义的原则,我觉得这是应该支持和维护的。

家园 说得好。

“唯仁者得天下,并不是一种腐儒之论,反而正是长期历史经验的总结。”

看到这里,不仅要再重复一下我重复过多次的一个论调 --- 道德 和 智慧,在各自的最高境界上相交相容为一体,大道德 = 大智慧。

道德是人类社会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异化。所以在特定条件下可以简单化地将道德视作 长远利益。曹操杀俘违背了道德,也损害了其自身的长远利益,就是一个明证。古代先贤在这个问题上的思考和阐述都是发人深思的。

至于河里的主流观点,我倒没有A兄那样乐观。我觉得河里的人性论和人文主义精神还不太够。君不见就在不久前还有河友认为阿拉伯人主动攻击以色列人没什么不对的。认为西方国家批评我国人权问题纯属“政治讹诈”的朋友也不是没有。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