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印度粮仓快空了 -- 副将

共:💬33 🌺1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印度粮仓快空了

印度粮仓快空了 吃光6000万吨储备面临粮食危机

2006年07月30日 11:44 环球时报

  旁遮普邦是印度的“粮仓”,但现在很多农民都改种利润更高的作物了。

  单就发展农业来说,印度一直让亚洲其他国家很羡慕:拥有面积最大的耕地,气候条件优越。作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也一直为本国能够自给自足和拥有丰厚的粮食储备而骄傲。但是现在,印度的粮食却不够吃了。印度政府日前宣布,计划进口小麦300多万吨,这是印度多年来首次进口小麦。印度专家称,此举可能会暂时缓解印度面临的粮食危机,但无法从根本上保障印度的粮食安全。

  进口小麦本周就运达

  就在去年底,印度粮食集团主席还信誓旦旦地说:“印度进口小麦的几率为零。”然而本周内,从澳大利亚进口的两船小麦就要抵达印度港口了。据印度《经济时报》7月26日报道,另外13船进口小麦也将在8月底之前陆续到岸。

  印度著名经济学家派·潘南第卡遗憾地对媒体说,“我们过去一直对6000万吨的粮食储备感到沾沾自喜,但现在储备粮仓就快空了。”印度“绿色革命之父” 斯瓦米纳坦认为情况更为严重。他分析说,现在有将近40%的农民时刻想着、准备着从农业中“撤离”,这样下去,“粮仓还会更空”。

  很多人对粮食危机无动于衷

  从上世纪60年代建立粮食储备以来,这项制度在印度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粮食储备主要由缓冲库存和经营库存组成。经营库存是为了解决正常年景两个收获期之间的粮食供给问题;缓冲库存是指在经营库存之外再储存一部分粮食,为了缓冲由于年度性粮食减产带来的短缺。印度储备制度规定,缓冲库存的临界值为500万吨,最佳数量为1200万吨(相当于粮食产量的6.3%)。而根据印度高级智库RPG基金会发表的一份报告,现在无论是大米储备,还是小麦储备,都只有200万吨了,远低于规定的最低储备标准。该报告认为,印度面临粮食危机,粮食安全受到威胁。

  面对粮仓的空虚,印度多数人无动于衷,这是最让那些关心粮食安全的专家学者们痛心疾首的。潘南第卡说,粮食储备严重不足的现状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他们还整日沉醉于GDP高速增长的迷梦之中。联合国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称,印度有一半儿童营养不良,每年250万儿童死亡,其中大部分源于饥饿。还有媒体指出,印度普通民众对粮食安全缺乏忧患意识也就罢了,因为他们现在还没有为一日三餐担心,但政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此也没有清醒的认识。要不是斯瓦米纳坦等专家学者的一再呼吁,印度政府根本不会下定决心采取措施充实粮库。

  粮食消费增加,产量却在减少

  印度粮食储备严重下降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印度政府向来对农村重视不足。《印度时报》称,印度政府最近几年实施的经济政策多以城市为中心,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农业生产力日益降低,粮食生产利润很低。新德里一位长期研究农村经济的学者米特拉对记者说,农民为了多赚点钱,大量转产利润更高的经济作物,生产粮食的人更少了。

  其次是粮食连年减产所致。印度农业基本上还是“靠天吃饭”。雨季来得早些,就能有个好收成;雨季来得晚些,印度农民就只能“跳舞求雨”。最近几年天公不作美,粮食年年减产。而印度还是全球变暖的最大受害者,粮食产量损失最严重。

  最后是粮食消费增加所致。在粮食减产的同时,印度人口在增加,相应的,粮食消费在增加。印度一位经济学家对记者说,印度的人口政策和农业政策一样,都是一种“放任自流”的政策,印度人口的迅猛增加无疑加剧了本已严峻的粮食危机。

  进口粮食治标不治本

  对于通过进口小麦来补充库存、平抑粮价的做法,印度有许多不同意见。潘南第卡认为此举是“不现实的”,因为进口价格太高。印度政府现在进口的小麦价格是每100公斤21.3美元,但从国内农民的收购价是每100公斤15美元。他认为,进口粮食只能是权宜之计,长远来看,还是要提高本国的农业生产力,这才是治本之道。

  数十年前,印度通过“绿色革命”,由一个连年缺粮的“饥荒之国”变为自给并出口的“余粮之国”。印度很多专家建议,应该再来一次“绿色革命”来解决当前的粮食危机。印度农业占到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22%左右,劳动力也占到全国劳力的70%。但眼下,印度8%的经济增长率中只有1个百分点来自农业。如果政府还是重视不够,不仅粮食要出现危机,恐怕经济也“危险”了。(驻印度特派记者 任彦)

家园 多年前还听说印度人对我们的袁隆平大师不屑嘛

看来他们要改变观点了,没准还要求袁大师的技术支持呢!

呵呵!时也命也!

家园 粮食问题最重要,钱可以少挣,粮食不够社会就容易动荡

粮食问题最重要,钱可以少挣,粮食不够社会就容易动荡

国内以前产粮食的地方,搞太多开发,许多历史上的良田,变成了城市和开发区,对粮食安全是个威胁.一旦遇到荒年,很危险.

农业不出问题还好,一出问题就是大问题.因此应该特别重视农业.另外,最好保证国外的粮食来源,能不能派出一些农民到外国耕种,达到双赢的目的.

家园 九十年代我听说印度人重金聘请袁隆平,不过他没答应
家园 米的加工对口味影响很大,比如说抛光、上油

泰国大米不是挺有名的吗?不预先告诉你你未必分得出来。

家园 这个我也听说了,不过之前是持怀疑态度的,我忘了是在哪份报纸上

看到的,好象是<南方周末>吧,不是很清楚了.

家园 按理来说,印度人应该不大喝酒什么的吧

粮食消耗不该太大才是...

不过他们也不大吃肉...

家园 中国不是也进口很多粮食

号称十分之一靠进口粮。不过是否用来做饲料俺就不知了

家园 哈哈,河里还有希望中国有30亿人的呢
家园 我是听当时一位专家还是教授的时政报告的时候提到的

感觉上应该有这么回事。他的报告虽然算不上什么机密内幕,但还不是大话套话。

但是说印度人对袁隆平不屑我倒觉得不大可能,即便美国或其他不缺粮的国家的人也不至于这样,科学家一般总是受人尊敬的,何况袁隆平的成就巨大。

现在,已有20多个国家引种杂交稻,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转内推广杂交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90年代以来专门立项支持在世界一些产稻国家发展杂交水稻。袁隆平受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首席顾问,这些年他每年都出国指导,还派出了许多专家担任顾问,多次赴印度、越南、缅甸、孟加拉等国指导,并为这些国家培训技术专家。从1981年至1998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共举办了38期国际杂交水稻培训班,培训了来自15个以上国家的100多各科技人员。

1998年,越南和印度种植面积已分别超过了10万公顷和20万顷,并且取得了每公顷增产1吨----2吨的效果。杂交水稻在解决世界饥饿问题上正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http://www.wjszx.com.cn/wjszx/netclass/10/ylp/

家园 只要中国能解决粮食问题,印度问题也不大

他们的耕地面积更多,饮食结构肉类很少

家园 已经派了吧?

早先就有听说东北有数百万农民在俄罗斯种田啊,那边生产的估计还是有部分销国内吧?目前中国的粮仓例如两广两湖都存在耕地减少的状况,不过中国从越南泰国老挝缅甸进口水稻,从蒙古进口肉,成本比国内高不了很多,而且需要抵消一下中国日用品进入这些国家的顺差,进口些粮食也比较有必要。

家园 从这些小国家进口粮食解决不了大问题。

  他们自己能有多少产量?中国人一人省一口就出来了。

  真正大宗进口粮食还是要从美国和加拿大。

  

数百万农民在俄罗斯种田
我看不大可能,有个一二十万就很不少了。如果有数百万再加上机械化能基本解决整个俄罗斯的粮食问题。

家园 肉类少对产liang好还是坏
家园 肉吃得少不是更消耗粮食吗

种粮食和种牧草如果想达到产品可提供同样的热量哪个需要的土地更多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