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印度粮仓快空了 -- 副将

共:💬33 🌺1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印度粮仓快空了

    印度粮仓快空了 吃光6000万吨储备面临粮食危机

    2006年07月30日 11:44 环球时报

      旁遮普邦是印度的“粮仓”,但现在很多农民都改种利润更高的作物了。

      单就发展农业来说,印度一直让亚洲其他国家很羡慕:拥有面积最大的耕地,气候条件优越。作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也一直为本国能够自给自足和拥有丰厚的粮食储备而骄傲。但是现在,印度的粮食却不够吃了。印度政府日前宣布,计划进口小麦300多万吨,这是印度多年来首次进口小麦。印度专家称,此举可能会暂时缓解印度面临的粮食危机,但无法从根本上保障印度的粮食安全。

      进口小麦本周就运达

      就在去年底,印度粮食集团主席还信誓旦旦地说:“印度进口小麦的几率为零。”然而本周内,从澳大利亚进口的两船小麦就要抵达印度港口了。据印度《经济时报》7月26日报道,另外13船进口小麦也将在8月底之前陆续到岸。

      印度著名经济学家派·潘南第卡遗憾地对媒体说,“我们过去一直对6000万吨的粮食储备感到沾沾自喜,但现在储备粮仓就快空了。”印度“绿色革命之父” 斯瓦米纳坦认为情况更为严重。他分析说,现在有将近40%的农民时刻想着、准备着从农业中“撤离”,这样下去,“粮仓还会更空”。

      很多人对粮食危机无动于衷

      从上世纪60年代建立粮食储备以来,这项制度在印度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粮食储备主要由缓冲库存和经营库存组成。经营库存是为了解决正常年景两个收获期之间的粮食供给问题;缓冲库存是指在经营库存之外再储存一部分粮食,为了缓冲由于年度性粮食减产带来的短缺。印度储备制度规定,缓冲库存的临界值为500万吨,最佳数量为1200万吨(相当于粮食产量的6.3%)。而根据印度高级智库RPG基金会发表的一份报告,现在无论是大米储备,还是小麦储备,都只有200万吨了,远低于规定的最低储备标准。该报告认为,印度面临粮食危机,粮食安全受到威胁。

      面对粮仓的空虚,印度多数人无动于衷,这是最让那些关心粮食安全的专家学者们痛心疾首的。潘南第卡说,粮食储备严重不足的现状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他们还整日沉醉于GDP高速增长的迷梦之中。联合国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称,印度有一半儿童营养不良,每年250万儿童死亡,其中大部分源于饥饿。还有媒体指出,印度普通民众对粮食安全缺乏忧患意识也就罢了,因为他们现在还没有为一日三餐担心,但政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此也没有清醒的认识。要不是斯瓦米纳坦等专家学者的一再呼吁,印度政府根本不会下定决心采取措施充实粮库。

      粮食消费增加,产量却在减少

      印度粮食储备严重下降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印度政府向来对农村重视不足。《印度时报》称,印度政府最近几年实施的经济政策多以城市为中心,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农业生产力日益降低,粮食生产利润很低。新德里一位长期研究农村经济的学者米特拉对记者说,农民为了多赚点钱,大量转产利润更高的经济作物,生产粮食的人更少了。

      其次是粮食连年减产所致。印度农业基本上还是“靠天吃饭”。雨季来得早些,就能有个好收成;雨季来得晚些,印度农民就只能“跳舞求雨”。最近几年天公不作美,粮食年年减产。而印度还是全球变暖的最大受害者,粮食产量损失最严重。

      最后是粮食消费增加所致。在粮食减产的同时,印度人口在增加,相应的,粮食消费在增加。印度一位经济学家对记者说,印度的人口政策和农业政策一样,都是一种“放任自流”的政策,印度人口的迅猛增加无疑加剧了本已严峻的粮食危机。

      进口粮食治标不治本

      对于通过进口小麦来补充库存、平抑粮价的做法,印度有许多不同意见。潘南第卡认为此举是“不现实的”,因为进口价格太高。印度政府现在进口的小麦价格是每100公斤21.3美元,但从国内农民的收购价是每100公斤15美元。他认为,进口粮食只能是权宜之计,长远来看,还是要提高本国的农业生产力,这才是治本之道。

      数十年前,印度通过“绿色革命”,由一个连年缺粮的“饥荒之国”变为自给并出口的“余粮之国”。印度很多专家建议,应该再来一次“绿色革命”来解决当前的粮食危机。印度农业占到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22%左右,劳动力也占到全国劳力的70%。但眼下,印度8%的经济增长率中只有1个百分点来自农业。如果政府还是重视不够,不仅粮食要出现危机,恐怕经济也“危险”了。(驻印度特派记者 任彦)

    • 家园 杂交水稻的制种是不是掌握在我们手里,这样才好收钱!

      如果把制种都给别人,真是成了活雷锋.

      荷兰高价卖花的球茎,别人就是做不出来.

          • 家园 估计还是要收银子的。

              介绍的电视上没说。

              菲律宾的杂交稻是袁隆平去搞的,菲总统还给他发了个大奖。

              七十年代时菲律宾搞了个超级稻,不是杂交稻。当时吹的很凶,八十年代后就不见提了。

          • 家园 对于经济上过的去的国家水肥不是主要问题。

              稻种不好水肥再多也不顶事。

              比如说五十年代的稻种肥料还不能上的太多,否则会长的太高大会倒伏造成减产。

              六十年代搞了矮秆品种,不易倒伏,不怕肥多了。但肥料多到一定程度产量就到顶了。

              袁隆平有运气的成份,但如果他不那样想也不会去找野败。一般人看到野生稻种就当杂草除掉了。

          • 家园 早就是两系了
          • 家园 好像是说在他之前没人想过要搞水稻杂交

            袁隆平先提出来,并且付诸行动,那些什么不育系都是辛辛苦苦找出来的。就是他找不到,提出这个想法也是一大功劳,要不然德*布罗意怎么得的诺贝尔奖?

            按这篇介绍

            外链出处

            1986年他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由三系法到两系法到一系法和从品种间到亚种间到远缘杂种优势利用三个发展阶段的战略设想,这一设想已成为国内外公认杂交水稻育种的指导思想
            ,名词看不懂,看起来似乎现在不需要三系,或者是正朝这个方向发展。

            早先杂交水稻下一代全是不育的,需要每季买稻种,不知道现在怎么样?

            • 家园 【原创】他不是最早提出的,是最早实际应用的

              生物的后代可以继承亲代的特征,这是遗传。作物的后代有可能同时具备父本和母本的遗传特点,如果用两个品种的作物作杂交,后代是可能同时具备两个亲本的优势的,这就是现代常规育种技术的基石。水稻是自花受粉的作物,一般是通过杂交育种,选出具备需要特点的种子,并且繁殖几代,等到种子特性稳定遗传后,再出售给农民。农民在田里收获的稻谷可再播种,产量不会有特别明显的下降,杂交种是直接把第一代杂交的种子卖给农民,这样的种子继承的优点最多,不过不能留种,留种会严重减产。

      • 家园 中国的杂交稻水平很高,同时,世界其他地方也有水平很高的杂交稻研究

        比如,菲律宾其他方面稀松,但它的水稻研究所是国际水平研究机构。

          • 家园 高产杂交稻技术转让到美国后,美方突然提出中止合同

            他早年曾师从杂交稻专家骆正鑫,研究杂交稻高产课题。但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深深热爱着土地和粮食的李伊良改变了研究方向。1976年在长沙召开的全国水稻品种提纯复壮经验交流会上,农业部一位负责人透露,高产杂交稻技术转让到美国后,美方突然提出中止合同,理由是:杂交稻产量高,但米质达不到美国人的市场标准。国外市场需要优质米,国内老百姓吃饱肚子后同样也会需要优质米。李伊良觉得,选育高产又优质的杂交稻新品种,是农业科研工作者的责任,于是,他与骆正鑫商量,毅然改变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 家园 调查以下,这坛子上究竟谁吃过杂交稻
    • 家园 只要中国能解决粮食问题,印度问题也不大

      他们的耕地面积更多,饮食结构肉类很少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