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谁说女子不如男?-中国体育“阴盛阳衰”之迷 -- 大鹏翔宇

共:💬36 🌺3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谁说女子不如男?-中国体育“阴盛阳衰”之迷

“阴盛阳衰”是中国体育长期以来的一道独特的风景,像三大球中的足球,篮球,排球;两小球中的羽毛球,乒乓球,田径中的长跑竞走投掷项目,还有跳水等技巧项目,甚至一些“冷门”项目像网球,柔道,跆拳道也是女子率先实现突破而且比男子的成绩要好。

大鹏就这个问题请教了一位长期从事体育运动和体育教育工作的此道中人,他对这个问题有着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今天就把他的意见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

中国体育“阴盛”的第一个原因可以归结到中国的传统文化,这多少有点打官腔的说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女性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意志品质在世界上那是出类拔萃的。女运动员在训练中肯吃苦,肯下苦功夫去练那些枯燥的基本训练。有的时候训练强度几可称之为“魔鬼训练”,有的女运动员甚至因为运动强度过大而尿血,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付出了很大的牺牲。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训练生活是极为乏味无聊的,在外国那种强调丰富的业余生活,多彩的精神生活的环境下,他们的女运动员很难做到全身心的投入。而中国的女运动员却过着那种“宿舍-食堂-训练场”三点一线式的生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应该说简陋的环境和艰苦的磨炼,以及那种强烈地希望改善自身命运的渴望往往能激发出运动员那种奋发图强,勇往直前的气势。而在体育比赛中,在水平相差不多的时候,谁的心理状态最好,谁的求胜欲望最强烈,谁就很可能是笑到最后的人。

第二个原因简单来讲就是毛主席的“妇女能顶半边天”,解放以后新中国妇女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妇女不在被关在家里,而是走上社会和男性展开竞争。这样就有更多的具有运动天赋的女孩子能被及时发现和培养,而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保障,不会遭到以前的那种阻挠不解和闲言碎语。就像现在人大,政府等机构规定在其中必须有一定比例的女性参与。还有一个原因是独生子女的日渐增多,家庭对女孩子的培养开始重视,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早早地把女儿嫁出去了事。相对于国内,国外的妇女解放运动宣传的轰轰烈烈,其实除了少数几个国家,他们妇女的地位还是没有中国妇女来的高,所以从事专业运动的人口并不多,大多只是业余爱好而已。

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咱们国家的体育制度。众所周知,咱们国家是模仿前苏联的“举国体制”,尤其是“金牌战略”。只要有希望拿到世界冠军,奥运金牌从而为国争光的项目,国家都舍得花大力气,花大钱投入,而各级体育局,运动队,体校更是保证了选拔优秀运动员所需的大量后备人才,而且往往喜欢挑女子项目作为突破口。例如国家女足,在八十年代国际足联开展女足运动的时候,国家体育总局开始重视并下本钱召集选拔运动员,命令各级下属单位组织女子足球队。在此基础上,国家女足才渐具雏形,当时没有一个队员以前踢过足球,有的人是练田径的,有的人是练自行车的,还有的人已经当了妈妈。就是这样的一只队伍,在当时国外女足运动尚未完全开展,一切都在摸索阶段的时候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可以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银牌和世界杯亚军多少享受了先发优势的余荫。国外(尤其是西方)的运动项目的开展依靠的是个人的业余爱好和成熟的市场化运作,国家投入的不多。个人的练习和训练需要自己掏腰包,和大鹏在这里敲字一样是没有报酬的。市场化运作国外应该说做的还是不错的,但是女子比赛的对抗程度低,比赛不够激烈,像网球,高尔夫球这些用美女来吸引眼球的项目还好说。别的像射击,举重这类没有什么一般观赏性的项目自然就很难得到广告商和媒体的青睐了。所以在有些国际比赛中,咱们是以国家力量培养出的精兵强将去打人家个人爱好练出来的散兵游勇,岂有不胜之理?

再来说说“阳衰”,男子运动项目的低迷由来已久,除了培养观念和训练方法等问题外,最主要的是生理因素。女孩的青春发育期多从11岁开始至15岁基本结束,海内外情况差不多。中国男孩的青春发育期从13岁开始到18岁基本结束,但西方的男孩要多发育一年。这一年就造成了很大的差异。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在一些青年比赛中,我国男运动员往往能取得好成绩,而一旦成年,外国选手就会突飞猛进,把咱们甩在后面。例如青年足球,咱们的球员看上去就和“小老头”差不多,因为常年的运动使运动员的身体透支过早地开始衰老,但外国那些小球员看起来就真的是娃娃脸。一测骨龄,咱们的运动员要比人家老上好几岁,就更不用提那些虚报年龄的丢人事了。这一年的差距不刚是体现在身高体重上,更是体现在肌肉力量,智力,心肺功能,心理成熟度等等方面。这个发育周期的差距不能说是人种问题,我更倾向于认为是历史原因,中国是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使得人民有早婚早育的习惯,一代代的“拔苗助长”必然导致生长发育周期的缩短。如此一来男子项目难出成绩就不难理解了。

其实这种现象正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晚婚晚育观念的深入人心而渐渐改善,男子项目也在不断实现突破,像巨人姚明,飞人刘翔,还有去年大运会上的首夺男子百米金牌的“眼镜侠”胡凯(俺老乡),中国老爷们在体育场上抬不起头来的日子很快就要一去不复返了。

最后,讲一个我们班参加运动会的笑话,本来原定入场式全班方队通过主席台喊的口号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结果全校彩排的时候,我们班不知是谁使的坏,竟然把最后八个字喊成了:“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全校笑爆,据说校长向窘得恨不得钻地缝的班主任笑笑说:“计划生育宣传做的不错嘛!”

[MP=320,240]http://bbsatt.ccmove.com/download_010/685693/%CB%AD%CB%B5%C5%AE%D7%D3%B2%BB%C8%E7%C4%D0%28%D4%A5%BE%E7%A1%B6%BB%A8%C4%BE%C0%BC%A1%B7%29.mp3[/MP]

(贼摁的)

关键词(Tags): #女子#男子#举国体制#市场化运作
家园 带花沙发!
家园 90年亚运会结束,当时有北京市的领导来我们学校做报告

他就谈论过阴盛阳衰。当时他说北京亚运会上中国女选手夺得的金牌比例为51%强,男选手为48%强,实际上并没有什么“阴盛阳衰”。到了世界赛场上,确实女选手的成绩要好一些。

女选手成绩好的很大程度在于女选手大都有高水平的男陪练,这个确实是国外的女选手望尘莫及的。印象中哪一年不清楚了,当时在国外打球的马文革(落选国家队)在一个世界大赛前主动回国,为中国队当陪练,男子女子从不挑剔。当时他虽然落选中国国家队,世界排名还在前十。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的女选手能有这么高水平的陪练?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吉新鹏不也给龚智超当过陪练,没想到陪练出一个奥运冠军来。

家园 现在在女排教练

当年也是陪练出身

家园 亚运会并不能说明问题

陪练实际上也是举国体制的一部分。

家园 马文革最初也是陪练,模仿欧洲弧圈球型打法

没想到打来打去,那些主力都打不过他了。

家园 说实话,中国的女运动员都比男的能吃苦

还记得当年那个逼的男足球队员快集体上吊的那个12分钟跑吗? 那些男爷们儿跑一趟跟死一回差不多,天天苦爹喊娘的说这要求多么不合理,违反运动规律。可到了人家女子乒乓球队,从邓亚萍开始,个个跑着跟玩儿一样。

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

家园 所以后来王涛都不乐意了

说外边不能再一个劲儿的赞扬陪练队员的无私奉献,能天天跟他这样的顶尖高手过招儿,谁陪练谁啊?

这哥们儿多少有些耍大牌儿

家园 主要还是外国的女子竞技体育投入较少,中国的计划体制就体现了优势
家园 就甭提这个12分钟跑了, 那帮足球大爷们算丢死人了

世界上就怕认真就怕比. 在那帮足球大爷眼里12分钟跑快赶上满清酷刑了, 一个个龇牙咧嘴. 别的不说, 解放军一个标准的体能训练项目就是5公里越野, 时间么好像是19分钟左右算达标, 而且这取得是一个分队最后一名的成绩.就算是20分钟吧,算下来正好相当于12分钟3000米. 而且呢, 解放军可不过是穿着耐克跑鞋跑塑胶跑道, 而且还扛着枪,带着手榴弹水壶.

家园 此言不假
家园 都没说到点子上

女子的身体机能增长优势明显高于男性.

一旦营养和训练跟的上,这个幅度会有显著变化,从改革开放到今天,数一数得有多少年,整整一代人.

不单中国如此,已经有人预言,马拉松的纪录将来会由女性来改写.

家园 您没看到点子上吧

我这是分别横向对比国内和国外的女子运动,和国内和国外的男子运动,什么时候把男子和女子放一块比了?

至于马拉松,难道您不知道女子马拉松世界纪录比男子的要快吗?这还用预言?

家园 【推荐】胡戈最新大片:中国队夺得世界杯

家园 我喜欢这哥们,腆着将军肚站在近台,身不大动,就靠手上功夫

弄到多次世界冠军。了得!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