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谁说女子不如男?-中国体育“阴盛阳衰”之迷 -- 大鹏翔宇

共:💬36 🌺3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谁说女子不如男?-中国体育“阴盛阳衰”之迷

    “阴盛阳衰”是中国体育长期以来的一道独特的风景,像三大球中的足球,篮球,排球;两小球中的羽毛球,乒乓球,田径中的长跑竞走投掷项目,还有跳水等技巧项目,甚至一些“冷门”项目像网球,柔道,跆拳道也是女子率先实现突破而且比男子的成绩要好。

    大鹏就这个问题请教了一位长期从事体育运动和体育教育工作的此道中人,他对这个问题有着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今天就把他的意见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

    中国体育“阴盛”的第一个原因可以归结到中国的传统文化,这多少有点打官腔的说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女性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意志品质在世界上那是出类拔萃的。女运动员在训练中肯吃苦,肯下苦功夫去练那些枯燥的基本训练。有的时候训练强度几可称之为“魔鬼训练”,有的女运动员甚至因为运动强度过大而尿血,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付出了很大的牺牲。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训练生活是极为乏味无聊的,在外国那种强调丰富的业余生活,多彩的精神生活的环境下,他们的女运动员很难做到全身心的投入。而中国的女运动员却过着那种“宿舍-食堂-训练场”三点一线式的生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应该说简陋的环境和艰苦的磨炼,以及那种强烈地希望改善自身命运的渴望往往能激发出运动员那种奋发图强,勇往直前的气势。而在体育比赛中,在水平相差不多的时候,谁的心理状态最好,谁的求胜欲望最强烈,谁就很可能是笑到最后的人。

    第二个原因简单来讲就是毛主席的“妇女能顶半边天”,解放以后新中国妇女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妇女不在被关在家里,而是走上社会和男性展开竞争。这样就有更多的具有运动天赋的女孩子能被及时发现和培养,而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保障,不会遭到以前的那种阻挠不解和闲言碎语。就像现在人大,政府等机构规定在其中必须有一定比例的女性参与。还有一个原因是独生子女的日渐增多,家庭对女孩子的培养开始重视,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早早地把女儿嫁出去了事。相对于国内,国外的妇女解放运动宣传的轰轰烈烈,其实除了少数几个国家,他们妇女的地位还是没有中国妇女来的高,所以从事专业运动的人口并不多,大多只是业余爱好而已。

    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咱们国家的体育制度。众所周知,咱们国家是模仿前苏联的“举国体制”,尤其是“金牌战略”。只要有希望拿到世界冠军,奥运金牌从而为国争光的项目,国家都舍得花大力气,花大钱投入,而各级体育局,运动队,体校更是保证了选拔优秀运动员所需的大量后备人才,而且往往喜欢挑女子项目作为突破口。例如国家女足,在八十年代国际足联开展女足运动的时候,国家体育总局开始重视并下本钱召集选拔运动员,命令各级下属单位组织女子足球队。在此基础上,国家女足才渐具雏形,当时没有一个队员以前踢过足球,有的人是练田径的,有的人是练自行车的,还有的人已经当了妈妈。就是这样的一只队伍,在当时国外女足运动尚未完全开展,一切都在摸索阶段的时候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可以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银牌和世界杯亚军多少享受了先发优势的余荫。国外(尤其是西方)的运动项目的开展依靠的是个人的业余爱好和成熟的市场化运作,国家投入的不多。个人的练习和训练需要自己掏腰包,和大鹏在这里敲字一样是没有报酬的。市场化运作国外应该说做的还是不错的,但是女子比赛的对抗程度低,比赛不够激烈,像网球,高尔夫球这些用美女来吸引眼球的项目还好说。别的像射击,举重这类没有什么一般观赏性的项目自然就很难得到广告商和媒体的青睐了。所以在有些国际比赛中,咱们是以国家力量培养出的精兵强将去打人家个人爱好练出来的散兵游勇,岂有不胜之理?

    再来说说“阳衰”,男子运动项目的低迷由来已久,除了培养观念和训练方法等问题外,最主要的是生理因素。女孩的青春发育期多从11岁开始至15岁基本结束,海内外情况差不多。中国男孩的青春发育期从13岁开始到18岁基本结束,但西方的男孩要多发育一年。这一年就造成了很大的差异。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在一些青年比赛中,我国男运动员往往能取得好成绩,而一旦成年,外国选手就会突飞猛进,把咱们甩在后面。例如青年足球,咱们的球员看上去就和“小老头”差不多,因为常年的运动使运动员的身体透支过早地开始衰老,但外国那些小球员看起来就真的是娃娃脸。一测骨龄,咱们的运动员要比人家老上好几岁,就更不用提那些虚报年龄的丢人事了。这一年的差距不刚是体现在身高体重上,更是体现在肌肉力量,智力,心肺功能,心理成熟度等等方面。这个发育周期的差距不能说是人种问题,我更倾向于认为是历史原因,中国是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使得人民有早婚早育的习惯,一代代的“拔苗助长”必然导致生长发育周期的缩短。如此一来男子项目难出成绩就不难理解了。

    其实这种现象正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晚婚晚育观念的深入人心而渐渐改善,男子项目也在不断实现突破,像巨人姚明,飞人刘翔,还有去年大运会上的首夺男子百米金牌的“眼镜侠”胡凯(俺老乡),中国老爷们在体育场上抬不起头来的日子很快就要一去不复返了。

    最后,讲一个我们班参加运动会的笑话,本来原定入场式全班方队通过主席台喊的口号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结果全校彩排的时候,我们班不知是谁使的坏,竟然把最后八个字喊成了:“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全校笑爆,据说校长向窘得恨不得钻地缝的班主任笑笑说:“计划生育宣传做的不错嘛!”

    [MP=320,240]http://bbsatt.ccmove.com/download_010/685693/%CB%AD%CB%B5%C5%AE%D7%D3%B2%BB%C8%E7%C4%D0%28%D4%A5%BE%E7%A1%B6%BB%A8%C4%BE%C0%BC%A1%B7%29.mp3[/MP]

    (贼摁的)

    关键词(Tags): #女子#男子#举国体制#市场化运作
    • 家园 乒乓球是男子先突破,女排夺冠之前,女子并不比男子更突出
    • 家园 虚报年龄,兴奋剂
    • 家园 根本还是生理原因

      关于吃苦精神什么的,除了足球以外男女都一样,不能说女的就比男的训练更艰苦,因为女子组的教练很多就是从男子组来的,这方面的差别不明显。

      我认为根本原因在于,黄种人与其它人种的身体素质差异方面,男子比女子更大。也就是说从统计现状来看,黑人和白人男子比黄种人男子的身高、体重、爆发力、速度强的多,而女子方面差距就没有那么大。这个感觉从一般接触经验来看是正确的,不过我没有找到相应的资料证明。

      • 家园 生理原因对冲击生理极限类运动最具决定性,但对足球

        当然不能说毫无关系,但我觉得关系不象表现出来的那样差距悬殊。

        我们假定拿中国男足与德国男足做比较吧。

        从理论上,两国男足水平能力上的巨大差距来自四个方面:

        1 大赛经验 (这个是最顶层的因素,也是容易短期内解决弥补的)

        2 训练水平和教练水平 (明显比1解决起来要困难,但依然是可以做到的)

        3 饮食习惯 (这个就比较困难了。下面会谈)

        4 生理因素 (对此我们无能为力)

        我想重点谈一下3,饮食习惯。我举三个例子。

        1 大学时另一系某厮,身高不过175,但身形如熊虎般厚重 面色特别滋润,说话也嗡声嗡气的,正常时候呼吸声音非常沉重。这小子长跑不行但膂力很大,同学都跟他叫大熊。后来一次其父母来校给他送东西,我们看后不禁吃了一惊 --- 他父母都是非常羸弱瘦小之人,熊虎儿子与他们恰成对比。我们系一哥们儿打小跟大熊一个院儿长大,他说大熊的父母生怕自己的孩子长大后也象自己这样出奇的瘦小,于是在大熊长身体时省吃俭用挤出一点钱来,保证大熊每天都能吃上半小罐牛肉。这个习惯一直伴随大熊进入大学。大熊之能成为大熊,是几十头牛的生命和鲜血在那里支撑着。

        2 大学的外教是个纯华裔血统的美国人(但大学和研究生都是在英国剑桥上的)。这厮身高181,浑身都是肌肉,体重至少也有80公斤。他父母祖籍福建,在他刚两三岁时父母带着他偷渡去了美国,然后靠拼命工作赚钱终于在美国安顿了下来,并为儿子提供了最好的教育条件。据他说,他父亲连1米6都不到,母亲也是一米5出头。但他自己从小就暴喜欢吃美国食物,什么黄油啦牛肉啦。

        3 说了半天不相干的,还是说点足球人物吧 --- 杨晨。

        杨晨的妈妈烧得一手好菜。杨晨去德国安顿下来后就把父母都接过去了。杨妈妈觉得自己终于可以大显身手了,一番忙碌之后桌上堆满了杨晨打小就特别爱吃的菜肴,但却意外地发现杨晨吃的不多。夜里,因时差原因无法入睡的杨妈妈起来后发现厨房的灯还亮着,过去一看,发现杨晨在那里捧着一堆黄油奶酪和牛肉在大嚼特嚼。杨妈妈伤心地问儿子:是不是不喜欢吃妈做的菜啊?杨晨赶紧解释:怎么会啊,妈妈的菜一直是我最喜欢吃的。我现在吃这些不是因为喜欢吃,而是必须要吃这些东西以保证我的体能。

        --------------

        我们假定一个情景 --- 如果中国挑出十万个10岁左右的身体强健精神也强大的小孩子,让他们的营养习惯彻底西化 同时配以长年大运动量训练(同时还要特别注意调整以免积累伤病)。我相信这批孩子与西方那些拥有同样训练程度和比赛经验的孩子相比,不会逊色到哪里。

        反过来,如果弄十万个白人小孩来整天让他们吃中国美食,我相信等他们长到18岁时,一定不如上面一组(中国小孩吃西餐)体能更强壮。

        • 家园 抗议,煮酒兄简直是忽悠足球运动员

          尤其是杨晨捧着一堆黄油奶酪和牛肉在大嚼特嚼说,这是球员大忌。

          “碳水化合物(简称糖)是供能物质,被强调为运动员的主要食物。人体组织中的糖含量约占人体千重的2%。但人体所需要的能量60%左右由膳食中的糖供给,有关运动营养的最新研究证实,碳水化合物有助于运动员发挥最仕项目有重要关系,大强度耐力训练的运动员碳水化合物所占的热能比供应为60%-70%。同时,也强调了膳食营养对于建立适宜的体内能量储备的重要作用。

            国际许多学者通过实验指出,人们采用各种饮食方案,并以70%强度进行工作,直到能量完全耗尽,运动员的耐力水平明显地随着前三天食入的饮食不同而不同。一般正常平衡膳食运动能量消耗时间约为115分钟,肌糖元含量为1.75克/100克;高脂肪高蛋白膳食运动能量耗尽时间为60分钟,肌糖元含量为0.63克/100克;高糖类膳食运动能量耗尽时间为170分钟,肌糖元含量为3.75克/100克。从这不难看出,若饮食中缺乏糖,机体就会加速消耗体内的肌糖元和肝糖元,并由此而影响运动员从事高强度的运动能力。”

          见http://encyc.sports.cn/topic/football/jzs/2006-03-21/820348.html

          记得看过一篇报道,温格到阿森纳第一件事就是改造球员食谱:通心粉,米饭,鱼,水煮蔬菜,水果。

          牛肉黄油那玩意是能让人长得壮实,对普通人来说也顶饿。可足球运动的体能决不能靠那玩意维持。杨晨那是不懂才胡吃,和炖鳖汤的国内教练如出一辙,可惜都是南辕北辙。

          • 家园 打倒锥子!敢说杨晨胡吃???

            杨晨绝对没有胡吃!最多就是有人胡写而已

            说正格儿的,杨晨捧着一堆牛肉黄油猛造,那个是我写的,未必是真实情况。不严谨这个我承认。但真实情况确实是杨晨不能吃中国美食,而必须按照俱乐部制订的食谱进食,蛋白类(肉蛋奶) 与 碳水化合物 及矿物质都是有严格比例的。中餐根本不符合那种比例。

            另外,奶酪对提高/补充体能有很好的效果,这个一直是我国竞技体育界里公认的看法。多摄入碳水化合物当然不错,但这两点未必是矛盾的。

            碳水化合物转化成能量用时最少,这是其优点,但排空最快,这是其缺陷。如果只进食碳水化合物,大运动量一小时恐怕就前心贴后背了。要想后半程掉血慢点儿,恐怕还得高蛋白的东西去撑。

            温格的食谱改进恐怕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西方球员从小一直吃牛肉黄油,口味上惰性很大。温格让他们吃的清素点,未始不是知道他们不喜欢吃这些而暗自加餐(加餐肯定还是牛肉黄油类),有点打出余量的意思。

            光吃牛肉黄油 或者高蛋白摄入比例过高,肯定不适于竞技体育。但碳水化合物高达我们文革期间那种比例(老是大米面条窝头)恐怕更不行。另外即使进食碳水化合物也需要那种浓缩型的,否则弄一肚子米饭面条的,上场几个冲刺下来,日本魔鬼教练训练中国女排的情景就会重演 --- 全体队员集体呕吐不止...

            • 家园 你这一说,想起以前看的一个故事

              若干年前,足球队出国访问,队员大多对当地食品胃口不适,赛前来使馆作客,想吃馄饨,使馆以馄饨供之。大伙儿一通的招呼,美美的灌上了几大碗。

              比赛让主队狂灌N:0。

              赛后,使馆大师傅深有感触的说,意料之中,意料之中。看看人家吃的什么,黄油牛排,再看看咱们,一肚子片汤儿,在那儿逛悠,能不输嘛!

            • 家园 蒜泥狠...蒜泥狠...

              吼吼,口气清新剂要不要。

              说正经的。奶酪我吃过,还有酸奶。特别是大运动量后,确实长力气。但黄油之类的全脂食品到现在还是不愿碰。一是那玩意不好吃,二是书上说脂肪摄入量不要超过每天消耗热量的20%,但凡吃点中国饭菜肯定够了。国人脂肪摄入量比西方人高得多,体质却没人家好,根本还在蛋白质上。想想他们吃牛排奶酪,咱吃回锅肉油条...

              温格那一套还真不是给西方球员搞的。他是从小日本那儿学回来的。足球运动员讲的是耐力冲刺力对抗力的均衡。单比长得壮日韩球员其实都不如咱中国球员,你看国内球员哪个不是一米八以上高大壮?有什么用呢,抽起筋都不带下半场最后阶段的。壮得象牲畜,跑起来象家畜,有合理安排膳食那功夫全都下在合理安排酒和小姐那儿了。

        • 家园 说的透彻,献花!

          这种吃法对运动员好,不过也有毛病,白人胖子确实多,动不动就看见个巨胖。北京现在还是小胖子多,估计以后长大了也够呛。

          • 家园 这种吃法只对从事大运动量的人“有益”

            我那个 有益 二字加了引号,是因为这种食物结构长期来看究竟对人体是好是坏,现在还没有定论。但至少对那些以体能为基础的职业运动员来说是有益的。或者改成有效更合适。

            对普通人而言,吃热量那么高的食物 却没有相应的消耗,结果肯定是很糟糕的。

            我公司里一同事,30岁的德国种大洋马,业余铁人三项运动员。我问他是否忌口什么食物,他说没有任何忌口,但一旦停止训练他绝对不敢象现在这么吃。

            我自己也是深有体会。有段时间每天晨跑一英里,下午游一个小时泳,每周3天每天120个俯卧撑。这基本上是我一生中活动量最大的一个阶段了。那段时间吃什么都没事儿,而且还饿得很快。后来无法继续这样的运动了(叹口气),吃点儿牛肉居然会牙床子上火脸上长青春痘!

    • 家园 分析得好!本来也想写一篇来着,亏了没写

      上花!

    • 家园 【推荐】胡戈最新大片:中国队夺得世界杯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