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载人航天技术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生存 -- 梦里依稀

共:💬29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载人航天技术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生存

载人航天技术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生存

不锈钢安魂曲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些国人,循循善诱地给大家分析为什么载人航天技术不过一个“好看不好用的花瓶秀”,而大陆在综合国力还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开始大洒金钱搞这样的“形象工程”,又是如何如何不智云云。。。。其实,如此分析问题的人,都没有搞清楚载人航天、或者将来的登月、太空站等等技术对中华民族本身的深远意义。

人类的生存空间终究是有限的、而且必然是越来越不充足的(注意还有人类平均寿命延长的因素)-----对我们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就更是如此。且不谈其它方面,单单我们的人口数量本身,就几乎决定了在目前的地球环境、以及目前的能源科技条件下,除非通过战争、重大自然灾害邓的重新洗牌,否则我们中华民族的普通老百姓,绝对(!)不可能享受今天美欧等发达国家人民所享受的那种舒适生活----想想看:要是十三亿中国人的家庭都象美欧国家家庭一样拥有平均多于一部的汽车,那么这世界上的石油还足够么?那么我们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足够的土地去建停车场么?

这还不算,随着人类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地球的资源枯竭趋势正在加速。而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本身又不具备美国那样大量购买海外资源的经济实力,国内资源的消耗速度就更加惊人。。。。如此几百年下去,我们的子孙后代该怎么生活?该怎么同其他民族的人口进行必不可少的生存竞争?!

-----这个困境,也就是希特勒当初向德国人民所渲染的那种“民族生存空间”难题。所不同的是:对德意志民族来说,希特勒所描述之“生存空间”的压力不仅本身远不如中华民族更大,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德国早就世界领先的民族综合实力以及二战后德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本来资源有限的德国人,最终也拥有了购买、享用其他民族资源的能力,从而大大缓解了本民族“生存空间”不足的问题。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通过高速发展经济来最终拥有购买其他民族资源的能力解决“生存空间”问题,其实是根本不可能的,这一是因为中国人口多,需要的资源数量太庞大;另一个原因则是中国毕竟已经错过了几次经济、科技的关键性起飞机遇,导致发达国家按人口平均经济实力长期领先的格局几乎不可动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别说想买别国的资源,就连自己国家的资源恐怕也会被更有钱的别国所直接间接买走。

怎么办???

事实上,在人类历史上,其他民族也曾多少面临过类似的困局-----比如航海大发现时代之前,欧洲经济文化发展陷于停滞,当时世界的重要贸易商路完全被土耳其人所控制,相比富庶的东方、阿拉伯世界来说,欧洲各民族一时都觉得前途一片漆黑,毫无希望。。。。这个僵局,就是通过探险、殖民等欧洲人一系列大胆的设想和举动最终被打破的,欧洲主要民族从此引来了大光明、大繁荣。

----所以,中华民族要走出目前的困境,从长远的战略角度出发,或者效仿希特勒,通过战争来“拓展生存空间”(核战争时代,那样要么全完蛋,要么输得很惨。而且这种方式本身也极不道德);或者就只能依靠类似受控核聚变、海水发电、海洋移民、太空殖民等等重大科技突破来解决资源能源和生存空间问题。

受控核聚变、海水发电等能源科技,造福人类,别的国家如果首先拥有,中国到时候也应该可以共享,可以不必非要争个赢;海洋移民牵涉到海洋领土的划分,先到者未必会有多么大的“先发优势”----唯有这“太空殖民”,由于牵涉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战略制高点,不仅其他国家在这方面的尖端科技不大可能和我们共享,而且,鉴于太空实际可殖民的环境一开始未必很充足,到时候很可能会出现航海大发现时代中那种“谁先到谁拥有”的激烈竞争局面。

----这种未来究竟可能离我们还有多远?看看人类科技近几个世纪以来的迅速发展,就应该明白,也许星级殖民的开始也就是两、三百年之后的事情----如果这样的话,目前象中华民族这样生存空间特别局促的民族,未雨绸缪地进行这方面的尖端科技研究和试探,积累经验,争取在未来必然发生的太空殖民竞争中抢占先机,就不仅重要,而且甚至必不可少了!

所以我理解,大陆在对载人航天科技研究不感兴趣很久(早在八十年代,大陆就有了一定的载人航天科技研究、而且卫星回收技术成熟,因此如果当时全力以赴,至少提前10年就可试验成功)后,最近重新把载人、登月等一系列宏大太空计划提上议事日程,不仅仅有“形象工程”和军事战略的考虑在里面,更重要的是,也许这里面多少有一点“拓展生存空间、造福子孙后代”的成熟战略考虑。

当然有的人会怀疑:几百年后民族、国家这些概念是否还会存在?中国人有必要这么早就杞人忧天么?对此,我劝他们回头看一看过去五百年的历史好了----无论人类科技社会进步有多么巨大、全世界资源划分出现什么变化,那些老牌民族可曾消亡?老牌民族国家可曾毁灭?----所以我很确信:两三百年过去后,中华民族仍然会生存,而一个以中华民族为主体的中国也依然会存在。到了那个时候,我们的子孙们一样不可避免地面临同这个星球上其他一些民族、国家竞争的问题,难道我们好意思让他们到那个时候,同今天我们哀叹中华民族为什么不出哥伦布一样地埋怨我们今天的中国人么?

所以,我们可以抗议、阻止一千次、一万次的“北京申奥”(那到纯粹是毫无疑义的“形象工程”),但我们却没有理由去反对、讥讽这一次的大陆载人航天飞行----对于美国俄罗斯等国来说,人家对载人航天感不感兴趣,人家对生存空间的要求是不是迫切,这些,都不干我们的事情-----我们必须要繁衍、我们的子孙后代必须要生存,即使这星球上别的民族都可以安于现状,我们中华民族也必须及早拥有自己的哥伦布、麦哲伦!

家园 关于神州五号的发射意义,推荐网友去访问一个宇航爱好者的网站

该业余网站为此事专门设计的Making History这个头条标版

http://www.space.com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评论】【文摘】神舟五号与“民族希望”有什么关系?

文章提交者:历史的称谓

“神舟五号”载人飞行,已经进入宏观倒计时。

  

  不出所料的是,各种媒体上,排山倒海般的心潮澎湃已经呈现出某种白热化状态。“民族的希望”再一次将中华民族的爱国热情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甚至有人开始虚拟中国的飞行员到达太空以后,和地面通话的内容。什么向祖国问候啊,报告飞行正常啊等等,甚至有人别出心裁地浪漫地杜撰到:“因为神州5号表现太出色,申请直接飞向月球,请予批准!”

  

  浪漫是足够浪漫了,让人觉得:总算是盼到年关了,俺们家可以吃上一顿饺子了!让街坊们都看看,都来看看,还是肉馅的呢!

  

  民族的希望之所以被一再推崇到一个至高无上的高度,它的潜台词就是:希望在哪儿啊?我们为什么总找不着呢?今天一个希望,明天一个希望,瞪着大眼希望了半个多世纪了。后天睡觉时接着憧憬大后天的希望。结果后天夜里一场雨,又把希望浇跑了。早晨起来一看,还是那道长长的篱笆墙的影子在微风中若隐若现。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希望消遁。

  当年“新中国”开国的时候,那些留洋的科学家和其他领域的知识者们,哪个不是满怀希望地回到祖国怀抱的?原子弹爆炸,卫星上天,大型计算机问世等等确实代表着高科技的成果,也都在那块土地上成为现实,当时的人们恐怕比起今天的人们都觉得有希望。但是到了今天,却让人觉得越来越没有起色。有没有人思考过这到底是为什么?

  

  希望确实是天天有的,但是不要瞎嚷嚷。希望胆子小,你一嚷嚷它就被吓跑了。

  

  此外,必须看清楚的是,并不是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希望的。真正的希望是踏踏实实的态度和默默耕耘的精神。能够带来希望的,是在新领域的创新,比如美国;或者是在现有领域里的发展和推动,比如日本。偶尔主办一次国际会议(比如APEC什么的),或者主办一次奥运会世界博览会,再放点烟花爆竹,实在算不上什么民族的希望。

  

  航天飞行也算不上。它充其量是另一次勒紧裤腰带,搞的一次洋跃进而已。

  

  加加林少校遨游太空,是40多年前的事了;美国的宇航员登上月球,也好几十年了。这时候再去吹嘘宇宙飞行,再把它弄成另一个民族的希望,简直让人把大门牙都笑掉了。

  

  国人的思维习惯还停留在“人有我也要有”的价值判断上,而没有进一步思考:有了以后该怎样?

  

  日本人的行为方式,我认为可以供中国人借鉴。他们踏踏实实地寻求“有”了以后的发展方向。现实让我们看得很清楚,在当今世界上,从无到有的创造者,是美国人;从有到好的推动者,是日本人。中国人总想冲出游戏规则,一夜之间混个老大当当,殊不知在国家发展这个考场上,谁也不能事先偷到试题,对那些没有好好准备的考生,永远不会有奇迹出现。在田径场上,你如果不愿意跟着别人跑,还可以横穿赛场抄个近道(虽然成绩不算数),在文化发展的跑道上,甚至连这个横穿赛场的“近道”都不存在。那里没有一套为不遵守规则的人而制订的规则。“老”和“大”加在一起,并不等于“老大”,这一点中国人最不愿意承认。

  

  与中国人的心潮澎湃相对照的是,日本人从来不唱赞歌。举办APEC这种地区级的国际会议,甚至更高层次的国际会议,包括奥运会世界博览会,在日本都已经是寻常之事;小泉到布什的克劳福德牧场吃烤牛肉,也见不到报纸吹嘘。相反,种子岛的卫星发射失败,却是连篇累牍的报道。这种心态的对比,是否能给我们提供一个参照?

  

  “有”了以后怎么样?这个重要的问题,在中国没人关心。这么说吧,前段时间让中国人心潮澎湃了一把的“龙芯”,是“人有我有”的另一个例子,如今,“龙芯”怎么样了?装配电脑了没有?

  

  国人的另一个指导思想就是讲政治。就算嘴上不讲,心里和行为方式上表现出来的都是政治。“文艺为政治服务”已经潜移默化到中国人的骨髓里。文艺是这样,科学也要这样?

家园 CNN头版头条报道中国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CNN) -- China's first astronaut Yang Liwei is in orbit following a successful launch Wednesday morning from the Jiuquan launch site in the western Gobi Desert, state media reports.

Speaking from space the 38-year-old astronaut reported back to mission controllers that he "feels good" and said the spacecraft is operating normally, the state-run Xinhua news agency reported.

Yang, a former air force pilot, is expected to make 14 orbits in the Shenzhou V spacecraft before returning to Earth at a landing site in Inner Mongolia.

Quoted by Chinese media just before he blasted off into space Yang said he would "gain honor for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nd for the Chinese nation."

"I will not disappoint the motherland," he was quoted as saying. "I will complete each movement with total concentration."

All being well the flight looks set to bring China entry to an elite club of space powers, making it only the third country after Russ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capable of putting humans into space and returning them safely to Earth.

The Long March 2-F rocket carrying the Shenzhou V spacecraft blasted off just seconds after 9 a.m. local time (0100 GMT) Wednesday.

Chinese President Hu Jintao and other senior leaders and VIPS were at the Jiuquan site to witness the launch.

Quoted later by Xinhua, Hu praised the launch as "the glory of our great motherland," describing the flight as an "historic step of the Chinese people in the advance of climbing over the peak of the worl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perating normally'

The spacecraft entered orbit at about 9:10 (0110GMT), Xinhua said.

"Shenzhou V is operating normally in orbit," the agency quoted Li Jinai, chief commander of the country's manned space program as saying.

Earlier this week state-run CCTV cancelled plans to broadcast live television pictures of the launch on the advice of "space experts."

Video images showed the rocket soaring into a cloudless sky.

Observers said China's leaders considered the political risks of a launch failure too great to allow live coverage.

But following an apparently textbook blast off, Chinese television broke into its regular programming to announce the launch and the news that the country's first astronaut was in space.

No outside journalists were allowed permits to cover the event, with only a few representatives of Chinese state-run media observing the launch.

Video images showed the rocket soaring into a cloudless sky, with other pictures from mission control showing a video feed of Yang inside the capsule.

"I feel good," Yang radioed back to mission controllers about half an hour into his flight, Xinhua reported.

China's space program has close ties to the military and is surrounded by secrecy.

Few details of the mission were announced in advance with even the launch time kept a secret until the last moment and officials saying only that the spacecraft would take off sometime between Wednesday and Friday.

Despite that secrecy, China's leaders are hoping that a successful flight will boost national pride, rally popular sentiment behind the communist party and raise the profile of Chinese technology.

The launch of China's first astronaut comes 42 years after Soviet cosmonaut Yuri Gagarin became the first man in space aboard Vostock 1.

Less than a month later the United States -- driven by Cold War paranoia about the communist take over of space -- launched its first astronaut, Alan Shepard, on a sub-orbital flight.

Now another name joins those figures in space history as Yang Liwei takes up the mantle as his country's first man in space.

家园 苏联是怎样被拖垮的?军备竞赛和太空竞赛化了大量人力物力。

老百姓生活却长时间得不到改善。

发射成功自然可喜可贺,以后的发展还要量力而为

此文过于偏颇。

家园 “神五”上天,顺便说说俺所知道的我国航天工业。

“神五”上天,顺便说说俺所知道的我国航天工业。

作者: AlphaQ

首先,这个东西上天,本身是个好事情,成千上万的人工作没有浪费,总算是有个好结果了。当然能够成功回收地面才算是随后的圆满。

俺的个人看法,航天工业的耗费太巨大了,而且几乎完全没有经济效益,与民生没有什么关系。作为一个草民,完全享受不到航天工业的发展带来的益处。

俺与航天部有些私人上的关系,俺自己曾经在航天部呆过一段时间,所以多少知道些皮毛。航天部也算保密单位,不过俺知道的这些也早就不算什么国家机密了,说说也无妨。

航天部,原来是七机部,更早是穿军装的军队单位,后来转为国务院所属了,算是个“第七机械工业部”。

航天部下属有六个(七个?)研究院,其中比较大而且重要的前边的三个,一院在北京丰台;二院,在北京海淀;三院,也在北京,不过俺没有去过,只知道有个重要的试验场在长辛店。

年头过去太多,俺这印象可能也不太可靠了,记得这主要的三个研究院分工不同,好像一院主要是搞火箭结构的;三院是搞燃料研究;二院比较小,但是技术含量却很高,搞的是火箭的控制系统。

一般说来,都认为二院搞的东西最为关键,复杂,而且难度比较大。二院的研究核心人物是个姓黄的总工,俺为了避免“与名人撕咬”的嫌疑,就不多说俺在这里有什么关系了。航天部的人才来源,自然有北京的各大学校,包括北航的了,还有不少是来自哈工大的,这学校以前就是军工大学。

俺记得有一回,有个刚从哈工大分配来的小伙子在大门外被汽车给撞了,不过没有大事儿,可是汽车的挡风玻璃却出现一个头大的坑,大家看了不禁赞叹:研究生毕业的,就是厉害呀。

咱这网上那些拼文凭的同志,也应当开辆汽车来让他们丫的比试一番,瞧瞧到底谁最厉害。

一般在航天部工作的人,知道或者能够提供出来有价值的机密也不是太多,就算是个技术人员,也是只知道自己干的事情,不过是按照上边儿被的设计要求把东西给搞出来就行了。至于这个东西是干什么的,就不知道了。俺认识有的工程师就只管按照精度标准设计制造测量仪器,可是从来不知道这些仪器是拿去测量什么用的。研究院的楼房里边儿,甚至有很多办公室的门口都是有武装警卫把守的,不属于这个办公室的人永远都没有机会进去看一眼。

这造火箭的工程太庞大了,需要的人也太多了。

航天工业的工作人员的待遇,至少在80年代是非常好的,连工人的工资级别都是最高的,甚至超过重工业和采矿工人的标准。

那年头,连国家安全部的人员都不能敞开喝牛奶的时候,航天部因为“飞向太平洋”成功,国家奖励所有航天部单位的牛奶敞开供应,家家户户随便订。

牛奶敞开供应,那可是全中国独一份儿。牛比大啦!

不过航天部食堂的伙食还是很差,俺当年在那儿吃饭可没少捣乱。要论保密单位的食堂,还是安全部的南食堂比较好,不过现在他们丫的改革了,人也不认识了,就不让俺进去随便吃了;大学里边儿的食堂呢,应当是人大的比较好些,北大的食堂很一般,不算很好。

航天部这种单位,有个历史性的大问题,就是多少年来还在一直沿用以前军队的那套管理方式来管理科学技术部门,导致效率比较低,而且工作人员的心情也不是很舒畅。

俺曾经参加过一个研究员的大会(非保密级别的),那个作报告的领导就是军人出身的老粗,说话脏字不断。俺还记得他当时说过的一段儿话:

有的小青年儿还说留点儿胡子也不算什么问题,马克思还留了大胡子呢。我他妈的现在就告诉你们这帮混蛋,你如果是马克思,我就批准你留大胡子!

当时把俺听得直想笑。俺估计这是一般级别单位的领导,到了比较高级别的应当好一些,听说张爱萍还算不错,他对俺刚才说到的那位黄总几乎是言听计从。

后来大家都要挣钱,航天部很多单位就搞“军转民”,还开公司,甚至接受国外的订单,效果怎么样俺就不知道了。

反正以前这整个航天工业部就是完全的耗费,没有任何经济产出。

现在火箭上天,应该是“辉煌胜利”才对,可是俺也不敢说到底是发展的好了,还是不怎么样。因为这个东西的耗费太大,没有强大综合国力为后盾,就是个很大的经济包袱,而且几乎是完全没有任何经济效益可言,是彻底的赔本儿的买卖。一般的国家都不肯花费这么大的代价去发展这玩意儿,反正再往死里搞也还是搞不过美国,不过是跟在屁股后边儿吃人家剩下的凉屁。

我国用的东西,不仅是技术是外来的,而且很多设备也是外来的,完全靠“独立自主”还是不行。研究院里很多关键仪器都是全国独一份儿的玩意儿,有武装警卫日夜看守,连内部人员也不能随便摸一下,这些宝贝玩意儿都是从瑞士或者美国通过特别途径弄来的。很多东西都是禁运的,以前弄设备更困难了,俺长辈陈叔叔曾经参与在60年代就搞来了我国的第一台计算机,美国制造的,在日本通过特殊关系偷运到香港,再入境我国。听他说,那玩意儿可不像现在这样是集成电路的,所以体积很大,有两层楼那么高,不能整个偷运,化整为零,运进来以后再装起来。工程也不小。不过他自己算是立大功了。

如今,还是比那时候容易多了。美国5,60年代就载人上天了,那时候的技术和设备大部分已经不再禁运,我国应当是早就都具有了的,主要就剩下投入雄厚资金和技术应用过程了。

由于技术的逐渐公开,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种航天工业在技术上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具有挑战性了,真正具有强大挑战性的东西就是以大量的耗费钱财为主了。

我国也发生过设计图纸失窃的事情,记得是在70年代,到现在也不知道是被偷了,还是不留神找不到了,反正是发现少了一小部分,结果整个设计计划就作废,重新来过。那可是个非常大的工程,据说一个火箭的所有图纸放在一起竟然能够装满一列火车。不知道是不是他们吓唬俺的,反正当时是这么跟俺说的。

当然了,载人火箭上天还是能够很说明一个国家的某一方面的技术成就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不过只要愿意把大批的银子往里边儿砸,不仅是我国,其他国家也能给弄出来。

邓小平同志不是说了么,社会主义优越性就是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儿”。这个火箭,还有三峡工程等,都是在我国这样的经济情况的国家内,只能依靠社会主义优越性才能办的大事儿。其他国家没戏。

这个事儿是很大,就是花钱太多了,不知道是否值得。这么多银子,如果用在其他方面,比如教育,或者发展比较实用的有明显经济效益的项目上,也许更好。

不过,俺这是完全的多事儿了。这国家不是俺做主儿的,俺说啥都是连放屁都不如,咱这里其他同志说什么大概也一样,所以这些事情根本不归咱们管,也就不用为此争论什么了。

那个,无论大小也是国家的事儿,跟咱草民没有啥关系。

现在看到大家在说这个火箭的消息,俺就起哄说说俺知道的一些航天部的事情。

解闷儿而已。

家园 我为什么很激动:

文章的生存空间的观点我没有太多感触,航天技术要直接转变成生存空间,可能还是十万八千年的事情。

但是发射载人航天飞船的象征意义和实际意义都挺大,引用金融时报的一句话,他说到我心里去了:中国即将发射的神五“是个价值增效器,它让每一枚中国导弹都更具威胁,它让每一台中国出口的电视机都更有价值,让每一份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发表的论文都更有信誉”。简单说它的成功增加了中国人的Credibility.白人不总是以为他们才做得到吗,他们不总觉得中国人就只能跑跑腿,给他们打个工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有一回到一个朋友家,看到她的女儿五岁左右翻一本类似小人书的画册,很受感染,主题是:Yes, we can. 我觉得看到火箭升空的时候,我就是这种感觉。

觉得夹道欢送杨利伟的场面挺感人,想到当年送霍去病西征的场景大概也很相似吧。

苏联被拖垮,应该是制度的失败,军备竞赛只是加速了它的灭亡。神五看着还不象是中国要加入军备竞赛的样子。

家园 同意。载人飞船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的技术和能力

就目前的形式来看,我也认为是利多于弊。好处方面,我能想到的,有

一、协作能力。属于软科学一类

二、各种元件方面所涉及到的科技水平

三、政治意义不用说了。飞船发射成功相当于中国的无形资产增加了很多。

四、民众的自信心是否得到增加,我看也是显而易见。多数人感到自豪。

家园 铁手这么晚了还在为人民服务,我是激动地睡不着。
家园 看来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大部分人还是不知道.
家园 请教斑竹

咱们论坛的发帖时间不是北京时间吧?好象差几个小时呢。

家园 俄罗斯放弃和平号空间站是痛苦的,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家园 想不到二院这么重要,我原来还以为这是个小工厂呢

我的专业是机械,所以校友中认识两个二院的,一个是同班同学,,大学毕业后就去了二院,说是在丰台工作,其实是在丰台的山沟里,约好到西城区同学聚会,我从家出发基本和他一起到达。他好像是搞数控机床加工什么的,我没仔细问,他说了我也不懂。他的问题到还不是待遇,最烦的事是找不到女朋友,好像他们单位附近有个美女较多的单位但好象没他什么事。

还有一师兄则好一些,工作了一段时间,媳妇也找着了,回校读研时和我上过课,也算是同学,据说他现在在二院的一个公司里当负责人,又作贡献又发财。

总之,在现在的环境中还那在这种单位工作,还是很敬佩他们的

家园 本科毕业的时候

一大堆同学分配到航天部这个所那个所的, 后来好像都跑了

家园 我这两哥们都是山西人,实在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