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对深圳的恶毒言辞 -- 麦兰

共:💬20 🌺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对深圳的恶毒言辞

深圳市作为我国改革排放的排头兵,一直处在全国经济发展的最前沿。在深圳特区成立二十五周年的日子,我得以亲自身处此地,感受深圳的方方面面。虽然迄今为止只有短短的两个半月,但这座城市的优点与问题也开始一一展现在眼前,溢美之词不必多说,下面仅就我发现的问题略谈一二。

一、城市交通车辆优先

深圳市的经济水平列居全国前茅,深圳市民的私家车拥有率也远较一般城市为多。因而我们便可发现深圳几乎是一个为车建造的城市。首先是极度发达的高速交通,一条条环线将城市分割,使得城市快速干道的两侧的往来十分不便。其次是交叉路口车辆优先,使得行人的命运变得十分悲惨。我一直怀疑,按理说以深圳市政府一掷千金的豪气,在修建十字路口的交通设施时采用最先进的工程技术应该也不是难事,但在我所生活过的城市里,偏偏是深圳的十字路口最乱。从马路这面走到对面,不仅要忍受糟糕的噪声,难闻的汽油味,而且要眼急腿快,因为你稍不留意,人行横道的绿灯就会很快转变为红灯。在这里,一切以车行交通优先,汽车们自然也知道自己的地位,于是便大敢随意霸道地占去半个人行横道,不耐地等待着眼前鱼贯而过的无车一族,还不时按按嚣张的喇叭,催促着他们眼中缓慢的蜗牛。为了防止车流交叉,左行道右行道全都分开布置,这可苦了过街的行人,过一次马路得横穿三条道路。每当这时,我就总会想起俞老师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在这里人的尊严甚至不如一群横河而渡的鸭子。除此之外,就是交通的高消费,公交站点的布置不合理,道路指示系统的含混不清,如此状况下,使得在深圳出行变得难于登天,若没有十二般的韧劲和忍劲,只怕早就被气死在等候公共汽车的站牌下,一肚子的委屈也无处发泄。

二、到处绿化滋生犯罪

这句话说得可能有点过,毕竟没有数据,究竟滋生不滋生我也不清楚。但是我说过,每次看到黑魆魆的路边绿地或是藤蔓横绕的过街天桥,总有一股不祥之感。走在里面,尤其是傍晚时分,那种感觉令我这胆子巨大的人都有些毛骨悚然。现在想想,可能是因为刚来深圳时关于深圳治安状况不好的传闻听得较多,一直心有余悸吧。后来发现,其实深圳并非哪里的绿化都做得很好,似乎也就是比较有名的地方,大家常去观光的地方较为显眼一些。其实,以深圳这样的气候状况,跟全国的其他城市比绿化率实在是没什么意思。与其把那些绿地都建在一起吓人,还不如分散一些不要使得某些地方到处是粉尘污染。例如我们有一次在塘朗村看到,村内村外迥然不同,在那里打工的人下班后纷纷穿过马路,坐到路旁的绿化带里聊天休息,也许这些简单的路旁绿化在这里的利用率反倒比别的地方要高得多。

三、水泥路面噪声烦心

对于路面铺路所用材料,我一直搞不清楚究竟是谁比谁高级,谁该替代谁。在深圳这里,还从来没有见过柏油路面。所有的马路全部是水泥浇筑,再加上几乎无阻的车行交通,因此而高速行驶的各种车辆,这里马路上的噪音大得可以吓死人。两人在马路边携手而行,谁也听不见谁的说话声的状况也是会有的。道路两旁虽然有厚厚的绿化隔音带,但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可怜的歌吟带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每一辆车呼啸而过,都能够听到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的车行声。不知道这样的问题可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

四、道路两侧街景单调

除却中心区和繁华地带以外,深圳市的道路两侧似乎都不是让人真正生活之所在。这些地方既不中看又不中用,看起来死气沉沉,说它是城市街景,它却没有任何闪光点可吸引人在此行走,也没有可以解决现实需要的各种商业。纯粹只是把冷冰冰的一张皮对着大街,似乎这里的车来车往只是在道路上,而路内路外,完全是两个被分隔了的空间。要说它是高速公路,可路旁又没有优美宜人的乡村景观,看到的还是远处的高楼大厦。深圳市东西方向绵延过长,虽说有几条城市快速干道将其连接,但整个城市仍然处于一种多中心状态,但各个中心之间又并非完全以绿地分隔,而是塞入了不少的建筑,这样整个城市摊成一片,但真正的繁华热闹之所在却并不多,偏僻之地的配套商业服务设施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五、城市冷漠人情淡薄

大家一提到这个话题,总喜欢说深圳是个移民城市,人与人之间没有安全感。是这样的吗?不过是个借口罢了。而且这样的借口越传越凶,只会让越来越多的人放弃温情,戴上冷漠的面具。移民城市并非只有深圳一个,说这样话的人难道以为别人都是傻子?当年的玉门、大庆、共青城、克拉玛依不是移民城市?美国的加利福尼亚不是移民城市?再往远得说,波士顿不是移民城市?即使大家说一夜暴富这样的话,但深圳也都已经发展了二十五年,她的成长在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怎么还会有人在这里说这样幼稚的话?依我看这根本是那些对别人漠不关心的人的推托之辞,而且还要用这样的话成功地给所有的新来人口戴上“不安全”的黑帽子,再将他们也拖下水,变成这个冷漠城市里的新的一员,然后许多谣言的始作俑者便可借此机会狠狠宰杀可怜的羊羔们。在这里大家对路人的征询全都怀着极深的戒备心理,即使只是问路,你所能得到的答案也只是一问三不知。在这里没人有“举手之劳”的想法,即使你想不出那会是怎样的骗术,但还是要把它归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行列中。这一点令我深恶痛绝,也是我最不喜欢这个城市的理由。

六、金钱至上文化短缺

对于这一点,不敢说有亲身感受,毕竟来这里的时间还不长,但所有先来者给与的谆谆教诲或是逆耳忠言但都脱不了这一块儿。有朋友说深圳的服务质量不错,但前提是你得有钱。亦有友人说他在这里已发现一种被扭曲的心态,人和人之间只剩下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一种发乎天然的本能的关心已经不复存在。这样的状况是令人感到害怕的。说到文化,这似乎是深圳人心底的痛,大家都喜欢拿这个东西说事儿。别的不说,看看报纸,不知深圳的文化在哪里,倒是经常听到所谓的深圳文化人的对话与谈论。要我说,若想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那就少做些广告,少弄些噱头,踏踏实实实实在在做一些有益于文化的事情,不是盖一个书城,建一个图书馆,引进一堆高学历的人就能将城市的文化品位提高的。还要看看那些书是否有人看,那些高学历的知识分子是否在这里被逼得不得不迎合、屈服、媚俗。走在大街上,没有钱就什么也干不了,再没有象在北京时那样揣着一瓶矿泉水转胡同的悠然自得,不知道这城市几时能有文化起来。光是看见满大街的乱丢垃圾的人都让人头疼。更别说还要听那诬蔑女娲、林则徐的所谓传说。

七、好高骛远急功近利

一座破破烂烂的大鹏古城居然也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区区二十五年历史居然也像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这岂不是让人笑掉大牙?自己有自己敢想敢干、开拓创新的城市特色,干嘛非得和别人挤一条路?这样越是想证明自己短处不短,想往自己脸上贴金,反而越发显得可怜可笑。不实事求是,想靠所谓的名头来遮掩有什么意义?世界之窗几年前着实火了一把,但那时的经济条件与现在又不可同日而语,现在若还要再开发此类项目,又会取得怎样的结果?

八、强势弱势两极分化

关于深圳的城中村改造问题,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立场,但似乎双方各执一词的最初原因也不过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考虑。政府为了自身利益抑或是与其勾结的开发商的利益,当年贱价征收农民的土地,却从未考虑过农民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保险等问题。无奈之下,一座座城中村拔地而起,握手楼屡见不鲜。这是政府顾及城市形象,才开始考虑搬迁、拆除、开发、城中村改造,并拿出种种名目来大做文章。而现代社会的透明,也使得政府不敢再妄意为之,还得找出专家来论证什么城市文化延续之类的东西,虽然最后的结果十之八九都是拆除城中村。而另一方面,靠出租屋吃饭的农民们,当然不会轻易让出自己最后的财产。说什么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现在的城中村早已和当时的村落面目全非,根本就是在经济利益驱使下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手中的资源,当年的淳朴之风早已荡然无存,还说什么文化延续?赖在这块土地上,不思进取,好吃懒做,又哪里还有当年辛苦做工的农民本质?这个问题现在令各方头疼,谁也解决不了,当然我也解决不了,只是想说,谁也不是好果子。再往远的想一想,为什么城中村会存在?因为有需求,需求从何而来?那些打工者的利益被剥夺得只能支付得起这类城中村的房租。为什么政府不能扶持正常的市场满足他们的住房需求?为什么他们的根本利益得不到保障,只能得到微薄的薪资。问题显而易见,只是,更难解决。

九、道德堕落有妨风化

虽说现在大家都说“笑贫不笑娼”,但一个城市给外界所留的印象一旦和此沾边,也就难以摆脱尴尬的地位,尽管这样也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城市的收入提高。这里有一个柠檬市场的挤出效应,刚开始上保持清醒头脑的人最终要么是离开,要么是被同化,因而使得藏污纳垢的场所得以继续存在,而整个城市又朝崩溃的边缘迈进了一步。

十、环境大气污染严重

这几年深圳的经济发展注重速度,往往忽视了所付出的代价,因而以往还令人骄傲的环境状况渐渐也变得糟糕起来,水质下降,空气也受到污染,开始变得灰蒙蒙一片。天然的环境逐渐变得稀少,越来越多嫩看到的场景是长满树木的山头被推平,开发新的住宅项目。如果有一天开发商们所作为卖点的周围绿地都不见了,那他是否应该为当年向业主所作的承诺退费?而这笔钱又该由谁所出?政府在其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先污染后治理已经被许多案例证明是错误的,可惜的是中国今天仍然在重复这条老路。

一个人走得太快,往往容易失去灵魂,一个城市又何尝不是如此?深圳还太年轻,但他终究是该被祝福的,而非被诅咒的。如何改变痼疾,轻装上阵,怕是许多人该仔细为之思考且努力的课题。

家园 问一声:是原创么? 请加注分类词,谢谢!
家园 请不要删,作为深圳市民我呵斥几句,不骂

既然你这么不喜欢怨恨这个城市,那你不妨离开,sh/bj/ny/hk都是你的选择,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

深圳问题不少,但是深圳的很多问题在全中国各处不鲜见。

你的毛病更多,而且你的毛病是很多人都没有的毛病

你浅薄的自以为是,居高临下的姿态去急赤白脸指摘一个城市,怨恨一个城市而不离开他。

深圳没有要求你对他忠心不二,可你还活在深圳。

所以恕我直言——只能说明你很。。。

很什么,你自己琢磨去吧

家园 这样的呵斥不公平。你的行为已经变成人身攻击了。

既然你这么不喜欢怨恨这个城市,那你不妨离开,sh/bj/ny/hk都是你的选择,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

这样的呵斥不公平。谁权利叫人离开?不离开就没有权利批评?

你的毛病更多,而且你的毛病是很多人都没有的毛病

证据在哪里?

所以恕我直言——只能说明你很贱

你可以说出别人的毛病,但是不能说人家“贱”,你的行为已经变成人身攻击了。

家园 你为什么就不能“有话好好说”呢?

有话好好说。

家园 逐个批

一、城市交通车辆优先

深圳市的经济水平列居全国前茅,深圳市民的私家车拥有率也远较一般城市为多。因而我们便可发现深圳几乎是一个为车建造的城市。首先是极度发达的高速交通,一条条环线将城市分割,使得城市快速干道的两侧的往来十分不便。其次是交叉路口车辆优先,使得行人的命运变得十分悲惨。我一直怀疑,按理说以深圳市政府一掷千金的豪气,在修建十字路口的交通设施时采用最先进的工程技术应该也不是难事,但在我所生活过的城市里,偏偏是深圳的十字路口最乱。从马路这面走到对面,不仅要忍受糟糕的噪声,难闻的汽油味,而且要眼急腿快,因为你稍不留意,人行横道的绿灯就会很快转变为红灯。在这里,一切以车行交通优先,汽车们自然也知道自己的地位,于是便大敢随意霸道地占去半个人行横道,不耐地等待着眼前鱼贯而过的无车一族,还不时按按嚣张的喇叭,催促着他们眼中缓慢的蜗牛。为了防止车流交叉,左行道右行道全都分开布置,这可苦了过街的行人,过一次马路得横穿三条道路。每当这时,我就总会想起俞老师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在这里人的尊严甚至不如一群横河而渡的鸭子。除此之外,就是交通的高消费,公交站点的布置不合理,道路指示系统的含混不清,如此状况下,使得在深圳出行变得难于登天,若没有十二般的韧劲和忍劲,只怕早就被气死在等候公共汽车的站牌下,一肚子的委屈也无处发泄

道路建设为机动车考虑更多,这是深圳城建开始就规划的。这一点是非对错现在就说不对似乎还早。

公交站点不合理?请你举几个例子

左行道右行道全都分开布置是因为中间建立绿化带美化城市吸烟滞尘

斑马线在中间绿化带再竖一个红绿灯,这恰恰是为了提高行人通过率和安全

在深圳,开车的从来都是说行人是老大。。

家园 二、到处绿化滋生犯罪——太好笑

二、到处绿化滋生犯罪——太好笑,不想批驳

深圳犯罪率高,治安比老城市要差,原因很简单就是这里是才有20年历史的移民城市,流动人口多,在这里生根的人还不多。

比比30年代的上海——新的移民城市——治安,就知道这是新移民城市难免的

这不是辩护,而是必须经过的历程

家园 水泥路面噪声烦心——你是分辨不了水泥和柏油,还是天天就在关外?

三、水泥路面噪声烦心

对于路面铺路所用材料,我一直搞不清楚究竟是谁比谁高级,谁该替代谁。在深圳这里,还从来没有见过柏油路面。所有的马路全部是水泥浇筑,

你是分辨不了水泥和柏油,还是天天就在关外?

特区内的公共道路基本是柏油,关外水泥和柏油混杂。请夏天到道路上感受一下被热的有些软的柏油

家园 其实

开车的和走路的

那就是麻秆打狼-两头怕

对于老百姓来说

家园 批——道路两侧街景单调

道路两侧街景单调——道路两侧不应该是写字楼商业区,难道应该是居民住宅区?oh my god

深圳是年轻的城市,深南大道和主干道两边只有高楼大厦不是深圳的过错有着很大的合理性。特区土地资源有限,住宅楼高层没有错吧。难道个个都要多层小高层,按照当前国情下的房地产市场,那有几个人住的起?

反过来说要是模仿内地回到过去要在大道两边盖上苏式楼筒子楼,,模仿上海法德英奥风格楼,那才是发神经有病。

家园 城市冷漠人情淡薄金钱至上文化短缺

城市冷漠人情淡薄。。。。。。。。金钱至上文化短缺

没啥解释的,因为这是25年历史的移民城市

玉门、大庆、共青城、克拉玛依是多少年的移民城市了?这些城市建立起来时候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环境?

波士顿多少年了?波士顿开埠时候啥样?

上海那年开埠的知道不?上海开埠25年的时候是个啥状况你去了解了解?开埠了80/90年都还有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

等到深圳50周岁的时候你再看看这文章,你会觉得你很幼稚。

国内那里不是金钱至上?深圳不过就是赤裸裸简单直接了。内地的金钱至上是被所谓的人情交往掩盖的。

文化短缺?什么是文化?请你把文化定义搞清楚,或者说清楚你嘴里的文化是什么文化。精英文化/传统文化/大众文化/民俗文化,文化定义海了去了。深圳本地居民的民俗文化在那里你知道么?你去过么?

不过就是广东这里和深圳实际实干罢了,平民对那些你所谓的“高级文化”不大关心。学了哲学历史文学就能睥睨天下了?

有文化就了不起了?你看了多少书有多少学问啊,就敢动辄说某某某没文化?

肚子有几两香油阿。,无非就是些抒情悲秋自艾自怜的。言之无物。浪费网络存储空间,这一点都不环保阿。。

家园 好高骛远急功近利道德堕落有妨风化环境大气污染严重

七、好高骛远急功近利

一座破破烂烂的大鹏古城居然也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区区二十五年历史居然也像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这岂不是让人笑掉大牙?自己有自己敢想敢干、开拓创新的城市特色,干嘛非得和别人挤一条路?这样越是想证明自己短处不短,想往自己脸上贴金,反而越发显得可怜可笑。不实事求是,想靠所谓的名头来遮掩有什么意义?世界之窗几年前着实火了一把,但那时的经济条件与现在又不可同日而语,现在若还要再开发此类项目,又会取得怎样的结果?

八、强势弱势两极分化

关于深圳的城中村改造问题,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立场,但似乎双方各执一词的最初原因也不过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考虑。政府为了自身利益抑或是与其勾结的开发商的利益,当年贱价征收农民的土地,却从未考虑过农民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保险等问题。无奈之下,一座座城中村拔地而起,握手楼屡见不鲜。这是政府顾及城市形象,才开始考虑搬迁、拆除、开发、城中村改造,并拿出种种名目来大做文章。而现代社会的透明,也使得政府不敢再妄意为之,还得找出专家来论证什么城市文化延续之类的东西,虽然最后的结果十之八九都是拆除城中村。而另一方面,靠出租屋吃饭的农民们,当然不会轻易让出自己最后的财产。说什么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现在的城中村早已和当时的村落面目全非,根本就是在经济利益驱使下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手中的资源,当年的淳朴之风早已荡然无存,还说什么文化延续?赖在这块土地上,不思进取,好吃懒做,又哪里还有当年辛苦做工的农民本质?这个问题现在令各方头疼,谁也解决不了,当然我也解决不了,只是想说,谁也不是好果子。再往远的想一想,为什么城中村会存在?因为有需求,需求从何而来?那些打工者的利益被剥夺得只能支付得起这类城中村的房租。为什么政府不能扶持正常的市场满足他们的住房需求?为什么他们的根本利益得不到保障,只能得到微薄的薪资。问题显而易见,只是,更难解决。[cchere.com 西西河 麦兰]

九、道德堕落有妨风化

虽说现在大家都说“笑贫不笑娼”,但一个城市给外界所留的印象一旦和此沾边,也就难以摆脱尴尬的地位,尽管这样也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城市的收入提高。这里有一个柠檬市场的挤出效应,刚开始上保持清醒头脑的人最终要么是离开,要么是被同化,因而使得藏污纳垢的场所得以继续存在,而整个城市又朝崩溃的边缘迈进了一步。

十、环境大气污染严重

这几年深圳的经济发展注重速度,往往忽视了所付出的代价,因而以往还令人骄傲的环境状况渐渐也变得糟糕起来,水质下降,空气也受到污染,开始变得灰蒙蒙一片。天然的环境逐渐变得稀少,越来越多嫩看到的场景是长满树木的山头被推平,开发新的住宅项目。如果有一天开发商们所作为卖点的周围绿地都不见了,那他是否应该为当年向业主所作的承诺退费?而这笔钱又该由谁所出?政府在其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先污染后治理已经被许多案例证明是错误的,可惜的是中国今天仍然在重复这条老路。

毛说过全国一盘棋,你看看你说的这些问题国内那里不是这样?

说来说去,不是说着些就是合理的.而是你先入为主带着有色眼镜看一个城市,以为看了几本书就了不起了,就要言必称文化了.

深圳的问题,不但是深圳的症状,这是社会转型变迁中的中国的普遍或者说是必经现象。

家园 最后说几句

说来说去,不是说这些就是合理的.而是某些人先入为主带着有色眼镜,嘴捂着文化臭袜子当口罩去看评一个事物。

以为看了几本书就了不起了,就要言必称文化了.就是文化的捍卫者制造者了,就要传承什么文化了。

看到自己眼里没有“文化”没有传统的东西就要丫鬟扶自己吐几口血看几眼海棠去悲秋了

深圳的症状,不单是深圳的症状,这是社会转型变迁中的中国各地的普遍或者说是必经现象。

接受不了一个事物不要紧,但不要大放厥词。

要拿着一个什么自己都不说不清道不明的文化袜子文化鞋垫文化帽子去套一个城市/一个人/一个事物,这不是什么精神家园守护人不是什么悲壮的文化英雄。而是个傻。。。

不要精神胜利的把自己想象为消费文化时代和社会的唐吉诃德,远远不是,没那么悲壮,而且非常可笑可鄙。

就这么点学养,还没能成为一代学人或者文化精英呢,就急赤白脸要脱掉草鞋告别世俗做居高临下状批判。。。搞笑。。

今天无聊。。睡去了,不陪玩了,好好琢磨去吧。。

家园 何必这么教劲

我也是深圳市民,虽然这个转贴有些言过其实的味道,但不可否认,最近2年深圳的人口增长太快了,导致环境和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不信的话,你可以找找前几年(00年以前)的照片和现在作个对比,现在每年基本上有100多天是阴霾的天气,太阳看的都没以前亮了。这车和人口还真的控制一下。

家园 正合我意,先献花,以后再逐条支持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