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对深圳的恶毒言辞 -- 麦兰

共:💬20 🌺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对深圳的恶毒言辞

    深圳市作为我国改革排放的排头兵,一直处在全国经济发展的最前沿。在深圳特区成立二十五周年的日子,我得以亲自身处此地,感受深圳的方方面面。虽然迄今为止只有短短的两个半月,但这座城市的优点与问题也开始一一展现在眼前,溢美之词不必多说,下面仅就我发现的问题略谈一二。

    一、城市交通车辆优先

    深圳市的经济水平列居全国前茅,深圳市民的私家车拥有率也远较一般城市为多。因而我们便可发现深圳几乎是一个为车建造的城市。首先是极度发达的高速交通,一条条环线将城市分割,使得城市快速干道的两侧的往来十分不便。其次是交叉路口车辆优先,使得行人的命运变得十分悲惨。我一直怀疑,按理说以深圳市政府一掷千金的豪气,在修建十字路口的交通设施时采用最先进的工程技术应该也不是难事,但在我所生活过的城市里,偏偏是深圳的十字路口最乱。从马路这面走到对面,不仅要忍受糟糕的噪声,难闻的汽油味,而且要眼急腿快,因为你稍不留意,人行横道的绿灯就会很快转变为红灯。在这里,一切以车行交通优先,汽车们自然也知道自己的地位,于是便大敢随意霸道地占去半个人行横道,不耐地等待着眼前鱼贯而过的无车一族,还不时按按嚣张的喇叭,催促着他们眼中缓慢的蜗牛。为了防止车流交叉,左行道右行道全都分开布置,这可苦了过街的行人,过一次马路得横穿三条道路。每当这时,我就总会想起俞老师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在这里人的尊严甚至不如一群横河而渡的鸭子。除此之外,就是交通的高消费,公交站点的布置不合理,道路指示系统的含混不清,如此状况下,使得在深圳出行变得难于登天,若没有十二般的韧劲和忍劲,只怕早就被气死在等候公共汽车的站牌下,一肚子的委屈也无处发泄。

    二、到处绿化滋生犯罪

    这句话说得可能有点过,毕竟没有数据,究竟滋生不滋生我也不清楚。但是我说过,每次看到黑魆魆的路边绿地或是藤蔓横绕的过街天桥,总有一股不祥之感。走在里面,尤其是傍晚时分,那种感觉令我这胆子巨大的人都有些毛骨悚然。现在想想,可能是因为刚来深圳时关于深圳治安状况不好的传闻听得较多,一直心有余悸吧。后来发现,其实深圳并非哪里的绿化都做得很好,似乎也就是比较有名的地方,大家常去观光的地方较为显眼一些。其实,以深圳这样的气候状况,跟全国的其他城市比绿化率实在是没什么意思。与其把那些绿地都建在一起吓人,还不如分散一些不要使得某些地方到处是粉尘污染。例如我们有一次在塘朗村看到,村内村外迥然不同,在那里打工的人下班后纷纷穿过马路,坐到路旁的绿化带里聊天休息,也许这些简单的路旁绿化在这里的利用率反倒比别的地方要高得多。

    三、水泥路面噪声烦心

    对于路面铺路所用材料,我一直搞不清楚究竟是谁比谁高级,谁该替代谁。在深圳这里,还从来没有见过柏油路面。所有的马路全部是水泥浇筑,再加上几乎无阻的车行交通,因此而高速行驶的各种车辆,这里马路上的噪音大得可以吓死人。两人在马路边携手而行,谁也听不见谁的说话声的状况也是会有的。道路两旁虽然有厚厚的绿化隔音带,但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可怜的歌吟带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每一辆车呼啸而过,都能够听到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的车行声。不知道这样的问题可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

    四、道路两侧街景单调

    除却中心区和繁华地带以外,深圳市的道路两侧似乎都不是让人真正生活之所在。这些地方既不中看又不中用,看起来死气沉沉,说它是城市街景,它却没有任何闪光点可吸引人在此行走,也没有可以解决现实需要的各种商业。纯粹只是把冷冰冰的一张皮对着大街,似乎这里的车来车往只是在道路上,而路内路外,完全是两个被分隔了的空间。要说它是高速公路,可路旁又没有优美宜人的乡村景观,看到的还是远处的高楼大厦。深圳市东西方向绵延过长,虽说有几条城市快速干道将其连接,但整个城市仍然处于一种多中心状态,但各个中心之间又并非完全以绿地分隔,而是塞入了不少的建筑,这样整个城市摊成一片,但真正的繁华热闹之所在却并不多,偏僻之地的配套商业服务设施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五、城市冷漠人情淡薄

    大家一提到这个话题,总喜欢说深圳是个移民城市,人与人之间没有安全感。是这样的吗?不过是个借口罢了。而且这样的借口越传越凶,只会让越来越多的人放弃温情,戴上冷漠的面具。移民城市并非只有深圳一个,说这样话的人难道以为别人都是傻子?当年的玉门、大庆、共青城、克拉玛依不是移民城市?美国的加利福尼亚不是移民城市?再往远得说,波士顿不是移民城市?即使大家说一夜暴富这样的话,但深圳也都已经发展了二十五年,她的成长在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怎么还会有人在这里说这样幼稚的话?依我看这根本是那些对别人漠不关心的人的推托之辞,而且还要用这样的话成功地给所有的新来人口戴上“不安全”的黑帽子,再将他们也拖下水,变成这个冷漠城市里的新的一员,然后许多谣言的始作俑者便可借此机会狠狠宰杀可怜的羊羔们。在这里大家对路人的征询全都怀着极深的戒备心理,即使只是问路,你所能得到的答案也只是一问三不知。在这里没人有“举手之劳”的想法,即使你想不出那会是怎样的骗术,但还是要把它归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行列中。这一点令我深恶痛绝,也是我最不喜欢这个城市的理由。

    六、金钱至上文化短缺

    对于这一点,不敢说有亲身感受,毕竟来这里的时间还不长,但所有先来者给与的谆谆教诲或是逆耳忠言但都脱不了这一块儿。有朋友说深圳的服务质量不错,但前提是你得有钱。亦有友人说他在这里已发现一种被扭曲的心态,人和人之间只剩下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一种发乎天然的本能的关心已经不复存在。这样的状况是令人感到害怕的。说到文化,这似乎是深圳人心底的痛,大家都喜欢拿这个东西说事儿。别的不说,看看报纸,不知深圳的文化在哪里,倒是经常听到所谓的深圳文化人的对话与谈论。要我说,若想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那就少做些广告,少弄些噱头,踏踏实实实实在在做一些有益于文化的事情,不是盖一个书城,建一个图书馆,引进一堆高学历的人就能将城市的文化品位提高的。还要看看那些书是否有人看,那些高学历的知识分子是否在这里被逼得不得不迎合、屈服、媚俗。走在大街上,没有钱就什么也干不了,再没有象在北京时那样揣着一瓶矿泉水转胡同的悠然自得,不知道这城市几时能有文化起来。光是看见满大街的乱丢垃圾的人都让人头疼。更别说还要听那诬蔑女娲、林则徐的所谓传说。

    七、好高骛远急功近利

    一座破破烂烂的大鹏古城居然也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区区二十五年历史居然也像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这岂不是让人笑掉大牙?自己有自己敢想敢干、开拓创新的城市特色,干嘛非得和别人挤一条路?这样越是想证明自己短处不短,想往自己脸上贴金,反而越发显得可怜可笑。不实事求是,想靠所谓的名头来遮掩有什么意义?世界之窗几年前着实火了一把,但那时的经济条件与现在又不可同日而语,现在若还要再开发此类项目,又会取得怎样的结果?

    八、强势弱势两极分化

    关于深圳的城中村改造问题,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立场,但似乎双方各执一词的最初原因也不过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考虑。政府为了自身利益抑或是与其勾结的开发商的利益,当年贱价征收农民的土地,却从未考虑过农民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保险等问题。无奈之下,一座座城中村拔地而起,握手楼屡见不鲜。这是政府顾及城市形象,才开始考虑搬迁、拆除、开发、城中村改造,并拿出种种名目来大做文章。而现代社会的透明,也使得政府不敢再妄意为之,还得找出专家来论证什么城市文化延续之类的东西,虽然最后的结果十之八九都是拆除城中村。而另一方面,靠出租屋吃饭的农民们,当然不会轻易让出自己最后的财产。说什么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现在的城中村早已和当时的村落面目全非,根本就是在经济利益驱使下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手中的资源,当年的淳朴之风早已荡然无存,还说什么文化延续?赖在这块土地上,不思进取,好吃懒做,又哪里还有当年辛苦做工的农民本质?这个问题现在令各方头疼,谁也解决不了,当然我也解决不了,只是想说,谁也不是好果子。再往远的想一想,为什么城中村会存在?因为有需求,需求从何而来?那些打工者的利益被剥夺得只能支付得起这类城中村的房租。为什么政府不能扶持正常的市场满足他们的住房需求?为什么他们的根本利益得不到保障,只能得到微薄的薪资。问题显而易见,只是,更难解决。

    九、道德堕落有妨风化

    虽说现在大家都说“笑贫不笑娼”,但一个城市给外界所留的印象一旦和此沾边,也就难以摆脱尴尬的地位,尽管这样也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城市的收入提高。这里有一个柠檬市场的挤出效应,刚开始上保持清醒头脑的人最终要么是离开,要么是被同化,因而使得藏污纳垢的场所得以继续存在,而整个城市又朝崩溃的边缘迈进了一步。

    十、环境大气污染严重

    这几年深圳的经济发展注重速度,往往忽视了所付出的代价,因而以往还令人骄傲的环境状况渐渐也变得糟糕起来,水质下降,空气也受到污染,开始变得灰蒙蒙一片。天然的环境逐渐变得稀少,越来越多嫩看到的场景是长满树木的山头被推平,开发新的住宅项目。如果有一天开发商们所作为卖点的周围绿地都不见了,那他是否应该为当年向业主所作的承诺退费?而这笔钱又该由谁所出?政府在其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先污染后治理已经被许多案例证明是错误的,可惜的是中国今天仍然在重复这条老路。

    一个人走得太快,往往容易失去灵魂,一个城市又何尝不是如此?深圳还太年轻,但他终究是该被祝福的,而非被诅咒的。如何改变痼疾,轻装上阵,怕是许多人该仔细为之思考且努力的课题。

    • 家园 我不能说完全同意楼主的文章,但是...

      我九八年左右在深圳工作过两年多。

      环境或者其它诸如治安问题其它城市也都有,只是程度不同,并不足以评判一个城市的好与坏。但深圳,启码在当时给我感受最深的,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一个同时集中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缺点的城市。早期资本主义赤裸裸的剥削和社会主义(注,这里指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或者不妨称之为后社会主义)的毫无社会保障在这里结合的出人意料的完美。

      深圳奇迹的背后不是绿树如荫的深南大道,不是高悬匾额的高科技园区,而是关里关外随处可见的电子厂,服装厂,是那些一天工作十余个小时,每天象放羊一样成群结队,穿着统一服装,带着纯朴的表情的走向车间的农村青年男女。问我为什么?当年东南亚经济危机,波及香港,订单急剧下降,深圳也差点跟着一厥不振。就是那个时候,深圳提出高科技兴市的口号。

      如果你在深圳只是一个坐在高级办公室里,在电脑前办公的白领,那我无法说服你,因为当年我也差不多,只是因为我曾经有机会接触过那些人中的一些。

      深圳对我来讲,只是一个名称,谈不上好恶,在某种程度上它算不上一个城市,只是一个巨大的乡村,即使它比国内许多其它城市外观上看上去更象一个城市。

      无比宏伟的有着巨大冲击力的绿地高楼,繁华的华强北,极具号召力的华为,号称人均收入第一的美名与暗地里藏污纳垢的此村彼村,遍布各处的昏暗的发廊饭店,关外一路尘土的村级高速公路,布满乱七八糟电线的奇形怪状的出租楼以及火车站附近面目可疑的新疆人都是它的组成部分。它当然不是地狱,但它也不是天堂,虽然它对某些人来讲比地狱更可怕,对另外一些人却比在天堂更幸福。

      很多时候它象香港,语言,生活习惯,包括电视节目,但它不是,更多时候它象内地的某个城市,但它也不是。

      它过去不是,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可能是我会当做家乡的地方,虽然当年我曾经有过机会拿到很多人梦想的深户。

      我在那里有过快乐,也同样有过忧伤。我清楚它的缺点,它的繁华下掩盖的腐烂之处(问一句,谈这个话题的河友有几个人曾经去过深圳戒毒所?当然我不是为了自已,而是为了朋友)。也正是因为如此,我更珍惜在那里有过的让人刻骨铭心的友谊和爱情。

      看见大家在这里为了深圳而争吵,个人觉得其实有点不值,深圳不值得我们这样为它争吵,启码是这样学究气的争吵。穷人为了糊口而来,富人同样差不多,只不过是在想要获得的金钱的数量上有所区别。

      我怀念深圳,只是因为我那么宝贵的青春曾经有一部分留在那里了,不管那是对也好错也好,其实与深圳无关。

    • 家园 以后还想去深圳呢,让您给吓的……
    • 家园 正合我意,先献花,以后再逐条支持
      • 家园 【ZT】深圳——没有奇迹

        2005年1月6日,温总理到访深圳,深圳再一次沸腾。

        也难怪,对于一个以“等”、“靠”、“要”出名的城市来说,中央领导的到访无疑是一个天赐良机,民众议论纷纷也在情理之中。但从事后媒体对总理到访后关于深圳的报道明显使人感觉到,目前的深圳已经面临颇多难题,那个曾经威震一时、充满干劲、敢为天下先的城市早已春风不在。对于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居民来说,则更是感慨多多。

        深圳,从她横空出世的那一天起,总是和人们的舆论联系在一起,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二十多年来,对深圳大加褒奖者有之,嗤之以鼻者有之,不言不语者有之。有的说深圳是一个可以自我发展的城市,有的说深圳是一个人性可以得到充分发挥的城市,有的说深圳是一座找不到方向的城市,有的说深圳是一座物欲横流的城市,有的说深圳是一座恐怖之城,有的说深圳只不过一暴发户、一大财主,有人说她是天堂,有人说她是地狱,林林总总,众说纷纭。

        一、我看深圳发展的“真经”。关于深圳如何从无到有一直到现在可以和北京、上海一较高低的传奇发展史,这方面的书可以装满一列火车。但拨开层层迷雾,深圳发展的“真经”无非就是两条腿:一是国家的优惠政策,二是靠近香港。如果把国家的优惠政策比作动产的话,那么靠近香港这个地缘优势就是不动产,深圳有动产,又有不动产,因此有了独步武林的资本。

        (一)国家的优惠政策。自从国家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沿海城市确定为经济特区后,优惠政策也扑面而来,这些对其他地方可望而不可及的政策,使特区有了成长的资本和动力,加之舆论的鼎力支持、小平同志的关怀和厚爱,特区的发展虽然一波三折,但总算挺过来了,最后还修得了正果。

        等到深圳大器已成,其他地方清醒过来,也来争取优惠政策或者暗送秋波的时候,先行一步的深圳已经完成了自己最初的原始积累,昔日一穷二白的小渔村已经穷成富甲一方的大款了。

        这个先行优势对一个地方是非常重要的。这个优势对于目前已经扎根深圳的企业来说就好比人的婚姻,人一旦结婚,再离婚的毕竟很少,即便你发现比你现在配偶更好的,大多也只能暗自叹息或者抛下媚眼而已。一个工厂,一旦落户深圳,如非万不得已,是不会另迁他地的,因为搬迁的成本、周围已经形成的客户资源等都是你“离婚”之前必须认真考虑的。因此说今后的深圳无论如何发展,深圳的大厦绝不会一日倒塌。

        (二)靠近香港。一个人辛苦打拼,最终成了名噪一时的企业家,在人们总结他成功经验的时候,突然发现他原来有一个权倾一方的亲戚,此时所有的成功经验都显得苍白无力。

        深圳就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腰缠万贯,大腹便便,但人们突然发现她傍了香港这个大款的时候,所谓成功的经验、充满活力的体制等都大打折扣。

        比较四个经济特区,厦门走的是联台路线,但由于“三通”迟迟未果,厦门也只能望眼欲穿;汕头走的是华侨关系,但在考虑经济利益的时候,亲情还是斗不过金钱;珠海毗邻的是只会赌博的小小的澳门,发展不大也是理所当然。反观深圳,虽然当初基础最差,但因为靠近东方明珠,发展壮大确在情理之中。深圳就是附加香港身上的毛,因此说深圳的发展是奇迹其实也不算奇迹。

        长期以来,无论是官方的媒体还是民间的舆论,都有一种刻意回避地缘优势的心理,说到底这是一种虚荣心在作怪,地缘优势的作用越大,人的作用就越小,回避也自然在情理之中。

        目前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铺开,深圳发展的第一条腿几乎没有了,因此其第二条腿就愈发显得重要,但其第二条腿——地缘优势是无论如何也不会丢掉的,香港一日不沉落,深圳就一直有骄傲的资本。

        二、我看深圳的现状。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好坏,内在管理秩序很重要,如果看高楼大厦,深圳确实领先全国,因为深圳发展的历史短,最起码没有什么破楼,低矮的平民房即便是在关外都难的一见,看外观,深圳并不比香港差,甚至可以和纽约、伦敦媲美,但内在的管理秩序就差远了。

        我认为,建好一栋摩天大楼容易,管理好一个摩天大楼就不容易了,因为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时都有不确定因素发生。深圳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管理好这个城市,如何合理的调配现有资源。所谓的高楼大厦、绿色生态,就像人们常说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真正过日子还要看日后的交往,它往往会彻底校正你刚开始时的第一印象。

        目前的深圳已经走过了它的高峰期,改革开放政策全国铺开以后,深圳这块磁石的含金量大为减少。民众的期望值和政府的能力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在某些方面用怨声载道形容也不算过分,综合看待今天的深圳,可以用三个比喻来形容:(一)步伐已经蹒跚了。在目前的深圳,除了摩天大楼、公园广场等不动产没有因为地心引力变矮、变小以外,其他的都已经面目皆非了,人心的浮躁、治安的恶化、腐败案件的频生、生活方式的靡烂、政府的不作为已经成了这个城市沉重的包袱,它在一点一点的吞食这个城市原有的根基。

        在政府部门,领导数量急剧飙升,办事员数量也在上演末路狂奔。没有人再关心创业,没有人愿意深入基层,他们关心的是能发多少奖金,以什么名义将这笔奖金发下去;他们关心的是今年能不能调级,子女能不能进一个好的部门;他们关心股市上自己如何赚钱,关心互联网游戏上自己的官职是不是有所提升;他们整天都在揣摸领导的意图,溜须拍马代替了勇于创新;他们坐在宽敞气派的政府大楼里气定神闲,听听汇报,象征性地发发高论;他们品酩看报,他们尽享清闲。总之他们在充分享受改革开放带给他们的实惠。

        昔日春风得意、志在千里的深圳,现在真的是步履蹒跚了。

        (二)耳朵已经失聪了。现在关于深圳负面的报道越来越多,诸如**事件,最终还是不了了之,如果说官场之事外人难以知晓,那么涉及民生的一些“小事”更让人感觉遗憾颇多。吉普撞人事件被一网站论坛挂帖百日,最后还是不得不收场;那个因逗狗被殴致死的案件目前也没有一丝进展,这两个看起来比较简单的案件久拖不决,无论是官方的媒体还是民间的舆论其力量都还不如一个屁。

        再联想到目前的借读费、择校费、增容费,一方面民声鼎沸,一方面政府风雨不动安如山,有理无钱莫进来。如果说以前被媒体或者互联网曝光后,有关部门马上就有所行动的话,现在的政府已经对其充耳不闻了。

        我有许多朋友在内地政法部门,他们反映说如果当地民愤一旦上了媒体,地方领导会抛下所有工作,全力以赴地把它解决好,但在深圳,无论你如何反映,政府都是稳如泰山的,可能因为深圳是特区吧。

        也难怪,虱多不痒,债多不愁。耳朵失聪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三)头脑也不灵活了。深圳已经是轻舟已过万重山了,优惠政策萎缩,疆域又不够辽阔,发展的瓶颈越来越多,诸事缠身的深圳需要一个新的思路,但思路在哪里呢?若干年前,深圳打出了“两次创业”的口号,但这个“两次创业”的口号也只是冒了一个小小的气泡,然后就迅速地销声匿迹了。所谓的深港合作、泛珠三角合作也都是一个美丽的梦想而已,真正落实到实处还是非常的遥不可及。再具体到目前恐怖的治安,政府的各种措施只是隔靴搔痒而已,对犯罪分子起不到任何作用。

        目前的深圳是败招不断,从海上田园近十亿投资项目的失败,到会展中心选址造成的五千万损失,都在大笔地吞噬纳税人的钱财。目前的地铁项目、市民中心建设到底是好是坏呢,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来检验。

        深圳也许生来就是干大事的料,他们的各种口号、宏伟蓝图喊得震天响,但另一方面长期困扰发展的一些民生问题却迟迟得不到解决,并已经越来越恶化。如果说“干大事不拘小节”有三分道理的话,目前的深圳大事已经不是太多了,但相反的是“小事”却堆积如山,也许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他们不屑一顾吧。

        深圳麻木了,深圳的头脑已经不灵活了。

        三、我看深圳直辖问题。今天的深圳,有些像日本,日本有强大的经济势力,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政治地位,在政治上多受制于他人。深圳目前在经济上和上海、北京等老大哥城市不相上下,但却是个比广东省低半格的计划单列市,虽然这半格并不算多,但却是质变,使深圳倍感屈辱,领导也是广东委派的,而所谓的特区目前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了,如果不在政治地位上有所提高,恐怕更会被人遗忘。深圳刚开放的时候,其虽无直辖之名,却有直辖之实,甚至超过了直辖,自从深圳高官改由广东委派以后,原有的东西已经面目皆非了。于是乎深圳人就做起了直辖梦,近两年来,关于深圳是否直辖一事一直是个热门话题,对于徘徊不前甚至萎靡不振的深圳来说,很多人都把直辖一事看成是深圳能否再创辉煌的一根救命稻草,如成功,深圳就可以再次扬威中华大地,如不成,也只有哀叹时不助我,只能再偏安一隅。本人作为一基层小民,我认为直辖对深圳没有多大的可能,也没有多少好处。

        (一)周边形势决定深圳不能直辖。环顾四周,东莞经济近年来高歌猛进,惠州近年来虽无重大突破,但自从中海壳牌石油项目动工以来,这个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合资公司、据说能产生6500亿GDP、带动上千家下游企业发展的大项目使惠州一扫颓势,广东省未来的发展重点将在惠州。如果深圳直辖,疆土扩大自然在情理之中,但面对东莞、惠州这两个香饽饽,广东省自然会全力以赴争取。如果深圳、东莞、惠州成了一家人,也就等于广东省的好肉全让深圳吃了,留给广东省的都是残羹剩饭,利益冲突在所难免。另外深圳居香港一侧,如在香港旁边再竖一大城市,从一般理念上说也无必要。疆土扩大不了,将深圳简单的升级也就失去了意义。

        另外很多深圳人都把广东省或者广州市当成了深圳发展的拦路虎,但我认为现在的广州和深圳都是广东省领导下的臣民,虽说有些竞争,但毕竟要看省政府的脸色,如果深圳直辖了,广东省和广州市肯定会和深圳撕破脸皮的,到时争取到的直辖利多还是弊多真的要好好思忖了。

        (二)渴望直辖是深圳长期以来养成的靠国家优惠政策发展的心理的延续。众所周知,深圳的发展是靠国家优惠政策起家的,由于深圳有了优惠政策这一独门秘笈,又加之靠近香港这个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使其能够在短短二十年间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城市。这个令人眼红的政策优势,使深圳有了笑傲江湖的资本,今天的深圳实力增强了,其疆土也不够其驰骋了,广东省这个破庙已经容纳不下深圳这个大和尚了。没有政策优势,又想获得政治优势,如果直辖了,也就好比是骆驼,即便是最瘦的也比马大。

        今天深圳的直辖梦,就是长期以来养成的向国家要政策的心理的延续,试想想,青岛在山东省的地位、苏州在江苏省的地位,也几乎等同与深圳在广东省的地位,但他们却一直过着“卑躬屈膝”的生活,不敢有一点直辖梦想,为什么独在深圳被炒的火热,习惯使然也。

        对于目前居住在深圳的人们来说,如果能做到跳出深圳看深圳的话,也许思想会更为客观和理性一些。

        (三)渴望直辖是老子天下第一的思想在作祟。长期以来,由于有国家优惠政策的扶持,致使深圳各级政府部门都有一种先天的优越感,这种感觉甚至已经传染给了外来劳务工,当那些打工者被问及在什么地方打工,当他们报出“深圳”两字的时候,自己的心中也会感到无尚光荣。深圳是什么地方啊,即便是深圳的打工一簇,也比在大连、东莞、中山打工高尚多了,那可是大世界啊。

        由于历史因素的作用,致使深圳人感觉比其他地方的人技高一筹,立足深圳,仿佛有一种“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之势。即便是碌碌无为之辈,在深圳混一段时间之后,也有了吹嘘和骄傲的资本:在深圳都混的下去,更何况其他地方了。

        联系到深圳直辖问题,很多深圳人都有一种趋之若鹜的思想,官场上的倒容易理解,一般的平民百姓也都有望眼欲穿之感。深圳直辖,可能会将东莞和惠东(或者整个惠州)并入其疆界,如此一来,“更利于深圳的发展”恐怕是每一个官方媒体共同的声音。但冷静下来,我们不仅会问:真的会有利于东莞或者惠州的发展吗?这是不是深圳长期以来养成的“老子天下第一”的思想在作祟呢?如果说有利于东、惠两地的发展,根据何在?深圳真的有能使惠州枯木逢春的济世良方吗?真的有能使东莞更上一层楼的灵丹妙药吗?恐怕这只是深圳的一厢情愿吧,这种话也只能在深圳说说而已,如果在东莞或者惠州说,恐怕会被人家笑掉大牙。深圳除了靠近香港别的地方学不会之外,其他的,都只能是关起门来在被窝里吹吹而已。

        (四)直辖与否对整个国家并无益处。中国人都有自立山头、占山为王的念头,儿子大了,就想和老子分家,一个地方经济实力强了,就想另起炉灶,摆脱原来省份的羁绊。

        从整个国家的角度来看,多一个直辖市中央就要多听一份汇报,开会时多放一张板凳,以前投向广东省的报告直接转投中央。成为直辖市后,深圳除了疆土可能有所扩大外,其他的诸如国家的资金投入、政策的倾斜等以深圳目前的情况估计都不会有,深圳直辖了,疆土扩大了,GDP增长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对于广东省而言,原来划为广东省所有的东、惠两地的GDP转而划入深圳的口袋,深圳的数据增加了,广东省的数据减少了,对于整个国家而言,无非是钱从左口袋转到右口袋,整体的数据没有变化。

        如果说增加疆土可以增加深圳的发展,但目前深圳的企业也可以到东、惠发展,我想它们也会夹道欢迎的,为什么非要等直辖后,大家成了一家人之时再行投资呢?

        以本人愚见,通过行政独立或者地位提升达到经济发展的办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这种方法有拆了东墙补西墙之感。以目前全国的形势来看,一个地方的发展,主要是看其内部管理能力和地理位置,相比而言,地理位置比管理能力更为重要,西部地区的人并不比东部的人懒惰,但经济就是上不去,香港内部的管理秩序好,深圳虽只有一河之隔,但内功却远逊于她。

        如果说直辖的好处,最直接的应该是房地产商,他们可以趁机抬高地价。地价高了,又给经商办企业者增加负担。我等百姓也只能凑个热闹。

        四、深圳目前面临的几大突出问题一列高速前进的火车,它能拉走万吨货物,但它一旦失控,造成的破坏也是空前的。

        翻开报纸或者上网查看新闻,关于深圳的负面报道越来越多,在这里,我们不能埋怨媒体的哗众取宠,更不能责怪网民的极端偏激,对此现象也只能用一句俗语解释:苍蝇不盯无缝的蛋。近年来,深圳已经越来越多的和丑闻联系在了一起。深圳,正以她的丑闻征服整个中国。

        如果说目前的深圳已经因为全国的开放而回归平静的话,在很多方面已经是对深圳的褒奖了,因为目前的深圳在很多方面已经连王安石《伤仲永》笔下“泯然众人”的标准也达不到了,她的很多指标已经大大低于全国标准了。

        (一)治安——明天我还活着吗?相信每一个在深圳工作过的同志,提起深圳的治安都有罄竹难书之感,自己被偷被抢的故事,他人被杀被奸的遭遇,都在向人们述说深圳的冬天实在太冷。那高楼大厦上整齐的防盗网,那幢幢楼宇门口端坐的保安,那人人自危、噤若寒蝉的表情都在像人们述说:想平平安安的生活在深圳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初来深圳的同志都会有这么一种感慨:深圳是一个四季如花的城市,这里有宽广的马路,有气派的大厦,有便利的通讯设施,每个人都在辛勤的拼搏着。但剥开这繁华的表项,隐藏在骨子里的,却是令人窒息、毛骨悚然的恶性案件。从小偷小摸到“两抢”分子,从拍头党到砍手党,从光头党到黑衣人,从劫财谋色到掏肠恶魔,从小规模械头到上百黑衣人乱战,从赤手空拳到木棍砍刀,从要账公司到致命枪击,从看场子到收保护费,从垄断破烂收购到垄断拍卖行业,深圳的黑恶势力已经从黑暗的角落转移到了阳光普照的地面。

        翻开深圳的当地报纸或者《南方都市报》,每天关于深圳治安方面的恶性案件都有十篇八篇,媒体报道:深圳关外某镇一大学生上班的第一天就被抢劫,为保护自己的财物而被劫匪捅死;媒体报道:关外某镇一个体老板一天之内被人抢劫两次,自己惨受重伤;媒体报道:关外某镇如花少女惨遭恶魔掏肠,性命危在旦夕;媒体报道:凤凰卫视周一男一家惨遭入室抢劫,五人全部死于非命;媒体报道:关外某镇一个体户因为没有及时交保护费,其子手筋被黑恶势力砍断,终生将受影响;在深圳,被偷被抢是最普遍的事,打听一下周围的熟人,很多人被劫匪光顾的次数自己都记不清楚了,手机钱包最为劫匪青睐的,高档一点的如手提电脑、汽车等也是劫匪最爱。本人在深圳工作十年,虽然自己的防范措施非常周全,但被偷抢也达八次,大到摩托车、手机,小到自行车、零钞,和那些被砍被杀的冤魂相比,我还算幸福的。

        在深圳,一方面是高企的犯罪案件,一方面是日渐萎缩的破案率,两则对比,使犯罪分子更加嚣张,被抓者都是些倒霉蛋,大部分犯罪分子还在继续行走江湖。

        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犯罪狂潮,人们怨声载道,一般的人民群众把枪口转向公安部门,臭骂他们不作为,公安部门叫苦说他们警力不足。如果说警力不足,那就把矛头间接地指向了市委、市政府,因为公安部门的编制是他们定的。我想增加编制也就是市委、市政府的一句话,但市委、市政府一直没有发话,不仅又使人怀疑,深圳真的是警力不足吗?

        前期媒体报道,关外的布吉镇公安部门已经开始用装甲车巡逻了,装甲车这种战争时期的工具被深圳用在了和平时期,深圳又一次领先全国了。

        深圳治安,你真的是无药可治了吗?

        (二)户口——深圳不是我的家。今天的深圳,有些像美国。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深圳是个移民城市,两则有着惊人的相似。首先看美国,其经济高度发达,其人口来自世界各地,有黑种人,有白种人,也有黄种人,很多都是精英人物,其国度里汇聚着各种语言和世界各地的习俗,当地的原始居民印地安人已经很难找到。再看深圳,深圳的经济也是高度发达,其人员来自全国各地,有东北人,也有西南人,也有中原人士,且很多也是精英级人物,其里面汇聚着各省的地方方言和各地不同的习俗。深圳的当地人也不是经济的主导力量。

        目前决定国人归属的有两大件:房子和户口。由于政策的原因,在国外可以自由迁徙的户口在国内却成了许多地方政府的摇钱树,也成了许多出身“卑贱”的人终生为之奋斗的一大目标。深圳由于自己奇特的状况,使其在户口方面呈现出奇型状态,据媒体报道,深圳总人口估计在1000万左右,但有深圳户口者不足200万。相比北京常住户口1492万,暂住户口360万,深圳的户口问题让人瞠目。

        户口问题已经成了深圳的一个痼疾,一方面深圳每年都在加大调入深圳户口的指标,甚至有传闻说深圳每年的入户指标都用不完,另一方面外来工们反映很难搞到户口,两则之间有极大的落差。

        综合分析户口因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外来劳务工的“户口无用论”。如果在私营企业打工,要深户干什么,估计一般人都会说要与不要都一样,老板不会因为你有深户而给你加工资。

        二是钱的问题。目前入深户需交两万元增容费,两万元可不是个小数字,如果用两万元买一个小本子在价值上吃了大亏。如果取消增容费这个绊脚石,相信深圳户口的吸引力会大增。

        三是受以前老习惯的影响。目前申请深圳户口指标听说已经不是很难了,但大部分人由于受以前难以申请指标的影响,以为非常难搞,因此懒的在这方面花精力。

        由于以上原因,再加之深圳自始以来就有的浮躁情绪,致使外来打工者对深圳户口都有一种望而生畏或者不屑一顾的感觉。没有家的感觉,那就只好把钱往老家寄。我的许多做生意的朋友在内地老家都买了房子,有的价值在百万左右。我认识一对江西夫妻,夫妻两人各在江西买了一套房子,问起原因,答曰:还能在深圳干一辈子吗?

        深圳每年几乎都会说外来打工者从深圳寄多少钱回内地,为内地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我又想:如果能把这个钱留在深圳,即使留一部分,深圳的经济岂不更上一层楼?

        外来工们,你将“灰色”到几时?

        (三)公车私用——全国最重的重灾区。公车私用在全国普遍存在,但具体到深圳,她一定称的上全国之冠。这个“冠”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下面以宝安区福永镇及其他镇的情况为例加以说明:一是公车多。该镇的公车在百部左右,仅这些公车的价值就近两千万元,只要是镇政府部门或单位副职以上的(含副职)都有一部公车供其自由使用。(当然这百部公车还不包括镇办企业的,直接受镇政府领导的镇办企业,它们的管理人员只要是副职以上的也有一部公车供其调用)。二是公车的档次高。内地公车大多是桑塔纳、捷达,好一点的红旗而已。但从该镇来看,这三种车非常罕见,甚至说根本看不到,这里的公车价值大都在20万元以上,以本田、帕萨特等居多。镇副镇级以上(含副镇级)工作用车基本上都是奥的,要么就是进口车,这些车价值都在50万元左右,如果一个镇有20个镇领导,仅领导用车的价值就在千万元左右。在我的印象中,只有省级领导才有资格坐奥的这种豪华车,深圳的镇级领导享用了省级领导的标准。三是领导专用司机多。从福永镇来看,每个副镇级领导都配有一个专职司机,该镇仅领导的专用司机就有近20人。四是滥用现象更为严重。这里的公车,说是私车倒是更为确切,因为公车大部分时间都是私用。上班时间用公车自不必说,下班后政府大院里的公车更是不见一部,全被各个领导开回自己家了,如果哪个领导的车还停在政府里,人们肯定会说这个领导还没有下班。五是费用开支更为惊人。有了车,围绕车子的开支自然全部由政府报销,正常的用油费、修理费自不必说,车辆的保险费是一个大数字,像奥的等豪华车,一年的保险费就在4万元左右。另外为领导开车的司机的工资更是一笔大支出,如果一个镇有20个领导的专用司机,每个司机的年薪以15万元计,那么领导司机的年正常开支就达300万元之巨。

        近两年来,不知从哪里冒出了“公车改革”这个词,一直以改革著称的深圳被这突如其来的新名词打了个措手不及。深圳,这个公车私用最严重的城市,这个昔日改革的排头兵,你如何应对这一新的改革?

        深圳刚开始宣传这一改革的时候,一些政府部门的同志说:公车改革容易,搞个补贴标准,然后把公车拍卖就行了。我当时就说:没这么容易,这里面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利益,首先是司机今后的工作问题;二是这个车改标准到底是多少,如果补多了,全国人民不答应,如果补少了,领导不同意。果不其然,深圳市的公车改革搞了一年多,至今连个方案也没有拿出来,刚开始时还有一些宣传,到现在连个宣传也没有了,更别提下雨了。

        说起现在的改革,很多人都想借改革的幌子捞一把,如果改革后还不如改革前,那还不如不改算了。公车改革在很多地方已经实行了,没有实行的地方有的也拿出了一个方案,而深圳——这个昔日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这次却成了结结实实的排尾兵。

        公车改革,就这样无限期的拖下去吗?

        (四)贫富悬殊——是天堂也是地狱。深圳是个发达地区,在GDP、财政收入等方面已经与上海、北京这些老大哥城市相提并论了,有些方面甚至超过了这些老大哥。提起深圳,一般人的印象就是有钱,街上跑的奔驰宝马,直插云霄的摩天大楼都在显示她的鹤立鸡群。以目前关外各镇的情况来看,这里一个镇的财政收入比内地许多县的财政收入都多,甚至高出多倍。在个人收入方面,开公司的老板们的收入很难说清楚,但作为一般的工薪阶层,还是可以窥其一二的。近年来流行的新名词“金领”可以说是打工皇帝,年薪有几百万的,也有几十万的,作为一般的白领阶层,年薪也有几十万的,也有几万的。再看看深圳国家机关人员的收入,再以宝安区福永镇为例,在该镇政府里面工作的公务员或者事业编制什么的,其年薪(包括各种名目繁多的奖金和补助等)多的在二十万元以上,少的也在十四、五万元左右,政府工作人员的私家车占满了停车场,往往是停车场停满了,过道和运动场都要用上。由于他们有高额的收入,因此出手非常大方,打一场麻将输它四、五千元,眉头都不皱一下,很多人嫌住在镇里太低档,他们都到市里或者区里买商品房住,这些房产动辄都在五、六十万元左右,如果把家具装修等计算在内,价值更难衡量了,有些人开始搞投资,建门面房往外出租。在深圳,他们属于高高在上的一簇。

        但在盛世美景面前,另一股更大的浪涛在猛烈地冲击着深圳,那就是许多外来劳务工的收入特低。

        据媒体报道,某报记者一次去关外某厂采访。他第一次走进了80分贝的车间,第一次知道了有些打工者的工资是一小时两块钱。工人进门出门都要打卡,上厕所也要打卡,时间精确到几分几秒,因为这是要扣去不能算钱的。在肮脏简陋的厕所门外,墙上挂着的打卡机是日本进口的,这是他看到的整个厂房里最先进的东西。这还不是最“仁慈”的,因为厕所不是想去就能去的,你去的时候必须要拉长,也就是领班来顶替,生产线不能停,这才是他们所关心的。万一要赶上便秘或者拉肚子,你就会被请回家,外面排队等着上班的进来一个顶上。当然,休息时没有钱的,劳保、福利,对于这些打工者来讲,只在报纸和电视上才会有。他面对着打工者,问了一个很幼稚,而他却最想知道的问题:“你们吃饭怎办?”一个看起来比我还要小很多的女孩腼腆地笑了笑:“门口大排档,一顿一块叁。”跟记者说话的时候,她没有抬头,因为手底下的活儿还要干。在工厂大门上有一张喜报,曰某某某、某某某本月工作出色,废件率低于多少,给予奖励50元,二等20元,排到最后,大概是五等,奖励人民币五元,字体铿锵,颜色鲜艳,这大该就是奖金吧。

        本人接触过一个工业区,里面密密麻麻的有二十多家厂,当然大都是无牌工厂,里面的工人特穷,正常情况下打工妹能保持一日两餐就很不错了,因为早餐要花一元钱,中、晚餐有些人也不敢到工业区食堂吃,因为需要两元钱。许多打工妹自己买方便面吃,因为方便包是六角钱一包,有的打工妹为了省钱,到工业区的食堂打一份饭,然后两个人一起吃,这样开支减少了一半。在深圳关外,政府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为480元,这个标准还没有上海、苏州等城市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深圳所谓的高收入城市,只不过是小部分人的游戏而已……

        前几天媒体报道,深圳关外的宝安区30%的企业月工资达不到深圳市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关外每月480元)。民间的传说也许不可靠,这可是官方的报道。

        在深圳,有些人打一场麻将输几万元不当一回事,有些人坐车被偷几百元就要自杀;有些人喝几千元一瓶的洋酒却嫌价廉,有些人吃一顿二元的快餐却要思忖半天;有些人面对几万元的奖金不屑一顾,有些人则为了追讨一千元的欠薪而走上高塔;有些人一个月花一、两万元包一个“二奶”,有些人则为了省钱过年都不敢回老家——这就是深圳,一座“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城市。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城市里的穷困群体,你是没妈的孩子吗?

        (五)腐败案件——试看全国谁能敌。一个人或者一个地方出名大致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做好事出名,一种是通过干坏事出名,相比而言,做坏事出名来的更快一些。近年来,深圳频频吸引人们眼球的已经不再是深圳速度或者体制上突破这些好事,代之而起的是各种坏事,这些坏事归纳起来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繁多和恶性的治安案件,另一个就是腐败案件。治安案件具有一定的突发性,而腐败案件则是一种有组织、有预谋的活动,它需要长期积累。深圳是个经济实力雄厚的城市,与之相随的腐败案件的案值也是实力雄厚,腐败案件的频繁出现、腐败案值之大在全国可以说是鲜见敌手的。

        近年来,仅从媒体一个渠道报道出来的腐败案件就非常之多,现举几例:媒体报道:深圳市民政局原局长黄亦辉腐败案,仅从其家中搜出的现金就达3500万元,点钞时累坏了一部验钞机,此案的最后结果是:决定执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媒体报道:深圳罗湖公安局原局长安惠君(女)任职期间,受贿金额在200万元以上,还涉及性贿赂和以权谋私等其他职务犯罪,目前该人已被双规,等候发落;媒体报道:深圳市原政协副主席刘涛利用其职务之便,为其子承揽工程,目前其已被撤销政协副主席职务,其党内职务也被撤销;此外还有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原深圳海关关长赵玉存一家受贿案、原宝安区区委书记虞德海、深圳市拆迁办主任石家铭;深圳市公证处原主任陈新田受贿案等等。

        在深圳政府部门腐败的同时,深圳的国企也是不甘落后,有过之而无不及。

        媒体报道:深圳市沙井信用社主任邓宝驹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伙同他人挪用侵吞公款2.37亿元人民币。1998年春节前一天,他在香港赌马一次就输了300万元港币,他有4个情妇,仅在第四个情妇身上就花费1840万元之巨;媒体报道:原深圳地铁总经理马恭元受贿241万元,隐瞒境外存款442万元;媒体报道:深石化集团原董事长陈涌庆因管理失误导致企业亏损21.6亿元,资不抵债15.34亿元,其涉嫌挪用公款罪;媒体报道:深圳能源集团原董事长苏德容认罪涉案金额6000万元;此外还有振业集团赵海成受贿案、深圳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原董事长叶连捷受贿案、深圳机场总经理崔绍先被拘;香港中旅(集团)副总经理徐士荃受审案、深圳市交通银行原副行长余汉华挪用公款案等等……

        我不知深圳有多少国有企业,不知还有多少公司未染其尘。

        在案件的处理上,深圳倒是和全国其他地方有着惊人的相似,这种相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媒体报道的犯罪金额巨大,但到法院结案时却大为缩水;二是死刑总是千呼万唤不出来,即便是被判了死刑,也是缓期N年后执行。缓期执行相信每个国人都知道其意味着什么。

        深圳腐败案,就这样独领风骚。

        (六)乱收费,深圳名副其实的“巨无霸”。当今社会,各地都有一些名目不同的乱收费,虽然中央一直在明令禁止,但总是禁而不止。深圳在乱收费方面,据本人了解,主要有三大项:一是城市增容费。调入一个地方要交增容费在全国都是一条畅通无阻的规则,这项收费已经被中央明令禁止了,但似乎每个地方都还在收,深圳也不例外。在当今深圳,调入深圳户口需要两万大洋(符合一定条件者可以减免)。由于这项乱收费在全国各地基本上都是违反制度在收,因此不多作探究。

        二是外来学生借读费。由于深圳的特殊情况,致使外地户口的学生远远大于有深圳户口的学生。外地学生在深圳上学,学校就会强行收取他们的借读费,以中学为例,深圳户口的学生书学费在400元左右,外地户口的学生收费在1800元左右,两则相差甚远。这一引起民怨的收费不知还要收到几时。

        三是工缴费收入(也叫结汇收入)。相比以上两项乱收费,工缴费收入可谓乱收费中的“巨无霸”。

        现在深圳有很多来料加工企业,这类企业的性质就是国外公司将设备拉到深圳,再从国外将原材料拉过来,在深圳加工,加工好以后再拉出国。这种企业没有注册资本,其负责人还必须找个当地人挂个名。这种企业本身没有收入,准确地说收入不在中国大陆实现,但企业要支付在深圳的各项开支,这就需要从国外汇钱过来,这部分汇款被称为工缴费。工缴费首先汇往区经发局账户,经发局扣掉一部分管理费后,再转汇给镇经发办,经发办再扣一部分管理费后将余款返还给企业,这部分扣掉的管理费,在当地被称为结汇收入,这部分收入村委也有一定的分成,所以说结汇收入肥了区、镇、村,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好收费。

        这部分收入到底有多少,一般的镇都在三至四千万元左右(去掉区、村分成后的净收入),可以说为当地政府带来了滚滚财富。但这种收费实质上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乱收费,是深圳某些地方政府自行制定的一种收费。

        现在各种收费检查很多,收费许可证更是要按时年检,有些乱收费项目确实被取消了,但和结汇收入相比,它们都是小鱼小虾类的“轻量级选手”,真正的“巨无霸”――结汇收入,这项没有收费许可证的收费却一直岿然不动、我行我素。

        曾打听过一些来料加工企业,结汇收入到底占他们总收入的多少,他们算了一笔帐,如果老板从国外汇过来1万元,需要支付银行的手续费,再缴纳当地政府的各项费用,实际到手的钱只有7500元左右了,也就是说有25%左右的钱打了水漂。

        如果一个镇工缴费收入按3500万元计算的话,再加上区分成部分和村分成部分,至少也在4500万元左右。一个镇一项乱收费就能达到4500万元,相信会使所有的国人目瞪口呆。

        乱收费,何时拨乱反正?

        五、期待理性的回归。昔日春风得意的深圳,经过多年大红大紫之后,现在已经日趋沉寂了,吸引的外商也没有那么多了,大一点的企业也想着搬家,有的虽然还在,但已经心猿意马、身在曹营心在汉,深圳似乎有一种“小池养不住大鱼”之势,加之内地也在不断跟进,互拆墙角之风搞的每个地方政府都心神不宁。如果把这些都作为客观因素、不以深圳自己意识为转移的话,那么目前的深圳已经越来越多的被自己所束缚。深圳以前的辉煌已经逐渐为人们所淡忘,而以前未暴露的问题却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提起。在深圳大街上,创业、奋斗之类的口号已经越来越少了,代起而起的是越来越多的丑闻在广为传颂。2001年,当深圳某领导庄严宣布:“深圳今后关于‘第一’、‘率先’、‘首位’、‘前列’的话要少讲,最好不讲”的时候,它已经以官方的形式宣告深圳时代的结束。那个敢为天下先的深圳已经不复存在了。‘为能再续辉煌,深圳市若干年前开始了“二次创业”,又计划把深圳建设成国际金融大都市,后来又提出深港合作、深港一体化等蓝图,又计划把深圳建成中国的硅谷,在产业政策方面要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但这种努力好像都只是造个概念而已,真正变成现实还是非常的遥不可及甚至根本不可能。就连千辛万苦终于争取来的创业板,结果却是一个烫手的山芋。所谓的深港合作、泛珠三角合作,据本人所见,纯粹是造概念,区域合作在目前的中国还是非常的不合实际,各个地方政府各自为政、互相拆台的现象还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政府在这方面调控能力是非常小的,项目合适不合适,争取过来再说。以汽车制造为例,目前广州的汽车工业已具规模,汽车公司在南方投资也多半会以广州为中心,但没有丝毫汽车工业的深圳也在这方面积极争取,如果从区域分工的角度看,深圳至少在汽车制造方面不能有此非份之想的。目前深圳人最喜欢的美梦以直辖为最,但我认为追求虚无飘渺的希望,还不如扎扎实实地把自己眼皮子下面的民生问题解决好,这才是最现实,也最实用的。如果连基本的民生问题都解决不好,即便直辖了,危险可能更深。

        一个城市的发展,就像一个公司一样,公司从成立之后也不可能一直赢利,它有赔钱之时,也有其赚钱之日,一个公司一直赢利倒是一件怪事,全球著名的IBM公司也曾因巨亏70亿美元差点跨台,多次摘取诺贝尔奖的贝尔实验室目前只有苟延残喘的份。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在困难面前能不能及时拿出解决问题的妙方,可惜的是我们的有关部门一直是高调不断,真正落实到实处的东西却是少之又少。

        也许,深圳的不平凡是与生俱来的,毕竟她凝聚了国人太多的期待。深圳的发展还会继续,深圳的矛盾也会依旧,民众的期待永远不会满足,政府的行动永远跟不上节拍。深圳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城市,一个让你说不清道不明的城市。

        也许,被人抛弃是痛苦的,但做不了大家闺秀,小家碧玉也未尝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回归理性的深圳不需要空乏的口号,疆土的扩大与否、是否直辖都不是关键,理顺内在的管理秩序才是重中之重,使人民能够安居乐业,有家的感觉,有生存的保障,减少腐败案件的滋生,这比什么都重要。

        深圳,已跌落凡间。

        深圳,已没有奇迹。

    • 家园 最后说几句

      说来说去,不是说这些就是合理的.而是某些人先入为主带着有色眼镜,嘴捂着文化臭袜子当口罩去看评一个事物。

      以为看了几本书就了不起了,就要言必称文化了.就是文化的捍卫者制造者了,就要传承什么文化了。

      看到自己眼里没有“文化”没有传统的东西就要丫鬟扶自己吐几口血看几眼海棠去悲秋了

      深圳的症状,不单是深圳的症状,这是社会转型变迁中的中国各地的普遍或者说是必经现象。

      接受不了一个事物不要紧,但不要大放厥词。

      要拿着一个什么自己都不说不清道不明的文化袜子文化鞋垫文化帽子去套一个城市/一个人/一个事物,这不是什么精神家园守护人不是什么悲壮的文化英雄。而是个傻。。。

      不要精神胜利的把自己想象为消费文化时代和社会的唐吉诃德,远远不是,没那么悲壮,而且非常可笑可鄙。

      就这么点学养,还没能成为一代学人或者文化精英呢,就急赤白脸要脱掉草鞋告别世俗做居高临下状批判。。。搞笑。。

      今天无聊。。睡去了,不陪玩了,好好琢磨去吧。。

      • 家园 何必这么教劲

        我也是深圳市民,虽然这个转贴有些言过其实的味道,但不可否认,最近2年深圳的人口增长太快了,导致环境和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不信的话,你可以找找前几年(00年以前)的照片和现在作个对比,现在每年基本上有100多天是阴霾的天气,太阳看的都没以前亮了。这车和人口还真的控制一下。

    • 家园 好高骛远急功近利道德堕落有妨风化环境大气污染严重

      七、好高骛远急功近利

      一座破破烂烂的大鹏古城居然也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区区二十五年历史居然也像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这岂不是让人笑掉大牙?自己有自己敢想敢干、开拓创新的城市特色,干嘛非得和别人挤一条路?这样越是想证明自己短处不短,想往自己脸上贴金,反而越发显得可怜可笑。不实事求是,想靠所谓的名头来遮掩有什么意义?世界之窗几年前着实火了一把,但那时的经济条件与现在又不可同日而语,现在若还要再开发此类项目,又会取得怎样的结果?

      八、强势弱势两极分化

      关于深圳的城中村改造问题,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立场,但似乎双方各执一词的最初原因也不过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考虑。政府为了自身利益抑或是与其勾结的开发商的利益,当年贱价征收农民的土地,却从未考虑过农民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保险等问题。无奈之下,一座座城中村拔地而起,握手楼屡见不鲜。这是政府顾及城市形象,才开始考虑搬迁、拆除、开发、城中村改造,并拿出种种名目来大做文章。而现代社会的透明,也使得政府不敢再妄意为之,还得找出专家来论证什么城市文化延续之类的东西,虽然最后的结果十之八九都是拆除城中村。而另一方面,靠出租屋吃饭的农民们,当然不会轻易让出自己最后的财产。说什么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现在的城中村早已和当时的村落面目全非,根本就是在经济利益驱使下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手中的资源,当年的淳朴之风早已荡然无存,还说什么文化延续?赖在这块土地上,不思进取,好吃懒做,又哪里还有当年辛苦做工的农民本质?这个问题现在令各方头疼,谁也解决不了,当然我也解决不了,只是想说,谁也不是好果子。再往远的想一想,为什么城中村会存在?因为有需求,需求从何而来?那些打工者的利益被剥夺得只能支付得起这类城中村的房租。为什么政府不能扶持正常的市场满足他们的住房需求?为什么他们的根本利益得不到保障,只能得到微薄的薪资。问题显而易见,只是,更难解决。[cchere.com 西西河 麦兰]

      九、道德堕落有妨风化

      虽说现在大家都说“笑贫不笑娼”,但一个城市给外界所留的印象一旦和此沾边,也就难以摆脱尴尬的地位,尽管这样也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城市的收入提高。这里有一个柠檬市场的挤出效应,刚开始上保持清醒头脑的人最终要么是离开,要么是被同化,因而使得藏污纳垢的场所得以继续存在,而整个城市又朝崩溃的边缘迈进了一步。

      十、环境大气污染严重

      这几年深圳的经济发展注重速度,往往忽视了所付出的代价,因而以往还令人骄傲的环境状况渐渐也变得糟糕起来,水质下降,空气也受到污染,开始变得灰蒙蒙一片。天然的环境逐渐变得稀少,越来越多嫩看到的场景是长满树木的山头被推平,开发新的住宅项目。如果有一天开发商们所作为卖点的周围绿地都不见了,那他是否应该为当年向业主所作的承诺退费?而这笔钱又该由谁所出?政府在其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先污染后治理已经被许多案例证明是错误的,可惜的是中国今天仍然在重复这条老路。

      毛说过全国一盘棋,你看看你说的这些问题国内那里不是这样?

      说来说去,不是说着些就是合理的.而是你先入为主带着有色眼镜看一个城市,以为看了几本书就了不起了,就要言必称文化了.

      深圳的问题,不但是深圳的症状,这是社会转型变迁中的中国的普遍或者说是必经现象。

    • 家园 城市冷漠人情淡薄金钱至上文化短缺

      城市冷漠人情淡薄。。。。。。。。金钱至上文化短缺

      没啥解释的,因为这是25年历史的移民城市

      玉门、大庆、共青城、克拉玛依是多少年的移民城市了?这些城市建立起来时候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大环境?

      波士顿多少年了?波士顿开埠时候啥样?

      上海那年开埠的知道不?上海开埠25年的时候是个啥状况你去了解了解?开埠了80/90年都还有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

      等到深圳50周岁的时候你再看看这文章,你会觉得你很幼稚。

      国内那里不是金钱至上?深圳不过就是赤裸裸简单直接了。内地的金钱至上是被所谓的人情交往掩盖的。

      文化短缺?什么是文化?请你把文化定义搞清楚,或者说清楚你嘴里的文化是什么文化。精英文化/传统文化/大众文化/民俗文化,文化定义海了去了。深圳本地居民的民俗文化在那里你知道么?你去过么?

      不过就是广东这里和深圳实际实干罢了,平民对那些你所谓的“高级文化”不大关心。学了哲学历史文学就能睥睨天下了?

      有文化就了不起了?你看了多少书有多少学问啊,就敢动辄说某某某没文化?

      肚子有几两香油阿。,无非就是些抒情悲秋自艾自怜的。言之无物。浪费网络存储空间,这一点都不环保阿。。

      • 家园 不过就是赤裸裸

        [SHADOW=255,RED,3]国内那里不是金钱至上?深圳不过就是赤裸裸简单直接了。内地的金钱至上是被所谓的人情交往掩盖的[/SHADOW]

        首先,你承认深圳是赤裸裸的金钱至上,但认为它没什么,

        盗窃、诈骗、抢劫的目的都是非法获取金钱和财物,但刑法里对前两者的量刑要比后者轻,为什么呢?因为它们不是“赤裸裸”,假设你一定经受这三种刑事犯罪的一种,你一定不会去选择抢劫,因为这样不仅身心会受到巨大伤害,搞不好还有性命之虞。

        另外你在赤裸裸前面还加上了“不过”,这恰恰说明了你心中的冷漠

    • 家园 批——道路两侧街景单调

      道路两侧街景单调——道路两侧不应该是写字楼商业区,难道应该是居民住宅区?oh my god

      深圳是年轻的城市,深南大道和主干道两边只有高楼大厦不是深圳的过错有着很大的合理性。特区土地资源有限,住宅楼高层没有错吧。难道个个都要多层小高层,按照当前国情下的房地产市场,那有几个人住的起?

      反过来说要是模仿内地回到过去要在大道两边盖上苏式楼筒子楼,,模仿上海法德英奥风格楼,那才是发神经有病。

    • 家园 水泥路面噪声烦心——你是分辨不了水泥和柏油,还是天天就在关外?

      三、水泥路面噪声烦心

      对于路面铺路所用材料,我一直搞不清楚究竟是谁比谁高级,谁该替代谁。在深圳这里,还从来没有见过柏油路面。所有的马路全部是水泥浇筑,

      你是分辨不了水泥和柏油,还是天天就在关外?

      特区内的公共道路基本是柏油,关外水泥和柏油混杂。请夏天到道路上感受一下被热的有些软的柏油

    • 家园 二、到处绿化滋生犯罪——太好笑

      二、到处绿化滋生犯罪——太好笑,不想批驳

      深圳犯罪率高,治安比老城市要差,原因很简单就是这里是才有20年历史的移民城市,流动人口多,在这里生根的人还不多。

      比比30年代的上海——新的移民城市——治安,就知道这是新移民城市难免的

      这不是辩护,而是必须经过的历程

    • 家园 逐个批

      一、城市交通车辆优先

      深圳市的经济水平列居全国前茅,深圳市民的私家车拥有率也远较一般城市为多。因而我们便可发现深圳几乎是一个为车建造的城市。首先是极度发达的高速交通,一条条环线将城市分割,使得城市快速干道的两侧的往来十分不便。其次是交叉路口车辆优先,使得行人的命运变得十分悲惨。我一直怀疑,按理说以深圳市政府一掷千金的豪气,在修建十字路口的交通设施时采用最先进的工程技术应该也不是难事,但在我所生活过的城市里,偏偏是深圳的十字路口最乱。从马路这面走到对面,不仅要忍受糟糕的噪声,难闻的汽油味,而且要眼急腿快,因为你稍不留意,人行横道的绿灯就会很快转变为红灯。在这里,一切以车行交通优先,汽车们自然也知道自己的地位,于是便大敢随意霸道地占去半个人行横道,不耐地等待着眼前鱼贯而过的无车一族,还不时按按嚣张的喇叭,催促着他们眼中缓慢的蜗牛。为了防止车流交叉,左行道右行道全都分开布置,这可苦了过街的行人,过一次马路得横穿三条道路。每当这时,我就总会想起俞老师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在这里人的尊严甚至不如一群横河而渡的鸭子。除此之外,就是交通的高消费,公交站点的布置不合理,道路指示系统的含混不清,如此状况下,使得在深圳出行变得难于登天,若没有十二般的韧劲和忍劲,只怕早就被气死在等候公共汽车的站牌下,一肚子的委屈也无处发泄

      道路建设为机动车考虑更多,这是深圳城建开始就规划的。这一点是非对错现在就说不对似乎还早。

      公交站点不合理?请你举几个例子

      左行道右行道全都分开布置是因为中间建立绿化带美化城市吸烟滞尘

      斑马线在中间绿化带再竖一个红绿灯,这恰恰是为了提高行人通过率和安全

      在深圳,开车的从来都是说行人是老大。。

      • 家园 行人是老大?

        呵呵,我去挪威的时候,但凡行人要过马路,不管是否是斑马线,车辆一律主动停车——除非是有红绿灯的斑马线,而且当时是行人红灯——所以有时候觉得在没有斑马线的地方过街更方便甚至有几次我在马路边探头探脑,被人家当成我要过马路,立刻街上的车都停了,害得我不得不过一趟马路……国内这个行人老大的说法,还是不提也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