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注意】这条财经新闻有意思 -- 李禾平

共:💬14 🌺3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注意】这条财经新闻有意思

City gripped by mystery of the phantom copper dealer

By Carl Mortished

A Chinese trader gambled millions on behalf of his government. Now he has disappeared

LIU QIBING was a familiar figure on the London Metal Exchange, where he was a leading dealer in copper on behalf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n recent months he gambled with his country’s money on copper worth an estimated $800 million (£460 million), apparently selling “short” in the hope that prices would fall. Instead, the price of the metal has soared, reaching a record high of $4,132 a tonne yesterday.

Now Mr Liu has disappeared, causing consternation in the global copper market based in the heart of the City.

The Chinese State Reserve Bureau (SRB), where Mr Liu worked, denied any knowledge of him yesterday. Wang Huimin, a director, said: “I’ve never heard of this person. Neither have I heard about the SRB selling short in London. I’m not clear if he is our staff. The SRB has no traders.” Fellow traders at the London exchange’s headquarters, where Mr Liu was well known, were wondering whether they had been dealing with a rogue trader or a phantom dealer.

“I have met him. He is not fictitious,” Robin Bhar, a leading base metals analyst at UBS, the investment bank, said.

Last night the SRB told the Reuters news agency that Mr Liu was on leave and that it had no knowledge of his dealing.

“The shorts [deals] done by him are his, not ours,” said an official, who spoke on condition of anonymity. “We have no evidence about the shorts. When he comes back, we may want him to clarify it.”

If Mr Liu had been acting without permission it would be one of the biggest examples of rogue trading since Nick Leeson brought down the 250-year-old Barings Bank in 1995 with unauthorised trades that lost £850 million.

Mr Liu is reported to have sold “short” between 150,000 and 200,000 tonnes of copper for delivery in December.

However, copper has continued its bull run, rising by more than $600 a tonne to over $4,100 in two months. Analysts calculate that the cost of honouring obligations under the future contracts could potentially expos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huge losses.

Concern about the total size of the bet has aroused fears that the copper market is set for another trading scandal, similar to the one in 1996 when a Japanese trader, Yasuo Hamanaka, lost $2.6 billion for Sumitomo Corporation when he tried to corner the market.

Rumours sent the copper price to a record high yesterday, amid concern tha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may struggle to deliver such large volumes at short notice.

At the current levels, the cost of the metal that the SRB is thought to have contracted to deliver could be $800 million. Officals at the Chinese agency insisted there was no “short” position in copper.

However, analysts’ suspicions have been heightened by a series of pronouncements by the normally tight-lipped Chinese agency, disclosing government positions and plans for a copper auction.

外链出处

好家伙,这是什么人这么大胆子?8亿美金!中国版Nick Lees?

有意思的是,我狗狗了文中所说的Chinese State Reserve Bureau (SRB), 发现居然没有Chinese State Reserve Bureau,简称SRB有,但是英文名字不一样:Storage Resource Bureau,国家物资储备局。

在狗狗中又发现一个有趣的新闻:

反击国际炒家 国储局果断出手储铜备战11·16

2005年11月14日 08:16

唐君燕 李欣

一场真正的博弈开始了。

在国际基金疯狂炒作“中国因素”下,国际铜价持续走高,其LME铜更是突破4000美元大关。为了平抑铜价,自11月7日起,国家储备局(下称“国储局”)开始释放部分储备铜,进行反周期调节,并向国际炒家发起反击。

决战极有可能发生在16日伦敦3月铜的交割时。

果断出手

9日,国家发改委下辖的国家物质储备局网站上挂出一则公告,称拟以公开竞价方式销售2万吨国家储备铜。

7日,国家发改委网站挂出铜预警文章称,下一步国家将调控铜产业。与此同时,市场层面开始对调控政策做出反应。同日,国储局终于不再坐视铜价的高涨,频频在期货市场祭出大手笔。

当天,沪铜盘面惊心动魄,上海期铜主力601合约一改上午强势,收盘时沪铜离最高点跌去了约400元每吨,CU512合约和CU601合约持仓大幅增加13000余手。仅仅午后一个半小时,国储局累计砸出了4万吨铜。

进入11月,国储局先是增加期货交易所铜库存,接着在期货市场建立空单,下周将在现货市场销售2万吨储备铜,国储连续重拳出击干预铜市且不同寻常的高调,让铜行业和市场纷纷侧目。更有知情人士向本报透露,国储将在12月和明年1月继续出售储备铜。

不过,市场对国储干预铜市效果却一再怀疑和“误读”。某期货公司分析师指出,从7日传出抛铜的消息,目前铜主力合约只下跌了400点,铜价格开始逐步企稳,现货价格的升水又达到了700点,国储抛售2万吨铜对市场影响似乎有限。

对市场的怀疑和误读,10日,国储物资调节中心负责人王会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怀疑调控效果只是因为市场不知道我们将抛售多少吨铜,国储抛铜的数量将远远超出市场想象。”

王会民称,国储局选择目前抛铜主要出于两个目的,其一是缓解铜需求紧张局面,另外一个目的是抑制铜过快的产能增长,配合国家对铜产业的宏观调控政策。

国储释放储备库存的结果最终能否实现调控铜价的初衷?业内人士和交易商此前预计,国储局将在国内外出售约10万吨铜,以抑制处于纪录高位的铜价。

对于能否影响LME铜价同步下跌,王会民表示,不管能否拉动铜价,至少国内企业可以不从国外高价进口铜,对国内企业来说还是有好处的。

影响期铜价格的除了供给层面外,另一个是心理因素。本报采访中获悉,目前期货业对国储将抛铜数量一路加码,传闻最高抛铜量将达到50万吨。

国储被套?

种种迹象显示,始于2003年10月的铜期货牛市行情,似乎就要在这个初冬终结。

“这次是自己做砸了没办法。国储铜在外盘有空头,通过在国内抛货,带动国际铜价下降之后平仓伦敦的空单。”来自上海的一位现货贸易商表示。

“国家储备是不存在市场问题的,是国家管理层决策的结果,不能用市场行为判断。对国储,只有数量的概念,市场价格和国储的行为没有太大的关系,国储只是根据国家需要程度,进行出库,即战略储备。”一位参加国家物资调节中心铜行业座谈会的人士告诉本报。

但是,市场上的各种传闻却让国储铜此番举动更充满质疑。

“按说国家储备,应该是高抛低吸,但是国储这两年,总是引起很大的市场争议。”从2003年开始走牛的国际国内铜期货市场中,国储铜和国际基金的多空博弈成为期铜行情上窜下跳的始作俑者。“国际基金操盘手一直在挤兑来自亚洲(尤其是中国)的投机抛盘,有消息称中国大户的反向套利使国内做空的投资者资金亏损达60亿至80亿元,而其中近60亿元被反向套利者拱手送给了外国基金。”

对于市场流传国储在伦敦有大量的空头头寸被套的说法,王会民说,“我也听说了这个传言,但我不能证实这个事情,因为不是我们操作的。”

王会民同时向外界证实,中粮期货是国储从事期货交易的一条通道,并称“那只是通道之一,我们还有其他的通道”。

市场主角

按理,国外没有席位的国储最多扮演的是仓库管理员的角色,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仓库管理员,现在却要向国际炒家发起反击。

国储铜成名于从2003年开始的牛市行情中。2003年伦敦铜由当年8月初的1800美金,沪铜由18000多元开始启动,到2004年3月份达到伦敦铜3057美元的高点,同时沪铜站到30000元之上。这时的国储铜还处在集聚能量阶段。

进入2004年4月,长达半年多的一轮大级别盘整行情之后,整个市场开始了惊心动魄的表现。2003年12月至2004年7月,国储方面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以实盘交割的方式累计抛售大约83950吨注册铜。

2004年10月14日,素来和国际市场联动密切的上海期铜市场大幅下挫,成交量极度萎缩,各主要合约收盘价格均大幅下跌,跌幅在240-930元间,其中主力0412合约收报28700元/吨。全日成交534手,持仓量为24.9万手,减少318手。

当时,在13日至14日凌晨的这段黑夜中,更多的中国期货投资者亲历见证了这个伦敦期铜市场16年以来创出单边跌幅最大纪录的一刻。

事实上,彼时的主角之一,就是国储铜与国际基金疯狂博弈的结果。

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进入2004年4月以后,两个市场的比价关系进入反套利比价关系。买沪铜卖伦敦铜成为国内资金的理性操作,伦敦市场的资金对垒变成了国外对冲基金作多期铜,对峙中国反套利空单,以及生产商的保值盘。

同样也是一年前,进入12月交割月前,当时市场传言国储推迟接货3.6万吨打压价格,一时间,市场人心惶惶,最终因为影响过甚而不了了之。

然而,市场已经磨练得极其聪明。对国储抛铜的行为,内外市场都用脚投了票。截至记者发稿时,3月伦敦铜已经冲破4000点大关,且直逼4100点。

“市场短缺厉害,因为价格高的缘故,价格低一点的话,潜在需求供应远远不够。”上海贸易商告诉记者。即便明年如现在一些机构分析的那样铜产量略有过剩,“但是大家都要补库存啊,国内铜矿都挖没了,而市场需求却很大。”

在国储高调砸铜时,国际市场出现了美元、贵金属和普通金属同向的罕见现象。伦敦现铜和期铜升水达到每吨200美元。

“其实国储不应该这个时候在国内抛货,这个时机选择非常错误,4、5月份抛就对了,10万吨货为何4、5月份不抛出来,那个时候上海期铜价格过分低,每吨可以赚1000、2000元。而且抛货真正可以帮助有需求的厂家买个低价。现在有什么帮助?”某贸易商告诉本报,国际基金就是看准在打压国储。而且,该贸易商表示,现在国内价格相对伦敦铜其实是非常低,“这样做是不对的,说是解决国内短缺问题,但国内价格还是比伦敦低很多呢,哪有短缺问题。越是这么高调抛铜,市场就反而会不跌反涨。”

来源:经济观察报

外链出处

靠,这到底是谁在玩???

家园 这到底是谁在玩??? Great Question!
家园 这是伦敦昨天的第一金融新闻,不过国内好象没有反应。
家园 感觉是被国际炒家玩了一把

8亿美元就这么打水漂了。

家园 这场战役才刚开始 央行应宣布给物资局500亿美元的信用

中国的大赌博

这些日子,世界的金属投机商都再看着中国。

两年来,铜价已经长了两倍。全世界的铜消耗量都在下降,唯有中国在增加,大家都在等着痛宰中国。今年的世界铜消耗量是下降的,但铜价却上涨了30%,创历史最高。

国家物资局在伦敦的金属期货市场一直是在做空头,试图压低铜价。10月份,物资局的交易人刘启彬砸下了20万吨的空头卖出,12月21日到期。但是,国际市场根本不相信中国会有这麽多的铜,认为到时候中国一定会从市场上买现铜来补仓,国际投机家拼命的作多头,铜价进一步上涨。

到时候中国拿不出铜来,就会成为大笑柄。很多人说,真的那样,铜价会从现在的4000美元,张到5000美元,中国在空头单上就会有巨额的损失。96年,日本的一个经纪人在铜期货上,曾亏空过几十亿美元。

11月初,物资局宣布,要在国内期货市场上,投放10万吨现货铜。

11月11日,物资局透露,中国现有130万吨铜储备。

昨天,物资局向国务院申请,出口20万吨铜。国际铜价应声下跌。

这场大赌, 要到12月才见分晓。作为原材料的消费大户,控制影响不了价格,是非常吃亏的,这场战役才刚开始

家园 感觉英文报道与中文的完全是两回事。
家园 国际炒家手上美元正烧手呢

干吗去炒铜呢,要炒找个中国能控制的资源炒么,也别以物资储备局的名义呵,在香港新加坡搞几个公司炒阿,脉被别人号准了,不宰你宰谁?

家园 不,美元正突破重要关口,要进一步上扬。

关注对欧元的走势。

家园 美元上涨乏力,短期的利差因素只能支持一时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美元的压力越聚越高,欧洲未必愿意搭这个手。

家园 而且还有trade deficit这个紧箍咒

利率上扬对汇率的作用也不能太长久.

反正我还是赌developing mkt funds.

家园 【文摘】国储铜战事升级 国际炒家偷鸡蚀米

国储铜战事升级 国际炒家偷鸡蚀米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9日 16:10 中国经营报

作者 黄嵘

  最新的消息显示,包括斯迈尔金属公司、巴克莱银行在内的8家期货经纪公司及基金公司代表将奔赴北京,与中国国家储备局(以下简称“国储”)交涉有关在伦敦LME市场铜期货交易的纠纷。

  继中航油之后,近期在国际期货市场上,国储又成为了国际炒家“捕食”的“猎物”。但同中航油不同的是,此次国际炒家的逼仓行动并不十分顺利。 11月14日,当国储公开宣布交易员刘启斌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私自在伦敦商品交易所(LME)建立了大量空头部位”,同时宣称刘启斌忽然失踪时,国际炒家便意识到,他们大规模逼空国储的行动最终的结果可能会“惹火上身”。

  经纪公司心急如焚

  记者经多方打探后了解到,本次事件中,共有8家国际期货经纪或基金公司牵涉其中:斯迈尔能源下属的斯迈尔金属公司、瑞福期货、伦敦标准银行、巴克莱银行、曼氏集团、AMT、萨顿公司、以及一家总部在法国里昂的基金公司。其中国储在斯迈尔的头寸最多。

  “如果正如国储所说这是交易员个人行为,但又找不到该交易员的话,这笔交易的亏损只能由这8家公司自己承担了。”一位海外期货经纪公司人士说。

  这位人士告诉记者,此前,刘启斌以国储的名义在LME市场建立了大量的空头头寸,12月21日为其空头头寸到期日。但由于建仓的量太大,已被国际基金盯上,认为刘所代表的国储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现货可以交割,便乘机逼空国储。据市场推测,这笔交易的头寸大约在20万吨铜。如果按照刘在9月份开始建仓计算,到目前位置,这笔交易的亏损已经达到了1.3亿美元左右(目前铜价4150美元-9月铜价3500美元×20万吨)。如果国际基金继续逼空的话,损失将会更大。

  “事实应该是存在的,但也有夸大的地方。”一位斯迈尔金属公司(Sempra Metal)的内部人士针对近期“国储”传言这样评价道。该人士透露,其早前就感觉刘启斌在他们公司席位上的量过大,投机性意愿太强。他还曾向斯迈尔的主席建议,向刘启斌所代表的国储提出预警。

  11月16日,记者从其中一家经纪公司处获悉,前述8家公司计划立刻派人赴北京同国储交涉此事。

  国储“光说不练”?

  而让海外期货经纪公司颇为疑惑的是,此前行事极为低调的国储,在过去两周内频频高调亮相:10月份,国储开始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增加铜库存。 11月11日,一位被认为是国储资深官员的人士通过媒体声称,国储目前手上共掌握了130万吨铜,而此前市场预计国储手上掌握的铜储备量仅有25万吨左右。11月16日,国储又通过公开拍卖的形式向国内现货市场抛出两万吨铜。当天晚上,国储发布公告称,11月23日将再拍卖两万吨铜现货。

  虽然国储将其行为解读为平抑物价,但实际情况却相反:国储越积极,国际铜价就涨得越欢。一位资深分析人士认为,国储这次反常的高调可能也和想挽回刘在LME所做的空头头寸的亏损有关。“因为(国储的)这些言论都是有利于沽空的投资者的。”该分析人士说。

  与此同时,国储所称的“130万吨铜”受到了许多市场人士的质疑。市场上普遍的看法认为国储“光说不练”:如果国储有130万吨铜,为什么不运往仓库交割来证明这一点呢?因此,这一消息令铜价不跌反涨。

  11月16日晚,在“国储已向国务院申请要求出口20万吨铜(即市场人士认为国储在LME所建的空头头寸)”的传闻影响下,LME市场铜价下跌了近 100美元,至4040美元,但很快又涨回了原来价位。“从这一现象观察来看,国储和国际基金之间的交锋仍在继续。”一位期货界人士说道。

  “神秘”交易员

  所有的事情似乎都因刘启斌而起。但据了解,刘启斌自10月1日开始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很多海外媒体都用“人间蒸发”来形容他的失踪。一些为刘启斌提供通道,以便其从事伦敦盘操作的国际期货经纪公司都在寻找此人。

  有趣的是,国储在提及此人时言语也非常微妙。据部分海外媒体报道,国储先是宣称同该人没有任何联系,后又表示刘在休假,“等他回来后,我们可能要他澄清此事。”并表示,该局在北京的一名交易员可能未经国储局同意,私自在伦敦商品交易所(LME)建立了大量空头部位。

  “交易员在休假就不能联系到他吗?那么重要的事情,为何不让该交易员停止休假?”前述海外期货经纪公司人士这样质疑道。

  这位人士还透露,这笔做空交易非常蹊跷。“听说该单交易手续并不齐备。”据该人士介绍,通常情况下,如果企业要借用某个期货经纪公司的跑道,必须在事前同该公司签订一份委托协议。协议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就是必须写明公司将委托什么人来代替公司在该期货经纪公司下单。“听说这一委托协议似乎没有,或者是该协议的关键部分,即委托下单人部分并不存在。可能因为刘启斌在国储做了10多年,那些经纪公司在缺乏协议的情况下仍旧自然认定其在为国储下单。”该人士说道,“因此,此次国储可以公开表示此事与其无关。”

  “还有一点也制约了经纪公司希望国储承担亏损的要求,因为国储是国家的一个机构,它不是公司,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参与期货,就像它不能以自己的名义进口铜一样,因为它不能开发票。”该人士补充道,“国家规定,只有31家国有企业才有权利去海外做期货,其中并不包括国储,因此国储又另外有一个非常正当的理由拒绝承认这单做空交易,将其归于交易员的个人行为。”

  虽然很多事实似乎都证明国储不可能在海外做交易,那么这位“神秘”交易员又是如何完成其海外下单的呢?一些有色系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过去国储要进口铜,都是通过五矿集团完成的,因此,如果说国储要在海外做期货,很有可能会借用五矿的跑道。

  国储将是最终赢家?

  如果说中航油事件给国内企业敲响了警钟的话,本轮国储期铜事件不仅又给国内企业上了一课,同样也给海外经纪公司及基金公司上了一课。

  在这之前,海外期货经纪公司不但纷纷介绍国有企业去海外市场做期货,而且还给予他们一定的信用透支额度。但一位海外期货经纪公司人士告诉记者,他们现在不会再像过去那样“欢迎”国有企业了。“如果因为我们接受了一些未被批准从事期货交易的企业,最后可能还是我们为他们的亏损买单。因为这种交易既不可能有国家信用担保,更不可能受法律保护,这个风险太大了。”该人士说道。

  此前有评论认为,在这场较量中,最终的赢家将毫无疑问地属于国储。根据LME年会出来的报告,明年将出现全球铜产能过剩,国际基金必须在今年将上述仓单交割完毕,因为他们拖不起时间,而对他们极为不利的是,时间恰好是国储的最大优势

家园 文不对题

通篇看下来,没看出赢家为啥就是国储局。

合约12/21就要结算,到时候只要铜价还在涨,国储局还是要赔出来的。从本文来看,招数无非是赖账,把交易行为视作刘某人的个人行为,账是可以赖,但是信用损失是无法估计的。这怎么叫做最终赢家是国储呢?

前面说,

  这位人士告诉记者,此前,刘启斌以国储的名义在LME市场建立了大量的空头头寸,12月21日为其空头头寸到期日。但由于建仓的量太大,已被国际基金盯上,认为刘所代表的国储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现货可以交割,便乘机逼空国储。据市场推测,这笔交易的头寸大约在20万吨铜。如果按照刘在9月份开始建仓计算,到目前位置,这笔交易的亏损已经达到了1.3亿美元左右(目前铜价4150美元-9月铜价3500美元×20万吨)。如果国际基金继续逼空的话,损失将会更大。

后面又说,

  此前有评论认为,在这场较量中,最终的赢家将毫无疑问地属于国储。根据LME年会出来的报告,明年将出现全球铜产能过剩,国际基金必须在今年将上述仓单交割完毕,因为他们拖不起时间,而对他们极为不利的是,时间恰好是国储的最大优势。

国际基金只要拖过12/21日就行了,以后哪怕跌倒1000块钱1吨也没关系。什么叫做“时间恰好是国储的最大优势。”???

是这篇文章的记者太弱智了,还是我有什么地方没看明白。

家园 手续全的话, 这个不是说赖就可以赖掉的

可是据说这里面手续有些问题.这样国储局就有空子钻了

家园 该报道所要说明的问题

不论其消息的真实性,该报道所要说明的问题是这样的:

“还有一点也制约了经纪公司希望国储承担亏损的要求,因为国储是国家的一个机构,它不是公司,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参与期货,就像它不能以自己的名义进口铜一样,因为它不能开发票。”该人士补充道,“国家规定,只有31家国有企业才有权利去海外做期货,其中并不包括国储,因此国储又另外有一个非常正当的理由拒绝承认这单做空交易,将其归于交易员的个人行为。”

所以该交易员下的单是不能代表国储的,因为违法,所以就没有国家来作为合约的担保人。而前前后后这次逼空行动的基础是有一个资金或者实力雄厚的‘冤大头’最后迫于法律不得不出来买单,如果冤大头最后不存在,炒家和经纪公司都会赔的很惨。

按照我的估计(猜的),炒家的很大一部分资金是从别处拆借来的,有还款期限和利息,一般是把炒高的单子出手还了前款再拆借来新资金继续炒高,所以说这里炒家有时间压力,而时间是站在国储一边。炒家的还款期限一到,就得被迫平仓,甚至有的小炒家抗不住,抢先出货,就会形成崩盘(前提是现在的铜价确实是炒上去的)。

至于说信用损失,如果本身就是违法委托,那就不存在什么信用损失,反而以后大家都会变得更规矩,毕竟七大姑八大姨都借国家信用来炒期货决不是什么好事,这种信用不要也罢。(当初中航油期货丑闻的时候,某些国际银行就是以超过常规的方式给了操作员极大的信用额度,结果前几天中航油与BP达成股份转让协议,割肉以求生)

当然,一系列说法都是建立在委托不存在的情况下,若是国储局或是五矿公司确实是签了结结实实的合同的话,那啥也别说了,交上上亿美元的学费吧,反正也不是第一次了,这学费咋还交不完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