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转载张源侠最新文章《评宋氏形意拳的求劲六喻》 -- 阿泰

共:💬30 🌺1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转载张源侠最新文章《评宋氏形意拳的求劲六喻》

转载好看的老啦!不好看不要献花啊!张源侠越来越能白话了!哈哈……

http://www.nengou.com/QN%20ssxy.htm

评宋氏形意拳的求劲六喻

作者 张源侠, 发表时间,8/26/05

武友问:在网上看到宋氏形意拳的求劲六喻,感觉很有道理,请大侠和心意拳作一比较。

大侠答:

大侠上篇谈心意拳和形意拳的技术比较,原因是反驳李文彬先生认为心意拳比形意拳技术落后的观点。这篇文章一写,便挑起了心意和形意的争论。有人认为心意形意本一家,任何关于谁更优的争论都是没有意义的。如果是为了争虚名,此话有理,但如果为了探究武学真理,此话就是和稀泥。大侠进一步阐述心意拳理,直来直去,在纯拳理上以逻辑论证,希望让大家真正看到中国古传拳法之王 – 心意六合拳的真面目。这个心意六合拳并非大侠私人拥有,那是存在数百年的公认的内家武学绝技,大侠要做的不是要证明心意六合拳到底是不是最好,而是要阐明它最好的好在哪里?而大家知道了这个好,对自己的武学有没有帮助?

宋氏功法自有其独到之处(附文其后),但和心意拳的练法有很大的不同,心意拳没有不用力的练法,每把都用足力气,不同师傅教的是各种不同的用力方法,但最好的师傅是教人如何在一瞬间把全部的力气都用出来。心意拳走的是极刚后极柔的道路。要求做到一涨劲,全身如铁;一缩劲,全身似棉。

所谓出手如同链子锤,王芗斋先生的意拳也是这么教的。这个劲有甩的味道,但和心意拳的出手是不一样的,心意拳的关注点不在那个锤上,而在整个手臂上。用个比方,心意拳是一根刚棍上装一铁爪,因此心意拳攻击对方不是靠链子锤,而是靠刚棍铁爪。我这么说并不是贬低宋氏功法。只是指明两拳的不同之处。就好比在古代有人喜欢用链子锤,有人喜欢用刚棍铁爪。大侠转念一想,古代成名人物中使刚棍铁爪最有名的居然是猪八戒,聊以一笑。心意用把,形意用拳,所以心意并不注重那个拳上的最后一击,因为那个把上的任何一点其实都是锤。如何做到,就是那个涨字诀,而里面微妙的一点就是“肉胀”。这个肉胀很神奇,但大侠却悟出了其中的道理,所谓的肉胀就是全身筋脉在瞬间抽紧以后的产生的效果。这个道理很明显,大家用尼龙绳两头用力一拉,那整根尼龙绳就会产生强烈的振颤,那个振颤的效果在人体上就是“周身无点不弹簧”,因此心意拳的练法就是强烈地、全身范围地、在一瞬间伸筋拔骨。

下文中提到张贵良先生临终前几小时一掌将练了三十多年的大弟子的胳膊打伤了。这个说法一方面证明张贵良先生武功卓绝,同时也在贬低张贵良先生教学不得法。如果一个练了三十多年的大弟子经不起临终老人一掌,不知道这个大弟子对自己的师傅有何感想,而在门外的普通练家要练这个功法,是不是要练上更多年呢?

这里涉及到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内家拳的弟子有没有可能超过自己的师傅。台湾的廖白先生明言自己的徒弟不可能在有生之年超过他,除非他大病一场,他解释道,这个内家拳到最后就是修道,而早上道的人,后面的人是追不上的。这么一说,内家拳就变成了玄学。但陈守孚老师明确反对这个观点,他认为如果师傅把所有的心法都传给自己的弟子,那个弟子既勤奋又有很好的身体条件,那个徒弟绝对有可能超过师傅,因为所有的内家功法都是符合人体生理学的练习法。因此他认为上面张贵良先生的故事其实反而给人造成认识上的混乱。

讲到背劲,这其实是内家拳入门的基本劲法,懂了背劲,也就懂了寸劲,因为手上的寸劲其实就是背劲催动的结果,但光有背劲还是不够的,所谓浑圆劲是以丹田为核心发动的聚合全身力量的劲法,当用上了浑圆劲,背劲只是支持浑圆劲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劲法。如果只重背劲,练家的身形就有可能变成龟背的形态,守孚老师走路的时候看起来是雄赳赳气昂昂的样子,他说背劲只是部分劲,要练成浑圆劲才对啊。

丹田里的感觉是内家拳的秘中秘,大侠上文就讲过,守孚老师坚决反对任何形态的抖劲,他认为一抖就散,因此他坦言,丹田抖擞这种讲法不是最高丹田劲的表征。丹田如果不抖,那会是怎样的光景呢?那就是气体鼓涨。又回到那个丹田面粉团的说法,那只是丹田劲的初步形态,面粉团的劲道不是抖擞,而是缩涨,当然面粉团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进一步那个丹田就变成一个充满高压气的橡皮球,丹田发劲就是那个丹田高压气在体内的冲击鼓荡。全然用丹田劲发劲,人体的整个形态就变成了一个人形的高压气球的鼓荡弹震。这个形态不容易描写,即使是大侠的生花妙笔一时也讲不清楚,但这个大约的形态是要清楚说明的,让大家知道,心意拳的这个丹田劲不是抖擞那种形态。守孚老师演示这种功态给大侠看,他打人的时候看不出身体的明显抖动,他的任何一个攻击点碰到大侠身上,大侠感受到的都是圆整的撞击,没有抖动的那种毛刺感。

大侠此文一出,又是自找麻烦,给人的形象一定是自吹自擂。但大家千万要注意下面这篇文章的结束语“这篇东西,是对宋氏形意劲力一种粗浅的解释”,粗浅的解释和门内秘传是两码事,大侠相信宋门形意的门内秘传当有更妙的讲究,因为宋门形意高手如云。很多练心意拳也应该知道公开的拳理和门内的秘传是有很大的差异的。大侠希望以后能看到各家各派把自己门内心法公开,那才是共同振兴中华的壮举啊。

[转帖]宋氏形意之求劲六喻 (作者未详)

宋氏形意之求劲六喻 (钻裹践原创)

宋氏形意的内功、劲力可以说是形意拳诸般功夫里的奇葩,诸多形意先贤在宋世荣先生处得到指点,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拳学水平,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李存义、孙禄堂二位先生。但宋门劲的威力究竟如何?它的产生机理又是怎样的?近百年来知之者秘不授人,不知者妄加揣测,致使真传不彰,谬言不绝。

世人皆知宋氏绝学以《内功四经》贯穿始终,而内功内劲,无形无相,往往被传的玄而又玄,似乎离开玄学就不能练内功。

今有宋氏明师吴炳文先生,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就用“大白话”和日常能够看见的现象来给晚辈解释种种神奇的内劲效果,而且在他的指导下,几个年轻小辈也具备了一定的内劲。笔者忝列其中,不敢私密其珍,今将吴老平时对我们的启示整理如下,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启迪:

1、出手如同链子锤。

很多朋友都认为内家练法松柔无力,养生尚可,技击效果不佳,甚至自作聪明的添上了很多“功法”,追求力量或硬度,殊不知南辕北辙,离内劲越来越远。宋氏形意在五行拳之前要打下劈掌,要求上肢丝毫不用力,用腰背把手拿起来,再顺着重力自然撂下去,动作顺畅之后,再利用身体的运动给它加速。这么说也许有的人还想象不出这种劲力的效果。笔者试举一例,有一种简易暗器,就是用根绳子系个二两沉的小铁锁,当甩手流星使——不少“江湖打斗术”的研究者都很推崇它。宋氏形意习练者经过内功锻炼,日久功深,把胳膊练得像两条老藤,手头则沉甸甸的,象个铅砣,这种力量甩出来,落在血肉之躯上,威力可想而知。此劲出自易筋易骨之功,一旦练出,终身不退。张贵良先生临终前几小时,给弟子们最后一次讲拳试劲,一掌撂下,大弟子(已有三十多年的功夫)的胳膊当时就抬不起来了。下劈掌修炼本极容易,只须牢记胳膊不使劲,一点点把沉劲摔出来既可。可惜习武之人往往好打,爱抡胳膊,总想发力。殊不知上肢三节有一点发僵之处,则如同用使木棍的力量去使流星锤,所练皆非,故此关反而最难过,慎之慎之!

2、后背起伏如蹭痒

后背是整体力传递之中很重要的一环,形意门里有句口诀:“前手打人,后背使劲”,尚云祥先生讲得很生动,“就是狗熊在树上蹭痒的劲”,《内功四经》和太极拳诀里也提到“贴背”。从生理结构上讲,乃是脊椎立柱之后,斜方肌、背阔肌均匀的向两侧展开,并向前束裹,厚实如熊膀,形成“圆背”,这种状态可以称之为间架圆整,保证了根节(腰胯)产生的力量可以顺达梢节(发力点)。但这只是初步功夫,使用时还要保持抱圆之形,所发之力尚为冲撞力,方向性明显,平直而缺乏变化,发力前还需要预留空间加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要进一步锻炼背部筋肉(俗称两膀扇儿)、肋部筋肉的开合之功,使其具有极大的弹性,达到“骨动肉不拘”,开如弓崩弦断,合如兽夹咬闭,为发惊弹冷炸之力打下基础。发力时以腰胯为轮盘,脊椎为传动轴,左右两背上下相错,带动双臂自由挥舞势如浪翻,即太极所云“牵动往来气贴背”,到这时始可真正不受外形拘泥,任意发挥。

3、丹田抖擞如同金鸡抖翎

丹田是人体总重心之所在,丹田抖绝之劲是各种力量之源,以丹田的抖擞催动后背翻浪,如滔滔浪涌,连绵不绝,又干脆利索得象金鸡抖翎,猛虎宗身。这样即使被对方缠抱得很死,也一样能发出冷脆的爆发劲,少林拳讲“千金难买机灵颤”就是此义。正因为丹田抖擞是内家拳看家的宝贝之一,所以历来只见用法,不见练法,而且“丹田”一词,源于道家,很多人把它与玄学相附会,编出各种奇妙的理论,于拳术实修毫无意义。其实构成拳术运动中所谓“丹田”的就是腰、腹、裆、胯。李旭洲先生详细记述了它们的关系及应用中的开合、蓄发、虚实等变化之法。

只有具备了开合功、抖绝劲,在实战中,才能发挥粘连绵随,大胆进身,做到“打人如亲嘴”,诚如李旭洲先生在笔记中记载“武当拳之长处,愈进身则愈得势,若退至圈边,为他种拳术之长处得以发挥也”。

4、腰脊拧弹滚翻如同弹簧

李旭洲先生所传形意,每一式俱含八卦、太极之理法,其表现在于举手投足都由腰轴的转动和划圆而产生,故对腰脊的要求极高,不但要强壮似虎,更要变转如龙。李先生记载道“太极拳动作每一种开合即由卷放而成,卷放至于极点即是蓄发。蓄发之枢机在脊,非以脊做蓄发之领导,则不能全身均蓄发。”李传三体式在传统斜中寓正式的整劲基础上,将腰转四十五度,成正三体式,身正胯斜,空胸紧背,腰椎如弹簧发条般拧上劲。在所传拳架中也有独特的龙形劈拳,势如龙行浪中,蜿蜒游动而整劲不失,“辗转合身不停步,束展二字一命亡”,把形意的龙形三折身练功、技击之妙用体现得淋漓尽致,充分体现了形意与八卦合一,内家拳“鹰熊龙虎”四相的奥义也尽在其中了。

5、发劲时骨架接如斗榫,6、劲走螺旋如同冲击钻

以上局部功夫具备之后,还需明全身各大关节的接骨斗榫之法,在发劲时形成刚体效果,保证腰胯抖擞之力没有多余损耗的传至发力点,即常说的“龟尾转抖”之劲,这才是宋氏形意的抖绝劲。大致过程是,腰胯的抖转形成脊椎的拧转蓄劲,脊椎一蓄即发,那种螺旋、弹抖的力量,沿着骨架传递到梢节,形成类似于冲击钻的穿透性杀伤力。

最后两个,一个是结果,一个是效果,不是练法。

这篇东西,是对宋氏形意劲力一种粗浅的解释,不是练法。大家看文章也好,写文章也好,目的要分清。练功也是,练法和拳理要分清,再贯通,不然容易乱。宋门的东西流传不广,和其他家区别有时很大。有时候朋友们问起来,我们也不知道从何说起,这篇东西也算是把宋门的基本功夫理个脉络出来,大家交流的时候,做个参考吧

----------

家园 嗯....难...道?

但大家千万要注意下面这篇文章的结束语“这篇东西,是对宋氏形意劲力一种粗浅的解释”,粗浅的解释和门内秘传是两码事,挖地三尺,也要把它学会,哈哈

家园 俺斗胆小声说几句哈。

对文章中的各种高深功夫,俺这个小侠米是不敢妄加评论地。

但对文中的“下文中提到张贵良先生临终前几小时一掌将练了三十多年的大弟子的胳膊打伤了。这个说法一方面证明张贵良先生武功卓绝,同时也在贬低张贵良先生教学不得法。如果一个练了三十多年的大弟子经不起临终老人一掌,不知道这个大弟子对自己的师傅有何感想“这几句比较酸的话俺想说两句。

背景资料:

时间:就在师爷逝世之前的几个小时,2月4日的凌晨零点左右

场景:当时恩师与一众师伯师叔皆聚会于师爷家中,师爷不顾病体,仍督促一众弟子练功

背景解释:众师兄弟因师傅病重,恐时日已不多了,伺候恩师左右,以尽师徒之谊,可师傅对徒弟们功夫仍不满意,遂唤过大弟子,举手一记本门特色功夫拘马鞭劈向肩头。大师伯举双臂招架,却被师爷似无物阻挡一般的一掌,连自己的双臂也被砸到自己肩头,至此众人皆惊,更深感筋骨功夫之妙。

我感觉这段文字确实带有个人感情在里面,我也认为大师伯可能接的住这一掌,但此情此景,换了这位张大虾,你认为这掌是应该怎么接?如果拿这段说事,有点不那个了吧,呵呵。

正如大虾所想的“大侠希望以后能看到各家各派把自己门内心法公开,那才是共同振兴中华的壮举啊。”,什么时候把你的门内心法公开一下啊,哪怕是"粗浅的解释" 也好啊,让俺们长长见识。

家园 师傅打徒弟,而且是重病之身,相信哪个徒弟也不敢用力招架的.

人之常情,张大侠......

家园 威武兄给俺戴了一朵小红花,谢谢。

都是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啊。

家园 对错咱没法评论,但就文章,

争鸣写成这样,虽然也是夸耀自己,但是还是可以接受的,这个还是有褒的。

家园 兄弟客气了,只是想到一块去了。

你现在练的怎么样了?十一我准备到天津去,同去?

家园 嘿嘿,俺现在......

腰不算了,背不痛了,走路也有近了.....就是肩膀有点酸痛。

俺也很想去呀,想多学两招,一般情况下我会去的(只要不加班哪)

家园 俺也是,以前打羽毛球拧了腰,修了几个月也没缓过来

结果站了一个星期就好了,目前腿脚也比以前灵便多了,一抬腿就想上房了,呵呵呵。

家园 我也准备着去呢,兄弟你们十一从哪天放到哪天啊?
家园 国人的弊病啊,几百上千年了

俺也给你带朵花!

家园 威武兄说得好,献花!
家园 是啊,什么事也不干,什么错也不犯

干的越多,越容易让人挑毛病

家园 你离天津远吗?
家园 hehehehe,不太远,相差6个时区[em0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