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袁世凯的政治手腕一瞥 -- 温相

共:💬41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袁世凯的政治手腕一瞥

最能体现袁世凯政治手腕的除了辛亥年间以外,就是后来的洪宪帝制了,然而前者是促成袁世凯大起的得意之笔,而后者则是袁世凯玩弄手段最终被玩的举例说明。

在帝制初起的时候,冯国璋曾经来过北京追询袁世凯的态度,以冯国璋的在小站和北洋的资历,原以为可以闻到气味,没料到,袁世凯居然连冯国璋也一样糊弄,他们有一段对话是非常有意思的:

袁说:“华甫,你我是自己人,难道你不明了我的心事?我想谣言不是无

所本的,在国民党把持时期,曾经有人说过共和不适国情,我在口头上曾表示退位或者

还正清室,我本人则决不愿做皇帝。最近由于新约法中有一条规定总统可以颁爵位,于

是外间便附会这是变更国体的一种步骤。其实我认为这毫不相干,只是满蒙回藏四族人

民都可以封王封公,汉人却没有这种权利,太不公平,所以我要这颁爵权是为了使汉人

也可封王封公的。”

袁又接着说:“华甫,我的心事已经对你说过,今

天总统的权力和责任,跟皇帝有什么两样?一个人想当皇帝,无非为了子孙,因为总统

不能世袭,而皇帝却可传子传孙。拿我来说,老大有残疾,老二是以名士自居,三儿子

不达时务,其余都很幼小,岂能付以国事?历史上帝王之家的下场总没好结果,我为什

么要这样做。”

冯说:“总统说的肺腑之言,可是到了天与人归,

黄袍加身时,就推不掉了。”袁好像很生气地说:“不,我决不会干这种傻事。我有一

个儿子在伦敦读书,我已叫他在那儿置了点产业,如果再有人迫我,我就出国到伦敦,

再不问国事了。”

冯国璋回到北京的住处,不一会功夫,有人送来牛奶和点心说是大总统知道上将军喜欢甜食

,特命送来请上将军品尝。冯国璋对左右说:老头子果然不拿我当外人。此后,冯国璋拜会

机要局长张一??,张也说:老头子的话是信得过的,事情的确如此,有人想做开国元勋,但老头子不会傻到这个

地步。冯国璋自此深信不疑,回转南京,岂料不到半个月,筹安会出笼,冯国璋大怒不已,

说道:老头子把我们不当人看,我们就走着瞧!从此和袁世凯貌合神离,最后公然策划五将军通电事件,仿效袁氏当年的逼宫,南京有知情人问冯国璋何以如此咄咄逼人。冯国璋竟然

说:”老头子祖上没有活过60岁的,而老头子今年也有58了,所谓癞蛤蟆过不去端午节。”

而据袁世凯的爱女回忆,冯国璋就是在袁世凯死前也不原谅袁世凯对他的耍弄。在北洋大将

中倒袁力度最大的就是冯国璋,如无冯国璋在南京的策动,北方北洋系统的将领还不敢公然造次。

至于段祺瑞,一开始就有名言:我于当年通电实施共和,而今复又劝说项城登基,想来二十四史中可有此等人乎?袁克定等人威胁段祺瑞,段大怒:武人不怕死,有死而已。拒不赞同

帝制,以致于后来封爵,连死人赵秉钧都榜上有名,独独段祺瑞居然毫无名爵。

最耐人寻味的是袁世凯对张一??和唐在礼玩弄的手段,张是北洋时期袁的亲随,一直是以心腹相托,而唐在礼的权力之大在北洋已经暗中超越了段祺瑞,和前期的赵秉钧相类似。唐在礼以大元帅统帅办事处总务厅长的身份直接抛弃陆军部购买军火,成为军界的财神。北洋总长一流的人物中,张和唐都是佼佼者,所以,帝制之初,袁氏就把唐在礼招来询问意见。唐在礼委实狡猾,但是,因为跟随老袁多年,确实是出于对老袁的负责,实话是说道:今日总统地位和当年皇帝所差无几,唯愿大总统千秋万代,而即使皇帝也有传贤而不传子者。唐在礼和其他北洋大将一样,对克定一直是极其不感冒的,不料袁世凯居然连连点头,说:都是

克定被一群小人蒙了。唐在礼以为袁世凯接受了他的意见,不料,此后他的总务厅长的位置

就被袁克定的亲信拿下。唐在礼以病告退,老袁特派唐天喜来问候,并且要唐在礼当面服用

老袁所赐的丸药,唐在礼晚年回忆说当时冷汗直流,深觉老袁之为人。

张一??素以敢言著称,他被问到对帝制的看法时比之唐在礼更加剀切陈词,并举例证明之,

袁世凯明为点头,就在当日下午,吴炳湘和江朝宗就登门警告张一??不要做书生之态,此后

,袁以教育总长明升暗降张一??出机要局,张一??始知老袁是幕后中人。有趣的是:袁死前

曾密召张一??,谈话长达2个多小时,后来张一??回忆,说老袁悔恨不已,以对不住张一??

为憾事,使得这位苏州才子一生对袁充满了复杂的感怀。

家园 袁世凯称帝的确是太糊涂。
家园 袁世凯比不上曹操
家园 那袁世凯到底为什么称帝啊?

从这段话看,不是挺明白的一人么?

袁说:“华甫,你我是自己人,难道你不明了我的心事?我想谣言不是无

所本的,在国民党把持时期,曾经有人说过共和不适国情,我在口头上曾表示退位或者

还正清室,我本人则决不愿做皇帝。最近由于新约法中有一条规定总统可以颁爵位,于

是外间便附会这是变更国体的一种步骤。其实我认为这毫不相干,只是满蒙回藏四族人

民都可以封王封公,汉人却没有这种权利,太不公平,所以我要这颁爵权是为了使汉人

也可封王封公的。”

袁又接着说:“华甫,我的心事已经对你说过,今

天总统的权力和责任,跟皇帝有什么两样?一个人想当皇帝,无非为了子孙,因为总统

不能世袭,而皇帝却可传子传孙。拿我来说,老大有残疾,老二是以名士自居,三儿子

不达时务,其余都很幼小,岂能付以国事?历史上帝王之家的下场总没好结果,我为什

么要这样做。”

冯说:“总统说的肺腑之言,可是到了天与人归,

黄袍加身时,就推不掉了。”袁好像很生气地说:“不,我决不会干这种傻事。我有一

个儿子在伦敦读书,我已叫他在那儿置了点产业,如果再有人迫我,我就出国到伦敦,

再不问国事了。”

家园 曹操懂政治。
家园 我虽然不喜欢曹操为人,但是佩服他的务实:

一句不可慕虚名而处实祸,真是古今震烁。

家园 读陈公博自白书,陈也挺明白的。不知他为什么当汉奸。

“我当然对汪先生陈述几个理由:第一是,自从国民政府于十四年七月一日在广州成立,以至北伐成功,中间经过好几次党的分裂,好容易在民国二十年底宁粤合作,党复统一。方今国家多难,不容再破。第二是,对外问题,首在全国一致,战固然要一致,和也要一致。固然在战争时候,和战见解,国内或有不同。但尽管别党别派不同,而在国民党内万不可有两种主张,否则易为别党所乘。党一失败,国亦不救。第三,日本情形,我绝不熟悉,但由过去几年交涉而论,日本绝无诚意。日本对中国的要求,什么是他们的限度,我们是没有方法知道的。对于一个国家,我们不知道我的对他要求至何限度,而卒然言和,是绝对一件危险的事。其他还有许多理由,我现在也记忆不清。要而言之,我固然反对汪先生言和,更反对汪先生离开重庆。”

家园 唉,这袁某称不称帝,于中国近代史倒没什么大不了的

却可以成为其个人毁誉天平上最关键的一枚砝码,至少目前的历史评价就是如此吧。也许几百年以后的评价会有所改变?

家园 同意。曹操到死头脑都很明白。

老毛不想当国家主席,似乎也是像曹操学习,不能被架于釜上烧。

家园 称帝是北洋公开走向分裂的标志:

我说袁氏不一定能够驾驭北洋诸将,但是,只要他不称帝,这个分裂也许就会一直处于暗流涌动的阶段,而只有袁氏死后才可能大规模的开始,然而,一旦袁氏公然抛弃共和就给北洋

内外所有反对他的人找到了公开打倒他的借口和分裂的指标。

家园 有理。而且

如果袁不称帝,也许他还不会死得那么快(众叛亲离的滋味一定极其痛苦);如果他还能再挺个二、三十年再死,也许北洋最有势力的几个猛人即使不死也没多大劲儿闹分裂了。看来袁还是有过失的。

家园 哈哈,老袁估计活不了二三十年吧:

不过,他要是不死,历史可能还要走一段弯路倒是真的。

家园 奥?愿闻其详

“他要是不死,历史可能还要走一段弯路倒是真的。”

您是说,后来替代北洋政府的国民政府更进步一些?

家园 老袁不称帝的分裂在于:

大总统的位置的传递,初步可以断定是不会给段冯二人的,而扶植自己的儿子是最有可能的

,那么,内部的争权活动肯定是此起彼伏,难以消平的。北洋作为一个政治集团没有明确的

政治目标和雄厚的政治基础势必走向分裂,这是一定的。只不过是袁氏的称帝起了发酵的作用而已。

家园 因为讲义气吧

汪夫人先言词训斥一顿陈公博从香港派来代表陈参加伪国民党六大的何炳贤,说陈公博为什么不自己来,多少年的交情怎么能这样云云。然后汪从内室走出来哀叹着让他夫人不要这样说话,不来就不要强求,表情很悲痛。结果何炳贤回去这么一说,汪夫人又去香港一劝,陈公博拎着提包离开香港就参加伪政府了。从《审讯汪伪汉奸笔录》上看,陈的妻子的上诉书和法官的判决书上都以为陈是因为讲义气才参加伪政府的。

陈公博因为跟了汪精卫沦落到这步田地,可法庭答辩时都还在为汪说话:“原起诉书中说,目我为甘心降敌,卖国求荣,在敌人铁蹄之下组织傀儡政府,予取予求,唯命是听。直比汪先生为张邦昌、刘豫。我虽然不赞成汪先生离开重庆,我虽然不赞成汪先生组织政府,但如此比喻,殊为不伦,在从前汪先生受人痛骂,数年以来我都没有替他辩护,因为汪先生曾说过,为国家为人民,死且不怕,何畏乎骂?而且在战争时期,最要紧是宣传,非骂汪先生不足以固军心。我认为抗战是应该,而和平是不得已。汪先生是既求仁得仁,我又何必替他辩护?但现在不是在抗战时期,而是在胜利时期,汪先生也逝世了,我们已不需要宣传。我们应该抑制感情,平心静气去想想:当日汪先生来京之时,沦陷地方至十数省,对于人民只有抢救,更无国可卖;在南京数年为保存国家、人民元气,无日不焦头烂额,忍辱接骂,对于个人只有熬苦,更无荣可求。我对汪先生的行动是反对的,而对汪先生的心情是同情的。到了今日,我们应该念念汪先生创立民国的功勋,念念他的历史和人格,更应想想他在事变之前、事变之中,如何的替国家打算,如何的替蒋先生负责,对一个已逝世而不能复生起而自辩的人,不应该这样谩骂和比拟罢。”

以上只是陈公博答辩书原文,不代表我的观点,不过我觉得汪精卫用人能用到这个地步,也是一种境界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