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天马行空的乌托邦 -- 天马行空

共:💬24 🌺55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出来混就是个卷字诀,无解

大家如果对前几年的事有印象,就知道以前国产车王八蛋们是怎么骗补贴的,如果可以,90%的车企都想做王八蛋。对市场来说,如果有啥东西是第一性原理,那就是你死我活的竞争。研发创新什么的,都是刀架脖子上逼出来的,补贴反而是次要的。

………………

求当家禽的想法要趁早杜绝。

家园 这些问题都是细节

第一个问题,定价问题。本来搞科技进步是正道,现在变成只要有人接手就有价值,只要你认为会有人接盘,哪怕你觉得不值钱的东西也值钱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定价的区别就在于此,资本主义从个人需求边际出发,社会主义要考虑整体价值和子孙后代的可持续价值,但偏偏这些在经济账里难以量化。

第二个问题,效率问题。资本主义的高效以前是按照工业大生产来的,资本循环一圈带来利润,集聚大量资源;现在金融化后基本是全部信息对赌,循环更快。我们对这个的改良是压制或跳过利润,压制大型国企利润降低整体发展成本,对于公认有赚钱前景行业或企业直接提前贷款,等真规模化后直接白菜化。目前看这个套路的效率比产业资本运作还要高效。如果再考虑数字化的影响,我就已经看不清楚了,但是现有已知制度绝不是最高效的。

第三个问题,产能分配问题,真正物质层面,衣食住行,如果不要求档次,基本能按需分配了吧。人工服务就不是人人能用得起了。这里是有足够物质基础设计出合理的分配制度,个人认为是可以解决的问题。当然如果还要考虑最大化人们的动力问题,各种不平等方案必然接踵而来,大部分人想必会有抵触。

家园 马克思的重要理论被兄台三言两语轻易推翻了

只是逻辑上不能自洽。

任何一个公司,一个岗位,如果人手不足,就应该多招人,不要说三十五岁,就算四十五岁,五十五岁,都应该招。如果人手充足,就不应该整天想办法要员工加班。

这逻辑推理,我觉得简直就是一加一等于二这么简单的。然而,实际上很多公司的很多岗位,说人员不足嘛,不但不招中年员工,现有的中年员工,如果没混到高层,也千方百计搞走,员工一点议价权都没有。说人员充足嘛,又整天要员工加班。这种现象,我除了用马克思的资本相对过剩理论,目前其他的理论没法解释。

现在信息时代,而且不少行业产出是虚拟产品,过剩不一定和过去实体产品过剩一样,有大量的实体库存,但几乎无论什么行业,销售的地位远高于研发、生产的地位,其实就是相对过剩的。一过剩就减员增效,和马克思的模型没多大变化。

即使在IT业,在大多数岗位也是相对过剩的,所以才有一方面加班严重,一方面年龄大一点就受到歧视。IT只有极少数岗位,如高端芯片生产、设计,高端系统设计等,是短缺的,所以才有大量这岗位的员工不要说中年,老年都不嫌弃。

家园 所以我常说要去真实的世界做调查

任何一个公司,一个岗位,如果人手不足,就应该多招人,不要说三十五岁,就算四十五岁,五十五岁,都应该招。

在IT行业,这个还真的不一定,因为存在一个岗位和技能匹配的问题,招一个能力不足的,分分钟有可能拖累整个团队,所以很常见是有岗位,招不到人的情况,不得不让现有的员工暂时顶着。

IT行业的另外一个特点是知识更新快,不学习,技能很快落伍,而35岁以上的人,很多会成家,有小孩,学习的时间少,技能一不小心就落后了,这会导致竞争不过年轻人的现象。

真相往往是挺残酷的,但我们能要求IT技术更新放慢脚步吗?

此外,还有一个边际效应的问题,推到尽,一个人一天最多能工作24小时,连续三天,这个人大概就会完蛋。所以没有资本家会这样雇佣。真实世界里,资本家雇人,不是买人的性命,买的是人的产出,因此追求的是产出的最大化,由于边际效应的存在,不会是工作时间越长,产出越多。

至于追求产出最大化对不对,是道德问题了,我只知道,产出效率低的企业,都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了。

家园 这是社会主义中级阶段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问题

第一,生产较为高效、物质较为丰富阶段,大量人口不用从事生产工作了。

第二,国家仍然存在。

这样就麻烦了,按理说共产主义是按需分配的,即直接发钱“包养”人民,现在不少国家已经有实力这么干了,但是国家会因人民躺平而失去竞争力,从而在国家之间的竞争中落败。

家园 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群众强调分蛋糕同时也强调做蛋糕

不能和白左、流氓无产者混为一谈。

家园 现在的集体所有制需要比毛时代的先进

毛时代的集体所有制,比如是村属企业,公社企业,做得好和员工的关系不大,所以员工得潜力没有得到足够得发挥。甚至后来私有化的时候,不少资产被贱卖,即使员工知情,大多数也不怎么阻止。如果这经济体是员工有份的,想贱卖没有那么容易。

毛时代由于能进厂工作的农民本来就少,如果再由员工占股份,会引起更大的不公平,所以极少采取员工入股的办法,但是现在农民做工人的机会多了,员工入股,进行经济实体的集体化改造我认为不但有利于合理分配剩余价值,还有利于提高员工积极性。

当然,我也认为现在最当务之急是真正落实劳动法。

家园 其实直说资本家只想压榨性价比最高的劳动力就行

这个观点在任何行业都适用的,挖煤的是这样,搬砖的也是这样。资本家如果能招到20岁每天能帮他搬16小时砖可以给8小时钱的,绝对不会找35岁每天帮他搬12小时砖收8小时钱的。

尽管招4个35岁的员工搬的砖并不会比招3个20岁的员工产出少,但是资本收益少了。

此外,作为一个有20年工作经历的码农,我觉得IT技术虽然更新得快,但每一项技术推出到真正应用都要好几年,不要说中年员工,就算老年员工要学都能学。就技术而言,中年员工还是有一定经验优势的,然而国内(可能外国也如此),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所谓技术工作拼的压根儿就是体力,这一点中年员工就远比不上年轻员工了。

无论什么行业,作为资本家个人,不想减少剥削,不想聘用中年员工可以理解。现在这情况,个别有良心的资本家减少剥削,确实可以导致出局,但如果硬要说国家落实劳动法,强制给足加班费,这样让员工减少加班,企业增加岗位,就会损害企业竞争力,就是别有用心了。

家园 我完全同意你的观察

这个观点在任何行业都适用的,挖煤的是这样,搬砖的也是这样。资本家如果能招到20岁每天能帮他搬16小时砖可以给8小时钱的,绝对不会找35岁每天帮他搬12小时砖收8小时钱的。

你的观察跟我的观察是一致的:资本家一定是压缩成本,使之利益最大化,也就是所谓的剩余价值最大化。人性使然,一模一样的两颗巧克力,一颗两块钱,另一颗五块钱,你一定会挑两块钱那个,无论你是否资本家。

但这么说,永远正确。我们既观察到大厂高薪招聘年轻码农,小厂低薪招聘毕业生,也会看到有些超过35岁的码农还在写代码,还可以看到谷歌全球招聘名厨,为员工做饭,每一个现象,我们都可以说,资本家正在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每一个雇佣合同,你都可以解释为剥削,区别只是程度。

永远正确的理论,套套逻辑是也,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我也算是资深码农了,我觉得有意义的是,要如何解决问题。

扯远了,还是聊点现实吧。

在没有武力强迫的情况下,劳动力交易的双方,必须都觉得自己能获利,才有可能成交。极端的,如三和大神,直接躺倒。不接受996的,入职之前完全可以问清楚,再做决定。

如果劳动者觉得自己996没有获得足够的收入,要么就去仲裁,目前是有政府渠道去解决这个问题的。要么,就骑牛找马,另谋高就,甚至还可以自己出来创业,尝试践行一下自己的理念,不去剥削员工,看看能否做大。

或许还有其他办法吧,接着聊就是。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