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儒家和中国思想 -- 燕人

共:💬242 🌺1270 🌵1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17
上页 下页 末页
家园 “熔炉”是个伪命题靠普世价值来同化不同文明的人是做梦

这句话告诉我们,建立新的普世价值观的目的是“为了同化不同文明的人”!

做事要目的导向啊,同志们。动辄毛泽东思想。

新的价值观要比旧的一套相对先进性,相对正确性,更广泛的共情,更广泛的共鸣。

例如你跟非洲人中东人南美人讲毛泽东思想:

第二个字怎么念?z还是c?

毛泽东思想是啥?

哦,民主自由平等啊,好像跟美帝说的差不多啊

哦,你这个是真的他那个是假的啊

此处省略一万字。

第二天,第二个字怎么念?

新的旗帜上,只有一个词: “尊重”。

家园 没想到月同学是道家传人

看标题即有道家意味

【没想到和之前猜想的一样】

哲学观点上,月同学是冯友兰先生的私淑弟子吧。

我认为中国学术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学术与政治权力的交合。历史上除了东周中后期这段“百家争鸣”的学术自由时代外,思想从来受到权力控制。当然孔子杀少正卯,首开权力控制言论的恶行,也算“万世师表”。汉武以儒家为尊,从行政上确定儒家至高无上的学术地位后,学术自由很难存在了。

从另一个方面看,张岱年先生在《中国哲学大纲》中讲中国学术几个特点,第一个就是“知行合”。中国的思想人士从未如西方思想家那样纯粹以“爱智”为学术思想出发点。中国的学问从来都是以“经世济民”为目的。隔壁有同学以孔孟伪君子,他根本不明白这个中国学术传统这个“学以致用”的道理。道德高尚如毛主席,也乐于接受“导师”这个称号。

王阳明的心学是以孟子的良知为源头,这个无疑问。但是儒学演化到明朝时期的理学阶段,已经吸收了道家,佛家的理论和实践,心学从佛教的禅宗那里,恐怕比从孟子那里学到的更多。

王阳明是儒家学者。他的心学与之前的程朱理学一样,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社会的秩序“天理”。而这个“天理”的存在是唯心的。这是根本。片面强调心学针对统治者或是被统治者,都意义不大。你也说了,儒学就是强调封建秩序的。而关键是封建秩序是有利于统治者的。

你文中最后一段超出我的学力,不讨论了。

家园 哇,2003年的老同学,欢迎
家园 怎么看出来的?

说想的一样,其实是因为第一点是「重新组织」那个帖子的后半段,因为没写完,所以就按住不表。发出来的也是没写完的。

个人不喜欢冯友兰,也没看过几页他的作品,虽然观点可能有类似的地方。如果是指中国哲学史,不如看赵纪彬。

思想受到权力控制自己也一直在说,权力借助文化表达、权力压制和扭曲文化、权力树立文化典型等等。从这个角度讲,狭义的儒家在历史上一直是失势的。但不管是学者还是组织,儒家都有奉天承运,为合法性背书的,也很难说儒家不是自作自受。另外,少正卯这个如果没记错应该是假的,但诛心确有,说压制没错。

严格来说,从道教那里拿来更多。汉唐间的重玄学是宋明理学的发展基础。但因为道家受佛教的影响,也构建了自己的本体论。加上佛教的谱系完整,体系完善,所以也可以说是佛教的影响。而静修和内观之类其实是先秦传统,与佛教合流。但整体来说还是儒家自己的东西,几乎所有方面都可以找到先秦起源,只是学习道释建立了自己的宇宙系统。

近禅是最大的误会也是最接近的答案。宋后三教转向心性,不管是儒家的存心养性、道家的修心炼性还是释家的明心见性,看起来都一样,都强调心的作用,都以心为本。但问题也出在这里。三个说法中,只有释家是从理论上完全可以什么都不干的。而心学显然不是。程子都说过这个问题,比如「释氏只令人到知天处休了,更无存心养性事天也」。虽然后人的表现没有区别。

天理就是之前讨论本体论、认识论不存在分野的核心,也是符号混淆的核心,也是奉天承运的核心。因为天和心一样,是超验本体。但天又是天子的天,所以维护天理就是维护天子。并不否认这个说法,因为之前也一直是这么说的。但儒家的关键就是将宇宙性的天分开,将秩序与天子剥离,强调人心的作用,才成为真正的精神突破的。所以和封建秩序无关,关键是秩序在人心之中。

强调针对统治者只是对那个说法的回应,因为这是理学政治哲学的基本原理。问题在于维护等级。这里有两个面向,其一,广义的等级,因为差异而普遍存在,所以这个可以忽略。其二,先秦儒家的制度设计,这个才是关键。但我们都知道那些制度都是过时的,封建论的作者柳宗元也是儒家的,所以问题不在于设计,而在于理解和选择。只是既然提供了这样的设计,也就不免成为正当性的借口。

个人认为理学→天理→奉天承运→封建或者专制秩序,从理论自身看是不成立的。但现实如何又是另一回事。单纯说现象和结果,把理学作为一个整体去看,只能得出不恰当的结果。看看共产主义在朝鲜?个人一直在说这些,是为了说明,即便是维护统治,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理由去否认其正当性。虽然这样似乎是在做指责修正主义的事情。

最后一段涉及二十世纪初哲学的发展,比如超验本体这个概念就是从现象学来的,但是很难讲清,所以之前才没发出来。但即便不讨论这个,不管是唯心还是本体论对于理学都是很难成立的。当然从世俗传播上,确实可能会成为这样的东西。

移动设备,不好调整文字,见谅。

家园 【没想到和之前猜想的一样】

这是想到了,还是没有想到呢,还是在想到与没有想到之间呢?妥妥的道家啊。

理学从佛教那里学的当然不是出世。儒家特色就是“学以致用”,不要说程朱,韩愈也是一面辟佛,一面学着讲“性情”。理学从佛徒学的是方法:打坐,入静,顿悟。

我去找下赵纪彬的书看看。

总而言之,受教匪浅。

家园 原来如此

义成有待,要先定义想到指的是什么。之前猜想的是会继续说唯心,那个内容是针对唯心的。所以是想到了。但说的方式和具体内容没想到,也没去想,所以是没想到。既然想到了又没想到,所以是薛定谔的想到,由观测决定。

另外,义成有待这个词就是道家的。大抵意思是意义的构成必定有所依赖(于某种意向)。语出《道教义枢・自然义》

上个回复是说,心性、打坐、入静都是先秦就有的,比如一直说的物感心动是《乐记》里的。虽然是音乐,但谈的是性情。出土里面也有很多,比如语丛、性自命出等等。虽然是失传的部分。

只是(打坐入境)发展到有鲜明特色,有明确方法的是道释,释家最典型。道家《坐忘论》之类因为有道教方面的内容(信仰),反而不好用。其实到了唐朝时候,道释的基本流程已经没有多少区别,具体的细节则由法门决定,比如念住。或者说,只有一些具体法门和脚心向上的盘坐才是真正外来的。

汉学其实有点鸡贼,因为总是能够发现其他文明的特色先秦有类似的发展,进而称之为发扬传统(有些的确是发扬传统)。当年近代科学传入中国也是这么干的,甚至影响到科举考题。

家园 儒家不但春秋战国没从诸子百家胜出

帝王时代也没解决官僚问题,反而导致官僚集团过于强大削弱皇权到亡于外敌之手。

可谓是儒生官僚忽悠收拢民心可用,唯独其行反儒家之事:口是心非,说一套做一套。朱重八意识到儒家不但不能自我约束官僚自个,更起到是官僚自个权力放大作用,才欲用亲族平衡之;没想太子早死,坏于太孙与朱棣之手。王朝前期,各个皇帝仍能奋发图强,尚能警惕其害积极压制用其利;随王朝到盛世前,也是各种隐患已经生根发芽,到盛世之时,隐患悄然成长,偏偏人性膨胀来了。盛世皇帝一飘,重则如杨广、李隆基之祸;轻则如弘历之变,盛衰之转。

家园 赵纪彬先生好像不很流行

没有找到。你有书的链接发个给我?

家园 可能帮助不大

举个例子而已。赵书主要是基本观点的梳理,受时代所所限,有很多问题。比如五行解释为元素,道教有所不察,阶级史观是五阶段论等等。优势是辩证法分析和阶级史观。

自己看得也不多,主要是网友的推荐,比较相信人家。

可以看这里

其实这样的书反而喜欢,因为缺点很容易弥补,不像某些著作说的乱七八糟。

通宝推:燕人,
家园 用徐自己说过的:武德就是文德。

就明白不只是仪式问题了。其实在师父的纪录片里也说过,他的人物阶级成分和人生选择都非常清晰,希望给现在价值观混乱的时代带来一点什么。不过留不住这点,没有改变。

家园 中修还高捧马克思和毛泽东呢,坏事推给这两位合适吗?
家园 不是“尊重”

而是“权利”。

“尊重”是主观态度。

“权利”是客观实在。

人类社会的历史是权利扁平化的过程。

通宝推:ccceee,
家园 是哪三位巨子湖南相会?谢谢
家园 做一个补充

下面要车轱辘话了

原本是对中国本体论和认识论并不区分的解释。发现自己的表达能力实在是糟糕。

本体只能是认识构建的本体,认识只能是由这种本体构建。所以不存在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分野。关键在于,这里的认识不是由个体知识来确认的,这里的本体不是由直接认识来组成的。实际上,它们是意义组合及逻辑基础。或者说,是我们已经确定的恒常秩序。也即天理。

  

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需有一理。

  

天即理也。

天是由天理组成的,本质上是一种建构,而不是一种实在。天不是自然界本身,而是指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实际上是基于天理构建出来的。

  

汝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汝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便知此花不在汝之心外。

  

心即理也。

我们拿什么来认定花和颜色?构成我们判断的前提,花是什么、颜色是什么……规定了这些事物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法则。这就是理。而所有理的组合就是天,在这里是心,也即超验主体。

换句话说,所有这些概念、规则构成的(可能性)集合就是超验主体。

 

这意味着花的存在是由意识构造的,或者说「所有的存在都是意识相关的」,我们所了解的只能是经验实在。

  

物者,事也。凡意之所发必有其事,意所在之事谓之物。

但这很容易理解为唯心。这不就是在说旗不动心动吗?要注意,这种存在并非等于客观世界的存在。而是意义世界的存在。

回到花的例子,有这样的可能:我们可以说那是一朵花,却无法说明那个花是什么。因为只知道它符合花的基本特征,不知道它的实质(具体)。然而它可能只是塑料。所以花并不能规定它本身,只是对我们意识中经验(知识)的一种描述。

即便那是真花,我们也不能确定它的本质是什么,只能给出一种概念描述。比如它是植物的器官,它是植物。它是能固着生活和自养的生物,它是生物。它是有生命的物体,它是生命……只是对现象的规定,而不是本质。或者说,只是意义世界中的本质。

这实质上是说,虽然旗在客观世界中动了,我们才能认识到旗动,但这种动了是人所意识到的现象,旗和动了是人意识的一种描述,我们所知道的是意识中的感觉。

熟悉的河友估计早就看出来了,这其实就是康德的说法。

  

我们的一切直观无非是关于现象的表象,我们所直观的事物不是自在之物本身……如果我们把我们的主体、哪怕只要把一般感官的主观性状取消掉了的话,客体在空间和时间里的一切性状、一切关系,乃至于空间和时间本身就会消失,并且它们作为现象不能自在地实存,而只能在我们里面实存。对象自在地,离开我们感性的这一切接受性可能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这在我们仍然是完全不知道。我们知道的只不过是我们知觉它们的方式。

 

重新看花的例子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关?”先生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超验主体是一种建构,包含了对事物(可能)的描述,所以汝和花都在里面,也就是「不在心外」。但它不是一种存在(实在),所以是「同归于寂」。当明确意向(指向事物)之后就会存在,也就是意义生成了,所以会「一时明白过来」。

个人总结为「义成有待,物感心动」一个来自道家,一个来自儒家。恰好对应。

通宝推:燕人,
家园 借楼:说点相关的文人气节问题

文人要讲气节,这基本上就是儒家对文人的要求。实际上往往做不到,因为大家毕竟都要恰饭。最近因为日本方面掉链子(多半是因为日本官僚也有KPI压力,需要展现政绩),很多拿日本人钱的中国文化人比如说蒋方舟被曝光了,于是被网民围攻。个人觉得文人卖文是个常规现象,毕竟大家都有生存压力,蒋方舟她们拿钱办事,起码还是讲了商业道德的嘛。不能因为人家卖了几篇文章,就想着砸人饭碗,不让人写东西甚至想要把人弄进监狱里面去。

我看停留在现在这个局面比较合理,就是文人可以卖文,但是应该有义务在文章后面说清楚资助人是谁。就像科学家发论文,也必须写清楚funding来源,以及interest disclosure什么的。这样把事情做在明处,不方便自己赚钱,日本方面也好核算KPI,中国人民也可以明白你说这话究竟是为了啥。可谓三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17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