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笨狼认为公布粉饰后的登月照是欲盖弥彰 -- 迷途笨狼

共:💬70 🌺10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本贴讨论更精彩,可以按顺序读——

本贴讨论更精彩,可以按顺序读——

https://www.cchere.com/topic/4152108/last

链接出处

家园 狼先生,咱们到此这止吧

随着讨论的深入,偏离主题也越来越远。我们之间也缺少讨论的基础,再讨论下去我们之间也成了张飞打岳飞之势,已然没有讨论的乐趣了。

光圈会运动,其运动是围绕光轴的同心运动,互相抵消了运动带来的可能的震动。哈苏镜头内的镜间快门运动同理。快门线与之无可比性。

拍照与据枪区别很大。

相机快门速度快于1秒时,表达为1/xx秒,当慢于1秒时,直接表达为2,4,8,15,30秒………,1/0.5=2秒,您手持相机的水平比我高多了,我虽然试过2秒的手持,但拍出能用的片子也极少,更不用说4秒以上快门手持拍摄了。

为了让背景产生动感的虚化效果的拍摄方法是镜头指向运动主体跟随运动,静止的背景相对于运动中的镜头就产生了相对运动,快门速度慢到某些值是就会产生虚化效果了。这是常用的表现物体运动的拍摄手法。我所举的这个例子是向你说明用镜头焦距的倒数作为拍摄的快门速度不是铁律。顺便,我所举的例子里是用尼康相机加500mm镜头,不是用哈苏500相机,随然我也有哈苏500c相机,但我没这样用过。

摄影教学里常把中午太阳直射情况下物体的曝光简化为“阳光16法则”以便一些初学的学生也能容易记住。这个条件是不论地域的,内地,西藏都适用。

关于下面您其他的论述,因概念,逻辑混乱,我就不一一解释了。空气透明度地表,低空,高空,平流层有区别您应该知道吧?大气水平能见度和垂直能见度有可比性么?西藏虽然是高原,也是有地表存在的,不是悬挂在空中。

关于胶卷的曝光问题,再教您一句给初学者的口诀,负片宁过勿欠,反转片宁欠勿过。具体的相关知识请自行学习,万万不可张口就来。

家园 宁可曝光过度是常识不假,有测光系统何必专门降低质量

“相机快门速度快于1秒时,表达为1/xx秒,当慢于1秒时,直接表达为2,4,8,15,30秒………,1/0.5=2秒,您手持相机的水平比我高多了,我虽然试过2秒的手持,但拍出能用的片子也极少,更不用说4秒以上快门手持拍摄了。”

回复太多,表达略有误差而已,1/15秒可以拍但无法保证,再慢的手持试验也没必要。阁下能手持1/2秒拍好不花真不简单(2秒那就忒牛了),哪怕是广角镜头,也许我太孤陋寡闻了

“我所举的例子里是用尼康相机加500mm镜头”

回复太多,引用错误是我的不对,哈苏不是专门改进过快门吗,是不是应该比尼康表现更好?

没测光系统,f11,1/125秒可以当万金油,有的话还是相信机器好,尤其非专业人员,哪个更好洗出来就知道了。

“空气透明度地表,低空,高空,平流层有区别您应该知道吧?大气水平能见度和垂直能见度有可比性么?西藏虽然是高原,也是有地表存在的,不是悬挂在空中。”

5000多米海拔空气密度是海平面1/2,大气对光线遮蔽相差一半左右(据某位反方称大气能挡住大约15%光线),光照不更充足就怪了。水平能见度和垂直能见度有区别,本人回复中很清楚——

专门说一下光照、能见度,军事领域极好天气标准是能见度大于50公里,按照8*[根号内(高差/5)],100里距离山头或山脉高差大于200米部分(可以加上自己所站高度)应该很清楚,反正记事起从没感受到过,能见度勉强达到50里就很不错了,这是地球大气层透光率的最好说明。当然对流层垂直高度小得多,这也是西藏适合摄影、光照更充足原因,空气稀薄得多、无污染,所需曝光量肯定小于光圈16,快门1/125秒,月球所需肯定更少。地球拍月亮一样要透过大气层,用于证明不合适。关于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前者乐凯差半档就悲剧,柯达100也许可以,后者多一档、多两档,读者自己专门拍几张洗出来对比下就知道了,尤其后者。用100/21度胶卷,1/125秒,f11或1/250秒,f8适合地球好天气顺光,用在月球上肯定曝光过度。

宁可曝光过度是常识不假,有测光系统何必专门降低质量

练习的时候关掉自己试是为了不时之需

还有梯级曝光不洗出来(哪怕几个场景)看看怎么知道效果差别呢

家园 狼先生,咱们到此这止吧(前一帖有口误之处,以此帖为准)

随着讨论的深入,偏离主题也越来越远。我们之间也缺少讨论的基础,再讨论下去我们之间也成了张飞打岳飞之势,已然没有讨论的乐趣了。

光圈会运动,其运动是围绕光轴的同心运动,互相抵消了运动带来的可能的震动。哈苏镜头内的镜间快门运动同理。快门线与之无可比性。

拍照与据枪区别很大。

相机快门速度快于1秒时,表达为1/xx秒,当慢于1秒时,直接表达为2,4,8,15,30秒………,1/0.5=2秒,您手持相机的水平比我高多了,我虽然试过2秒的手持,但拍出能用的片子也极少,更不用说4秒以上快门手持拍摄了。

为了让背景产生动感的虚化效果的拍摄方法是镜头指向运动主体跟随运动,静止的背景相对于运动中的镜头就产生了相对运动,快门速度慢到某些值是就会产生虚化效果了。这是常用的表现物体运动的拍摄手法。我所举的这个例子是向你说明用镜头焦距的倒数作为拍摄的快门速度不是铁律。顺便,我所举的例子里是用尼康相机加500mm镜头,不是用哈苏500相机,随然我也有哈苏500c相机,但我没这样用过。

摄影教学里常把中午太阳直射情况下物体的曝光简化为“阳光16法则”以便一些初学的学生也能容易记住。这个条件是不论地域的,内地,西藏都适用。

关于下面您其他的论述,因概念,逻辑混乱,我就不一一解释了。空气透明度地表,低空,高空,平流层有区别您应该知道吧?大气水平能见度和垂直能见度有可比性么?西藏虽然是高原,也是有地表存在的,不是悬挂在空中。

关于胶卷的曝光问题,再教您一句给初学者的口诀,负片宁过勿欠,反转片宁欠勿过。具体的相关知识请自行学习,万万不可张口就来。

家园 老兄喜欢回复后再修改改个题目再发,那也以此回复为准

老兄喜欢回复后再修改改个题目再发,那也以此回复为准

老兄原回复修改了,我后回复的还没改的部分——

“相机快门速度快于1秒时,表达为1/xx秒,当慢于1秒时,直接表达为2,4,8,15,30秒………,1/0.5=2秒,您手持相机的水平比我高多了,我虽然试过2秒的手持,但拍出能用的片子也极少,更不用说4秒以上快门手持拍摄了。”

回复太多,表达略有误差而已,1/15秒可以拍但无法保证,再慢的手持试验也没必要。阁下能手持1/2秒拍好不花真不简单(2秒那就忒牛了),哪怕是广角镜头,也许我太孤陋寡闻了

“我所举的例子里是用尼康相机加500mm镜头”

回复太多,引用错误是我的不对,哈苏不是专门改进过快门吗,是不是应该比尼康表现更好?

没测光系统,f11,1/125秒可以当万金油,有的话还是相信机器好,尤其非专业人员,哪个更好洗出来就知道了。

“空气透明度地表,低空,高空,平流层有区别您应该知道吧?大气水平能见度和垂直能见度有可比性么?西藏虽然是高原,也是有地表存在的,不是悬挂在空中。”

5000多米海拔空气密度是海平面1/2,大气对光线遮蔽相差一半左右(据某位反方称大气能挡住大约15%光线),光照不更充足就怪了。水平能见度和垂直能见度有区别,本人回复中很清楚——

专门说一下光照、能见度,军事领域极好天气标准是能见度大于50公里,按照8*[根号内(高差/5)],100里距离山头或山脉高差大于200米部分(可以加上自己所站高度)应该很清楚,反正记事起从没感受到过,能见度勉强达到50里就很不错了,这是地球大气层透光率的最好说明。当然对流层垂直高度小得多,这也是西藏适合摄影、光照更充足原因,空气稀薄得多、无污染,所需曝光量肯定小于光圈16,快门1/125秒,月球所需肯定更少。地球拍月亮一样要透过大气层,用于证明不合适。关于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前者乐凯差半档就悲剧,柯达100也许可以,后者多一档、多两档,读者自己专门拍几张洗出来对比下就知道了,尤其后者。用100/21度胶卷,1/125秒,f11或1/250秒,f8适合地球好天气顺光,用在月球上肯定曝光过度。

宁可曝光过度是常识不假,有测光系统何必专门降低质量

练习的时候关掉自己试是为了不时之需

还有梯级曝光不洗出来(哪怕几个场景)看看怎么知道效果差别呢

原回复再加点——

“光圈会运动,其运动是围绕光轴的同心运动,互相抵消了运动带来的可能的震动。哈苏镜头内的镜间快门运动同理。快门线与之无可比性。”

光圈运动围绕是围绕光轴的同心运动,光圈在相机重心正中央吗?尤其配属镜头等附件肯定不相同前提下

至于——

“关于胶卷的曝光问题,再教您一句给初学者的口诀,负片宁过勿欠,反转片宁欠勿过。”

没有测光系统的话这话正确,有测光系统不用非得加大保险?另外阿波罗宇航员是不是初学者?是的话对焦、景深怎么可能不出漏子呢。

家园 一个笨狼累死一群聪明人
家园 估计达不到

光圈数那么大,数值孔径小,按理不会达到顶级民用相机镜头水准。。。更别说不记成本的军用大型镜头水平。

家园 你专门来顶贴?
家园 【整理】sina头条,自己对比吧

"嫦娥"探月数据公布:高清真彩色月面图像首公开

http://tech.sina.com.cn/d/s/2016-02-01/doc-ifxnzanm3916423.shtml

外链出处

相关网址: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月球与深空探测研究部:

  http://moon.bao.ac.cn/ceweb/datasrv/dmsce1.jsp

  经由美国行星学会艾米丽·拉克达瓦拉女士处理的高清图像:

  “嫦娥-3号”着陆器地形相机拍摄图像:

  http://planetary.s3.amazonaws.com/data/change3/tcam.html

  “玉兔”号月球车全景相机拍摄图像:

  http://planetary.s3.amazonaws.com/data/change3

"嫦娥"探月数据公布:高清真彩色月面图像首公开

http://tech.sina.com.cn/d/s/2016-02-01/doc-ifxnzanm3916423.shtml

2016年02月01日 08:01 新浪科技 微博

"嫦娥"探月高清真彩色月面图像首公开1/30查看原图图集模式

荒芜月面上行驶的“玉兔号”月球车(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国家航天局/Emily Lakdawalla)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月1日消息,1月,国家天文台对外发布了“嫦娥3号”着陆器在月面拍摄的全部图像数据,其中包括数以千计此前从未被公开过的高清真彩色月面图像,公众可以任意下载保存。

  这些图像是“嫦娥3号”项目执行期间由“嫦娥-3号”着陆器以及“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表面拍摄的。在2013年12月,中国加入了此前由美国和苏联(俄罗斯)垄断的领域,首次成功实现无人探测器和月面软着陆并释放一辆月球车,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达成此项成就的国家。

  “嫦娥3号”:时隔37年后的首次重返

  中国的“嫦娥-3号”计划在国际上尤其显得意义重大而引人关注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则是,这是人类时隔37年之后的首次重返月球表面——上一次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表面着陆还是1976年着陆月面的苏联“月球-24号”(Luna 24)。

  现在,任何公众都可以自己登录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月球与深空探测研究部网站注册账号并自行下载有关图像与数据,同时在网站页面上也发布了许多现成的高清图像,非常珍贵(注:网址见本文最后)。

  不过,即便下载了全部数据,普通用户仍然可能不清楚该如何处理这些数据。幸运的是,美国行星学会的艾米丽·拉克达瓦拉(Emily Lakdawalla)女士花费了一整个周末,从中国国家天文台的网站上下载了全部数据进行处理,并在网上全部发布了处理之后得到的图像成品,读者们也可以直接前往美国行星学会的网站下载处理后的现成图像(注:网址见本文最后)。

  “玉兔”在月面上留下的车辙印记,在月面环境下,这些印记将会被一直保留下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国家航天局/Emily Lakdawalla)

  “嫦娥”探月:多项世界首创

  “嫦娥-3号”是中国“嫦娥”探月计划的组成部分,其命名源自中国古代“嫦娥奔月”的美丽神话。在“嫦娥-3号”之前,中国已经连续发射了两颗月球轨道器“嫦娥-1号”和“嫦娥-2号”,渐次突破地月转移和可靠遥测相关技术并为“嫦娥-3号”着陆器着陆区进行选址提供科学参考。而随后执行的“嫦娥-3号”项目的目标则主要是验证中国的月面软着陆和月球车月面巡视相关技术。本项目中还携带了望远镜和测地雷达的设备,首次开展对月球次地表结构观测并开展月基天文观测。

  2013年12月14日,当重达1200公斤的“嫦娥-3号”着陆器安全降落月面“雨海”附近区域后不久,便按计划成功释放搭载的,重量约140公斤的“玉兔”号月球车。“玉兔”号月球车有6个轮子,装备测地雷达,以及X射线、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光谱仪和相机设备。根据“玉兔”号月球车发回数据的初步分析结果,研究人员发现月球表面的地质成分复杂性超出了我们原先的认识。

远望降落在月面上的“嫦娥3号”着陆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国家航天局/Emily Lakdawalla)

  “玉兔号”:有史以来最长寿的月球车

  不过遗憾的是,可能是由于首次开展月球表面探测相关项目,在工程设计上可能存在不足。“玉兔”号月球车未能在月面极端环境下保持机械结构的高可靠性,在2014年初遭遇严重机械故障,无法继续行驶。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尽管遭遇机械故障,“玉兔”号月球车其他部件却仍然健康,能够继续进行科学数据采集并与地球保持联系,不断将科学数据回传地球,从而打破苏联保持的记录,成为人类有史以来寿命最长的月球车。

  不过遗憾的是,为“玉兔”号月球车提供数据转发中继功能的“嫦娥-3号”着陆器已经停止工作了。

  “玉兔号”月球车行驶途中拍摄到的一块巨型岩石,它以被命名为“龙岩”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国家航天局/Emily Lakdawalla)

  “嫦娥-4号”:将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着陆月球背面

  根据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最新发布的消息,作为“嫦娥”计划的后续步骤,“嫦娥-4”号探测器预计将于2018年发射,并在月球背面着陆。如果成功,这将是人类探测器首次降落月球背面,中国也将由此成为首个实现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的国家。

  随着中国“嫦娥”探月计划有条不紊的扎实推进,国际社会逐渐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与美国高度关注火星不同,中国目前的深空探测发力点聚焦在月球。不过与此同时,中国也并非唯一一个将目光投向月球的国家,日本和印度也都正在执行各自的探月计划,而美国的一些私人航天公司也计划在未来数年内向月球发射着陆器。比如其中一家名为“月球快车”(Moon Express)的公司便计划成为首个成功发射月球着陆器的私营航天企业,他们的探测器计划将于2017年升空。可以预见的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冷战时期的探月高潮期过后,经过将近40年的沉寂,在接下来的10年内月球探测又将迎来新一轮的高潮。(晨风)

  相关网址: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月球与深空探测研究部:

  http://moon.bao.ac.cn/ceweb/datasrv/dmsce1.jsp

  经由美国行星学会艾米丽·拉克达瓦拉女士处理的高清图像:

  “嫦娥-3号”着陆器地形相机拍摄图像:

  http://planetary.s3.amazonaws.com/data/change3/tcam.html

  “玉兔”号月球车全景相机拍摄图像:

  http://planetary.s3.amazonaws.com/data/change3/pcam.html

家园 等中国宇航员上了月球,就真相大白了

在此之前,还是认为阿波罗登月是骗局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