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关于 北风扬雪 这个ID的新近发贴 -- 三夭洞洞夭

共:💬108 🌺442 🌵3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关于 北风扬雪 这个ID的新近发贴

这位爷的特立独行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西西河的争论,不过他最近的一个贴子又引起了我的注意(其实是大家的注意,因为这他的旧贴因为一些原因被顶起来了,同时,他又开始发表一些新贴)。

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位爷的文彩:

北风扬雪:4年前我了解的还比较浅显,现在算是基本搞清楚了

另外直到1860年英国大众都不认为鸦片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而是觉得这是一种底层人民的不良嗜好,类似酗酒和抽烟。在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时候,鸦片在英国本土可以公开出售。

穷苦老百姓用它哄孩子,不认为有什么不妥。后来英国管理日严,但凭医生处方也可以轻易购买到鸦片。当然在19世纪末英国已经彻底搞清楚这东西的危害了,再卖就纯属利欲熏心,害人不浅了。

这段文字,不禁让人觉得很有道理,有道理的让我想起了 BBC 的一篇文章, 100 years of the war on drug,大家可以比较一下观点是多么的近似。

And opium use was viewed in the mid-19th Century in a very different way from modern beliefs about drug use. It was possible to walk into a chemist and buy not only opium and cocaine, but even arsenic.

所有的观点都可以找到源头,这位爷想表达的观点也早已有之,甚至于出现在维百鸦片的英文条目中:

Opium

Opium trade under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was important to its finances in the 1940s.

当然,维百这种货色,一般都是间接引用的,这个观点最终来自于台湾的陈永发,其人撰写了大量的材料证明这一论点。他的这些东西,当然我是没有空去读,也不屑于去读了。

但是,我相信“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也是为什么,我对北风这位爷的本身的兴趣胜过了对共产党搞鸦片贸易,甚至于大规模种植鸦片这些的历史真相的兴趣。这位爷在三、四年以前就熟读边区资料,而且三、四年之后自称又了有更深入的了解。想必这七、八年时间,没干别的正事,光在琢磨如何能证明当年共党大规模贩毒的史实了。所谓好奇心害死猫,这大约就是我好奇心的由来。

问题是,他在争论中,所引用的资料都是大家可以找到的。我们假定,他是一个学者,如果他是海外的学者,就算是在当年,他也只需要引用一下陈永年的工作即可说明问题;如果他是大陆的学者,那么或多或少地,都应该有些独家的报料和研究才对,但是很奇怪的,他翻来覆去重复的不过是一些陈词滥调罢了。因此,我的推定是他最多只是个空闲时间太多的历史爱好者罢了,否则,他就太对不起自己的饭碗了。

今天我们先到这里,过两天,我换个马甲接着说。

关键词(Tags): #北风扬雪通宝推:二锅头上品风度,白玉老虎,林风清逸,
家园 期待下文
家园 我也很关注这个问题

中共在延安种植鸦片这种说法已经流传了好几年,可是到现在一件有力的佐证都没有人拿出来,连人证不少时候都语焉不详。

如果说中共在延安卖过鸦片,那么交割单有没有呢?哪怕上面只是写着诸如“特货”这样的字眼?有没有实际的经办人出来说我当时代表谁谁谁购买过延安产的鸦片呢?如果说大陆的证据都被中共消灭的话,那么台湾方面有没有呢?海外方面有没有呢?

以上这些证据随便拿出一项都足够让人闭嘴了,可是到现在都没有,所以我到现在还是相信中共没有种过鸦片。

家园 自然有啰

梁爱军(当年陇东贸易局局长)就直接写自己卖的是鸦片,鸦片的代号是肥皂,特货,土货等,这和边区材料完全对的上号。搜延川文史第三辑即可。不止陕边,淮南抗日根据地银行行长龚意农也讲了有计划的种植罂粟换取物资的故事。类似还有热河解放区明说推销100万两大烟云云。晋绥边区的历年主要财政收入直接写明“烟罚”。而这个数字又和其“药品”收入完全一致,而此种药品又屡屡上交陕边。陕边自己的文献中也讲明禁特货就是禁烟。

家园 我这个说法不是来自BBC

而是来自美国人布思写的《鸦片史》,他写的是鸦片史又不是鸦片战争史,也没必要为英国讳,编造鸦片在英国的流通、禁止情况。你觉得他哪里有编造、曲解大可指出。

看回复就知道我是2011年初开始发帖嘛,到现在三四年哪里有七八年。

三四年前我比陈永发只多看了一本《陕甘宁边区禁毒史料》因为这本书是2010年才出版的……其他多看的书讲的是根据地的基本政策法令,来往公文等,以便深入了解边区。

与此同时陈列举的其他书籍我基本都看了一遍,结果发现他引用的边区文献基本没什么问题。当然很多细节仍有待完善。考虑到他写论文的时候一些财经文献尚未出版,这也怨不得他。

我现在看的自然不止这些了,因为我已经把所有公开的边区财经文献都买来看了一遍,还列了个大概其的书单,谁有兴趣都可以按图索骥自己买一本,看我有没有忽悠。

家园 另外也不用假定来假定去的

我压根就是自己找材料看的,一切材料来自超星的pdf版电子书和孔夫子旧书网上公开销售的根据地文献汇编。有的既有纸质书又有同一本书的pdf文档。没机会去档案馆扒原始文献的。

但我掌握的很多材料的确是别人未曾发表的。这一点我还是很有信心的。

正因为不是大陆学者所以敢说这个事,你看有几个大陆学者敢说啦?也就黄正林说了一页纸也就含含糊糊的打住了,细说却是不敢。至于别人,呵呵,你找个提西北根据地“特货”贸易的论文来!

家园 不管鸦片有害没有,也不管人们怎么看鸦片

当时的现实是,清政府决定禁烟——这就够了。难道一个人还没有决定自己买什么的权利?一个主权国家还没有自由"不贸易"的权利?

家园 这些资料我都多少看过

似乎说中共种鸦片就总是这几个人和几个地方,而其中延川文史这个最为诡异,网上第三辑遍地都是,但是全本居然完全找不到,也许是第三辑的史料作用特别强?

我所希望看到的证据我上面已经提出了,既然你中共有卖,那么总有人买吧,既然中共这里有人站出来说我们卖了,怎么就没有人站出来拿出物证说我买了呢?中共都有人大大咧咧说出来了,难不成买鸦片这帮人反而突然知道什么叫做为尊者讳了?

另外如果延安在那段时间是通过种植鸦片来换取资金,那么当时延安地区的粮食是怎么解决的呢?是一部分种鸦片一部分种粮食,还是全种鸦片卖钱买粮?如果是前者,延安地区的田地能支持么?如果是后者,那么又有没有延安地区奇怪的资金流动的证据?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美国人在抗战结束后去过延安,但是没有提到鸦片的种植。如果之前延安真的在种植鸦片的话,那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停止了呢?有没有合理的理由去解释停止种植鸦片呢?

种植鸦片一事能让人问为什么的地方太多,望给出更准确的答案。

家园 这方面台湾的证据可靠性远不如边区自己的

很多事情边区自己的文献已经遮遮掩掩的说出来了。

陕边仅在1942年成规模的种了,1943年就又下文禁种了。改由晋绥边区种陕边销售,正是在这一年,晋边财经文献中药品收入(烟罚)异军突起,远超之前。牛荫冠的回忆也可作为证明,他说是王震拿来毛泽东的亲笔信让他搞特货的。后来陈云临去东北还嘱咐他抓紧特货问题。从【深圳文献港】中搜《吕梁党史》第八集即可。从陕边文献看1943年陕边销售的特产就主要来自晋边了,财政上受晋边的“特殊帮助”。本地特产很少了,这也能对的上号。

比较重要的参与人有:

中央:毛泽东

陕边:南汉宸 朱理治 喻杰

晋边:陈希云 白如冰

西北财办:贺龙 陈云 贾拓夫

军队参与种植的有:王震部 陈伯钧部 张宗逊部

参与销售的则遍布各部队、机关

主要负责部门为:两边区的贸易局(土产公司) 银行 后勤(供给)部等,以贸易局为最主要负责部门

家园 台湾那边空口白话确实未必值得相信

我想的是如果真有这样的鸦片交易的话,台湾或者海外是否有保留交易的单据,毕竟这个才是说服力最强的证据。

历史问题本来就不是有或没有这么极端的事情,缺乏决定性的证据,你我的说法就都只能是存疑。

家园 陕边时期种植的特货不过几万亩

至多不可能超过9万,相对1300万亩以上的边区根本不可能造成粮食危机。再说边区出口的特货换的也不是粮食而是价值更高,边区急需的棉花。

我这里有边区税局历年的进出口账单,和多份指示报告可以证明。特产出口换取的第一目标是布棉第二目标是黄金白洋法币,以便套购其他必需品,稳定金融。至于笨重的粮食从来不是边区贸易局的目标。

晋绥时期特货种植有所扩大,也不超过30万亩。但别小看这些特货,能给晋边每年能带来550万银元的“烟罚”收入占财收的比例达到5到8成,陕边每年仅财政方面的收入折合粮价的话也有20万石(7000万市斤)以上。还有相当部分未入财政直接供给各旅,成了“生产自给”的成绩。贸易局动辄拨1000斤特货给某旅,毫不稀奇。

家园 孔夫子上有其他几集,不全就是了。

有这套书是没有疑问的。最重要的是他所回忆的贸易方式,代号都可以通过边区正式文献加以检验和证实,比如用食盐掩护鸦片销售这条,在陕边财经文献中也有说明。陕边贸易部门指责“用食盐掩护特产销售时不顾成本低价卖盐,导致砸了盐价以致正规食盐无法销售”类似可以验证的地方还有很多。包括“土货”这个我在边区财经中一开始没注意的词后来也在黄亚光的报告中出现了,其意指的就是鸦片。

家园 这样就对了

你所提出的那份进出口账单,能不能择要贴一部分出来?

家园 有单据啊

成达公司就是,这是我先在民国指控陕边书籍中发现的。再回来检阅陕边文献,发现其是边区“肥皂”贸易时的掩护公司名,一切“肥皂”贸易都要有成达公司的印鉴才行。

而肥皂是抗战后边区最常用的特货代称,这一点梁爱军也有说明。

边区文献中亦多次提及历年财政多靠“肥皂销售”或“今年财经幸亏肥皂旺销”等语,甚至有特殊客商成群结队武装贩皂云云,真是笑死人了。

与此同时边区也会说历年财政主要依靠药品销售,药品是第一大外汇来源等等。这是沿用晋边的说法又将特货称作药品了。

为了给特货打掩护,边区可是想了不少办法。

家园 赶明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