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再从萨缪尔森和弗里德曼的价格机制的分歧看央行的休克疗法 -- 思想的行者

共:💬85 🌺11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再从萨缪尔森和弗里德曼的价格机制的分歧看央行的休克疗法

在中国经济学界,人们普遍信仰的是弗里德曼的货币经济学,弗里德曼对于货币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作出了斩钉截铁的回答。

弗里德曼说价格现象就是货币现象。

他的话貌似简单而又铿锵有力,中国学习货币经济学的人基本上信服他的观点。

但是是不是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就是绝对正确的呢?

我个人很早就对弗里德曼的理论进行过很多的批判,但是不善于独立思考的国人是不愿意相信弗里德曼的错误的。

那么我就再举出萨缪尔森的观点出来支持我的观点:弗里德曼的理论是一个骗局,中国的经济学界被骗了,中国央行被骗了,缺乏专业性的央行正在把中国经济推向越来越危险的境地。

弗里德曼的理论难以解释的是俄罗斯休克疗法的失败,本来俄罗斯在1992年之所以实施休克疗法,就是因为相信了基于弗里德曼理论的萨克斯的主张---由于剧烈的经济转型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所以需要先把总货币量给卡住

因为根据弗里德曼的观点:价格现象就是货币现象,只要卡住了货币量,就可以卡住价格

此前还有玻利维亚的成功的例子在证明休克疗法的有效性。

所以92年盖达尔总理一上台,就实施了休克疗法,但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俄罗斯实施休克疗法,根据盖达尔的老师萨克斯和弗里德曼的主张实施严厉的紧缩货币政策---包括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银行利率等政策,俄罗斯物价不仅不像此前的实施休克疗法的玻利维亚一样实现平稳,反而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的飙涨,在11个月内,俄罗斯的物价就上涨了26倍,盖达尔因此下台。

为什么俄罗斯实施紧缩货币政策反而导致了剧烈的物价上涨,这是弗里德曼的理论所无法解释的。

实际上根据萨缪尔森的理论却很容易解释俄罗斯的物价的上涨。

萨缪尔森认为通货膨胀有两种成因,一个是需求拉动,一个是成本拉动

关于这一点,可以参考人大经济论坛的一篇文章:

[url=http://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28320&ordertype=1

以下部分为文摘:

萨缪尔森认为,通货膨胀可以分为两种:

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萨缪尔森认为总需求是影响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之一,只要总需求的增长速度超出了经济的潜在生产能力,那么就会发生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以使物价上升平衡总供给和总需求。这是由于需求方的过量货币追逐有限的商品供给,从而将价格拉起,由于失业率降低,劳动力变得更加稀缺,工资也被相应抬高,所以通货膨胀会加速到来。萨缪尔森认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背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货币供给的快速增加。货币供给的快速增加使得名义需求快速增长,而后者又使得名义价格水平快速上涨。德国中央银行在1922-1923年曾印刷数十亿的马克纸币,这些纸币疯狂涌入市场寻求面包和住房,从而造成德国当时的物价水平数万倍的上涨。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萨缪尔森认为通货膨胀除了需求拉动型之外还有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他将之定义为,在失业率很高而资源利用不足时,由于成本上升所造成的通货膨胀类型。在经典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之中,通货膨胀必然发生在充分就业状态,总需求超过总供给的情况下,可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经济滞胀现象却对这个理论给与了毁灭性的打击,因为当时的美国经济中,在有20%的生产能力闲置,10%的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的情况下,物价水平还是处于继续上涨之中。对于这一点,传统的凯恩斯理论是无法解释的,后来一些新凯恩斯主义者,也包括萨缪尔森,提出了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来解释传统凯恩斯理论所不能解释的“经济滞胀”现象。

我们可以看出萨缪尔森和弗里德曼对于物价形成机制的完全不同的解释,一个看重需求和成本,一个看重总货币量。

其实要反驳弗里德曼的观点很容易,弗里德曼认为要降低物价上涨率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减少货币。但是现实生活中,如果一种商品快速的上涨,只要加大投资,或者说加大在这个领域中的货币的投入,进而造成这种商品的供给大幅增加,甚至于导致严重的供过于求,那么这种商品的价格还能快速上涨吗?

中国俗语说物以稀为贵,反过来说,物以多为廉

这就是一个微观机制层面的对弗里德曼的理论的反驳,投入更多的货币造成供给过剩,反而会降低物价,而不是相反。

这个例子也说明了萨缪尔森对价格机制的解释更能够获得微观层面的支持。

从萨缪尔森理论出发,可以很容易解释俄罗斯实施休克疗法以后的物价的剧烈上涨

1,需求拉动物价猛烈上涨

注意,俄罗斯实施休克疗法以后,俄罗斯的居民的需求并没有提高,但是俄罗斯的企业的供给却因为剧烈的货币紧缩进而导致大量的企业因为缺乏流动资金而停工,进而供给大幅少于需求,甚至在事关民生的所谓刚性需求的领域也出现了严重的短缺,这样的严重的供给的短缺,就导致需求相当程度上得不到满足,因而物价猛烈的上涨

2成本推动型

当俄罗斯的物价开始上涨,特别是食品,燃料,衣服等等刚需产品也大幅物价上涨以后,俄罗斯人要生存,必然会要求企业加工资,而这个工资就代表着更高的企业成本,并且各个企业的工资成本会不断的表现为下游企业的进货成本的提高

可以看出俄罗斯的剧烈的物价上涨与萨缪尔森此前所描述的有所不同,因为俄罗斯是因为剧烈的货币紧缩以及剧烈的价格改革导致供给快速减少,导致供需矛盾突出的,而萨缪尔森此前所描述的是因为国民需求增长快于供给增长导致的供需矛盾导致的通货膨胀。

但是两者的本质是一样的,即决定物价的主要因素是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货币量的投入确实可以对物价产生影响,但是这个影响是间接的,即货币的投入需要通过供求关系来对价格产生影响。

如果我们从这个观点出发来看央行自从2009年实施的紧缩货币政策

央行放松了货币---特别是给制造业而不是给投机性的房地产释放货币会产生多大的通货膨胀效应?

注意,当央行投放货币给制造业的时候,制造业本身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就是增加的供给的一部分,当然制造企业要生产产品也会对上游领域产生需求

在这里,企业得到了贷款,供给增加了,同时需求也增加了,只要两者保持一致,那么物价就会保持基本的平稳。

所谓贷款一多,货币一多,物价就会上涨,是国人处于对弗里德曼的迷信而导致的一种自我恐吓

其实从最简单的费雪方程就很容易知道,当货币投放于制造业的时候,必然产生相应的产品

根据费雪方程,平均价格=总货币量*货币周转次数/流通商品数量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货币投放于制造业,必然产生相应的产品,这意味着总货币量与流通商品数量,在货币投放于制造业的时候,是同步增长的,就好像我们小学就知道的一样,分子和分母同时以同样的倍数增大,整个分数的大小是不变的。

弗里德曼之所以得出一个那么绝对的价格现象就是货币现象的结论,从费雪方程我们就可以知道,他只有假设商品数量随着总货币量的增长可以忽略,货币周转次数,或者货币周转速度的变化也可以忽略,弗里德曼为了得到这两个假设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他把货币政策导致的商品数量变化与一个国家天翻地覆的制度变化相比较,得出前者是小量,进而得出货币政策导致的商品数量变化是一个没有关系的量的结论,进而他就可以让费雪方程的分子增大,而分母不增大,进而得出他的绝对化的简单化的结论)

弗里德曼的结论是如此的简单化,绝对化,简单得让人感到一种如同奥卡姆剃刀一样的美,所以就几乎征服了中国大陆上几乎所有的学习货币经济学的学生们,博士们,博导们。

由于对弗里德曼的迷信,中国从温州到鄂尔多斯,到长三角,到珠三角以及到更多的地方不断的发生成片的中小企业的资金链的断裂,发生老板的不断的跳楼或者逃亡。今年11月份的进口数据相比去年同期下降5个百分点左右,说明了与进口相关的产业实际上是在负增长,那么其他的产业呢?

弗里德曼用经济学假设搭建起来的理论骗局几乎就毁灭了俄罗斯,要不是俄罗斯因为他的自然资源的丰富,以及强大的核武装,否则早就灭亡了,而今天的中国呢?

中国1989年其实也实施了休克疗法,1988年1989年吴敬琏们鼓吹关住货币老虎,货币老虎一放出来就要吃人,结果那两年中国都只投放了1500亿元人民币,1990年中国不再理会吴敬琏和弗里德曼的主张,一口气投放了5253亿元,结果,猛烈的通货膨胀就制止住了

2007年吴敬琏鼓吹的流动性过剩实际上与他在1988年鼓吹的关住货币老虎是同一个意思,不过是用了流动性这样的一个更具有理论性的更抽象的名词罢了

央行因为对弗里德曼的迷信而实施了实际上的休克疗法,中国经济在不断下滑,经济风险在不断的累积,中国人民应该要做些什么呢?

通宝推:水过云飞,
家园 支持罗教主在货币问题上的发言

俺知道很多人对罗教主的观点不屑,不过在货币问题上罗教主的思考还是有深度的。萨缪尔森和弗里德曼的理论只是在一个受控制的范围是适用的,出了这个区间,就狗屁不是。再加上极大的人为影响因素,这个适用的范围很小。一个简单的例子,最近随着油价狂跌,俄罗斯卢布也一路暴贬。今天(12/12),俄罗斯央行狂升息到10.5%,但卢布应声而跌。这种现象就和诺贝尔奖获得者们的理论背道而驰。当然,经济学家们总能找到理由来解释。解释归解释,但我们能看到这些理论的基石是很有问题的。

家园 现在流行的货币理论,一般坚持由货币到物价的关系

支持。现在流行的货币外生理论,一般坚持由货币到物价的关系,而事实却相反,应该是物价到货币的因果关系。等有时间,我也开一贴,说个货币内生的经济增长与波动理论。

家园 以俄罗斯休克疗法期间而言,央行增发货币就是被动的

一方面俄罗斯央行想要咬牙坚持休克疗法,问题在于由于供给的短缺,带动了物价的猛烈上涨,这意味着如果俄罗斯央行不再增加货币的供给,俄罗斯银行能够贷出去的款根本就不够---要再不增加货币的话,会造成更加严重的短缺,几乎所有的俄罗斯企业都会倒闭掉。

所以就俄罗斯的休克疗法期间的货币增多而言,是因为货币太少导致的供应短缺,导致物价剧烈上涨,进而导致俄罗斯企业需要多得多的贷款(因为企业成本已经大幅上升),进而央行不得不释放出更多的货币。

也就是说俄罗斯休克疗法,就是价格上涨在先而货币增长在后,前者为因,后者为果。

当然了也有货币增长在先,价格上涨在后,货币为因,物价为果的,最典型的例子是央行扭曲性的执行温家宝的宽松货币政策,对于房地产贷款给出了七折利率,结果投入到房地产的资金大量增多,当年中国几乎所有的房地产老板都大赚特赚了一笔,因为房地产价格剧烈上涨。

因此物价和货币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是那么绝对化的。

还是期待你的主贴。给你送上一朵花。

家园 跟那个学派的教导相背?

外汇收入下降,汇率下降,有什么不正常?货币贬值,利息上升,又有什么不正常?哪个炸药奖大牛的教导是跟这两现象相反的?诺贝尔信口开河奖得主?

家园 你想讲什么呢?

被动也好,主动也好,多发了票子,引发通胀。那问题不就是卡不死票子吗?那通胀不就是个货币现象了吗?

你无非想讲,关水喉,就会出现关门大吉。 这不就是硬着陆吗。 坏处也是知道的。 硬着陆不成,开水喉,吊盐水,那不就想软着陆吗。 为了软着陆,开开水喉,会通胀。 软硬着陆的好坏取舍又不是秘密。 可你嚷嚷的是,硬着陆,会引发恶性通胀。 这是那跟那啊。

家园 利息上升,货币升值啊!

利息上升是收紧银根的,按理论是应该升值的。你看现在美国正在酝酿加息,所以大家都看涨美元。

家园 经济学的奇怪的现象

作为一个理科生,对经济学知识半分也无,看此文也不难理解。可是为什么当初俄罗斯的领导人却做出那样的决策呢?难道多数经济学家都是傻子?

家园 数学里有个东西叫交换律。还有一个结合律。

不满足交换律结合律的多去了。你是凭什么认为经济现象一定是满足结合律的?

家园 谁说“开水喉”,就会通胀的?

我一直不同意货币是水这个比喻

我说的是严重贫血的休克疗法会导致通货膨胀,过分泛滥的货币也会导致通货膨胀。

但是与企业货币需求基本相符合的就不会导致通货膨胀---特别是不会导致恶性通货膨胀。

家园 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都被弗里德曼们绕晕了

弗里德曼一直强调他的假设是所谓货币周转速度不变,其实他最隐蔽的假设是假设货币政策变化,商品量不变。

经济学里面很多什么图,什么曲线,实际上完全的没有必要,什么曲线向上移动,向下移动等等,根本没有意义。

作为一个喜欢数学的人,首先想知道的是曲线的单调性是怎么变化的?

如果你的曲线单调性都没有做出过足够的分析,你怎么知道曲线是你那个样子的

家园 转进到这里还是车轱辘

看死你引用不了萨缪尔森的原文的了。萨氏的第一点,超发货币,引发通胀,德国的例子。 我没有异议。 可这和教主的观点(卡死货币,物价反而上升)南辕北辙。 这也叫萨氏的观点和教主的观点相符?

姑且认为教主要捞的救命稻草是萨氏第二点,成本型通胀,工资上升快过物价,推动通胀。请出示萨缪尔森论证的是在卡死了货币之下的工资上升。

我还是很想知道,工资上升快过物价,能买到的商品是如

何越来越少的(这是你的另一文观点,也是转进开长文的发源,别又觉得不合理,就算到我头上)?

开始的时候工资增长慢过物价,这是菲利普斯曲线,慢慢发展为工资和物价齐头并进,这是弗利德曼预见的滞胀。如果工资和物价短期内就同步,这是布坎南的理性预期。 在美国读经济的都学过。几大流派,你13不靠,好样的独立思考。 你文中狠狠地鄙视在中国读经济学的博士,博导。你该不会以为我的经济学在中国读的吧? 你用中文看第n手的经济学,引用第n手的萨缪尔森论点。好意思笑话中国的经济学博士,博导? 家里如果没有镜子,总有盘水吧,照下你自己啦。我明确的告诉你,我经济学是在美国读的,经济课在这里可能是最鼓励开放性辩论的课,最培养独立思考的课。 我非常好奇你的独立思考是怎样培养出来的。 难道又是罗教主自己定义出来的?

家园 你没有看明白教主的文章

教主的意思是如果货币显著低于经济体需求,导致一些经济活动受阻,从而产出不足,而需求不变,产出不足就导致恶性涨价。当然,这时的实质不是通胀,而是涨价,但外观表现一样,都是恶性涨价。

由于恶性涨价的出现,对货币的需求进一步上升,需要更多的货币缓解,但这时货币总量限定, 于是涨价现象蔓延到所有的行业, 最后出现全社会恶性涨价。全社会恶性涨价必然带动工资上涨,材料上涨,于是成本上涨,最后涨价成为刚性和不可逆。

教主的这篇文章是有一定道理的,缺点在于没有区分通胀和涨价。两者表面想像,本质完全不同。

通宝推:forger,
家园 就是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第18版586页开始

提到了通货膨胀的两种形式,即需求型和成本型

萨缪尔森的那本书我查了一下,没有提到凯恩斯主义者常说的所谓的供给冲击,我在一本网上可以下载的萨缪尔森的宏观经济学的笔记中看到了所谓的萨缪尔森论述的供给冲击导致的物价上涨

该笔记谈到了

①供给冲击(不利)带来生产成本上涨,引发物价上涨:不利的总供给冲击造成总产出下降、物价水平上升。

对照了一下这个学习笔记的章节,应该就是对应于萨缪尔森的《宏观经济学学习指南》这一本书,但是这本书我查了一下,要下载比较困难。

你学习经济学比较多,总应该知道所谓的供给冲击吧

卡死货币不会造成“供给冲击”?

我还是给你百度一下新凯恩斯主义所论述的供给冲击

以下来自百度百科:

新凯恩斯主义的观点是,当供给冲击对总供给不利时,总供给曲线左移,会引发滞胀,如1974年和1979年OPEC两次运用其市场势力限制石油出口;若供给冲击对于总供给有利,则可以带来低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如上世纪90年代的克林顿“新经济”,就是得益于技术进步对于总供给的有利影响。注意,这里提到的是短期总供给。

外链出处

所谓物价上涨和工资上涨之间的关系,那个菲利普斯曲线是针对温和通货膨胀的,而俄罗斯休克疗法是极端恶性的央行卡死货币造成的人为的供给冲击导致的,两者机制一样吗?

家园 中国经济学界本来就是通货膨胀定义为涨价

中国经济学界相信弗里德曼的观点,价格现象就是货币现象,所以卡死货币绝对不可能导致物价上涨,只存在货币增多导致的物价上涨,所以他们所定义的或者说他们所理解的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