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再从萨缪尔森和弗里德曼的价格机制的分歧看央行的休克疗法 -- 思想的行者

共:💬85 🌺11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再从萨缪尔森和弗里德曼的价格机制的分歧看央行的休克疗法

    在中国经济学界,人们普遍信仰的是弗里德曼的货币经济学,弗里德曼对于货币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作出了斩钉截铁的回答。

    弗里德曼说价格现象就是货币现象。

    他的话貌似简单而又铿锵有力,中国学习货币经济学的人基本上信服他的观点。

    但是是不是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就是绝对正确的呢?

    我个人很早就对弗里德曼的理论进行过很多的批判,但是不善于独立思考的国人是不愿意相信弗里德曼的错误的。

    那么我就再举出萨缪尔森的观点出来支持我的观点:弗里德曼的理论是一个骗局,中国的经济学界被骗了,中国央行被骗了,缺乏专业性的央行正在把中国经济推向越来越危险的境地。

    弗里德曼的理论难以解释的是俄罗斯休克疗法的失败,本来俄罗斯在1992年之所以实施休克疗法,就是因为相信了基于弗里德曼理论的萨克斯的主张---由于剧烈的经济转型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所以需要先把总货币量给卡住

    因为根据弗里德曼的观点:价格现象就是货币现象,只要卡住了货币量,就可以卡住价格

    此前还有玻利维亚的成功的例子在证明休克疗法的有效性。

    所以92年盖达尔总理一上台,就实施了休克疗法,但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俄罗斯实施休克疗法,根据盖达尔的老师萨克斯和弗里德曼的主张实施严厉的紧缩货币政策---包括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银行利率等政策,俄罗斯物价不仅不像此前的实施休克疗法的玻利维亚一样实现平稳,反而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的飙涨,在11个月内,俄罗斯的物价就上涨了26倍,盖达尔因此下台。

    为什么俄罗斯实施紧缩货币政策反而导致了剧烈的物价上涨,这是弗里德曼的理论所无法解释的。

    实际上根据萨缪尔森的理论却很容易解释俄罗斯的物价的上涨。

    萨缪尔森认为通货膨胀有两种成因,一个是需求拉动,一个是成本拉动

    关于这一点,可以参考人大经济论坛的一篇文章:

    [url=http://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28320&ordertype=1

    以下部分为文摘:

    萨缪尔森认为,通货膨胀可以分为两种:

    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萨缪尔森认为总需求是影响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之一,只要总需求的增长速度超出了经济的潜在生产能力,那么就会发生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以使物价上升平衡总供给和总需求。这是由于需求方的过量货币追逐有限的商品供给,从而将价格拉起,由于失业率降低,劳动力变得更加稀缺,工资也被相应抬高,所以通货膨胀会加速到来。萨缪尔森认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背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货币供给的快速增加。货币供给的快速增加使得名义需求快速增长,而后者又使得名义价格水平快速上涨。德国中央银行在1922-1923年曾印刷数十亿的马克纸币,这些纸币疯狂涌入市场寻求面包和住房,从而造成德国当时的物价水平数万倍的上涨。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萨缪尔森认为通货膨胀除了需求拉动型之外还有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他将之定义为,在失业率很高而资源利用不足时,由于成本上升所造成的通货膨胀类型。在经典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之中,通货膨胀必然发生在充分就业状态,总需求超过总供给的情况下,可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经济滞胀现象却对这个理论给与了毁灭性的打击,因为当时的美国经济中,在有20%的生产能力闲置,10%的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的情况下,物价水平还是处于继续上涨之中。对于这一点,传统的凯恩斯理论是无法解释的,后来一些新凯恩斯主义者,也包括萨缪尔森,提出了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来解释传统凯恩斯理论所不能解释的“经济滞胀”现象。

    我们可以看出萨缪尔森和弗里德曼对于物价形成机制的完全不同的解释,一个看重需求和成本,一个看重总货币量。

    其实要反驳弗里德曼的观点很容易,弗里德曼认为要降低物价上涨率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减少货币。但是现实生活中,如果一种商品快速的上涨,只要加大投资,或者说加大在这个领域中的货币的投入,进而造成这种商品的供给大幅增加,甚至于导致严重的供过于求,那么这种商品的价格还能快速上涨吗?

    中国俗语说物以稀为贵,反过来说,物以多为廉

    这就是一个微观机制层面的对弗里德曼的理论的反驳,投入更多的货币造成供给过剩,反而会降低物价,而不是相反。

    这个例子也说明了萨缪尔森对价格机制的解释更能够获得微观层面的支持。

    从萨缪尔森理论出发,可以很容易解释俄罗斯实施休克疗法以后的物价的剧烈上涨

    1,需求拉动物价猛烈上涨

    注意,俄罗斯实施休克疗法以后,俄罗斯的居民的需求并没有提高,但是俄罗斯的企业的供给却因为剧烈的货币紧缩进而导致大量的企业因为缺乏流动资金而停工,进而供给大幅少于需求,甚至在事关民生的所谓刚性需求的领域也出现了严重的短缺,这样的严重的供给的短缺,就导致需求相当程度上得不到满足,因而物价猛烈的上涨

    2成本推动型

    当俄罗斯的物价开始上涨,特别是食品,燃料,衣服等等刚需产品也大幅物价上涨以后,俄罗斯人要生存,必然会要求企业加工资,而这个工资就代表着更高的企业成本,并且各个企业的工资成本会不断的表现为下游企业的进货成本的提高

    可以看出俄罗斯的剧烈的物价上涨与萨缪尔森此前所描述的有所不同,因为俄罗斯是因为剧烈的货币紧缩以及剧烈的价格改革导致供给快速减少,导致供需矛盾突出的,而萨缪尔森此前所描述的是因为国民需求增长快于供给增长导致的供需矛盾导致的通货膨胀。

    但是两者的本质是一样的,即决定物价的主要因素是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货币量的投入确实可以对物价产生影响,但是这个影响是间接的,即货币的投入需要通过供求关系来对价格产生影响。

    如果我们从这个观点出发来看央行自从2009年实施的紧缩货币政策

    央行放松了货币---特别是给制造业而不是给投机性的房地产释放货币会产生多大的通货膨胀效应?

    注意,当央行投放货币给制造业的时候,制造业本身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就是增加的供给的一部分,当然制造企业要生产产品也会对上游领域产生需求

    在这里,企业得到了贷款,供给增加了,同时需求也增加了,只要两者保持一致,那么物价就会保持基本的平稳。

    所谓贷款一多,货币一多,物价就会上涨,是国人处于对弗里德曼的迷信而导致的一种自我恐吓

    其实从最简单的费雪方程就很容易知道,当货币投放于制造业的时候,必然产生相应的产品

    根据费雪方程,平均价格=总货币量*货币周转次数/流通商品数量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货币投放于制造业,必然产生相应的产品,这意味着总货币量与流通商品数量,在货币投放于制造业的时候,是同步增长的,就好像我们小学就知道的一样,分子和分母同时以同样的倍数增大,整个分数的大小是不变的。

    弗里德曼之所以得出一个那么绝对的价格现象就是货币现象的结论,从费雪方程我们就可以知道,他只有假设商品数量随着总货币量的增长可以忽略,货币周转次数,或者货币周转速度的变化也可以忽略,弗里德曼为了得到这两个假设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他把货币政策导致的商品数量变化与一个国家天翻地覆的制度变化相比较,得出前者是小量,进而得出货币政策导致的商品数量变化是一个没有关系的量的结论,进而他就可以让费雪方程的分子增大,而分母不增大,进而得出他的绝对化的简单化的结论)

    弗里德曼的结论是如此的简单化,绝对化,简单得让人感到一种如同奥卡姆剃刀一样的美,所以就几乎征服了中国大陆上几乎所有的学习货币经济学的学生们,博士们,博导们。

    由于对弗里德曼的迷信,中国从温州到鄂尔多斯,到长三角,到珠三角以及到更多的地方不断的发生成片的中小企业的资金链的断裂,发生老板的不断的跳楼或者逃亡。今年11月份的进口数据相比去年同期下降5个百分点左右,说明了与进口相关的产业实际上是在负增长,那么其他的产业呢?

    弗里德曼用经济学假设搭建起来的理论骗局几乎就毁灭了俄罗斯,要不是俄罗斯因为他的自然资源的丰富,以及强大的核武装,否则早就灭亡了,而今天的中国呢?

    中国1989年其实也实施了休克疗法,1988年1989年吴敬琏们鼓吹关住货币老虎,货币老虎一放出来就要吃人,结果那两年中国都只投放了1500亿元人民币,1990年中国不再理会吴敬琏和弗里德曼的主张,一口气投放了5253亿元,结果,猛烈的通货膨胀就制止住了

    2007年吴敬琏鼓吹的流动性过剩实际上与他在1988年鼓吹的关住货币老虎是同一个意思,不过是用了流动性这样的一个更具有理论性的更抽象的名词罢了

    央行因为对弗里德曼的迷信而实施了实际上的休克疗法,中国经济在不断下滑,经济风险在不断的累积,中国人民应该要做些什么呢?

    通宝推:水过云飞,
    • 家园 卢布兑美元盘中跌破1:80.

      抓生产要素是对的,再搞什么货币政策,俄罗斯又要掉沟里了。

      俄罗斯这不被西方忽悠的到现在还没缓过来。

      • 家园 现在卢布遭到对冲基金的冲击

        对冲基金在期货市场上,根本就不需要根据所谓的市场规律行事,他们要做的只是一个理由,或者更准确一点的说一个借口,让更多的散户相信他们才是强势的市场力量。

        所以期货市场上,当对冲基金这样的流氓进来了以后,完全的变成了一个使出花招来欺骗散户,争夺散户的信任的赌博的游戏

        散户倾向于对冲基金做空或者做多的越多,中央银行要做多或者做空就越困难

        以香港当年争夺恒生指数而言,当时香港得到了中央人民政府的坚决支持,使出了大量的资金,购买权重股,这个资金和这个坚决使得散户们有更多的人相信索罗斯们斗不过中国,最后恒生指数就保住了,索罗斯们做空失败,损失惨重。

        俄罗斯央行提升利率只会造成俄罗斯本来就虚弱的实业更加的虚弱,因为卢布有贬值50%,100%,甚至更多的预期,你提高的几个百分点的利率对于卢布持有者来说相对于卢布贬值预期根本就是太小的利好。

        在这个关头,俄罗斯央行就应该坚决的拿出外汇储备来捍卫卢布,并且提高银行隔夜拆借利率,不允许银行把自己手上的卢布借给昧国的对冲基金

        中国现在大银行基本上是国有银行,所以政府要下令银行不准拆借给投机者,还是容易做到的,貌似俄罗斯银行已经相当部分私有化了,这也是俄罗斯的一个不利之处。

    • 家园 逻辑上错误,弗里德曼是宏观分析

      你用微观应答,这本来就是牛头不对马嘴。

      “这就是一个微观机制层面的对弗里德曼的理论的反驳,投入更多的货币造成供给过剩,反而会降低物价,而不是相反。”

      投放货币不见得会催进生产,有时候适得其反。比如国民党时期的大膨胀。

      • 家园 我说的是弗里德曼的宏观机制没有微观机制的支持

        就好像一个人感冒,可以找到微观机制,就是人体受到病毒的侵袭,人的免疫细胞与病毒抗衡等等--可以微观到细胞,然后还可以微观到分子生物学等等

        而萨缪尔森的理论却可以找到微观支持---即个体的需求的总和构成为国家的总需求,而总需求就是一个宏观经济学的概念了。

        弗里德曼的理论找不到微观机制的支持,就是一个空中楼阁,根源在于他假定了货币政策改变,商品量改变很小。

        而供给和需求的矛盾本来就是商品量和需求的改变的矛盾,弗里德曼用一个假设忽略了商品量的变化,所以也就没有办法去进行供需矛盾的分析了

        投放货币当然不一定导致商品的增多,对于一个生产体系遭到破坏的经济体来说,货币再多这个经济体也没有办法把它变成工业品,这就是津巴布韦,和40年代末的中国的情况

        但是对于1992年的俄罗斯,要知道苏联曾经是工业大国,因此还是有着完整的工业体系,只要有足够的货币就是可以生产出工业品来的。

        对于今天的中国也是这样,今天的中国的制造业规模早就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

    • 家园 现在提的是新常态

      意思是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不可能持续了

      事实上这是为自己执政以来主要经济指标一路下滑遮羞,尽管克强指数中的用电量还在上升

      但是,克强经济学认为目前我们的产能过剩,所以消灭过剩产能才是正确之路,所以关停并转才是解决之道,甚至这次到哈萨克斯坦谈了那么久,也是为了向哈萨克斯坦转移钢铁厂、水泥厂、平板玻璃厂。

      可能过不了多久,哈萨克斯坦就可以向新疆出口钢铁、水泥了

      所以,为印度建设基础设施也是本来之义,估计中国政府要大力扶持印度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了,这样中国就可以向高端服务业发展了

      但是这次中央经济会议防水,怎么就打了自己耳光?不是说好了紧缩吗?

      不是说好了管理资金流动性吗?

      年初,

      李克强提出,“稳增长”不能靠政府短期刺激,还是要更多发挥调结构、促改革对稳增长的促进作用,否则不仅不能持续,还会留下后遗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年中:

      发改委网站显示,仅5月21日一天,该部门就审批了100多个项目,相当于5月份前20天的总和。

        针对“4万亿”开闸放水即将卷土重来的市场误读,国内媒体立即做出反馈澄清。据国内媒体获悉,湖南省发改委昨日上午召开全省经济形势座谈会,传递中央精神,明确国家层面有“两个不可能”:不可能出台像2008年底那种大范围、大规模的4万亿投资政策;不可能松动房地产政策,现在只会预调微调。

      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 .4个百分点至5 .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 .25个百分点至2 .75%,其他各档次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这是央行时隔28个月后再次降息。

      告别2013年的“疯狂”后,2014年市场迅速降温,量价齐跌的戏码再度上演。眼看市场日渐萎靡,政策这双“有形的大手”又伸了出来。先是全面取消已禁锢楼市3年之久的限购令,接着限贷松绑,随后30多个城市对公积金贷款政策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这一系列的政策“优惠套餐”之后,市场还是略显疲软。于是央行出“大招”—降息。11月21日晚,宣布5年以上贷款利率由原来的6.55%下降为6.15%,相当于现行房贷打了94折。

      经济导报记者统计,自10月16日至今,国家发改委已经陆续公布28个铁路项目的批复情况,总投资金额达到9563.1亿元。

      2014-11-05 21:43:07 来源: 网易财经

      发改委10月以来批复基建投资6933亿 力推稳增长

      2014年12月16日 01:58

      发改委批复近2000亿元交通项目

      年末:

      中央经济会议

      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关键是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平衡,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要促进“三驾马车”更均衡地拉动增长。

    • 家园 经济学本来就是骗人的玩意。

      现在的经济学能做到先验的预言么?能做出定量分析,可再现么?

      给定集合S上的二元运算,如果对S中的任意a,b满足:a·b = b·a 则称·满足交换律。

      给定一个集合S上的二元运算·,如果对于S中的任意a,b,c。有:a·(b·c) = (a·b)·c,则称运算·满足结合律。

      矩阵乘法不满足交换律。α·β ≠ β·α

      向量的数量积不满足消去律,α·β=α·γ,α≠0 ≠〉β=γ。

      向量的数量积不满足结合律,(α·β)·γ ≠ α·(β·γ)

      可以把这些字母想象成经济学事件。然后你会发现什么?

      本来就是个凑出来解释现象的东西,经济学,叫“学”还早的很吶!拿来指导经济,那得多勇多脑残。俄罗斯那么大个失败还摆在那里!回复里还真有人捧萨缪尔森和弗里德曼的臭脚。

    • 家园 看完安倍要泪目了,通缩原来是加大货币投放弄出来的

      罗桑不去当日本央行行长真的可惜了。。。。

    • 家园 转进到这里还是车轱辘

      看死你引用不了萨缪尔森的原文的了。萨氏的第一点,超发货币,引发通胀,德国的例子。 我没有异议。 可这和教主的观点(卡死货币,物价反而上升)南辕北辙。 这也叫萨氏的观点和教主的观点相符?

      姑且认为教主要捞的救命稻草是萨氏第二点,成本型通胀,工资上升快过物价,推动通胀。请出示萨缪尔森论证的是在卡死了货币之下的工资上升。

      我还是很想知道,工资上升快过物价,能买到的商品是如

      何越来越少的(这是你的另一文观点,也是转进开长文的发源,别又觉得不合理,就算到我头上)?

      开始的时候工资增长慢过物价,这是菲利普斯曲线,慢慢发展为工资和物价齐头并进,这是弗利德曼预见的滞胀。如果工资和物价短期内就同步,这是布坎南的理性预期。 在美国读经济的都学过。几大流派,你13不靠,好样的独立思考。 你文中狠狠地鄙视在中国读经济学的博士,博导。你该不会以为我的经济学在中国读的吧? 你用中文看第n手的经济学,引用第n手的萨缪尔森论点。好意思笑话中国的经济学博士,博导? 家里如果没有镜子,总有盘水吧,照下你自己啦。我明确的告诉你,我经济学是在美国读的,经济课在这里可能是最鼓励开放性辩论的课,最培养独立思考的课。 我非常好奇你的独立思考是怎样培养出来的。 难道又是罗教主自己定义出来的?

      • 家园 德国和KMT的金圆券不能作为例子。

        一战的德国马克、KMT的金圆券和罗说的不能算一种情况。

        作为国家的组织控制能力都快消失了,以国家信誉背书的货币投放越多,通胀越大不是很容易理解吗?

        如果你举津巴布韦的例子还凑合,不过貌似这和国家的组织度也有关。

        • 家园 德国的例子是罗举的

          所以,我说的是我没有异议。你是不是有阅读障碍的问题。

          况且津巴布韦和老k,德国超发货币引起通胀的分别在哪里?后两者国将不国?

          • 家园 他的论点和引文德国例子部分似乎没有关联。

            后面也不是就这点谈。

            我感脚吧。解魔方不晓得大家知不知道。魔方构成一个排列群,要解魔方必须找出若干个子群,子群看似差不多,实际上是不同的,就比如一战德国和津巴布韦,表像差不多,可能成因完全不同。又如操作,RUBIK不是交换群,因为调换两个操作的先后次序,所得结果可能不同,F U ≠ U F。

            把干预经济的方式看成操作的话,还是和解魔方比较类似的,所以从直觉经验,上面那段的内涵实际上表明无论萨还是弗里德曼,似乎过于把需求和货币看为基本了。从个人感情上说,我宁愿相信萨的说法,毕竟货币本身是木有价值的,它就一般等价物而已。

            还有一点,就是操作的覆盖面。如果木有完备的可以覆盖所有魔方可以达成操作的子群的话,是解决不了的。

            就比如美国,生产能力闲置,劳动力失业,消费能力紧缩,销售量下降,成本升高,更多生产能力闲置……

            这中间实际伴随着货币流动覆盖范围和可选经济操作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小,那肯定说明其本身的经济制度或者别的什么是不完备的。

            那怎么解决呢?我猜要么是把魔方拆掉,手动安回去重新运转。要么是把世界拉进来,变成一个更大的魔方。

            最后美国人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呢?变大魔方。最后把苏联拖死了。。但缓过一口气,米国不去继续想办法,反而到处乱捅,这次大魔方可不好解。

            以上完全没有所谓“经济学知识”,纯属幻想,希望大家轻喷。

      • 家园 就是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第18版586页开始

        提到了通货膨胀的两种形式,即需求型和成本型

        萨缪尔森的那本书我查了一下,没有提到凯恩斯主义者常说的所谓的供给冲击,我在一本网上可以下载的萨缪尔森的宏观经济学的笔记中看到了所谓的萨缪尔森论述的供给冲击导致的物价上涨

        该笔记谈到了

        ①供给冲击(不利)带来生产成本上涨,引发物价上涨:不利的总供给冲击造成总产出下降、物价水平上升。

        对照了一下这个学习笔记的章节,应该就是对应于萨缪尔森的《宏观经济学学习指南》这一本书,但是这本书我查了一下,要下载比较困难。

        你学习经济学比较多,总应该知道所谓的供给冲击吧

        卡死货币不会造成“供给冲击”?

        我还是给你百度一下新凯恩斯主义所论述的供给冲击

        以下来自百度百科:

        新凯恩斯主义的观点是,当供给冲击对总供给不利时,总供给曲线左移,会引发滞胀,如1974年和1979年OPEC两次运用其市场势力限制石油出口;若供给冲击对于总供给有利,则可以带来低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如上世纪90年代的克林顿“新经济”,就是得益于技术进步对于总供给的有利影响。注意,这里提到的是短期总供给。

        外链出处

        所谓物价上涨和工资上涨之间的关系,那个菲利普斯曲线是针对温和通货膨胀的,而俄罗斯休克疗法是极端恶性的央行卡死货币造成的人为的供给冲击导致的,两者机制一样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