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东方神起—布韦希王朝的建立与黑衣大食的解体 -- 赫克托尔

共:💬76 🌺43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问住我了

1 不知道怎么瞎的。

2 塔巴里斯坦的什叶派王朝,分为两个支系,分别是哈桑、侯赛因的后裔,两支的共同祖先是阿里,所以通常叫阿里王朝(Alid dynastie)。Alid 泛指阿里的后裔,也包括阿里的非法蒂玛的儿子,如穆罕默德-本-哈纳飞亚(Mohammad b. al-Hanafīya)。Alid 的另一种写法是阿拉维('ALAWI),链接是伊朗百科全书的解释。我觉得叫阿拉维王朝比阿里德(Alid)或阿里王朝更好听,也更能体现与阿萨德所在的什叶派阿拉维派的关系,因此采用阿拉维做译名。

3 在欧麦尔时代,各省有3大长官,军事长官或总督 AMIR,音译为异密、埃米尔。行政和财政长官‘AMEL;法官Qadi。异密或总督肯定分级,例如在倭马亚王朝时代,呼罗珊总督听命于巴士拉总督,但各级总督的名字怎么区分我就不知道了。阿拔斯朝设置大元帅--异密中的异密(AMR-AL-OMAR’),但大元帅是中央的武官,与地方的异密层级关系无关。所以还是回答不了你的问题。

4 回答不了,我看的书中没这么深入。

家园 黑衣大食与吐蕃

哈伦时期阿拉伯帝国在东方的疆域没那么大,帕米尔高原肯定在吐蕃帝国的统治下,河中地区到葱岭之间,应该是吐蕃与阿拉伯的势力分界区。

哈里发哈伦拉希德,与吐蕃帝国最强大的君主赤松德赞约在同一时代,后者的年纪比前者大二十岁左右。赤松德赞比哈伦拉希德好战的多,在位期间南征北讨,向西向北几乎吞并了唐朝全部西域领土;向东攫取河西走廊并深入黄土高原,一度占领长安;向南打到过印度中部,今天的比哈尔邦。

今天乌兹别克斯坦以东地区,当年阿拉伯帝国的势力是很薄弱的,他们的重兵集结在呼罗珊,战略方向也主要针对帝国内部的纷争而不是东方的敌人。当年,阿拉伯帝国除了在西方与查理曼帝国联盟共同对抗拜占庭外,在东方也有盟友,那就是江河日下的唐帝国,二者有着共同的敌人吐蕃。

家园 关于第四个问题,从希提的

书里得到的信息:

“在苏福扬人的时代,常备军的人数是六万,军费的开支是六千万迪尔罕,包括军属的生活费。叶齐德三世(744年在位)减少年金百分之十,因此获得一个诨名,叫做naqis-纳基斯,裁减者”,则此时(倭马亚朝中后期)平均每个士兵的工资是1000迪尔罕/年

后面写道阿巴斯朝时期,曰:“在阿巴斯王朝第一位哈里发的时代,步兵的饷银除通常的口粮和津贴外,平均每年约计九百六十迪尔罕,骑兵的饷银加倍。在麦蒙时代....伊拉克地区的部队,总计十二万五千名,步兵的年饷只有二百四十迪尔罕,骑兵的年饷加倍。”

下面加注曰:麦蒙和其兄弟艾敏争位时,恢复了军队原来的饷银,每人每年九百六十迪尔罕,而艾敏是按原来的数额发饷的 (所以麦蒙赢了

关键是阿巴斯人如此裁减士兵薪水,怎么做到的?

最近看到 纳忠 版的 阿拉伯通史,写道在清洗了大部分阿拉伯和波斯裔宿将之后,八爷 穆尔台绥姆最后撤销了阿拉伯八旗制度,不再给驻各城的原阿拉伯征服者后代们发年金了,我不知他的来源是什么,但看不到也看不懂原始材料,所以才问一下

家园 【原创】4. 阿拉维王朝

早在785/86年,阿巴斯朝第4任哈里发哈迪(Al-Hadi, 785~786)在位期间,哈桑的后裔在麦地那造反,被官军顺利平定,肇事者被处决,余党从中得到教训,应该模仿阿巴斯朝从最东方的呼罗珊起义并成功,于是造反的余党向帝国边远地区逃窜。易格里斯-本-阿卜杜拉逃到最西方的摩洛哥,建立易德里斯王朝。易格里斯的兄弟叶哈雅(Yahya b. 'Abd-Allāh),向东逃到德莱木人聚居区,虽然没建立王朝,却是在当地传教的先行者。

伊朗的正北方是世界第一大咸水湖—里海,里海与西亚第一高山脉厄尔布尔士山脉(ALBORZ)之间,是一条狭窄的平原—里海低地。西亚其他地区普遍气候干燥,与中国的陕西、甘肃相似。然而在里海低地,来自里海的水汽被厄尔布尔士山脉阻隔,无法深入伊朗高原,变成降雨地,导致这里气候温暖潮湿,仿佛中国的江南,能够种植水稻,后来还成了伊朗的茶叶产区。里海低地还是西亚地理最闭塞的地区,除了东、西两个狭窄开口之外,从其他方向都很难进入。当地人的生产、生活方式、语言都与西亚其他地区不同。里海低地的东部叫塔巴里斯坦(Tabaristan)—《新唐书》做陀拔思单,相比西部,南北纵向更宽,东部开口更大,民风相对温顺。西部纵向更狭窄、更多山更高峻,大致上,北方沿海地区叫吉兰(Giland),南部山区叫德莱木(Dailam)—《元史》做“低廉”。德莱木人或德莱米人(Dailami)居住在山里,民风剽悍,桀骜不驯,盛产西亚最富盛名的德莱木重步兵。

西亚气候干燥,优秀骑兵层出不穷,但要说步兵,首推德莱木重步兵。伊斯兰史料记载,德莱木重步兵由德莱木山区农民组成,他们不会骑马,完全步战。装备3根长矛、1柄剑、1面巨大盾牌。作战方式很像罗马军团,先投掷一根或二根长矛,上面挂着燃烧的浸透石油的的破布,用于打破敌人的阵型或惊散敌人的马匹。近战时,他们用大盾牌组成不可穿越的盾牌墙,使用剑或矛肉搏。德莱木重步兵吃苦耐劳,勇敢无畏,历来是西亚最好的重步兵,没有之一。

阿拉伯征服期间,阿拉伯人从厄尔布尔士山脉南侧的剌夷/德黑兰一线东征,对山北的里海低地没兴趣。直到阿巴斯朝,里海低地的居民依然信祆教,不断造反或起义。德莱木地区有个小王朝—朱思坦王朝(Justanids),世代不服王化。叶哈雅是第一个到里海低地传教的传教士,成功的使一些当地人皈依了伊斯兰教。

进入860年代,里海低地分为东西两块,东部的塔巴里斯坦归东方之王塔希尔王朝,西部的穷山恶水归朱思坦王朝和土王们。塔希尔王朝在塔巴里斯坦的横征暴敛引发起义,起义者从厄尔布尔士山脉南的剌夷/德黑兰,邀阿巴斯朝的死仇,哈桑的后裔哈桑-本-栽德(Al-Hasan ibn Zayd)来做起义领袖。864年,哈桑来到吉兰和塔巴里斯坦交界处的喀拉尔(Kalar)镇,当地人们都归顺于他。哈桑获得道伊-卡比尔(al-Da‘ī al-kabīr)的称号,意为“伟大的祈祷者”,他将塔希尔人赶走,以阿模里(Amol)为首都,建立阿拉维王朝(Alid Dynasty),哈桑-本-栽德做了第一任阿拉维伊玛目。

阿拉维(Alawi)泛指阿里的后裔,包括非法蒂玛生的子孙,也写作阿里德(Alid)。阿拉维的写法,在叙利亚更加盛行,命名了阿萨德父子信仰的阿拉维派,我认为阿拉维比阿里德(Alid)更好听,也更能结合当今世界局势,就用这个译法了。

865年,塔巴里斯坦总督,塔希尔的孙子苏莱曼在侄子、东方之王穆罕默德的支持下,讨伐哈桑-本-栽德,哈桑暂时逃入德莱木山区,旋即将对手赶出。至867年,即叶耳孤卜-本-莱伊斯在阿富汗和伊朗混的风生水起的几年间,哈桑-本-栽德不仅保住了塔巴里斯坦,还向南拿下剌夷,向东拿下位于里海东南角的重镇戈尔甘(Gorgan)。全世界各地的什叶派或阿里后裔,纷纷来投奔。

869年,哈里发穆耳台兹(Al-Mu'tazz, 847—866~869)派兵进剿,虽然连战连捷,迫使伊玛目哈桑-本-栽德向西投奔德莱木山区避难,但哈里发军很快离去,哈桑顺利复辟,躲过一劫。873年,貌似忠于哈里发的铜匠叶耳孤卜,以替哈里发剿灭阿拉维人为名,从锡斯坦北上呼罗珊,占领尼沙普尔灭了塔希尔王朝。年底,萨法尔军顺利征服塔巴里斯坦,哈桑第3次西逃德莱木山区。叶耳孤卜留下一个总督就撤了,毕竟他志向远大,终极目标是拿下巴格达,推翻哈里发。叶耳孤卜前脚走,哈桑第3次复辟,叶耳孤卜只好2次回来,由于气候潮湿和道路泥泞,加上塔巴里人的英勇顽强给叶耳孤卜部队带来巨大伤亡,叶耳孤卜被迫自萨里(Sari)退回到达姆甘(Damghan, 伊朗中北部),下令释放所有俘获的阿拉维老百姓。哈桑第3次在德莱木人的帮助下回到塔巴里斯坦,于876年再度收复达姆甘。这样他在人们心中的威望要较前增加许多,他的政权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879年,铜匠叶耳孤卜死于西伊朗法尔斯,脱离萨法尔王朝的霍加斯坦尼大闹呼罗珊,霍加斯坦尼进军塔巴里斯坦,被哈桑的弟弟穆罕默德-本-栽德击退。884年,哈桑在首都阿摸里归真,结束了20年的统治,弟弟穆罕默德-本-栽德接班为第2任伊玛目。

再说呼罗珊,霍加斯坦尼与叶耳孤卜的弟弟阿慕尔混战数年,882年被突厥古拉姆杀死,拉飞-本-哈勒萨梅(Rafi bin Harthama)接管霍加斯坦尼的部众,继续与阿慕尔-本-莱伊斯在呼罗珊、东伊朗、阿富汗混战,顺便进攻穆罕默德-本-栽德,与老兄一样,穆罕默德也逃入德莱木山区避难。892年,穆耳台迪德(Al-Mu'tadid, 857—892~902)继位,此时拉飞的权势到达顶峰,萨曼王易司马仪是他的小弟,朝廷的老对手阿慕尔-本-莱伊斯、穆罕默德-本-栽德都被压制。穆耳台迪德转而拉拢阿慕尔,拉飞则与穆罕默德联手,将塔巴里斯坦还给穆罕默德,尊穆罕默德为哈里发,在自己的地盘上的呼图白中,使用穆罕默德名字。

896年,阿慕尔打垮拉飞,拉飞逃亡花拉子模,被当地人砍了脑袋交给阿慕尔,阿慕尔再转交哈里发朝廷。此后几年间,阿慕尔与阿拉维朝相安无事,因为阿慕尔的最大对手变成了河外之王萨曼朝的易司马仪。

900年,阿慕尔在巴里黑被易司马仪打垮、俘获,送到巴格达成了阶下囚,萨曼朝的势力渗入阿姆河以西以南。易司马仪名义上是哈里发的忠臣,无论如何都要灭了穆罕默德。10月,易司马仪的大将穆罕默德-本-哈伦-萨拉赫西(Muhammad b. Hārūn al-Sarakhsī),在戈尔甘附近战胜穆罕默德,后者中箭身亡。穆罕默德-本-哈伦提着栽德的首级并押着其子前去布哈拉(Bukhara)请功,易司马仪任命穆罕默德-本-哈伦为塔巴里斯坦总督,第一阿拉维朝次灭亡。

穆罕默德-本-哈伦做了1年多总督,造了易司马仪的反,割据塔巴里斯坦独立,易司马仪亲自来到塔巴里斯坦赶走穆罕默德-本-哈伦,后者向西夺取哈里发治下的剌夷。哈里发很愤怒,告诉易司马仪,将剌夷的所有权交给他,于是易司马仪追着穆罕默德-本-哈伦拿下剌夷,任命侄子曼苏尔-本-易司哈格(Mansur ibn Ishaq ibn Ahmad)为剌夷总督。著名医学家穆罕默德-本-宰克里雅-拉齐(Muhammad ibn Zakariya al-Razi, 865—925)做了曼苏尔的座上嘉宾,拉齐写了一部医学书籍,赠给曼苏尔(Mansur ibn Ishaq ibn Ahmad)作为献礼,书名就叫做《曼苏尔医书》(Kītāb al-Tibb al-Mansūri)。这部书共计十册,十五世纪八十年代,被译成拉丁语后,在意大利米兰出版,书名是Liber Almansoris。另一部专著《天花和麻疹》(al-Judari w-al-Hasbah),是一篇最著名的医学论文,也是这个科目中最早的著作,有人认为这本书是阿拉伯医学文献的光荣,我们在这本书里发见关于天花病的初次临床记录。拉齐不仅是伊斯兰教的,而且是整个中世纪时期的最伟大的临床医生。然而他的最重要的著作,还要算《医学集成》(al-Hāwi),西西里岛的犹太医生法赖吉-本-萨林,在安茹的查理一世的赞助下,于1279年把这部书译成拉丁语,称为 continens,自1486年起,这部书就以这个名称屡次出版,1542年第五版在威尼斯问世。正如书名所表明的那样,这部书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内容十分丰富。这部书总结了阿拉伯人当时从希腊、波斯和印度三个国家吸收到的医学知识,而且增加了许多新颖的贡献。在印刷术还幼稚的时代,拉齐的这些医学著作就屡次出版,这在好几百年内对于拉丁西方的思想曾起了显著的影响。

再说穆罕默德-本-哈伦,像前阿拉维朝君主一样,他也逃入吉兰避难。当时在吉兰,有一位博学多才的圣裔,第4伊玛目宰因阿比丁(‘Alī Zayn al-‘bidīn)的后裔哈桑-阿特鲁希(Hasan al-Utrush)。哈桑-阿特鲁希约出生于844年,听说同宗哈桑-本-栽德在塔巴里斯坦建立政权,他从麦地那千里迢迢来投奔。880年代,哈桑-阿特鲁希与下任阿拉维伊玛目穆罕默德-本-栽德不睦,投奔了正在呼罗珊大闹的霍加斯坦尼,很快他又与霍加斯坦尼发生冲突,秀才见了兵—有理讲不清,挨了一顿胖揍,导致耳聋,得到聋子—阿特鲁希(al-Utrush)的绰号。聋子哈桑在霍加斯坦尼这里一无所获,又回去投奔穆罕默德-本-栽德。

900年,穆罕默德-本-栽德兵败被杀之后,聋子哈桑也逃入吉兰,在这里开宗立派,宣传什叶派教义,赢得了一大批信众,穆罕默德-本-哈伦和当地酋长鼓动聋子哈桑杀回塔巴里斯坦复辟。但是,对聋子哈桑来说,萨曼王朝过于强大,聋子哈桑及其党徒的多次复辟尝试都失败了。913年12月,聋子哈桑终于战胜萨曼军队,次年夺回塔巴里斯坦首府阿摸里,阿拉维王朝复辟,为第二阿拉维王朝,聋子哈桑做了第3任伊玛目。

以萨曼王朝的国力,即使灭不了聋子哈桑,把他和前辈一样赶入山区的问题不大。然而在914年,萨曼王艾哈迈德(Ahmad b. Nasr, 907~914)被突厥古拉姆杀害,年仅8岁的儿子奈斯尔二世(Nasr II, 914~943)继位,主少国疑,政局动荡,暂时无力干预国外事务,聋子哈桑的政权得以维持下来。

聋子哈桑有2个儿子艾哈迈德、哲耳法尔,但他却极为喜欢哈桑的后裔哈桑-本-嘎西木(Abu Muhammad al-Hasan ibn al-Qasim, 917~928),超过自己的亲儿子。哈桑-本-嘎西木背叛了聋子哈桑,将其囚禁,但聋子的拥趸们反击,战胜哈桑-本-嘎西木,放出聋子哈桑。大概考虑到第一阿拉维王朝是哈桑的后裔,而自己是侯赛因的后裔,根基不足,两个哈桑和解,聋子哈桑将儿子艾哈迈德的女儿,即自己的孙女嫁给哈桑-本-嘎西木,立后者为继承人。

917年1月或2月,聋子哈桑去世,在位3年,由孙女婿哈桑-本-嘎西木接班为第4阿拉维伊玛目。聋子哈桑博学多闻,品行高尚,执政公正,来自塔巴里斯坦的著名史学家塔巴里,虽然是逊尼派信徒,依然对聋子赞赏有加,夸他说,人类还没见过像他这样公正的人。他的墓成了当地的圣墓,世世代代受人崇拜。

聋子哈桑立孙女婿哈桑-本-嘎西木为继承人,从一开始就遭到亲儿子艾哈迈德、哲耳法尔的激烈反对。聋子哈桑死后,哈桑-本-嘎西木与哲耳法尔大打出手,哲耳法尔的力量不足,勾结萨曼朝的剌夷总督苏厄鲁克(Moammad b. ‘Ali So’luk, ?—928),夺取阿模里。但是哲耳法尔生性残暴,人民都爱品格优良、才能出众和善理朝政的哈桑-本-嘎西木,把哲耳法尔赶走。艾哈迈德身兼哈桑-本-嘎西木的岳父,起初没有参与内讧。919年,也加入了反哈桑-本-嘎西木联盟,经过几个月的混战,翁婿和解,哈桑-本-嘎西木坐镇塔巴里斯坦,艾哈迈德坐镇戈尔甘。

921年,伊玛目派忠于自己的吉兰土王雷利(Lili b. ''al-Nu'man),带领吉兰军队东征呼罗珊,被萨曼军队打败、杀死,败军回到戈尔甘,又气又恨,密谋推翻伊玛目。然而伊玛目消息灵通,抢先行动,诛杀了7位参与密谋的吉兰、德莱木将领,其中包括继雷利任吉兰土王的哈如辛丹(Harusindan b. Tirdadh),从此伊玛目哈桑-本-嘎西木与哈如辛丹一家结仇。

922年,屁股坐稳的萨曼王奈斯尔二世,派兵西征塔巴里斯坦,战果不佳。奈斯尔二世又派名将辛珠(Muhammad ibn Ibrahim Simjuri)东征,哈桑-本-嘎西木与岳父艾哈迈德组成联军抗击萨曼军,阿拉维军初战告捷,可是败军突然反击把阿拉维打得四处逃窜,只是辛珠同情什叶派,给了阿拉维人喘息的机会。此役中,在阿拉维军中有2个重要将领,毛康-本-考基(Makan ibn Kaki, ?—940)、阿里-本-布益(Ali ibn Būya b. Fannā Kosrow),后者就是布韦希王朝的建立者,布益三兄弟的老大阿里-伊麻德-道莱(Imad al-Dawla Ali ibn Buya, 891c—931~949)。哈桑-本-嘎西木、艾哈迈德、毛康、阿里-本-布益重整旗鼓,在923年将辛珠的萨曼军赶出戈尔甘。

外敌滚蛋,内讧又起,艾哈迈德与兄弟哲耳法尔,勾结大将毛康以及毛康的挚友、德莱木人阿斯法尔-本-希鲁耶(Asfar Shiruyeh)密谋逮捕伊玛目哈桑-本-嘎西木,伊玛目得到消息,逃入深山避难,艾哈迈德成了塔巴里斯坦之主,但他很快去世,由哲耳法尔接班,925年,哲耳法尔也死了,艾哈迈德的儿子穆罕默德接班。控制朝政的德莱木人分为两大派,毛康及其堂兄弟哈桑-本-费如尚(Al-Hasan ibn al-Fairuzan)、阿斯法尔。毛康派废黜穆罕默德-本-艾哈迈德,拥立与哈桑-本-费如尚有血缘关系的易司马仪-本-哲耳法尔。穆罕默德-本-艾哈迈德不是凡人,联合阿斯法尔夺回伊玛目宝座。穆罕默德-本-艾哈迈德在位几个月,死于坠马事故,其兄弟继任伊玛目。

926年,内讧中失利的毛康、哈桑-本-费如尚兄弟不甘心失败,拥戴躲在山里的伊玛目哈桑-本-嘎西木反攻阿斯法尔,将对手及其主子赶出塔巴里斯坦,逃往萨曼王朝的呼罗珊,哈桑-本-嘎西木复辟。年末,萨曼王奈斯尔二世亲征塔巴里斯坦,打算灭亡阿拉维王朝。伊玛目哈桑-本-嘎西木破坏了道路和桥梁,使奈斯尔处于被包围之中,无法脱身,最终不得不同意向哈桑-本-嘎西木支付3万第纳尔,这才脱身前往剌夷。

毛康于927年又1次战胜了阿斯法尔,声威大震,伊玛目摄于他的威势躲到吉兰。928年,毛康迫使吉兰的土王们交出伊玛目,以后裹挟者伊玛目,向南进军,从萨曼朝大将苏厄鲁克手中夺取剌夷。那边阿斯法尔也没闲着,借萨曼军队乘机从东面夺取戈尔甘,这样阿斯法尔成了萨曼宗主统治下的戈尔甘总督,又向西进攻塔巴里斯坦。伊玛目哈桑-本-嘎西木不听毛康的建议,坚持回师首都阿摸里,在城外与阿斯法尔军大战,结果阿拉维军战败,伊玛目被阿斯法尔的大将马尔道维奇-本-席亚尔(Mardavij b. Ziyar, 890c—928~935)击杀,这个马尔道维奇正是6年前被伊玛目杀害的吉兰王哈如辛丹(Harusindan b. Tirdadh)的外甥。

此后毛康、阿斯法尔等人,拥立了几个傀儡伊玛目,都不值一提,历时50年(864—900, 914—928)的阿拉维王朝灭亡。

无论版图还是持续时间,阿拉维王朝都只是地方性小王朝,它的意义有两项,一是在伊朗,特别是伊朗北部传播了什叶派,二是培养出一大批德莱木将领,在之后20年各领风骚,他们是阿斯法尔、毛康、哈桑-本-费如尚、马尔道维奇及其弟弟瓦昔木吉儿(Vushmgir)、阿里-本-布益及其2个弟弟。

通宝推:联储主席,五藤高庆,
家园 又,萨曼王朝的地方总督就不叫埃米尔了

因为萨曼人的领袖不过是埃米尔,按照许序雅的 中亚萨曼王朝史研究 一书, 萨曼朝的省级官员叫 哈基木 Hakim 或者 卡德胡达 Katkhuda

家园 聋子哈桑后面变哑巴了

到底是聋子还是哑巴?我估摸着就是有点儿耳背吧,否则他怎么传教呢

家园 写着写着头昏,把聋子写成哑巴。抱歉
家园 看着有点头疼

一大堆默罕默德,哈桑,这个今天打败那个,明天又被那个打败,城头变幻大王旗啊。还能跑掉再当还乡团,这老百姓够没谱的。在中国,得到几次重大胜利,然后一个天命所归,传缴而定,大家都洗洗睡了,早点种田生孩子该干嘛干嘛多好。

家园 好复杂的历史

不知道王子怎么捋清楚的

一直很好奇 这些打来打去的乱战涉及多大的地盘和人口 战斗规模有多大

家园 中国也未必,就在这帮家伙混战的同时

中国正好是五代十国,也是乱七八糟的混战

家园 你说的这些恰好是葱岭以西国家的共性

最烦大量重名,我一天不看我也忘。

从体制上说,葱岭以西国家普遍没有强政府,继承制度混乱,中央的君臣、亲族内讧,中央和地方互相攻杀,整天没完没了。老君主一死,新一轮的内战开打,战争多而技术含量低。

伊斯兰教来自沙漠地区,特别符合游牧民的风俗习惯。伊斯兰教讲究真主面前人人平等,大家都是兄弟--当然仅限于穆斯林,看起来比儒家强调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好,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产生了诸多问题。集中体现在君权缺乏神圣性,既然大家是平等的,你能做算端、异密,那我也能,君王的兄弟想夺权,下级想篡位,内讧内战无时无处不在,只有雄才伟略的君主才能压制住。

伊斯兰教也没提供建立强大中央集权的理论和实践,伊斯兰教之前,麦加是贵族共和国,由古莱氏家族家族统治,族长在古莱氏家族中选举产生,老族长不能指定继承人,新族长通常是族中的最长者,同样的继承方式在蒙古、突厥等游牧民中也常用,即使成吉思汗指定窝阔台做继承人,依然要走选举流程。后世的伊斯兰国,无论是哈里发还是算端统治,按伊斯兰理论,都是族中的大家长,没有中国、萨珊式的绝对权力,亲族、大臣作为家族成员,在地方各行其是,君主满足于称臣纳贡。君主不能指定继承人,即使指定也不能保证顺利接班。

这些问题都导致伊斯兰国家短命和松散,后世的解决之道是算端培养异教徒古拉姆做中央、地方官。古拉姆是算端的私人奴隶,比自由人可靠,因为自由人之间是兄弟,大家是平等关系。问题在于位高权重的古拉姆会积功成为自由人,成了算端的教友兄弟,自然又威胁算端的地位。

综上所述,伊斯兰教天生不适合建立大帝国,即使建立了,要么短命,要么迅速分裂,要么变成松散联邦。本文的主旨,正在于阐明这一点。

通宝推:桥上,陈王奋起,晴空一鹤,
家园 奥斯曼帝国呢?

另外好像穆斯林老百姓,到现在也看不明白,那些权贵争权夺势有你嘛事啊?你拿自杀炸弹把人家炸了,还不是头头们手里多了威慑别人的好牌,真是平等兄弟,他自己怎么不去啊?中国老百姓早看明白了,谁当家都一样,让他们自己玩去吧,反正老百姓的任务都是干活生孩子

家园 奥斯曼帝国是古拉姆制度的集大成者

每年从塞尔维亚基督徒区强征上千儿童到伊斯坦布尔,学名血贡。这些孩子从小与家庭隔绝,算端既是养父也是主人。小孩子长大了,优秀者参加新军,次一点的负责行政后勤。新军军官积累战功成为帕夏、贝伊等帝国高官。由于官员是算端亲自培养、选拔的,往往惊人的英俊和能干,让近亲繁殖出来的西方使节大吃一惊。

再深挖一下制度根源,所有国家都需要一套选拔、培养官员的体制。中国隋文帝发明科举制度,得以从民间下层选拔人才,制衡北周的八大柱国等世家大族。武则天进一步发扬光大,用来对抗反对自己的世家大族。基督教国家直到近代还实行世卿世禄制度,王权受制于贵族和贵族组成的议会,中央地方一大堆各种爵当权。

伊斯兰国家发明古拉姆制度,有点像中国的科举制,提拔小人物制衡宗族近亲和自由人地主、贵族。最大区别在于,中国科举制培养文官,加上最适合维稳的儒家理论,文官集团天然忠君,即使文官们很乐于削弱皇帝的权力,但绝不会推翻皇帝,因此宋朝之后,根绝了异姓篡位。古拉姆制度从培养侍卫、禁卫军着手,古拉姆天然是武官或武将,加上高级古拉姆会成为自由人,与算端的地位拉平,因此只要算端稍微弱势,古拉姆便强硬起来,在中央废立君主甚至篡位,在地方割据为王,对应唐朝中央的神策军、地方军阀节度使朱温。所以,科举制比古拉姆制度有巨大优势,现在科举制的变形--公务员制度还在用,古拉姆制度没了。

奥斯曼帝国能维持 600 多年,在于赶上了好时候和坏时候。说好时候,是这个庞大笨重古老的帝国,符合英法等西欧国家的利益,用他来制衡咄咄逼人的俄国,否则奥斯曼帝国早完蛋了。说坏时候,在于世界进入火器时代,突厥人赖以立国的骑射过时了,伊斯兰教又限制了科技发展,即使帝国鼎盛时代,乌尔班大炮等火器,多是基督徒制造的。

家园 哈伦的版图,越往东越细

阿拉伯帝国最靠近帕米尔高原的大城市,是阿富汗东北部的巴里黑,巴里黑以东的苏对沙那(Osrūshana)、瓦罕走廊也属于阿拉伯帝国,最东端在帕米尔高原的西边缘,形成一个极为尖细的突出部,帕米尔高原本身和以东属于吐蕃。

在阿姆河以东以北,阿拉伯帝国版图的东极,在白水胡城(Asfijab)一线,比阿姆河南偏西很多。白水胡城是现在哈萨克斯坦南部的奇姆肯特,明朝叫赛蓝或塞兰。白水胡城以东是突厥异教徒的聚居区,阿拉伯帝国、塔希尔王朝、萨曼王朝从白水胡城以东掠卖突厥奴隶。

我说阿拉伯帝国东到帕米尔高原,意思是帕米尔高原的西边缘,但不包括帕米尔高原。

家园 怕杀全家嘛

另外好像穆斯林老百姓,到现在也看不明白,那些权贵争权夺势有你嘛事啊?你拿自杀炸弹把人家炸了,还不是头头们手里多了威慑别人的好牌,真是平等兄弟,他自己怎么不去啊?中国老百姓早看明白了,谁当家都一样,让他们自己玩去吧,反正老百姓的任务都是干活生孩子

记得卡扎菲嘛,死了之后,苏尔特的老百姓也没就因此不被杀全家啊。如果真是卡扎菲自己一人权贵,跟苏尔特老百姓没关系,那卡扎菲大刀通菊花了账了也就完了。苏尔特老百姓干嘛被全家被抓进各路民兵盖的拷打中心,打完了捆去枪毙埋死人坑呢?

我认为人民自古以来,就是需要分成不同层的分析的词汇。穆阿维叶敢说让阿里别指望人民支持,看的就是这个道理。人民是分层的。此人民就不是彼人民。利比亚无非是拿部族分层罢了。

再说权贵争权夺势,下面人民就不沾光?权贵又不是力敌万人的超人,凡事都能自己干。他下属总得有一群人,这些人都仰赖着权贵生活。真拿人民这种泛泛的词汇来套,无法否认他们也是人民哪。所以他们去做自杀炸弹,表面是为了权贵,我认为去当炸弹的人心里,详细探讨,还是为了自己。不管是尽忠也好、升天也罢。不是对得起自己,也是为了谋自己的利益。

所以说到底这是一个眼界见识有限,哲学和世界观贫瘠的问题。说不上傻或者看不懂。一个进行过社会哲学变革过的社会,理解一个还没经过社会哲学变革的社会,那也实在不太现实。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