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一个神奇的公式-7个博士 -- 达萨

共:💬14 🌺8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一个神奇的公式-7个博士

在河里看到木道人的化学博士后的经历一文,由于是同行,看得比较明白,当然乐趣也就多一些。

说说以前在圈里混得时候经历的趣事。

1:一个课题组,从事高分子物理方面的研究,老板在国内还是颇有名气的。

当时我女友在这个课题组读博士。她的一个师兄,在研究过程中一次无意中将2个方程联立,算出的结果居然与实验结果吻合的非常好。于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或者说模型出现了。这个师兄用该模型一口气套了10几个体系,算出了一些咧的结果,发表了20几篇论文,其中的大部分都发表在合成金属这个国际刊物上。该师兄由于出色的研究结果,毕业后拿到洪堡奖学金去了德国。

后面的师弟师妹们有福了,他们用这个路子继续套用,每个人都发表了很多文章,顺利拿到了学位,包括我女友。

问题是,不知道当时大家是选择性失明,还是真的缺乏对研究对象本质的思考。这2个方程,一个是描述高分子等温过程,一个时非等温过程,根本时风马牛不相及。而这个荒唐的局面居然一直持续了几年,毕业了7个博士,除了有人的因素外,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选择的体系有很多是非现实体系,属于空对空的计算,暂时无法用实验结果验证。而大师兄之所以有勇气做这样的联立,是因为他当时的体系恰好是一个在实验室被合成出来的体系,有明确的实验结果对照。由于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吻合,大大鼓舞了师兄的信心。当然,在论文中他回避了这个敏感问题。

终于有明白人跳出来了。在第八个博士生继续用该方法写论文头递给合成金属时,一个审稿人指出了这个本质错误,于是据稿,于是该道路被堵死。于是大家很沮丧。该审稿人不客气的指出,二者联立没有任何物理意义,结果的吻合纯属巧合。如果用这个方法研究一下成熟体系,立刻就会发现问题。果不其然,后来在这个杂志上专门有国外同行用一篇论文证明了该方法的荒谬。

但是,这个联立的方程组却毕业了7个博士,大师兄还功成名就,现在已经是国内一所名校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了。

2:我的一个同班同学,从事高分子合成(辐射化学)。毕业论文非要画蛇添足,增加了很多高分子物理的内容。但是他没有时间详细理解高分子物理的方法和工具,一知半解的乱用一气。他的导师也不了解这方面的知识,糊里糊涂就让他准备答辩了。前不该万不该,不该请了我们邻居高校的一位教授,外号笑面虎。而且虎爷最大的优势是数理底子异常深厚。后来我们才知道,这位虎爷是北大数学系的本科,在中科院某研究所的物理专业的硕士。后来才转行从事化学研究。

于是,没有任何悬念的,在我的同学论文答辩还没结束就被枪毙了。据说虎爷当时的原话是:你不要再说下去了。你的论文在根本上就错了。你用了等温的方程解释非等温的过程,没有任何物理意义。

于是乎,我的同学成了我们那一届唯一一个硕士论文没通过的倒霉蛋。这种情况在中科院是很少间的,在其他高校可能就没出现过。

通宝推:空格,
家园 急于求成啊,想不通既让没有学术奋斗精神读啥博士呢

本科就滚出来赚钱不就算求了

家园 那7个博士的审稿人是什么人?

怎么没一直审下去,多批发点博士啊。

家园 感觉在生物上看这种现象挺普遍

类似的文章 可以发到CELL,science,nature上去

数据是真的但是带有选择性的,或者说有偏倚的,实验条件常常是不具备外推性的。思路是奇哉怪也甚至不合常理的

作者和老板是了解这些事情的。成功的标准是能不能发出来高分值的文章。至于实际情况,这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畴。

家园 我们所里今年出了一例

我们这届有个同学博士论文送审,直接被北大的一个老先生毙了。这种情况也很少见吧

家园 什么时候都是混子多,明白人少

再说,编辑部也不可能固定审稿人,每次都要换得。

换着换着就碰到明白人了。

家园 我举一个例子,一般应该有申诉机制吧

不会有一个人反对就一票否决。我们单位曾经发生一个学生被匿名评审老师否决,指出某一环节的错误。由于有反对票,老师就按评审老师指出的问题进行修改并推迟半年毕业,结果半年后再送该老师评审(必须的),又一次被否决,学生指导老师一下子头大了。他感觉学生要被耽搁,于是申请复议。由学位评定委员会常设委员会五六个老师听取情况汇报,查看实验记录,大家倾向于第一次送审问题就不大,应该归为修改后答辩。正好我与该老师专业相近,于是被指定配合研究生处与匿名老师沟通。当研究生处老师告诉我匿名评审老师姓名时,我心里咯噔了一下,好像该老师的项目与我单位另一个老师竞争时失败过,是不是这个原因?因为没法说,我侧面问了问了我单位与他竞争的老师,那位老师说那次竞争让评审老师很生气。而匿名评审学生的方向与竞争者那位老师一致,并且匿名评审论文抹去了作者的导师,发表的论文与成果等容易暴露个人信息的内容。所以,会不会让匿名评审老师认为是竞争者的学生?当然这是我猜测。我向常设委员会汇报了相关信息和我个人猜测。委员会经过讨论同意学生带着这个否决进入答辩程序,并带着这个否决信息和导师复议材料进行学位评定委员会表决,同时向匿名评审老师回复我们的决定,如果他觉得有问题可以向上级单位反映。最终结果这个学生顺利毕业并取得学位。

家园 这些事情不常见

但是也不意外。

科学本来很多时候就是试错,在新领域里犯一些低级错误很正常。

家园 这个帽子有点大

怎么就能一杆子打死就给人家加一个没有学术奋斗精神的帽子呢。

历史上整个科学界犯错误的时候都有,难道能说大家都没有学术奋斗精神?

家园 就事论事啊,LZ这个例子能归入良性动机的试错?

让我想起上海那个门萨女神的SCI了

家园 是的

我这个同学延期半年后最近顺利毕业。

家园 动机就更不好说了

你要是认定他们动机不纯,我就没话说了。我想我们要先搞清楚是故意撒谎呢,还是真不知道。

我不是替那几个博士生或者审稿人辩护,说实话,我要是他们,也挺丢人的。同时我觉得没啥大不了的。科研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就是一个工作,说实话,发文章和农民种地,工人上班,清洁工扫地一样,没啥太崇高的。科学工作者并不一定都是科学家,这个和政客并不一定都是政治家一样。但是毕竟能做科学家的人太少了,大部分人或者绝大部分人都是为了一口饭吃。科学非要什么精神,应该是很久以前科学很神秘的时候,大家把科学和科学家理想化了。并不是所有工作和科学沾边的都是科学家。就像我女儿跟人家说我是scientist (因为她朋友说她爸爸是化学家),我说我最多最多最多厚脸皮能叫scientific researcher 科学研究人员。

当然,如果工作上故意骗人,那就是比较可耻了。如果只是不知道,我到真觉得,丢人,但是确实没啥,知道了改了就好了。

我出国的时候找了个老院士写推荐信,老头子很认真,问我学习工作生活了半天。我说老爷子,我真的就是混口饭吃,没啥追求。

你要说我有学术奋斗精神呢,我觉得有点惭愧;但你要说我没有呢,我也真不服气。我的文章至少我认为我是懂了,因为怕人家日后笑话我。而我审稿的文章,十篇里边过一篇吧。

家园 正解。

所以觉得前面用错了的公式出几个博士很正常。知道它错了是后来的事情。而前面是在认为它正确(不完全),且新颖(这肯定)的基础上做学问。那么这是很正常的。

这在学术研究中常常出现。以至于现在要有什么新观点,我都要在公司上上下下跟人讨论,力求获得批评,或者否定。当然是在自己已经深思熟虑很长时间以后这么做,那么外来的,哪怕是很荒谬的无理的意见,都可能对自己在某个方向突破有帮助。

家园 上海的那位论文怎么了?求解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