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一个神奇的公式-7个博士 -- 达萨

共:💬14 🌺8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一个神奇的公式-7个博士

在河里看到木道人的化学博士后的经历一文,由于是同行,看得比较明白,当然乐趣也就多一些。

说说以前在圈里混得时候经历的趣事。

1:一个课题组,从事高分子物理方面的研究,老板在国内还是颇有名气的。

当时我女友在这个课题组读博士。她的一个师兄,在研究过程中一次无意中将2个方程联立,算出的结果居然与实验结果吻合的非常好。于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或者说模型出现了。这个师兄用该模型一口气套了10几个体系,算出了一些咧的结果,发表了20几篇论文,其中的大部分都发表在合成金属这个国际刊物上。该师兄由于出色的研究结果,毕业后拿到洪堡奖学金去了德国。

后面的师弟师妹们有福了,他们用这个路子继续套用,每个人都发表了很多文章,顺利拿到了学位,包括我女友。

问题是,不知道当时大家是选择性失明,还是真的缺乏对研究对象本质的思考。这2个方程,一个是描述高分子等温过程,一个时非等温过程,根本时风马牛不相及。而这个荒唐的局面居然一直持续了几年,毕业了7个博士,除了有人的因素外,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选择的体系有很多是非现实体系,属于空对空的计算,暂时无法用实验结果验证。而大师兄之所以有勇气做这样的联立,是因为他当时的体系恰好是一个在实验室被合成出来的体系,有明确的实验结果对照。由于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吻合,大大鼓舞了师兄的信心。当然,在论文中他回避了这个敏感问题。

终于有明白人跳出来了。在第八个博士生继续用该方法写论文头递给合成金属时,一个审稿人指出了这个本质错误,于是据稿,于是该道路被堵死。于是大家很沮丧。该审稿人不客气的指出,二者联立没有任何物理意义,结果的吻合纯属巧合。如果用这个方法研究一下成熟体系,立刻就会发现问题。果不其然,后来在这个杂志上专门有国外同行用一篇论文证明了该方法的荒谬。

但是,这个联立的方程组却毕业了7个博士,大师兄还功成名就,现在已经是国内一所名校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了。

2:我的一个同班同学,从事高分子合成(辐射化学)。毕业论文非要画蛇添足,增加了很多高分子物理的内容。但是他没有时间详细理解高分子物理的方法和工具,一知半解的乱用一气。他的导师也不了解这方面的知识,糊里糊涂就让他准备答辩了。前不该万不该,不该请了我们邻居高校的一位教授,外号笑面虎。而且虎爷最大的优势是数理底子异常深厚。后来我们才知道,这位虎爷是北大数学系的本科,在中科院某研究所的物理专业的硕士。后来才转行从事化学研究。

于是,没有任何悬念的,在我的同学论文答辩还没结束就被枪毙了。据说虎爷当时的原话是:你不要再说下去了。你的论文在根本上就错了。你用了等温的方程解释非等温的过程,没有任何物理意义。

于是乎,我的同学成了我们那一届唯一一个硕士论文没通过的倒霉蛋。这种情况在中科院是很少间的,在其他高校可能就没出现过。

通宝推:空格,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