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质量管理之殇(上) -- 老顽童

共:💬48 🌺572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原创】质量管理之殇(上)

郑重声明

此帖三种人不要看

第一种人是看帖纯找乐趣的,此帖无乐无趣,枯燥得很,码字码得口发干。

第二种人是不怕天塌下来的,天塌下来您都不怕,这帖里的鸡毛蒜皮算么。

第三种人是怕天塌下来的,此帖看了可能会使人增加焦虑感,若您不听劝告,忧郁症加重了,本人概不负责。

我是个工科生,出校门后没几年就被公司派送到北京,在中国质量管理协会举办的“质量管理师资班”学习了两月,不料此后的工作岗位多与质量管理有关,由于职业的原因接触面比较广,也常与体系内的相关部门打交道,因而对我国当下日趋下滑的质量管理的现状有所了解,在此一说,非一家之言,一人之言尔。

先说历史传承:解放后我国的经济模式是苏联的计划经济,质量管理也是照搬苏联的制度,但除标准偏保守外其制度下生产的产品还是安全可靠的。

后经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质量体系受到了很大的破坏,文革期间上海锅炉厂在对一台锅炉汽包进行水压试验时焊缝开裂,水彪出来打伤了正在车间打扫卫生的一个“牛鬼蛇神”的屁股,这个“牛鬼蛇神”正是该厂的总工程师。总工程师以打扫卫生为职责,产品质量如何有保障,所以文革后对产品质量的认定有了一个新的种类——文革产品,这绝对是贬意词。

改革开放后国家相关部门认识到西方国家生产质量管理的先进性,在引进西方先进的质量管理的理论的同时,引进大量的西方的质量管理制度和产品标准。

西学为用,这点上当今的中国人与清末的中国人一样,毫不含糊,闽南人有句话“有样学样,没样自己想。”已经有样了,而且是好东东,何必再费劲地胡思乱想,拿来就是了,奉行拿来主义——山寨,并不丢脸。于是乎,我国如今的质量管理流程和标准与西方先进国家差别不大。

企业要生产就必须取得相应的资质许可,应由相应的专业资质评审机构派出专家小组对其质量保证体系进行评审,无论是机电行业或建筑路桥行业,还是食品行业、甚至制药行业评审的程序大同小异,标准不同而已,评审合格后由政府主管部门发给相应的生产许可证。

评审内容无非是

一、 厂区、厂房和办公场所面积是否能满足生产所需。

二、 设备及检测仪器数量是否足够,型号性能是否符合生产需求。

三、 相关专业工程师,技术工人是否持证上岗,是否够数。

四、 其它相关要求

以上属质量保证体系硬件审核,质保体系软件审核大致为:

《管理制度》

《岗位职责》

《安全守则》

和相关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标准等等。

近年来引起社会震憾的重大事故接二连三,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究其因,不是产品质量事故就是管理质量事故,其实产品质量事故追根究底也是管理质量事故。

有人问既然我国如今的质量管理流程和标准与西方先进国家那么相近,为什么我们的质量事故这么多,问题出在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学为体”上。

喝口茶先

关键词(Tags): #质量管理#资质许可#质保体系#西学为用#中学为体通宝推:自以为是,聚沙成塔,史文恭,滴滴涕,方恨少,牛栏山二锅头,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写的好

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里面很重要的一环。期待楼主下文。

家园 期待下文

估计根子还是出在人身上。。。。。再好的制度,流程,没有人来跟进执行,还是不行。。。

家园 中国质量管理的典型案例:中国航天工业

如果说早期的两弹一星是靠人的觉悟、责任心和有限的发射次数。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军工行业受改开影响特别是人才老化、流失,卫星发射次数增加等因素,在1996年前事故不断,特别是1996年不断的发射失败,导致中国火箭质量信誉受到严重影响,对外发射业务进入低谷。

由此,中国航天痛定思痛,引入西方质量管理思想,结合航天工业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的航天质量管理理念与方法,1996年以后,几乎没有发生航天发射事故,与此对照的是这几年俄罗斯航天事故频发,我个人估计南朝鲜罗老号连续失败不会没有俄罗斯火箭质量不可靠的因素。

今天看到所谓气功大师王林到处招摇撞骗的新闻,就想起当年听比较靠谱的人士说,那时发射卫星前航天工业总公司都要请气功大师(张宝胜?)发功来保驾,听了直接目瞪口呆。

通宝推:敲门,
家园 这个是必然的啦

通常的质量管理认证都是流程体系认证,并不对最终产品质量负责

至于流程么,嘿嘿,拿证的时候可以搞运动,平时运行可以另起炉灶

审核的人么,客户就是上帝,客户拿不到证那就砸了自己的招牌啦。,正所谓“过程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没有曲折的过程,客户怎么证明这个钱是化得值,最后报告也没内容啊;如果前途是黑暗的,明天的饭到哪里吃啊

家园 不仅生产需要质量管理,各种工程也需要质量管理

和生产资质审评相比,工程服务类的资质审评更是稀松。

家园 确实目瞪口呆
家园 【原创】质量管理之殇(中)

“中学为体”,何为“中学”?

墨守成规在“中学”里是贬义的,与呆若木鸡并无二至,“中学”褒扬的是灵活变通,“中学”的原则不是底线,因为原则之下还有破格破例,在“中学为体”灵活变通破格破例的运作之下,质量保证体系受到了严重的侵蚀。

企业要取证,其场地、设备、人员等硬件不符条件要求怎么办?按中国人的老传统办,一是找关系,二是砸红包,其实前者除个别例外还是终究要花钱的,总之花钱疏通。然后评审人员就灵活变通因陋就简。有评审人员不想挣不义之财,要坚持原则,哪你还能在评审机构干几天,审核严厉的名声一旦传出,今后还有哪家公司要找你评审(曾有家造船公司的老板对我说某某省的评审太严不好通过,要请哪个哪个省来评审)。我国的评审机构有相当的部分是政府机关的下属事业单位,即使是民间的评审机构也与政府相关部门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不论是事业单位的评审机构还是民间的评审机构都是要靠评审费吃饭的。再说有的公司的评审项目还是相关政府部门介绍来的,人家交待要关照一下,你不关照今后还有好日子过吗,何况你的评审资质还是人家核发的。

要取证的企业相关质保体系软件不齐或根本不懂怎么办,这个更好办。

我有次受邀参加一个省里组织的巡查小组到企业检查产品质量,在泉州的一家企业我着重查看了现场工艺记录和工艺流程,发现了一些问题,在意见反馈会上我把问题提出来,并不太客气地说:这些问题在一个取证多年的企业本不该出现。后来企业老总将巡查小组恭维了一番后强调了客观原因,接着提出了个要求:你们省里能不能搞一个范本?巡查组的一个老工程师此时插了一句话:糟糕就糟糕在范本上。这句话切中时弊,范本让不少原本无法迈过专业技术门坎的企业鲤鱼跃龙门。

资质评审机构一般都设有咨询部,取证的企业花上几万元咨询费,咨询部来人,带一笔记本电脑或一只U盘,里面有一范本,相关质量保证体系的管理制度、工艺资料等样样具全,应有尽有,只往里面的空格上填上企业名称,人员姓名还有相应的参数等,再打印出来,则该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就齐整了,评审时顺利通过。资质到手,这套买来的资料往往就束之高阁粘灰尘,企业运作还是照旧,除非遇上检查或下次换证这些质保体系资料才能再次派上用场。

其实,范本并无原罪,其是相关企业质保体系的一个很好的比照,但若范本不是用来完善企业自身质保体系的不足,而只是用于应付取证评审和主管部门检查,范本就成了质量安全事故的帮凶。

法律规程定出来就应当执行遵守,在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时墨守成规是必须受到褒扬,这点上我们应当向德国人学习,学习他们质量管理工作墨守成规一丝不苟的精神。

而目前在我们的质量管理体系内金钱施展着它不受约束的魅力,钱能通神,法规成了神马

喝口茶先

关键词(Tags): #硬件软件#范本#金钱#法规#墨守成规通宝推:聚沙成塔,老树,石狼,刹那芳华,
家园 还有专业的资质服务公司,只要出钱,保证辅导过关

这些公司都和有关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年趁着大干快上不知道挖掘了多少金矿,留下了多少隐患。

至于下面的一些所谓咨询公司服务公司,开口就需要提供多少证件、多少业绩、多少符合要求的员工,这都是不上道不入流。

家园 没有了诚信,没有了认真,啥标准、流程都是废纸。
家园 质量管理的几点建议

1、质量管理是要效益,而不是要拿证。

2、质量管理要学习系统论,要从系统出发,有全局观。

3、教科书上的质量管理毫无用处,质量管理不能自上而下,更不能分解。管理应该是自下而上,协调分配企业资源,最后才形成质量要达到的高度。

4、质量控制的目标是最均衡,而不是能力的最高。当一个产品的质量最均衡的时候,就是产品质量最高的时候。

家园 【原创】质量管理之殇(中补)

先给文科生科普一下:

说起质量不能不提标准,质量管理必须用一系列的标准来对产品进行规范限定。

标准有四种:国家标准(国标),行业标准(行标),地方标准(地标),企业标准(企标)。

国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强制性的,一类是非强制性的。当产品有关身体健康和涉及人身安全则其标准皆为强制性的。

有人认为国家标准是最高标准,错!强制性国家标准是最低标准,企业产品质量只有过了这个槛才允许出社会。在重视质量的现代社会,一般是行业标准高过国家标准,而企业标准又高过行业标准。

工业产品质量标准里有个很重要的东东叫安全系数,其设定的目的是提高产品使用的可靠性和降低发生事故的危险性,这个系数视产品的重要性和危险性而定,有五、六倍,有十几倍,也有几十倍的,例如维系电梯轿厢升降的钢缆的强度就是计算载荷的36倍以上。

企业管理三大内容:质量管理经济效益技术进步。在理论上质量管理是排在第一位,实则不然,企业必竟是社会功利组织,在大部分老板的眼中,经济效益才应是第一位的,无利不起早嘛。但在一个正常运转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里企业一般不会为了赢利在产品质量上出猫腻,因为一旦被查出企业和相关责任人将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可是若在一个监管缺失,无序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偷吃质量安全系数是最快捷获取暴利的手段。

例如在工程上钢筋细一点、稀一点,混凝土标号低一点,只不过是偷减了部分质量安全系数,其余的安全系数还在,三、五年的使用性能质量没问题,一、二十年也可能不会出质量问题,再往后,谁找得到谁呀?

质量管理各行业有各行业的游戏规则,在有的行业里谁遵守游戏规则谁死,大家遵守的是潜规则。

我们这里是全国最大的罐头食品产地,每家罐头厂都要用杀菌锅,杀菌锅用量很大,杀菌锅属压力容器,国家对其制造有严格的规范,上世纪90年代本地有两家企业生产杀菌锅,现在一家早倒了,另一家也早转向做别的了。有一回我对那个转向的老板说:“你们也是笨,那么好的机遇没抓住,杀菌锅市场都让外地企业给占了。”那老板悻悻回道:“我也纳闷,我们按规距做出来成本也就跟他们的卖价差不多,也不知他们是怎么做出来的。”

偷工减料一旦成潜规则,就有愈演愈烈之势,再加上有人急功近利、胆大妄为,那就出事了。

两千多平米的简易钢构厂房倒了,伤了几人死了一人,建设局熟人叫我去帮忙事故调查,拿钢构标准与现场一对比,偷料也偷太多了,而又外行,上衍偷得多,下衍偷得少。下衍受拉,强度容易满足,而上衍受压,偷了之后虽强度还有余量,但刚度不足,几个维修工上去换石棉瓦一踩,衍架失稳了,再加上钢立柱对接口严重未焊透,整个厂房就跟多米诺骨牌一样哗哗地趴在地上了。

有人问我:“你有没有见过薄如蝉翅的镀锌管?”

“没有。”我反问:“那能拿来干什么?”

“预埋啊。”

难怪我现在所住的小区三天两头挖地三尺,找自来水管的破口。

我们现在的质量现状是:看得见的光鲜,看不见的靠天

君不见多少繁华都市大雨后成了水泽国。

前些年台海紧张时,台湾酝酿要把“陆委会”降级编入外交部,大陆叫人传话过去:“你们若把‘陆委会’编入外交部,我们就把‘对台办’编入国防部。”台湾这才不敢动作。为了防止台独分子剑走偏锋,大陆调相当数量的导弹入闽,过分了先把你轰趴下再说。

有的导弹需构筑发射井,头包二十七万,尾包五万,有军人对施工方说:外面搞好一点就行了,反正江XX来了也不会钻进去……

有人将工程质量出问题怪罪于层层转包,如这一次大连石化的又一次火灾事故。其实工程转包在国外也是通行的,大工程在国外也是层层转包。

问题是我们的头包公司往往是有关系没人——质量管控人员。

喝中茶先

关键词(Tags): #标准#强制性国标#安全系数#游戏规则#潜规则通宝推:迷途笨狼,
家园 天!

有的导弹需构筑发射井,头包二十七万,尾包五万,有军人对施工方说:外面搞好一点就行了,反正江XX来了也不会钻进去……

这一段可以送不少人进军事法庭了。

家园 我问过忙总国家级别的工程质量怎么保证

忙总讲军队、国家级别的质量管理还行。一般的民用工程如果严格质量管控,那就是断人财路,会被拍黑砖的。

中国社会现在是利欲熏心无法无天。最近在一家公司上了一个月班,去之前我很纳闷公司经营范围无所不包(营业执照上记载),问人事部门相关资质有没有?回答说有!结果上班就发现除了一个电梯C级资质,房屋装修、维修、园林、保洁、高空清洗之类的全部没有,也敢大肆宣传以此揽活。于是我赶紧找个借口主动走人了。

家园 【原创】质量管理之殇(下)

质量管理有个浅显的说法——质量是做出来的,而不是检验、验收出来的。产品质量的好坏关键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而生产过程由三类人决定的:一是企业管理人(老板),二是专业技术人员,三是专业技术工人。

后者专业技术工人方面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很多,最大的问题是后续乏人,说起来话多,今后有空再谈,在此我着重提专业技术人员方面的问题,但免不了牵涉到前者——企业老板。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蓬勃发展,专业技术人员需要量大增,随之专业技术人员身价也大增,大发展时专业技术人员极缺,有时企业出高价也请不到合适的工程师,只好找人兼职。

工科大学生有其特点,刚出校门狗屁不是,没有工作经验,出不了什么活,没有职称在质保体系上也摆不上位,虚实不靠,在追求经济效益当今很不受待见。虽然工科生在企业干上三、五年就是个宝,但很多企业宁愿找人兼职也不愿招几个大学生来培养。其实也不能全怪企业没有社会责任感,因为在位的工程师也不太愿意带新人,在竞争激烈的职场有可能教会了徒弟,丢了师傅的饭碗。再说企业幸幸苦苦培养出来的工程师到时很可能跳槽成了别人的宝。

工科生本身的职业取向也有问题,首选公务员,然后管着企业的事业单位也行(有的地市级的事业单位的某行业专业工程师比全市企业实际在位的该专业工程师还多),有的工科生本身当年的专业选择就是不得已,或后来后悔选了工科,毕业后一有机会有改行。

前几年我曾找了一家企业合作,从本地的职业大学挑了十几位毕业生,准备两三年后往人材缺缺的行业补充专业技术人员。理论培训、实践培训,并送往相关企业实习,不到一年人跑光了,去搞销售的,去帮人开网店的,没有一个往我期望的方向发展,我亏了一点汽油费,那企业亏大了,现在那老板见了我还是客客气气,但我清楚他心里有看法。我是吃饱撑的。

还有现在的文凭滥了,涵授了什么多了去,有的只要交钱到时就有文凭,再加上评职称也滥了,有关系有经济能力就有办法拿到职称,我曾见一企业老板夫妻俩很勤奋、经营上很有一套,但读的书并不多,这很正常,英雄不问出处。我诧异的是他们俩人都有工程师证书,在本企业的质保体系上各有其位,应付取证而已。

还有就是现在有关部门好胡弄,质量保证体系上缺人,找人兼职或找人租借相关证书,甚至干脆造假也就应付过去了,该取证取证,该换证换证,何必高价去请工程师。

这就造成社会怪象,一方面每年都有大量的工科毕业生走向社会,另一方面企业质保体系内有大量的专业技术岗位是虚设。可以这么说,如果按行业相关的质保体系严格复核专业技术人员,一半以上的中小企业的许可证要被吊销。

由于严重的青黄不接,有很多的专业老工程师六、七十岁还在被这请那请地忙碌。有一位七十多岁的女工程师在一台湾企业的重要技术岗位任职,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有一天她对我说她想不干了,跟老公到各地去转转,上海同学(女工程师是上海人,也是毕业于上海的院校)几次招聚会她都没去成。我对她说:从专业的角度我是不希望你退的,对专业来讲是个损失,你现在的岗位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来顶,但从个人角度你还是退了好,你已经七十多岁了,该好好享受一下生活,不然再下去,走,走不动,吃,吃不动,挣那么多钱干什么。不久女工程师走了,顶她岗位的是一三十出头的台湾年轻人,后来我与这位台湾人在一起时掏他的底,他说他是台湾一大专院校毕业的,再一问居然是个文科生,问他专业上的事,ABC都不晓得,他竟然也取得相应专业技术的岗位证书,又一个南郭先生。

质保体系上少了专业工程师如何正常运转,产品质量如何保障,不出事故才怪。

  喝口茶先

关键词(Tags): #生产过程#专业工程师#工科生#青黄不接#南郭先生通宝推:西行的风,史文恭,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