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火车上的饭(一) -- 酒杯里的忧郁

共:💬80 🌺46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哦?你喜欢捏粉啊。厨师?
家园 嘘。。。。。。

小时候玩儿过那泥而已啦。

家园 终于知道了那瓜的品种

不过这么多年是不是已经淘汰了?

家园 乐陵小枣

很是有名呢。

家园 九零年后就少见了

九零年前后,小圆西瓜兴市,喇嘛瓜就少见了,种子也有退化。据说德州农科院近年拿出了保存的原种,恢复和扩大种植。多年未回家,不知市面供应情况。

德州南郊黄河崖(念yai二声)出产的喇嘛瓜最好。就是小圆西瓜,也比别处的好吃。零一年在路边花四块钱买了两只,带回北京,吃过的皆赞。

家园 就算在01年,四块钱买俩瓜也是太便宜了!
家园 很怀念火车上那种铝盒盒饭

过去吃过(70年代),米饭,上面是菜,有几片肉,记得是4毛钱一份。

家园 这个崖字,只有与河字连在一起,才读yai吧?

我老家的那儿好几个村子都叫“河崖yai”,应该是位于“河沿”之意吧。不过字典上好像没这个读音。

家园 【原创】火车上的饭(五)

   有很多旅客在火车上是自己带饭的,从前日子过得简单,带的饭也远无法跟今天相比,无非干粮咸菜煮鸡蛋,能掏出来面包蒜肠咸鸭蛋的,多是大城市里的小青年,身无拖累只管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后来随着生活好了,也有不少人还是愿意自己带吃的,一来卫生二来顺口,再说总是实惠些。

   好像是这个世纪,见过一对老夫妇,吃晚饭的时候从旅行袋里拿出个毛巾袋,又从袋里掏出一个饭盒和一个玻璃罐头瓶。打开饭盒是还在温热的米饭,玻璃瓶里是烧肉炖萝卜,把烧肉浇在米饭上,再磕个咸蛋,就是很舒服的一份晚饭。

   那次我从蚌埠站坐车北上,下铺的老爷子变戏法似的从棉大衣兜里拽出一个手巾包,解开里边是两张大烙饼,一个塑料袋里装着细嫩的水葱,另一个塑料袋里又装了酱。老爷子用铁勺把酱在烙饼上抹匀了,放上几根嫩葱,卷起来大口嚼着,吃的很香甜。我们在边上看得有趣就和老爷子瞎贫:您这是忘了带烤鸭了吧?

   我还记得那个在火车上遇见的徐老头,这位老人虽然清瘦,言语也不多,但眼睛很亮,炯炯有神,按现在话说,气质不凡哩。徐老头儿也是自己带着饭——一个油纸包,里边是一个带着骨头的真正大酱肘子,我觉得少说也得三斤多!包里拿出来一瓶白酒,牙一咬开了瓶盖,啃上几口肘子咕咚一大口老白干儿,接着啃肉接着咕咚喝酒。一瓶酒喝完,一个大肘子吃完,徐老头拿毛巾擦手擦嘴,接着又喝半缸子热水,痛痛快快打声长嗝,气不涌出面不改色,稳稳当当坐着,只是眼睛更亮。

   打听过徐老爷子多大年纪?他右手三指一撮—— 七十。

   厉害!

   等我到了七十的时候,要也能吃完一个大酱肘子就好了。

家园 这不科学吧

我觉得是坐火车很无聊,无聊时想吃东西

家园 其实是方言

“崖yai”应该是方言音,电视里照样念“黄河崖ya”。再说一句,我老家那里说“德dei州”,“朱德dei”,不过年轻人很少这么说了。

家园 我忘了在"科学"上加引号

这当然属于伪科学

家园 还是上钩了

琢磨了一会儿是不是反语,结果还是上当。。。

家园 花这位墩酒上桌的汉子,是条汉子!
家园 烙饼卷大葱蘸酱

那是山东人民的大爱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