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火车上的饭(一) -- 酒杯里的忧郁

共:💬80 🌺46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火车上的饭(一)

   在我记忆中第一次留下印象的火车旅途,是从成都到北京,那时候我还是学龄前儿童,穿着背心裤衩和小拖鞋,跟着我爸上了火车。

   现在能想得起来,留下印象的其实只有那么两三件事:

   第一是山洞:那火车似乎是在没玩没了的钻山洞过隧道,就像把头扎在水里游泳一般,露头换气倒是偶尔。当火车钻进山洞里,四周黑洞洞,只有车厢顶上昏暗的灯光让旅客们彼此瞅见个轮廓,耳边是轰隆隆的巨大回声,车轮撞击铁轨的咯噔咯噔的声音也被放大很多,这些对小孩来说颇为恐怖,把我吓够呛。

   第二是餐车:从拥挤嘈杂的车厢穿过,走进餐车的时候确实令我惊讶,餐车实在是个不一样的好地方,宽敞、明亮,窗户上挂着白纱帘,小桌上还铺着白台布,台布上摆着四味架,而且,居然还有一瓶酒!我还记得我爸哈哈笑着拿起那瓶酒放在我面前让我仔细看——只是个漂亮的空瓶子,因为我问他这瓶酒是火车上免费不要钱的吗?

   第三是餐车里的饭,准确的说是一碗汤:几根榨菜丝,还有几粒碎渣似的蛋花。那汤端上来的时候只有半碗,我很奇怪干嘛不给盛满了呢?爸的解释说那汤可不敢盛满了,因为汤很烫,要是赶上火车急刹车的话泼出来会烫伤人。不知道是不是信口糊弄,但后来发生的一幕令我对这个理由深信不疑——就在我们把这半碗汤喝完的时候,旁边那个餐桌上刚好端上来一碗同样的汤,服务员刚刚端着托盘转身走开,这火车突然的、猛烈的顿了一下,然后那碗烫嘴的汤真的就扣在那位旅客的身上。时值盛夏,车里闷热,那人只穿了背心,一烫之下直接就蹦起来,撩开背心一看,肚子上已是通红一片,该是烫得不善呢。

   直到今天,再到火车的餐车吃饭的话,一般都不会点汤,就是同伴点了汤我也会下意识把汤碗挪到一边,然后把上边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可他们总说你看看这碗汤,都是温吞的,泼到身上也烫不着你,你是小时候吓着了。

通宝推:知非,bjinjin,滴滴涕,
家园 现在的火车好像很少急刹了

我小时候坐火车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记忆,就是火车到站停车时最后都会急刹一下,整个车厢的人都会前仰后合。

现在也许是技术进步了,很少遇到这种情况了。

家园 火车上的饭(二)

   我小学毕业的那年,自己一人坐着火车,从北京去青岛过暑假。

   以前北京——青岛之间的是“红旗列车”,硬件和现在比实在太差的,大夏天里车厢没有空调,车窗虽然都拉了上去,可又在下边规定了整扇的纱窗,虽然防蚊蝇也防止掉东西,可透气性不好,就算行驶当中也只有把脸贴在纱窗上才能感觉到风,才能有稍许的凉快。车顶上虽有电扇呼呼来回转着吹,但风到了身上都是热风,更难受。

   天热人乏,无所事事,只有昏昏然打瞌睡,朦朦胧胧间被吵醒——穿白衣的餐车服务员推一辆小车走过来,口中喊道:来来来,旅客们,吃饭了,买饭了!那时候没有什么花色品种供你选择,有什么就得吃什么,要是不想吃的话你倒是有两种选择:要么吃自己带的饭,要么就只好饿着。

   那天供应的是面条。一个一个的铝饭盒码在小车里,收了钱,服务员就弯腰拿起一个饭盒和一双筷子递过去,“小心烫哈”。我接过饭盒还真给烫了一下,赶紧把饭盒扔在小桌上,揭开饭盒盖子凉着,转头看那服务员倒是真不怕烫,一盒一盒直接用手拿起来递过去,并没有烫手的样子。看样子许是烫习惯了。

   车厢里一股香味,肚子也就觉着饿,用手绢垫着端起饭盒,烂乎乎的面条上浇了一大勺的烧肉末,这就算“肉末面条”吧。面条很糟,肉末很咸,一点不好吃,可我还是都吃完了,且是一口气吃完的,在火车上咣当了好久,饿呀。

   第二天的早饭也是服务员推着小车送来的,还是铝饭盒,里边是大米稀饭,有一小撮的咸菜,还有两片火腿肠。这不是现在那个与方便面搭配为“伴侣”的火腿肠,而是青岛特产的正宗西式火腿肠,精肉咸香,不含淀粉,在八十年代初的火车上,早饭的稀粥里能吃上这种火腿肉,那是相当的“红旗”啊!

   那时北京到青岛的火车,到了济南之后要换车头,从内燃机车换成蒸汽机车,列车的运行方向也正好颠倒过来。我对面坐的旅客逗他旁边的小孩儿说瞧你不好好睡觉吧,火车生气了,开回去了。那小孩儿瞪着昏黑的窗外看了看倒退的灯光,哇的一声吓哭了。

家园 分布式动能的结果。

以前火车全靠火车头拉,所以刹车和启动的时候感觉明显。

现在的动车高铁都是分布式动能,每节都有自己的动力单元,所以惯性的感觉就不明显了。

家园 家长幽默 - 说瞧你不好好睡觉吧,火车生气了,开回去了
家园 依稀沿途有个兰村站

好像在那儿也换车头,据说是北京铁路局的车头要换为济南铁路局的车头的原因,印象里兰村是个很大的编组站。那时兰村车站常有推销煎饼还是啥饼挺多,很硬很脆。颜色发灰,莫不是豆面的?

德州站则是德州扒鸡。

家园 是蓝村不是兰村,

是有这么个站,站不大但是挺关键,是胶济线和蓝烟线的结合点,以前北京到烟台的火车,是要从这里换车的,后来直达了好像就不停了。好像青岛附近的部队如果车运的话,是到蓝村站上车的。

坐火车好玩之一就是沿途各地的好吃的,只是这站台上的食品,确实拿不准,不大敢吃。

家园 浅茶满酒。土话。上茶满杯怕不小心烫伤人
家园 这事儿我一定要回一下:

当年武威机务段的火车司机都是铁匠铺里学出师的。我硬是见到把坐在中铺上的一位给咣当下来过。

家园 记得80年代初从北京坐车到衡水

在德州站停车的时候,车站上买的扒鸡那叫一个香---是电视里播血疑的那年吧,记得亲戚家的彩电是天津出的北京牌

关键词(Tags): #也是美好的回忆
家园 眼下正在中国作从西南角到东北角的伟大火车之旅

明天将去抚远,回美后一定要跟酒杯爷和一段双簧帖!

家园 一言为定啊!
家园 【原创】火车上的饭(三)

   一九九一年,从北京到广州,硬卧。那时我还很瘦,能利索地爬梯子钻进上铺。晚上十点多开车,一觉睡到第二天上午十点多,记得我从上铺跳下来的时候,广播里说就要到汉阳车站。

   车到汉阳,车厢里钻进来几个提着提篮的小贩,瞅见列车员就坐着下铺上假装是旅客,等列车员过去就开始四处贩卖提篮里的“武昌鱼”。巴掌大的小鱼,据说是过油煎了再红烧,烧好了再晾干,“都是新鲜的鱼啊,味道很好!”,小贩的话难辨真假,这种来路不明的吃食我也没有兴趣买来吃,人在旅途,还是图个平安无事吧,吃坏了肚子我找谁去?到了武昌,这些小贩都下车了,再开车,就开始送饭,照例是餐车的人推着小车买。

   鸡腿饭,十五元一份,单加鸡腿是10块。一份是两个塑料餐盒,一盒里是米饭,另一盒里是炒青菜垫底,上边有一根大大的鸡腿,红烧的。端着饭盒我倒犯愁了,鸡腿太大,一口饭一口菜吃着太麻烦,干脆放下米饭先攻鸡腿。鸡腿啃完再吃米饭,撑得够呛。

   这趟车上我的这节硬卧车厢里有一个东莞的老人旅游团,一多半的铺位都是他们,老人家们无论男女个个精神旺盛、中气十足,个个耳音不好却都有条亮嗓子,几十个人一起扯开嗓门声振屋瓦地聊天,那个动静啊,别说打盹睡觉,看书看报都看不下去。吃盒饭的时候,老头老太又吓了其他的旅客一跳——几十岁的人了,须发皆白,胃口却比我们年轻人都好,那一份两盒的盒饭吃得米粒不剩,等人家推着小车回来的时候,接着把车里剩下的鸡腿又每人一只,啃得干干净净。就冲这饭量,就冲这嗓门,每人都是“健康老人”!杠杠的!

   晚七点,车到长沙,不少人下车一路小跑蜂拥到站台上的小卖部,干吗?买皮蛋!买鸡爪!等上车的时候,左手举着竹签串的鸡爪,右手拎着几篓皮蛋,坐定了开啤酒,啃鸡爪,很享受的样子。

   我没有去买皮蛋和鸡爪,也没有下车,走去餐车去买了份炒面当做晚餐。吃完回来,车早就离开长沙接着一路向南。站在车厢里我忽然愣了,怎么这么安静?再一看,各位老头老太们已经安然入梦鼾声四起。我们几个人相视一笑:生活规律有助健康,咱们也赶紧洗洗睡吧,闹腾一天了这都。

   一夜好觉。睡得正香时候,就好像大喇叭在耳边忽然响起,我一下子就惊醒了,侧耳一听,老人家们起床了。一看表,早上6点!我滴乖乖!

家园 刚刚坐了一次的京广高铁

整体来说,还是交通功能为主,火车上的娱乐少了点。对比同样时间长度的飞机,或者是更短时间的,那可是提供了各种的娱乐设施的。这点高铁还是需要学习的。

家园 花这当年的德州扒鸡!

当年的德州扒鸡硬是好味道,现今抽真空包装的德州扒鸡可以讲是垃圾!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