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刚刚看了央视关于亚伦·施瓦茨的报道, -- 桥上

共:💬30 🌺9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撤诉?

是之前还是之后?之后还有啥好撤的,难不成上上帝那儿起诉?

hacker们当然兔死狐悲,我也觉得肯定有点制度上的问题,搞所谓知识产权过于歇斯底里了。

家园 问题是其工作量评定部门要承认啊

否则发再多也白搭,还是没有工作量。

那就意味着白忙活。

就好像国内大学看的是你发在期刊上的文章,还要根据各种标准定级。

免费数据库不被承认,就没前途。

家园 CNKI上面的论文,公开售价一般都是2到5人民币

一般高校都是打包购买所有学生都能免费用的那种吧。

我毕业前的时候是用校内的ip登陆网站,然后用公用账号就可以随便看。对写论文帮助还是很大的。

家园 小伙子有点恃才傲物

他犯的事情表面上不算什么,可诉可不诉。检察官全力深究的态度令很多人错愕,无怪乎现有四万多人上书总统要求撤查负责检察官 。在我看来,小伙子明确做错的只有一件事,即擅自进入麻省理工的机房,装接一台私人网本,以便秘密下载JSTOR学术文献。通过他编写一个自动脚本,据说得到了四百多万份PDF文件。实际上,这些文件在当时于他本人是免费的,因为他在哈佛有一个职位,他的JSTOR访问账号是哈佛给的。这样大量下载文件,把人家的服务器搞死过几次,颇令人恼火,却未必构成违法。小伙子很有理想,认为这些人类文明成果应该大众共享,所以拿出来让所有人能够阅览。其实也没什么,JSTOR收费那点小钱,更像是个门槛,限制一下闲杂人员,而不是囤积居奇,目前JSTOR刚刚全面开放,显示经济利益原本不是主要的收费目的。而且JSTOR方面当时庭外和解的意愿很高。

有人闯入麻省理工内网,其保卫部门当然是责无旁贷。据说按惯例处理无非是没收器材,警告本人下不为例,因为该校本着学术自由精神和反传统之骄傲传统,历来默许甚至鼓励学生的非常举动。这个事件并未对学校内网安全构成任何实质危害,但是校方偏偏就找上了联邦密探,深挖狠揪,实是奇怪。

昨天,那个烫手大土豆阿桑宣称,维基解密与亚伦有经常联络!而且相当地肯定(尽管无法确认)亚伦本人就是一些秘密文档的来源。这看上去比较合理,揪住小错往死里整,是美国司法部门打击某些死硬分子的不二法门。

家园 www之父,TBL,出席了施瓦茨的葬礼;

Tim Berners-Lee 说:对施瓦茨的起诉是对正义的嘲弄(Travesty of Justice)。

现在MIT十分狼狈,正在内部做调查:是谁,为什么,这么CD跟那个野心勃勃的州检察官/律师合作来“整”施瓦茨的 ?!

家园 大部分的SCI期刊审都是不要钱的

编辑们很多也都是兼职工作的。主要是数据库机构把钱赚走了。不过呢,现在有些杂志也开始想办法搞钱了,比如说你要上杂志封面,那就交钱,你要给你打印一份高质量的版本,那就交钱。比如nature旗下的nature communications你要上,那就要交钱。

家园 太脆弱了。应该把毛泽东选集英文版送给他

我是在华尔街日报上看到的,很惋惜。

家园 谢谢回复,所以那个报道里说已有些学者一气自己把论文发上网

,大概也与此有关:我本来发论文是想让大家都看到,我还付了钱,结果你们还要再收一道钱,不如我自己直接发了就好。

不过您能不能再详细说说,是否还有遴选的功能,以及编辑的功能,这两方面是怎么回事,要光是数据库把钱赚去了就太不合理了,这可真是体制的问题,不仅使我们这边,也是他们那边。

家园 谢谢回复,您说的门槛也许也是一个不开放的理由,

不过我觉得权衡利弊也许这一点可以权衡掉,说不定后来那家决定开放就是权衡的结果。

家园 数据库最大的服务就是搜索和分类

好的数据库都能很好的帮助你搜索到你需要的论文。也不能说他们是白赚,毕竟每年几十万的各种论文出来没有人帮忙整理,估计就都埋没了。

我不是数据库的,也不是编辑,所知也就有限了。

家园 这么说的话,得怀疑下被自杀的可能性了

如果是和维基解密有关系,搞不好小伙子是被CIA自杀的,否则很难理解为什么搞得这么大动静。

何况那些文档在他”自杀”前两天就免费开放了,怎么说这也不能算个坏消息,从报道中看不出有什么刺激他”突然”自杀的原因。

阴谋论地看,搞不好美国政府如此大张旗鼓地办案,并非是为了案子本身,也不是为了借题发挥来整人,而是为了制造一个足够自杀的借口。先是用巨大的精神压力把他往绝路上逼,如果小伙子还能撑得住,就让他被自杀。

家园 同意。

万方,一篇文章3块钱,维普,差不多价。外国随便一篇就是坑爹的30刀

家园 他自己违规在先,但是

他是明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就是违反版权法,违反校园网络安全规定,直接黑进一个服务器,把里面的论文啥都全下载了。这个按非法下载处理不是什么大事,他黑的也不是什么高级别的机密东西。把文件放在那里的公司也不太在意,后来干脆说我们不打算追究。按他自己的估计,要追究也就是庭外和解,赔一笔钱的事。但是,但是,管这个案子的州检察官,为了自己的政绩,把这个案子上纲上线到了危及国家安全的高度,根据是911之后的一系列反恐有关的法律。她明知道这个案子的性质,但是既然可以借这个案子出风头,办成一件大案,铁案,成为往上爬的政治资本,于是侵犯版权的人民内部矛盾就成了恶意攻击网络安全的敌我矛盾。她开出的价码是即使完全认罪,最低也是入狱若干年。小伙子完全不能接受这么一个条件,坚决拒绝认罪,于是在一场长年累月的官司里耗尽了自己早年挣来的一点钱财,而根本看不到官司有打赢的希望,最后......

家园 花!

我想说的就是这个他违的规,作为学术论文,作者自然是希望尽量广为传播的,也不存在专利问题。因此这里的所谓版权问题和文学作品的版权问题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其中主要是专业刊物的遴选、审查的利益问题,前两天刚看到(好象是果壳网)说有人钓鱼投稿给若干网刊,但低水平拼凑的论文被大约一半网刊接受了,因此看来有必要用提供利益的方式保持这么一个遴选、审查体系。但如上面河友指出的,其实这些利益大都不是个人支付的,而是由大机构如学校、研究所等概括支付的。在这个规则下,在学校、研究所内的人员是可以几乎免费且自由的利用,包括复制,这些材料的。既如此,在制度上当然可以做出安排,进一步开放给更多的人,说大点的话,这样对全人类的进步有很大好处,有百利而无一害。我想,大胆的替那个小伙子说,他就是这么想的,是要促进制度的改善,对人类有所贡献。扼杀了这样的思想,说句那什么的话,是制度问题。

花!
家园 这个是这样

学术论文本身没有版权可言,但是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版权就归出版商了。出版商不但卖杂志本身,也通过向其它的机构提供内容收费。这件事里被黑的公司叫 JStor ,就是一个收集各种文档再向各类用户提供内容检索、阅读的公司。你说的是理想情况,现实是出版商、收集检索服务商等各条块有自己的利益。在现行法律制度的保护下还会维持现状一段时间。网络技术的发展给出版商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很多期刊杂志已经只出电子版了,将来出版商这个中间人可能会完全出局,由类似 Amazon, Google 这样的网络公司直接负责内容的推广、存储、检索、阅读等。

就我自己目前的感受,美国的版权乃至专利制度已经成了生产力的绊脚石,而国内目前宽松的环境很可能是促进国内创造力飞跃的重要条件。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