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英国的煤炭历史(读书笔记)(0)引子 -- PBS

共:💬174 🌺709 🌵1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句话怎么来的?

蒸汽机之类欧洲大陆并不落后

蒸汽机是英国人发明的,怎么变成欧洲大陆并不落后?

法国人发明气缸活塞而已。

你发明了打气筒,风箱,管风琴意味着你能发明蒸汽机?

家园 煤炭的使用方法,和木柴还是有差异的

据说面包行会早期就严格禁止使用煤炭炉子烤面包,因为确实会影响面包的口味(面包行会是中古西方管得最严的)

只有开发了有效的使用方法,煤炭比木柴的优势才能充分发挥

相形之下,法国没有这个动力

家园 瓦特改良了蒸汽机

法国人发明的那不叫蒸汽机叫啥。当时机械设计有啥能不能发明的,不就那几种部件工艺组合,工艺大家能差多远。你倒说说瓦特的蒸汽机有啥突破性的别人根本想不到的改进。

家园 瓦特改良了纽科门蒸汽机,也是英国人纽科门发明的

这两种实用的往复式蒸汽机都是在岛国英国的土地上发明出来的,同欧洲大陆的关系不大。

家园 官员也要关心家庭

他们的家属是腐败的一大原因,门阀世族就是他们的后代,这对国家不是好事,在这方面,太监是要好得多。

家园 我认为烤面包可能使用了辐射式烤炉就不存在烟味

改进了的烤箱使得炉火火焰不直接同面团接触而仅仅加热烤盘。

用木柴烤面包也有烟味的问题。

我看过BBC的一个6集纪录片《Victorian Farm》,里面有煤加热烹调和蒸汽机带动农机具场面。

家园 这也是个组合

曲臂连杆这种直线转圆周运动的机械古已有之,并不是啥很难的突破,往复连续做功的热机也不止瓦特设计的一种

家园 兄弟不要动气,还是得多看看史书

细节才说明问题。

葡萄牙人麦哲伦的全球航行,肯定不是为了宣扬葡萄牙的国威,因为他是替西班牙王指挥的舰队啊。他最初的目的,也不是为了环球航行,而是他计算远东最富庶的香料群岛,向西航行路线更近;可以让自己和恩主西班牙王一起发财。

谁说郑公公没有建立据点了,马六甲就是大明的属国,当地有中国政府的仓库、码头;另外苏门答腊的旧港还有一个 旧港宣慰使司,头领是下南洋的华人施晋卿。

其实郑和舰队的行动和规模,与葡萄牙人经营远东都类似。郑和把锡兰王抓到南京,总不是什么和平行动吧。另外,一般网上强调郑和舰队的强大,总是和哥伦布、达伽马的首航比,人家是探索性活动,最初总是不会押太大的宝,哥伦布和葡萄牙人卡布拉尔指挥的第二次航行,都是十几只大船,近2000人,以西葡的国力,几乎是倾国而动了(尤其是葡萄牙,当时人口不过百万,仅有明朝的50-100分之一;西班牙强大一些,但航海的只是其中的卡斯提尔部分,阿拉贡还没资格呢)

郑公公的失败,1是规模太大国力无以为继(其实葡萄牙人在远东也就风光了80年左右)2是中国人对外洋货物的需求不像西方那么强烈

经济动力不足,3是最搞得,就是皇室的垄断力度太强,不单限制民间插手海外贸易,连一般的官僚阶层也不单沾不到好处,还要吃亏——明初纸币信用差,政府没有足够贵金属,于是就拿下西洋得到的苏木、胡椒当工资发给官员们,折支的比例又很高,大家辛苦卖命,得到的是一堆自己消费不了,折价卖又很难出手的东西

所以中国最好也是最后一次海外扩张的机会就失去了,但这是整个帝国政策的问题,和郑和这个具体执行者关系不大啊

通宝推:铁手,赵沐浴,晨池,
家园 小小歪一下楼

楼上是说郑和7下西洋,但是没有完成你给他布置的任务,所以年底考核是0分

正好年底在绩效考评,应景而发,楼上包涵。

家园 那么班超呢?

但这是整个帝国政策的问题,和郑和这个具体执行者关系不大啊

家园 郑和还是有收获的,公费去了趟麦加光宗耀祖

郑和下西洋被我们这么热烈的讨论,本身就体现了中国历史上航海之弱,他就是延着阿拉伯人跑了几百年的航线走了几趟,这都能有可能让中国成为日不落帝国,那阿拉伯人早该统治太阳系了。

家园 没有工业革命扩也是白扩

在东南亚设立据点有啥用?阿拉伯人早在那里有据点了,还不是挨打的货?就是西班牙葡萄牙扩张了半天,输出了语言文化,自己在欧洲照样是二流。欧洲真正崛起的国家都是取得科技进步,发展出工业的那几个国家。

而且最有价值的财富是生产力,金银财宝,奢侈品都是浮云。欧洲列强国力提高靠的是大西洋三角贸易,他们用武器,烧酒和非洲酋长换奴隶,用奴隶在美洲生产工农业原料,再运回欧洲扩大工业规模,可以说他们的财富大头是靠最大限度的剥削非洲奴隶创造的价值。中国的传统道德能否接受这种行为不说,和东南亚也没法形成这种贸易,刺激不了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种能增强军队战斗力的产业,就算再富裕,还是扛不住满洲人的骑射,更别提西方列强的洋枪洋炮了

家园 【原创】英国的煤炭历史(读书笔记)(4)成色也是很重要的

用什么样性质的燃料,用多少数量的燃料就可以决定这个国家在历史上和世界上的地位:

大航海以来,欧洲强权的转变如走马灯,从第一个环球航海的葡萄牙开始,到试图环球航海抵达印度的西班牙,先后建立了自己的世界海洋霸主的地位。不过葡萄牙西班牙当时还是采用了生物质能源,这些国家的霸权不能维持长久,随后经济发展停滞,工业停留在手工业水平,很快就受到了使用化石燃料的后起之秀的冲击。

西班牙在殖民美洲大陆时,攫取了大量的黄金和白银(中国明朝财政所需的大部分白银就是来自西属美洲)。据统计,公元1545~1560年间,西班牙海军从海外运回的黄金即达5500公斤,白银达24.6万公斤。到16世纪末,世界贵重金属开采中的83%为西班牙所得。

看到上面这些数字,我们就仿佛看见英国人在挥汗挖煤的时候,西班牙人往家里搬真金实银,如同今天TG攒硬通货外汇储备。有意思的是这些西班牙白银最后变成中国明朝的货币基础,最终导致明朝的通货膨胀,而给明朝的没落带来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贡献。

贵金属可以用来从外国买高档工业品奢侈品,但不能创造新财富,随着时间的推移,西班牙的黄金白银来源枯竭,坐吃山空,无敌舰队逐渐陈旧。最终英国的远程舰炮组成的小而精的皇家海军舰队一举歼灭了西班牙大而烂的无敌舰队--听上去好像是联合舰队和北洋水师故事的翻版。

而荷兰在当时是西班牙的一部分,1500年代开始的其崛起的同西班牙的80年战争后,在1581年独立。荷兰独立后,经济发展很快,逐渐强盛起来,最后成为“海上马车夫”。经过研究发现,荷兰在16-17世纪的繁荣,同其能够得到充分的燃料有关。

荷兰之所以在16-17世纪的黄金时代在经济上取得突出成就,没有进人停滞状态,就是因为荷兰当时找到大量泥炭,可以摆脱纯粹依赖土地的能源困境。荷兰17世纪的泥炭年产量超过了150万吨,加上荷兰特有的风力水力能源,其制造业发展起来了。

在这段时间里,荷兰基本上压着英国打,一度可以攻进泰晤士河,兵临伦敦城下(1666年)---我怀疑伦敦大火是荷兰人捣的鬼。靠着年产150万吨泥煤就可以如此耀武扬威,那时候日子真好过啊。

我们知道生物质燃料木柴的热值是2800大卡/公斤,但是来源有限并趋于枯竭;泥炭热值2000大卡/公斤,褐煤热值是3000-4000大卡/公斤,烟煤是5000大卡/公斤以上。到了1700年,英国的烟煤产量已经达到250万吨,而荷兰的泥煤矿藏逐渐枯竭或更难开采,那么从力量对比上看,尼德兰就不是大不列颠的对手了。

荷兰最后被法国兼并,直到1812年被烟煤用得更多的英国人击败法国人后才获得独立。

我们看到,可持续来源的燃料数量和燃料热值的多寡都是决定性的力量。葡萄牙西班牙不会发现使用化石燃料,路线不正确,有了金钱储备,霸权也会失去;而荷兰有了化石燃料,但是热值不够,数量不够,成色不足,运气不佳,也不能达到光辉的顶峰。

但是荷兰的思维方式和发展路线正确,为这个国家的未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荷兰的自然科学至今还是相当发达,拿过科学炸药奖的荷兰人不止一打。爱因斯坦要不是有一个荷兰人提供的洛伦兹变换,也不会搞出相对论;在现代电学,磁学,光学,电生理领域里荷兰人都贡献良多。全世界造芯片用的高级光刻机大部分是荷兰提供的。由荷兰人建立起来的美国纽约城至今还保留着荷兰人的一个痕迹: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大学生如果游泳课没有及格就不能毕业。

而老牌霸主西班牙葡萄牙至今为止,拿过炸药奖的都是些文学家,和中国人有得一拼。

人们常说:“从小看大,三岁至老”。对个人来说如此,对一个国家和文化的进程来看,也可以如此。

有一个好的开头,后面事情就好办多了。

通宝推:forger,
家园 论坛里参与讨论中西文化的人总是有两种

共同点:都研究中华文化的不足。不同点:一种人想坚持中华文化的内核并弥补它的不足。另一种人其实是来这里论证他们“中华文化应该被彻底抛弃并完全拥抱人家‘蓝色文明’”的观点的。大多数的网友都是第一种。个别人属于第二种。

其实这两种人还有一个更有意思的共同点,就是都对历史的发展、文化的演进没有任何实际影响。历史仍然会沿着它觉得最舒服、势能最小的路线前进。中国这些年的经济发展,和其中无数个体基于人性作出的选择,自然会对所需要的文化作出取舍。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自身基于人性的内在合理性,不是哪个人就能灭掉的。所以应该对它有信心,也没有必要生某些人的气。

通宝推:三笑,
家园 呵呵,

说的好,我一直想不明白,这位PBS先生中文怎么用的这么好。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