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读书人中的一根筋 -- 时光行走

共:💬35 🌺184 🌵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沽名钓誉的清流之风罢了

和晚明的东林党一个路数

家园 过了, 他扮演好了儒家社会赋于的职责.

祭祀对神权的殉道以实现对皇权的制衡.

总是讲中国特殊,其实中国和西方一样也有祭祀,中国的士大夫就是祭祀,西方的僧侣是上帝在世间的代言人,而中国士大夫是"天"在世间的代言人.皇帝授命于"天",谁解释,证明某个起义领袖受命于"天"呢?谁来确定皇权顺"天"之意?百姓吗?只有中国祭祀"士大夫".

所谓殉道,是宗教的牺牲精神,中国的士大夫和中世纪的僧侣一起,统治着封建神权下的秩序.为神牺牲是幸福的,并不仅仅是沽名钓誉.

家园 以所谓青史留名为目的同样也是贪婪

有时候比贪钱所造成的破坏性更大

家园 死有轻于鸿毛,虽死不知其昧,价值观总有时代性
家园 你这过了。所谓史笔如刀,想青史留名比贪钱难得多

所以真正想青史留名的,必定真心里认为自己做的事情是对的。这一点不是贪钱的能比的。

对好人求全责备,人家做了80%的好都要被责备还有20%没有做到完美。而对坏人却多方替他找理由,只有20%的好处也能觉得这人不太坏,甚至到了最后,让人觉得这20%好的人比那80%的人更好,这是社会舆论的扭曲,不好。

家园 要判断一个文人,只看他是否是为百姓请命。
家园 历史就是被拿着笔的人忽悠的,东林党就是最好的例子

东林党当时代表着大地主、大工商的利益,种种手段给自己所代表的阶层免税, 搞得税收都压到小自耕农身上,不堪重负,留民四起, 是明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史笔如刀, 是这样记载的吗? 不是,错都是所谓阉党和昏君的。 如果不是现在有历史学家抛开了所谓正史, 从税收账目之类的枯燥的数字重新梳理,真相至今被湮没。

家园 这文章好几个地方都有问题

这两天闲来读书?您读的哪本书?貌似这文章一半是抄的吧?

今晚报:两个“可笑”之人

一半多的段落都一样。此事先放放,说说文章中的问题。

晚晴同治年间(1874年),满族高官成禄在乌鲁木齐提督任上诬良为逆、枉杀无辜、虚报战功,被钦差大臣、甘陕总督左宗棠弹劾,革职押解进京。在京城衙门里先是说要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斩立决”。后来不知怎地最终审下来却变成了秋后执行,“斩监侯”。

这一缓刑活动的余地可就大了。京城上下议论纷纷,都说这是同治皇帝的意思。

同治这时候才19岁,亲政才一年,你确信是他的意思,不是慈禧的意思?

转眼到了1879年,同治皇上归天。他的皇上做到了头,可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瘾还没过够呢。同治没儿子,按规矩可以在近支皇族里找一个子侄辈儿的顶上来当新皇上。可这样慈禧不就变成“皇上他奶奶”了吗?有当妈的听政还没听说当奶奶的听政呢,再说人家妈还在呢,听政也轮不着他奶奶的事儿啊。慈禧转来转去想了个“违背祖制”的办法,硬是要从同治的平辈堂兄弟中找出一个来,以弟继兄,而且舍去年龄合适的,非要立年仅四岁的载湉,也就是后来的光绪。为她继续垂帘铺平道路。

这一竿子捅哪里去了?同治1875年1月12日就死了,怎么一下子跳到这里?1879时8岁的光绪已经登基4年。

吴可读确实是因为慈禧不肯交权而自尽的,这一下把日期都写得连起来了,四年的工夫两段话就没了?不知道的还以为同治1879年死的呢。

其实这文章还是个“读者体+演义体”,事大概是有那么个事,细节上大量添油加醋包装,有的甚至胡编假的细节和过程,有一分吹出十分来,如此而已。

家园 4人帮中人如何?投降没有不知道,水来说说

。。。

家园 所谓史笔如刀,并不是只有东林党人写的才算史啊

如果局限在只看东林党人的政论型的文章,不看别的,那不能叫“看史”,那叫学习某种思想。这些文人的观点文章虽然是史料中的一部分,但是更大的部分当然还是要看那些正式的文献记载的事实,某某年某某地发生什么事情,某某时间某某人又干了啥,这些一言一行的记载,包括这些枯燥的税收账目之类的东西,才是真正的“史”。

而当时的皇帝,条件比现在研究历史的人好得多。如果他不安排自己的官吏们注重这些事实和枯燥的言行账目之类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而是听信东林党人的表面化的忽悠,那他不是昏君是什么?

家园 文革最乱那几年没谁爱财,个个不怕死,嘿嘿
家园 你看的挺仔细。

两本书:1、读者2012-3期,“两个可笑之人。”这到是摘自今晚报的。2、走向革命——细说晚清70年,雷颐著。P146。光绪五年三月(1879年4月),吏部主事吴可读借慈禧给同治及其皇后举行大葬之机,在蓟州的一所废庙中服药自尽。

这个日子我的确说的不对,谢谢指正。

“同治这时候才19岁,亲政才一年,你确信是他的意思,不是慈禧的意思?”。

来自“两个可笑之人”:自古言官无罪,两宫太后也认为御史不可杀,可年轻的皇上下了必杀令,太后也无可奈何。

至于抄,我感觉我的本意是通过同一人两件事说明他的风格、傲骨。我要说事例就有抄的嫌疑,你说我该如何说?也许我(抄)利用的太多,其实抄还不如百度呢。

不过还是谢谢你的提醒。

家园 说傲骨倒是无所谓,不过你拿读者上的扯淡文章来当例子?

几乎每期读者都有狗屁不通的烂文,我这给你引一篇。

读者2011年第11期《84名乘客的生死表决》

挡风玻璃一碎,舱外冰冷刺骨的狂风便以时速390公里朝舱内灌,飞机内的3个警报器都不停地响,并且和空管中心失去了联系。80多名乘客顿时惊慌失措,乱成一团。飞机开始快速朝下降落。

  作为大副,还对BAC-1-1不太熟悉的阿拉史泰尔,只好临危受命,靠着直觉和以前的经验将飞机又拉升起来。

  但危险却远没有就此结束,由于舱内的气压失去原有的平衡,如果不能即时阻住炸裂开的进风口,舱内供乘客呼吸的氧气至多只能维持30分钟,之后,所有的人都将会因为缺氧而开始陷入昏迷,直到最终窒息而死。

(PS:开飞机还有大副呢?二副三副两位大爷哪去了?水手长度假去啦?作者搞清楚是空难还是海难了没有?这稿费这么好挣?)

按照英航的规定,飞机在空中遭遇事故时,机组人员有义务牺牲一切来确保乘客的安全,除非乘客不要他们那样做。因此,丢不丢下机长,只有问乘客了。在乘务长的授权下,一名空姐走到客舱内,她稳定了自己的情绪,然后说:“我们遭遇了一点小麻烦,生死不明的机长被吊在寒冷的机舱外,丢不丢下他事关我们的生死,请大家考虑后表决,赞同丢掉机长的人请举手,举手的人超过半数,我们就将丢下机长。”

空姐说完后,慌乱的场面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几秒钟后,有人迅速而果断地举起手,3个,5个,10个,20个……

看到这种情形,空姐努力地控制着自己悲伤的情绪,不让眼泪流下。她强迫自己数清每个举手的人,可就在她快要数到42时,突然,有一个举着手的人把手慢慢放了下来,紧接着,又有一个人把手放了下来,接下来是第3个,第4个……

最终的结果是,举手的人竟然为零!看着这突然的转变,空姐再也忍不住了,眼泪哗的一下冲了出来。

(PS:你把这件事情说明白和让大家听明白想明白,要多久?还有这闲工夫哪,赶紧降低飞行高度啊。

接下来,更好的消息传来,通过不懈的努力,大副阿拉史泰尔终于和空管中心取得了联系,依靠他们的指挥和引领,在发生事故后的22分钟,飞机成功降落在6 公里之外的英国南安普顿机场!机长西蒙也被随即赶来的救护车接走。

(PS:作者大爷,要编你也敬业点好不好?氧气够用30分钟,22分钟你飞机着地了。那举手干嘛?和着大家白费劲浪费感情啊?)

这就是一个突出的造假典型。5390班机空难有,历史上非常有名,但是这篇文章的举手部分和航班飞行高度和日期都是胡编的。

西奴揭秘网的打脸资料:

读者体西方神话:“84名乘客的生死表决”

您要写历史分析文章很好,但不要写“读者历史演义体”的历史分析文章;

臭肉再怎么烹调,也没法变得好吃。

家园 9494!封建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死有余辜

期待《评《海瑞罢官》》2.0

家园 嘿嘿。这个事儿你就别和爱新觉罗家的后人争了。

靠骂她祖上出名的人,她能说好么?

其实她在别的事儿上也是通情达理的,屁股也在靠近底层的人一边。

要谅解,要谅解,是人都有点盲区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