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一个老南京眼里的《金陵十三钗》 -- 范适安

共:💬27 🌺16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原创】一个老南京眼里的《金陵十三钗》

对于《金陵十三钗》是从先知道这个电影名字开始的。

一部《三枪拍案惊奇》,让我对张导片子的多样性惊奇了一把。如果《金陵十三钗》还是玩的这一类噱头,是难以吸引我进影院的。

然后是这部电影的宣传逐渐雷声大了起来,依稀知道一些剧情了,是以南京的那段历史悲苍为背景的,那么,前面已经有了带点纪实片意味的《南京!南京!》,这个《金陵十三钗》从电影名字看显然不是和陆川的《南京!南京!》同类。

首批看过电影的人开始说感受:血腥与杀戮、污秽与圣洁、清纯的女学生与妓女、日军与国军、教堂里的人性蜕变还有《秦淮景》、南京话。。。当这些要素都糅合在一起的时候,故事能力、矛盾的起承转合就是一部戏的灵魂了。画面和场景铺陈应该没有问题,这是张导的长项。

对于一个爱家乡的南京人,如果能把一些南京的地方特点以电影形式推到一部可以竞争奥斯卡的高度,走进影院,将是很难被拒绝的诱惑。

开场就是南京话的叙事,12月13,冬天的雾霭,慌不择路的女学生,追赶的日本兵,阻击日军的溃散国军小股部队。。。战争的震撼、压抑从第一秒钟就让你身临其境。然后是教堂,如舞台剧般的场景,一切的矛盾、人性的惯性、蜕变都由此展开。电影不仅是沉重,当听到熟悉的老南京话,说那个女学生的“汉奸”父亲“颠的唠”就是“跑掉了”的时候,观众席有会意的笑声。而这些含着泪的“会意”也许只有真正的老南京才能领略。

有好的故事,剩下就是人物刻画了。

对贝尔,这个戏里他是男主角,尽管印象深刻,演绎也没有问题,但这个人不是感觉中的那么可爱。相反,佟大为扮演的国军残部,倒是有血有肉,当被骂作“孬种”时,他的诧异的眼神,内涵是深刻的。不能保护自己人民的军队,那份尴尬和无奈,也只有战斗到最后一息,才是他作为军人的最后归宿了。

以倪妮为头牌的妓女形象是演绎的可爱的,那些小段子、小动作、小荤话无不凸显风尘女子的特质。俗话说“戏子无情、婊子无义”,这部戏是来颠覆这一俗语的。从无义到有义,甚至满含情义,即便看完电影,脑子里挥之不去的依然是他们衣着妖娆,且歌且舞的群像。秦淮不止风月,自古从《桃花扇》到现如今的《金陵十三钗》、从李香君到玉墨,有情有义倒成了处于社会底层的风尘女子的特质。就这个内涵,甚或会让人想起另一部戏,就是《巴黎圣母院》。

倪妮扮演的头牌妓女玉墨是美的,无论是她风尘的扮相还是清纯的扮相,据说她是个80后的南京女子,看她的表演觉得她未来的星途应该是另一个“谋女郎”的辉煌的开始。

还有一段女学生和她的“汉奸”父亲的对话,是用的上海方言。这让人想起了《南京!南京!》里的一些场景。似乎有点脸谱化。就实际来说,上海从近代的崛起以及海派文化里的自我优越感,是一些“乡下人”所不忿的。“汉奸”父亲的形象有自私的一面,他却是一个最终帮助女学生们逃脱虎口的好人。

《金陵十三钗》里的一钗是个大男孩,为了凑齐唱诗班里的十三个人,他男扮女装英勇赴义。尽管是个配角儿,也还是把一个被神父收养的孩子的特点演出来了。

作为一出史诗般的大片,给人的冲击是多方面的。我想到了曾经读过的叶皓的一本书,叫《重读南京》。这本书不以成败论历史,而是从文化角度对南京进行了较深刻的剖析。里面把传统意义上对南京“悲情城市”一说变成了“英雄城市”。张导的《金陵十三钗》,算是为南京正名的又一佐证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d36fa70101007h.html(图片连接)

关键词(Tags): #金陵十三钗(打发时间)通宝推:GraceUSA,羽羊,禅人,
家园 作为一个南京的过客,宝推

悲情、豪情;英雄、末路;

穷寇、胜勇;古都、故都;

南京是一座厚重的城市,虽有旧都之名却无王朝之奢华无当,虽有锐意之实却无青涩少年的纷乱莽撞,一幕幕历史活剧在这个地名周围汇聚冲撞、上台谢幕。

然而南京也是轻松的城市,就像城南老巷,趿拉个老拖鞋,拎着豆浆早点的老年人,笑着跟五六个如风般刷街的轮滑少年打着招呼,看他们绝尘而去。

家园 对一个爱南京的人来说,真是一言难尽呀!
家园 同为南京人,握个手

曾居靠近江东北路的地方,离纪念馆很近。

大屠杀这个题材根本就不适合现在的这些娱乐导演们给拍成娱乐电影。这个题材在当下的这个时代只能拍作纪录片在我看来才是最合适的。太沉重以至于把握这个题材务必得无比小心,实在是无法相信当下这些只讲人性不讲政治,三观大成问题的导演们。大屠杀这个悲剧的发生根源上是出自于一场地缘政治的灾难,你再改造国人或者倭寇的人性都没有用。东亚的地理板块格局决定了中日基本的博弈格局,只要是中国一旦衰微,倭寇基于自身的危机感,必然会对中华造成巨大的威胁。大屠杀只不过是中日在地缘上的结构性矛盾之集中性体现罢了,中国人必须要学到的不是什么狗屁人性说教,而是要在政治上彻底压制日本,最理想的状态是驻军和对日的工业体系全面竞争使之去工业化,使之丧失为害的根本能力。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南京人爱吹自己是六朝古都

可是那六朝都很快败亡(前朝也算一个),南京据有虎踞龙蟠之势,长江天堑之险恰恰却成了中国历史上偏安苟活缺乏开拓精神的象征。

家园 应该是“婊子无情、戏子无义”

说的是婊子接触过的人几乎都是动物而且几乎都不如动物,所以婊子只能无情;而戏子演尽数千年帝王将相宫廷逸事,有义之人没一个有好下场,所以只能无义。

换句话说,婊子一直是可以有义的,所以有句话说“义婊人才”

家园 花之!
家园 哈哈,“义婊人才”。真是头次听说!
家园 对古人,可以多角度观察;对今人,宜轻装前进。
家园 我看了枪版,以后有机会再去影院看。

你的评论我都认同。

没想到今天一上来就看到你的影评,很高兴;

很久不来,都有陌生感了。

正好让我有机会说:祝新年健康幸福!

家园 是啊,我也纳闷,你忙啥去了呢?老不显身。

同祝新年快乐。

这部电影,就是商业大片。不能用记录片的眼光来看。

家园 北京话也说“颠” 难道是朱棣带到北京的?
家园 赞成只有拍纪录片才是合理的
家园 范老师是南京人啊,呵呵

也附骥尾贴一个自己的观后感吧~

妳在蒙汗药里下酸梅汤!~...

   ——《金陵十三钗》

  

  

  

   直到小枫叫请大家看电影,才多了解一点剧情。一般介意的是在将奥运开幕式整成大秧歌之后,如何处理剧中的战争场面;一个人干掉一个小队,很容易拍摄成李连杰在《方世玉》中长刀在背后插得像唱京剧一样然后杀过去的效果。

   去影院前跟晨大吃饭,冬至、上海。

   晨大也在推崇这部片,说,散场后,再看到日本人,都觉得好恶心。

   小枫在和大家一起看完后,这个看漫画、着迷街舞和日韩妹纸组合的阳光五类,在TX-weibo上留下的文字是:

   这一部不能去回想的影片,因为一个个场景是那么的清晰,那么的真实,悲痛,愤慨,却又带着温暖,如果,想哭,就放声的大哭。铭记今天的幸福。   

  

   晨大是公认的奇葩,听她的话在观影之前;看小枫的文字,是一起从影院出来之后。这是两个很好的样本,当你学会“透明的中性”,你就能真切地看到在心灵的折射之光。

  

  

   能在上海看,确实是无意中的幸运。晨大提醒过有南京话,以前听到的南京话句尾会有“一皮”或是“一米”,简直就是“思密达”or“得思咧”。一开场的镜头还有点摇晃,不过很快就恢复了大作的水准。

  

   展开、交叉火力,然后是巷战,总算不是Dota里开挂模式了。这里没法苛求,已然比想象中要好几百倍呢,小心肝荡漾着喜悦。

  

   《洛杉矶之战》上映后恶评如潮,人类已经无法改变“外星人大片要有场面宏大,还要有严密的逻辑”的影评模式了。那其实是一部经典的巷战教学片,只是不能将假想敌设置为地球上而已。

  

   炸坦克的画面煽情手法很低劣,如果旁白在“那时候的军人就这样……”之前有一句“在我的想象中,”就好了。可喜的是,以后其他场景的运用可谈得上驾轻就熟。

  

  

   和小枫的观点有异,“小”女主角几乎没有什么可表现的,“大”女主角则承担不起和对手飙戏之轻。这已经是一部好莱坞片,一部宗教色彩鲜明的影片,女支女在宗教中原本就是很好的载物。在片尾的演职员名单中就有宗教人士,穹顶、彩色玻璃,都易引起共鸣,中国人不习惯的祈祷场景倒不多,让人惊讶细节的用心。

  

   自《红高粱》以降,影片中就算有古罗马头盔、圣斗士造型,老谋子还能被嗅出是老谋子;而这部片,有可能是辛德勒名单的导演、可能是珍珠港的导演,也可能是最后的武士的导演,但貌似没有老谋子的痕迹了。

  

   只有“大”女主角的选择上,在换成女学生装束前,觉得延续了谋女郎一贯的风格。巩、章、董,还有那些阿娇、林心如,也不难看,却总提不起再多看一眼的兴趣。直到有天和小新哥一起看网页,听到他对一张girl的评价是“村!”,才不禁恍然。

  

   但在女学生装束后,刹那间被触动的是孙俪的眉眼;再回忆她前面与男猪脚调情的片断,简直稚嫩到要去研习《洛丽塔》一百遍。只是,为什么叫“墨”呢,因为男猪脚可以叫“more、more”啊~~

  

   那位探访盲侠被功夫熊猫阻挡的蝙蝠侠,演起来行云流水,情绪变换拿捏得妙到毫巅。难得的是,整部戏隐隐构成一部棋局,男猪脚分明是棋眼,其他棋子几乎没有随手,足以让人惊叹。

  

   那个看似游离剧情之外的中枪后慢慢死掉的小孩,也能呼应片头划断的琵琶弦,引出完整的琵琶曲,在旗袍之外增加中国元素。如果说为揭露道貌岸然的“庆功会” 让两个女子挂掉,还可以设计多种原因的话,让化妆技艺顺其自然地出现,就颇具匠心了。就连汉奸的倒毙,理由都是那么fashion……

  

   那么,佟大为放下的那只女鞋,于是别有韵味。

  

  

   无论如何,这部制作能让这段惨烈进入全球视野,足以让我们向其致敬!

  

   在致敬之后,走出影院,挥不去的是一缕本土化的思绪。老谋子凭原生态的《红高粱》进入国际影坛,现在以《金陵十三钗》彻底好莱坞化。

  

   这是恢弘大气的叙事方式,是泪水和叹惋在爱恨中冰封的存在主义,偏偏有声音不合时宜地响起:

  

   妳妳,妳在蒙汗药里下酸梅汤!~~

  

家园 纪录片也是有不同视角,不同理念的,争议会更大。

不能认为拍成纪录片就解决问题。要纪录什么样的事实,取舍的难度会更大。

对这类片子,其实用不着回避,是烂片还是好片,历史会做出选择。日本侵华期间,还出现过很多“共荣圈”的片子,现在还在吗?

从客观效果看,多数人对《金陵十三钗》影片满意,也就可以了,不能把它看成一般的娱乐片。

其实《金陵十三钗》是一个转折,一个标志,那种恶心人的“日军的人性”终于不再提了,重心也从日军的残暴转移到中国人就算手无寸铁也要抗争上面来了。不再演绎韬光养晦了。

作为观众,还是要坚定自己的正确的三观,要有信心,有希望。类似过去日本人的“共荣圈”三观真的能消磨中国人的意志吗?历史事实已经做出了回答。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