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游踪琐忆——东南形胜之扬州(旧作) -- 铁骑边塞

共:💬28 🌺150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游踪琐忆——东南形胜之扬州(旧作)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份无赖是扬州。”之所以从扬州谈起源于昨晚听了一首童丽的“烟花三月”,温婉感伤的歌声与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中杳然空无的意境并生心中,恰巧的是我前不久故地重游了一次三月烟花的扬州,顺便自然的从扬州开篇。扬州属古“九州”之一,亦称广陵,十大古名曲之一《广陵散》的标题说明这是一首流行于古代广陵地区的琴曲。

扬州兴于运河,也衰败于运河,隋炀帝杨广开通运河,自己多次到扬州恣意纵情,于是扬州营造园林,迭起兴旺,唐代达到繁盛,成为对外贸易海港重镇,鉴真大师便是从这里出海将佛教传入日本,平山堂记述了这段历史。宋金时期运河堵赛,漕运改道,扬州于是萧条,明清之际运河重修,扬州又成漕运枢纽兼具两淮盐运中心地位,由繁盛达到鼎盛,繁华似锦,钟鸣鼎食,箫瑟琴韵盈荡于庭院街巷,清末铁路的修建让扬州失落,式渐衰微。

扬州生活的快意,山水之胜,园林佳处,美食享乐一应俱全。瘦西湖是扬州的名片,以其娟丽曼妙纤美婀娜颠倒众生,它美在纤柔妩媚,美在秀丽清泠。‘腰缠十万惯,骑鹤下扬州’。扬州又是旖旎糜烂的销金窝,挥金如土的享乐地,以杜牧的词“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存。”为证,清代扬州八怪更是名噪一时。

扬州有三把刀,剃头刀.修脚刀和切菜刀,切菜刀成就了维扬菜肴,著名的如三头(红烧狮子头,红烧鱼头和烧猪头),扬州炒饭,干丝等。广陵细点有无馅不入的小笼蒸包最为美味可口,细腻嫩滑,皮薄馅足。明清之际大批徽商云集,将徽州的建筑手法运用到扬州的园林,加之康乾之世皇帝多次南巡,地方官吏绅商争宠于皇帝,园林的以大肆修建,达到‘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壮观景致。现存以何园,个园.逸园,盆景园.冶春园等为代表。剃头刀让住在那里的缙绅商人出门光鲜体面,配以华丽的衣着,争富斗艳。修脚刀无需说了,扬州的搓背师遍及全国的洗浴场所,为各类人搓背敲背,搓去疲劳,敲掉烦恼身心放松得以小憩。

说到徽商不能不谈扬州盐商,明清时论财力雄厚富足,以安徽徽商.山西晋商.扬州盐商三大商帮执全国牛耳,前两者是靠经营发达,那么扬州盐商便是官商结合的产物。汉武帝时桑弘羊上书建议盐铁官营,武帝采纳,盐是民生必需品,铁在冷兵器时代无论生产.作战,其重要性无与可比,要不秦始皇不许民间家中有金属,怕民造反岂不知恰恰二世即亡于造反。盐铁官营国库收入增加,且来源稳定遂为历代统治者所延用。盐商要贩盐先需得到官方的盐引,亦即现在的指标.批文一类的东西,官商勾结势必难免。扬州盐商的豪富预示着官场的腐败。中国的建筑不论园林或是深宅大院,都讲究个遮蔽,从大门看进去不是照壁,便是其它阻隔,以作过渡,要的是胸有丘壑,和我们中国人的做人一样。山石是园林的骨骼,水系是园林的血脉,建筑是园林的五官,花木是园林的毛发,曲径通幽,豁然开朗成文中国园林的典范和定式。

扬州不仅有迤俪和奢靡,还有雄伟慷慨和悲壮。1645年(顺治二年)南下清军进攻扬州,史可法率全城军民坚守孤城抗击清军,阴历四月二十五日城破,清军屠杀全城十天(史称“扬州十日”。史可法城破后自杀未死被俘,不屈不受招降被杀。扬州人民在城外梅华岭驻衣冠冢,以为纪念。衣冠冢楹联书写“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史可法师从左光斗,左光斗任御史时办理屯田,在北方兴水利,提倡种稻,为农业发展作出贡献,他参劾巨奸阉官魏忠贤三十二斩罪。后被魏奸诬陷构陷罪名入狱,史可法贿通狱吏,扮成扫垃圾的进入狱中,看望老师。左光斗受火刑面孔焦烂,膝下筋骨脱露,左苏醒后,用手扒开眼皮,怒斥史可法“你这是自投罗网,我们如被奸人一网打尽,今后糜烂的国事由谁收拾,你不离开,我现在就打死你。”言未落将手中镣铐投向史可法。后来,史可法泣下而言:“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这就是扬州,不同侧面的扬州!

通宝推:听松,秦筝,
家园 首花沙发
家园 花顶好帖——
家园 游踪琐忆——(2)东南形胜之镇江无锡

镇江和扬州隔长江相望,同为长江与大运河交通的冲要。1990年代中期由扬州去镇江,当时还无大桥一说,坐的轮渡,江面开阔水天相接,虽然船员一再劝告不要在甲板上,可我怎舍得放弃欣赏这一眼前美景。那时镇江依旧保持原有风貌,长长的面条粗如筷子,排骨面、牛肉面碗碗劲道浓香,感觉镇江古朴厚重。镇江以金山寺最为闻名,相传当年白娘子曾在这里与法海斗法水漫金山。细细看下来天下第一名刹的自誉,绝非浪得,金山寺始建于东晋,殿宇楼阁依山而建,鳞次栉比,壮观宏丽金碧辉煌,规模庞大,历代以来向为国内禅宗名寺。

镇江是个英雄的城市,也是饱经战火洗礼与蹂躏的城市,演绎过无数惨烈悲壮的故事。南宋时韩世忠在此大败南侵回师的金兀术,郑成功曾经在这里给清军惨痛教训,太平军与清军更是在镇江与清军鏖战经年。1842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镇江之战是其最后一战,在镇江的另一名胜焦山,守将云骑卫巴扎尔率蒙旗军与英军展开肉搏血战,全部壮烈牺牲。镇江守军蒙旗军与入侵英军展开浴血奋战,造成英军重大伤亡损失惨重,英军占领镇江后血腥屠城,一时城内运河关河为尸体覆盖,昭示出侵略者的凶残荼毒,国破家亡的悲惨无奈。

镇江沿江江堤的堡垒现遗迹尚存,厚厚的黄土夯成的炮垒后,炮口对着辽阔的长江江面,扼守进入长江内路的咽喉,一处炮垒中仍有一尊大炮,两三米长的炮身锈迹斑斑,黑黑的炮口冲江而视,它咽不下西方列强坚船炮利带给我们的屠戮屈辱。它时时提醒后来人,一个昏聩腐朽的政府,涣散无组织的人民,阶级对立走向极端的国家,是无法保证自己的安全和独立,无法保证领土完整和人民生命尊严的。

镇江向东南而行经常州到达苏南重镇太湖北岸的无锡,沪宁铁路大运河和锡澄运河交汇于此,既是航运中心又是中国近代工业发轫地之一,也是荣氏家族起家之地,无锡著名风景点梅园即当年荣家私邸。荣氏家族发达首先得益于面粉业,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近代工业的兴起,中国各派军阀在帝国主义支持下连年混战,大批难民逃入城市,提高了对袋装面粉的需求,荣氏家族的面粉业借机兴盛。近代工业不过是纺织、缫丝、面粉一类,终其蒋介石政府所谓经济黄金十年,不过是些轻纺加工等畸形消费品生产,无能亦无力建立起现代机械、重工及军事工业,遇到日本入侵便消弭无形。

提起常州不能不令人扼腕兴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无锡的电子工业已经初具规模,自主研制发展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八十年代更是苏无常并称,而今是苏州一枝独秀,个中缘由无消细说。

无锡地处太湖之滨,风光秀丽,物产丰富,主要风景区除上面说的梅园外,惠山锡山鼋头渚及蠡园。个人认为鼋头渚为无锡风景最佳。蠡园位于五里湖畔,盖因相传范蠡偕西施泛舟五里湖而取其名。传说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现实却往往是另一种样子。公元前四九四年越王勾践为吴俘获,卧薪尝胆,又让大夫范蠡寻找民间绝色女子,范蠡寻到西施王旦一双碧玉,教以容步和诸般悦人技艺,三年乃成献于吴王夫差,靡其心志。公元前越灭吴,夫差自尽,王旦已逝,西施被勾践当做“亡国之物”沉入江底,西施与范蠡泛舟太湖的传说起于明朝,与当时相去已近两千年。

无锡特色美食有油面筋肉骨头开元大混沌,记得当年吃开元大混沌,一色的搪瓷碗,里面飘着云片般混沌皮,汤清味浓;肉骨头以三凤桥肉庄为佳,长方形盘内酱红色肋骨整齐码放,色鲜肉嫩。无锡除有美景美食外,尚有四大书院之一的东林书院,“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名联系出东林书院。

家园 谢上面两位花和沙发
家园 说苏州一枝独秀不太确切

无锡、苏州应该相差不大,但苏州体量大,面积与人口都接近无锡的二倍。没有说“苏无常”的,只有“苏锡常”,现在据说常州已经在南通后面了。

家园 谢谢指正

方家指正能明确一些模糊的地方,校正文中讹误,既是对读者负责,也能厘清写帖者的错误知识,恳请以后多关心,再次感谢!

家园 这么有营养的旅游贴,少见

分明就是包含古今,夹叙夹议,涵盖历史,地理,财经,还很优美的散文。宝推。

呵呵,还没有资格宝推,只好送花了。

家园 【原创】游踪琐忆——东南形胜(苏州)

历史名城苏州春秋时即为吴国都,与无锡同处太湖之滨,长江三角洲,享有“苏杭熟,天下足”的美誉。园林之盛又过扬州,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不但如此,苏州手工业历史悠久,特产如刺绣、宋锦、檀香扇等工艺美术品。苏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一直是皇室贵胄和富豪大贾的用品,清朝更在苏州设‘织造府’,即为皇室提供纺织品,又充当皇帝的耳目。粮米,苏绣、宋锦、脂粉、茶 、扇等无一计数的物品,通过运河陆路源源不断的输往京师,运往全国各地,流到海外。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籍的一首[枫桥夜泊]流传一千三百多年,清幽的钟声至今回荡在寂寞伤感和心境平和的人的耳际心田.由张籍写诗时上朔一千二百余年,美女西施、王旦住在吴王夫差在姑苏为她俩修建的’馆娃宫’中,承欢与吴王,心中又有多少酸悲孤凄。楚国人伍子胥其父奢其兄尚都被楚平王所杀,子婿奔吴.与孙武共辅吴王阖闾伐楚,五战入郢[楚国都],掘平王墓,鞭尸三百。后伍子胥又佐吴王夫差败越,越请和,子婿谏不可,被夫差逼迫自杀,子婿临死要求将它的头颅挂在城门,他要看着越军入城.果然越王勾践在范蠡和大夫仲的辅佐下,献美女西施王旦于越王,消磨他的意志,又施行一系列诡计,吴国最终灭在越王勾践的手中,夫差自刎.应了伍子胥的预测.

范蠡辅佐勾践灭吴后明势退隐,临行留信与大夫仲,越王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应及早归隐,留下”飞禽尽,良弓仓;野兽没,走狗烹。”的传世警言。大夫仲不听劝告不久死于勾践手里。为勾践灭吴起了不小作用的美女西施,被勾践当做“亡国之物”沉入江底,一代绝色佳人香消玉勋.为历代文人墨客叹息,到明初有人写书,言范蠡携西施泛舟太湖,不过是后人的寄托罢了。

当年我住在苏州阊门饭店,那一带是苏州城残存规模最大的一片老房子,延续着姑苏城的流风遗韵,鹅卵石铺地的巷子细细.弯弯,长长的似舞台上演员挥舞的水袖,粉墙黛瓦,瓦楞上墙角处芳草萋萋。顺巷子慢慢走,悄悄的静静的,除了静谧安详似乎没有什么,走过小桥,跨过溪水,再走进的还是巷子,不经意间看到一处院门,两扇门一扇关着一扇敞开,看着不象住户,抬腿进去,地上青砖缝里长着青草,几丛修竹迎面佛来。踩着落叶走过小径,绕出假山,一赢水榭,山石竹草遮掩,一池碧水折出影子。斑驳的亭柱上面楹联依稀难辨,随便坐下慢慢看去,眼前浮现红袖添香,数名歌姬纤手抚弦,檀口轻启,吴侬软语唱出柔柔的歌调。

这种精致雕琢的生活不是姑苏百姓的,百姓的生活是早上打开院门,提出红漆的小木桶,打扫门前巷子,一辆马车沿巷走过,把一个个红漆小木桶装上车,拐入巷子深处。两位少女唧唧咕咕走过我身边,纤细婀娜的身影,细白嫩滑的脖颈.小手晃出我的视线,只是那软款的声音久久萦绕。这时我了悟到她的深厚,建筑是活着的历史,它在默默向我倾诉久远的故事,老住民的日常琐碎,展示给我他们的平实,日用行为之间透漏出往日遗风,他们祖父母的祖父母的祖父母,是这样生活的。

苏州到周庄不足40公里,接近周庄水乡泽国的气象洗去城市的噪杂,太湖水色潋滟,波光荡漾远接天际,无数河流是太湖延伸的脉管,纵横交错的河流沟岔船只游弋。名声望日的周庄便在河围水绕中,一座颇为雄伟壮观的大桥,与桥相连的宽阔笔直大道直抵村中,如此的桥和路大煞风景,水乡的韵味全失。既然是水乡应该坐了小船,在橹声吱嘎中慢慢划入村中,细细领略。只是如此一来,每天进入的人,与现在每天以数万计的游客相比,必定减少很多,其收入也要大为缩水,与开发搞活形成矛盾。

周庄几乎成了江南水乡小镇的代名词.无数画家、作家、摄影师慕名前来写生、创作、留居.五湖四海的游客蜂拥而至。周庄村口是一条宽大的街道,两旁全是店铺酒幌招摇,名闻遐尔的万山蹄在各家店前一流铺陈.色泽鲜亮泛着绛红香气扑鼻,步入庄里果然家家临水,户户垂柳,遍布全庄的河道上.驾娘划着小蓬船,顺着小巷行走,一路全是曲水石桥.石桥种类繁多,无不古朴苍劲.过桥骑楼最能体现了江南水乡建筑风格.四面有窗,古意盎然.河道两旁依水而建的大院,临河屹立的水阁雕梁画栋。这些房屋虽历数百年,风雨兵嫠,仍然坚实牢固.有很多房屋砖墙侵蚀,门窗斑驳,反增添了历史的沧桑感,令人赞叹当年的建造之认真精良.不像如今一些开发商搞的房地产尽是些豆腐渣工程,不是墙有裂缝,就是房顶漏雨,有的盖着盖着竟然倒塌,被称作什么“楼歪歪”啊还是“楼倒到”。

水乡房子是精巧朴拙的.这在元明之际中国大商人沈万山的宅院中体现的淋漓尽致,绝无法与致仕贪官在苏州建造的拙政园相比,沈万山其人亦是悲剧性人物,他为朱元璋的都城南京捐资修城墙,完工后又要犒赏军队,怒朱元璋下令斩首,后改为流放.沈万山商人的精明用错了地方,富可敌国便想财富永固,用财富换取政治地位,玩大了难免招灾引祸,一个人聚敛如此巨大的财富,是不是每天想的都是如何使财富进一步增值,从对财富的支配转用到对政治的影响,并传之子孙万代。

周庄的每一家一户几乎都临岸背水,遍布全村的河网,不仅不是出行的阻碍,反而是通行的便道,门前泊着的船,窗后系着的舟全是代步工具.跨上舟船即可顺着水流河道划向周边的运河、长江.沈万山大概就是从这小小的河道里开拓出海外贸易,集聚起巨额财富吧!

家园 indeed "營養旅遊篇"
家园 谢谢鼓励

尽己所能把帖子写好,希望能对读者有所裨益,碍于知识所限和记忆误失难免有不周之处,希望读者谅解,并对错误和不足之处加以指正。

家园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家园 游踪琐忆——东南形胜(南京)

“西普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刘禹锡的一首[西塞山怀古],道尽了中国的朝兴朝亡。古都南京印证了朝代变迁,先后有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五代南唐、明初、太平天国及辛亥革命时均建都于此,再加上最后的蒋家王朝,真可堪称十一朝古都了。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元末参加起义军,废除元代苛政,先败陈友谅,后削张士诚等割据势力,1368年建都南京,国号明,年号洪武。同年攻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统治,以后逐步统一全国。他普查户口,丈量土地,均平赋役;推行屯田,减轻对工匠的奴役,对抑制豪强贪吏不遗余力。朱元璋出身贫民对贪腐尤其憎恨,通过胡惟庸案、蓝玉案两案共杀五万多人,为对付贪污腐败发明了两种办法,一是“风弹”,监察御史对有腐败嫌疑的官员可以闻风弹劾;二是设立廷杖制度,每次上朝都有锦衣卫一身短打,持杖立于朝上,那位大臣被指出有问题,朱元璋或想惩处哪位大臣,立刻让锦衣卫打手当庭拖到,杖如雨下,死于廷杖的不知凡几。以致那时大臣早上上朝前都要与妻儿家人诀别,晚上平安回来庆幸又偷活一日。朱元璋更是对贪酷官吏扒皮茹草,即便如此贪渎腐败亦无法遏制,关键原因是以寡制众,只有以众治寡方能有希望根除。

底层最广大的群众如何动员起来,成为一种有组织的自觉行动,只有到了现代毛主席以其伟力,不惜被打得粉碎毅然发动文化大革命,做了史无前例的尝试,事实证明对制止官僚腐败堕落是效果最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数千年的封建社会,私有制封建等级观念根深蒂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包括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是私有制,无时无刻不想颠覆社会主义国家。事实证明他们在苏东剧变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颜色革命),同时对改开后的中国进行思想侵袭和诱导,输出资本主义价值观,很多中国人(尤其是所谓的知识分子),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宣传的俘虏。

文革的另一个深层含义是破除封建旧文化,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形态下,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无产阶级新文化。正如主席在其一九四零年一月的《新民主主义论》中所阐述“自周秦以来,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其政治是封建的政治,其经济是封建的经济,而为这种政治和经济之反映的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则是封建文化。所谓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在今日,就是抗日统一战线的文化。这种文化,只能由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去领导,任何别的阶级的文化思想都是不能领导了的,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一句话,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那么社会主义新文化当然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人面大众当家作主的新文化,是劳动光荣,奉献可敬,互助可贵的新价值观。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现在文革被加以彻底否定。这又牵出一个问题,即领袖导师和大众的关系,历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问题,以后再讨论。

蒙古人建立的元朝统治的九十余年,民族压迫贯彻始终,元将各民族按族别和区域划为四个等级。蒙古人为第一等,色目人为第二等,北人[北方的汉人、契丹、女真]为第三等,南人[南宋治下的人民]为第四等。蒙古人对汉民族的统治用一个典故即可说明问题,蒙古人不事生产,每个汉人家庭供养一个蒙古人,他就是一家之主,在家任吃任喝横行霸道,欺凌妇女。月饼原是蒙古人的一种从食,底层的人民不堪忍受长期压迫,起而反抗,利用月饼这种可包馅的食品互通信息约定起义时间,在中秋节到来之际互送月饼传递消息,在里面藏入起义计划,在那一夜晚上,各家杀死在自己家的蒙古人 。第二天一早互相询问“你家的鞑子杀死了嘛?。”元末起义由此拉开序幕,“中秋之夜尝月饼,月圆时分杀鞑子。”中秋月圆吃月饼的习俗由此流传下来。

对南京记忆最深的是中山陵的三百九十二阶台阶和雨花石,中山陵气势庄严,宏伟开阔,不愧近代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哪像现在城建,有建筑无艺术,除了奢华呆板就是粗劣的仿制品。仿古街仿罗马式建筑充斥各个城市,不知设计师的创造性和灵感都跑哪里去了。看来主要还是中国城市建设发展速度太快,整体城市规划和具体建筑设计人员文化修养艺术审美亟待提高。这也是经济高速发展中一些很难避免的现象。中国建设的缺点不少,成绩更大,无论施工速度、效率、质量、难度都可傲视世界。同时也涌现了一些经典之作,如北京奥运场馆、上海浦东整体效果,广州珠江新城博物馆、图书馆、大剧院及比邻的几栋高楼组成的空间感很好。雨花石上的隐隐红迹,沉积着英烈的鲜血

南京古代以夫子庙秦淮河最负盛名,夫子庙是个集会市场,各种商品杂耍艺人汇聚于此,成为市民热闹场所;秦淮河里漂弋着游船画舫,河两岸歌榭楼台可说是花街柳巷,是销魂糜奢之地。其它浏览胜地有玄武湖、莫愁湖、总统府、明孝陵、灵谷寺和栖霞山等

南京即有“六代豪华”,也见证着近代中国的屈辱,民族的悲惨。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于8月29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是(一)割让香港;(二)赔款2100万元;(三)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无处为商埠,英国有权在上述口岸派驻领事,(四)英国货物进出口关税须经两国协定等。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制造了长达6周之久的惨绝人寰的血腥大屠杀。所到之处,奸淫、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罄竹难书。中国军民惨遭杀害者达35万人之多(据1946年远东军事法庭慎重统计,中国军民被集体射杀、烧死、活埋及投入长江灭迹者约19万人,被零星屠杀者达15万余人),全市房屋三分之一被烧。整个南京到处是残垣断壁,死骨纵横顿成人间地狱。这是近代中国自从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沦陷后,不到百年间国都第三次沦陷。

“落后必然挨打”,同样“多行不义必自毙”前面说过,先进的农耕民族屡受野蛮游牧民族的攻打,如何解释,成因不能总归于冷兵器时代吧。即便以中国为例,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半壁江山沦入敌手,此后经过八年民族独立战争,三年解放战争,国家更为贫困衰蔽。新中国甫一解放,国内数百万国民党残余和土匪尚未肃清,南方新解放区土改正在进行。国民经济还没开始恢复下,面对美国将舰队开入台湾海峡,入侵朝鲜直逼鸭绿江,严重威胁新生共和国的安全,毛主席毅然决定出兵朝鲜,打出国门,以世界最落后的国家,力抗挟二战余威以世界最强国美国为首纠集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军队(联合国军),从鸭绿江一直打到三八线,将美国硬硬的按在谈判桌上,靠的是什么呢?1950年和1937年仅仅相隔13年,中国和中国军队为何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不是值得深思!

家园 【原创】游踪琐忆——东南形胜(上海)

上海在南宋末年建镇。“镇”在唐代是一个军事政治机构,所以有藩镇割据之说。五代宋初逐渐演变为地区性的经济中心,由武将治理改为文官治理。元至元二十九年[一二九二年]上海正式设县,标志着上海城市的形成。汉代曾规定县必须筑城,所以县和城的意思是一样的。上海本是商业聚落,又得港口之利,开展贸易,繁荣兴盛便成必然,宋元以来,上海周围地区普遍种植棉花,上海又发展成棉纺织业基地,上海的发展加快,终于在明清时期成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上海一八五三年开埠前,只有五十四万人口,二十世纪初突破一百万,一九四九年达到五百四十六万。这全靠外来移民,移民为上海带来鲜活的力量,形成独特的‘海派文化’,上海租界是列强侵略的产物,它的特殊地位使它成为地主豪绅避免战乱的庇护所,太平天国、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日本侵略战争对租界没带来太大影响,反倒是每次战乱都为租界增加了大批移民。一九四九年后,实行户籍政策,向上海的移民放缓,消除了投机和奢靡,但却建成了很多现代工业企业,从消费型城市发展成制造业城市,并向内地及三线建设输送迁移了大批技术人员和工厂,为形成全国性工业体系作出贡献。改开后资源迅速向城市集中,在外贸导向型产业政策主导下,各种资源汇集于沿海城市,东南沿海城市形成迅速勃兴之势。浦东建设更得益于国家大力倾斜,如今上海大有成为世界性都市的征象,与内地发展形成巨大反差。

儿时起便知道上海,起因于他的产品,“永久”牌自行车,“上海”牌手表,上海的“红灯”牌收音机以及“蜜蜂”缝纫机,当然记忆最深的是上海奶糖,那时去上海出差的亲戚总要带回点上海奶糖,分给亲戚朋友尝尝。在建国后,尤其是工业化初期,国家集中力量建立自己的重工业体系,倾斜于重工业和军工工业,是为保障国家外部安全,为国家长远发展谋,消费品生产自然相对匮乏,不过每年都有所改善。在那个年代谁家能拥有这些东西,是非常让人艳羡的,上海制造业高度发达,上海能生产最好的产品深埋在少年前的记忆里。只是如今这些名牌都不知何去何从,连自行车,化妆品都成了外国人的天下。如自行车,当年的“永久”、“凤凰”而今是“黄鹤不知何处去”,外国的“捷安特”充斥于商店,真不知自行车有多高的技术含量,需要合资外资才搞的了。最近国家出台外资并购中国企业要经安全审查的政策法规,总算头脑开始清醒有,有了较大进步。

现今去过多次上海后,上海留在我脑海的印象竟是灯光迷离的外滩,黄浦江对面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和耸立的高楼,地铁通道里的滚滚人潮,一条条商业街都被人挤得水泄不通,放眼望去,除了头顶的楼房,就是到处攒动的人头,正应了旅游界的一句话,“西安看坟头,北京看砖头,桂林看山头,苏杭看丫头,上海看人头”。表面看到处繁花似锦,烈火烹油好不兴旺。

上海除了人多就是高楼多,金碧辉煌的大楼后面,是上海老市民的弄堂,长长窄窄的街巷淌着污水,两旁拥挤的住户,低矮昏暗的住房上面还要加一两层,真不知道如何上下,家家户户当街做饭,每到吃饭时弄堂里弥漫着熏人的菜油味,那是好几年前的情景,不知现在改造彻底没有。这一串串印记构成我对上海的概念,脑海里尽是些有关上海的碎影断片,竟没一个完整的轮廓。

上海这个五花八门的城市,成为一个象征,一个符号,一个光怪陆离的印记。二、三十年代的十里洋场,横行无忌的青、红帮,投机家乐园的股市,上海的明星、电影、艺人的奢靡生活,上海人的精明。雄心勃勃的上海领导层一心想成为中国现代化的领导者,好像建筑物越高,楼价越高,现代化水平就越高;越能迅速的与“国际接轨”。进入上海的入口处举着“带路”牌子的站路人,在三百六十行外又创一行,如今有了GPS,带路这一行当遇到竞争,诸如杂七杂八的这一切构成上海的象征意义。而今提到上海,除了直观的浦东外滩,抽象的上海股市,其它好像都是空的。

通宝推:玉垒关2,
家园 捷安特不是外国的,是中国台湾的。

捷安特

凤凰自行车还有,只是成了中低档的,永久好象见不到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