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东方的屋顶 一、伍重 -- 藏猫猫

共:💬134 🌺115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不说,真看不出是仿中国塔的。

没一处是对的。12边塔形凉亭?

家园 谢长文

也想起看到过的一个资料:http://www.amazon.com/Joseph-Campbell-Power-Myth-Moyers/dp/B003SXHZEA/ref=sr_1_1?ie=UTF8&qid=1288122959&sr=8-1

家园 【原创】东方的屋顶 五、建筑学家登场

维特鲁威建筑三要素:坚固、适用、美观。

转换成专业的术语就是:结构、功能、美学。

所以当建筑师出场考虑建筑起源问题的时候,结构和功能,当是放在美学前面的。

(btw. 我的一位偶像姐姐说,择偶标准:坚固、适用、美观。

最激情扬溢表达这个思想的童鞋,是一位Willetts在1958年出版的《中国艺术》,Willetts在总结和批判了在他之前的种种理论之后,以传教一般的热情激情扬溢地宣告他的构造主导观,本文前一篇中用引用的对美学源起论的斗志昂扬的批评“Explanations such as these, it seems to me, explain nothing”就是出自这位老兄之笔。

构造!唯有构造,才能解释结构的起源!

在同样抱有构造优先思想的小衲我几乎要冲上前去握住他老人家的双手时,Willetts先生抛出了他对于中国屋顶曲线的假说,并且抢功一样地宣布他才是第一个提出这个思想的:

他认为,中国人使用竹子作椽子,柔软的竹椽在陶制瓦片的重压之下产生的下垂曲线,才是曲屋面的成因。

咣当。

我还是默默退场吧、、、、

1965年,Willetts在他的第二本关于中国艺术的书中,勇敢坦诚地承认了他在前一本书中不着边的错误。然后,又大胆果断地提出了第二个不靠谱假说、、、、留待下回细表。

比Willetts的这种结构假说靠谱一些的,是一种基于功能的分析。认为,中国的屋顶出于对于自然环境的适应。一方面,中国建筑早期使用夯土台基,需要宽大的出檐将台基荫蔽,免受雨水浇淋,同时屋顶在檐口抬高,更好地把雨水抛甩到远处,保护台基和墙体;另一方面,因为屋顶的出檐深远,如果不将檐口抬高,会遮挡视线和挡住阳光,上翘的屋檐保证了冬天更多的日照。

19世纪末关于中国屋顶结构的图示,抬高屋檐对视线和纳光的作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种理论早在19世纪就被提出,被英语世界最权威的建筑史教科书所接受,并且直到今天仍然在东、西方盛行不衰,作为中国的民族主义学者阐述中国科学技术的论据。

在中国学者的论述中,引入阳光的论据来自于《西都赋》:“上反宇以盖戴,激日景而纳光”,一般认为,反宇即是反向上扬的屋檐。

远抛雨水的论据来自于《周礼·考工记》:“上欲尊而宇欲卑,上尊而宇卑,则吐水疾而溜远”。虽然《考工记》此句出自《轮人》,讲的实际是马车的车盖,但不妨碍民族主义技术史学家每每在需要时拿出来用作先进屋顶结构的证据。

我已经亲眼看到了三个结构工程出身的研究者,用物理学上的“最速下降线”理论曲线,来核查验证古代建筑屋顶曲线。

第一个发表在期刊上,引发了一场伪科pk民科的口水战;

第二个是我们系老大,在结构力学课上;

第三个正是小衲本人,受到我们老大的鼓舞,打算拓展这个思路做作业,跑去跟建筑史老师讨论,然后,被拍回来了、、、、

对照汉车马画像,上尊而宇卑,当指车盖上部高起,檐部低下,盖弓反翘,便于排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补两句说明,中国屋顶的檐部处理,远抛雨水的功能肯定是存在的,但是,在讨论起翘屋檐的起源时,“上尊宇卑”之辞不适于作证据。

另,最速下降线理论用在验证屋顶曲线上的荒谬,在于物理计算的理想值,与现实情况相去甚远,比如流体不是刚质点;瓦面存在摩擦力且随材料各异、雨水存在粘滞力等种种因素,不依靠实验而仅用理论曲线与屋顶作对比,是太过幼稚的。)

小衲有点疑惑的是,排水纳光的环境适应论,早在19世纪末就被西方学者指出,但所有持有这种理论的西方研究者都不曾引述过中国的古籍文字,我不确定这种思想是他们完全基于建筑功能的独立推测,还是有更早的汉学家提及中国文献的影响。

铁牛。

关键词(Tags): #木头史诗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不用瓦的话是不是用铅皮啊

英国有好多遗址是亨八宗教改革时拆掉的abbey.一般都是墙还基本完好能看出个建筑物大体形状来,但屋顶都没了,据说就是当时拆的时候省事只要把铅皮一扒时间一长屋顶自然就塌了

家园 送宝鼓励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家园 有用石板的,但更多的是木板上蒙铅皮
家园 屋顶假阳台有此一说

最近在和耶和华见证人辩经,正好看见小册子上有一段,说是圣经有云,要防止对别人可能的伤害,屋顶上要有围栏。

家园 这个这个

屋顶上的balustrada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东西,圣经时代还没有这个东西吧?

家园 时不我待啊

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我们将去向何处。这3个问题实际上是相互关联的,一般情况下,回答了前一个,才能回答后一个。

但现在的中国,貌似是反着来的。先找个目标,比如和世界接轨。美国是怎么样的,我们就怎么样。然后,大干快上,超英赶美。1958年,是豪言壮语,是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结果超英很难,赶美没戏。现在,新闻联播一类的喉舌已经基本不再提接轨的说法了,而汽车产销量2009年超美,发电量今年超美,至于全球的吊车,我忘了比例了,反正应该一半以上在中国。Obama说,美国不做老二,但实际上,美国做老二的地方只会越来越多。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尽管已名义汇率计算,貌似美国比中国富裕多少。但财富的基础是生产力,创造财富的基础是勤劳聪明的劳动者,这点我越来越相信古道老井的判断

正常估计一下,如果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2013-2015期间中国GDP超过美国.人均生活质量2017左右与日本持平,2020-2022与美国持平.这里相比的是实际物质财富享受与生活服务环境.2020年后中国人可能出国和现在下乡差不多,可获取低价超值消费.人均GDP肯定大于美国了.

如果人均生活水平2020就能持平美国,美国再内部出点什么问题。那么可能中国就不经意间的被“称霸”了。世界需要一个“霸主”来维持秩序,假设美国内部出问题了,这个霸主下岗了。其他人又没这个能力,那么中国已什么标准来处理这个世界上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我们用什么是非对错观来处理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

如果美国没有内乱,选择用冷战,热战手段来遏制中国,那么中国更需要一个凝聚民族,团结大众的世界观。毛时代,是拯救全世界水深火热中的人民,这个肯定捡不起来了。

回首历史,秦国和六国争雄的时候。秦国也有争夺天下的精神支柱。我记得大秦帝国连续剧里是说,大禹说,秦人必将“大出于天下”。这句话,支撑了秦人争雄的信念,使他们信心满满在函谷关前,击破六国联军。这句也是有来源的。

史记 秦本纪

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皁游。[COLOR=red]尔後嗣将大出[/COLOR]。”

同样的,如果我们有天要面对美欧俄等的联军,或者其他国际场合的阴谋,我们拿什么来当精神支柱那?

我们可能已经没有1,2代人的时间来慢慢思考了。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庞大的躯体,我们哪怕只是从睡着变成坐着,可能就要把很多人挤下桌子,而站起来以后,可能更多的人被挤下桌子,现在,好像就在这个过程中。当无数人被挤下桌子,而13亿中国人开始享受桌子上的美餐的时候,我们要对桌子下的人说什么,才能安抚那些被我们挤下桌子的人那?

家园 根本没有”中华文明的独特和优越“

我们真的对中华文明了解的太少了,我们住着思想起源完全不一样的房子,读着完全不一样的书,完全没有经历古代中国人每年有的仪式,除了博物馆和几个大型图书馆里面,有多少中国古代的文化被很好的保存了?

我们现在不断强调中华文明的独特和优越,其实是一种自卑的表现。

家园 德国的博士帽一般都是组里的人手工制作的

那个塔还算好的,俺的是烧制的长城......

家园 求照片~~

没pp没真相

家园 其实不惜调的有名建筑多了,艾菲尔铁塔当年也被骂惨了

今天不也成了巴黎的骄傲?艺术这个东西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此一时彼一时的多了。

建筑真的应该形式服从功能么?我感觉七八十年代以后的名建筑基本都是奇形怪状的,很多所谓解构主义的建筑,那些形式我觉得除了impressive以外,好像没有满足啥功能上的需求。

家园 埃菲尔铁塔我觉得挺漂亮

两根对数曲线直刺苍穹。我觉得有点离谱的是卢浮宫前的那个玻璃金字塔,如果说“与周边环境太不协调”“讲文脉”“破坏了古都中心环境布局的整体性”,以此为甚,但是金字塔底下的大厅还是很赞的,适用性很不错。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