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中国的科研发展真是那么炫目吗?兼回冷酷的哲学 -- 流沙河

共:💬163 🌺49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中国的硬件哪里来的“相差无几”

硬件还差的远。也就是清北科等少数几所学校的设备能跟上国际先进水平。其他学校还差的远。而且人才培养也还要补课。你看清北科的设备上来以后,出的成果不是越来越多了吗?

家园 科学研究本来就是要激励、要督促的

美国人也是一样。只不过人家发展比较好,有些东西比较普遍,不会特别重视罢了。相比于美国科研的资金投入,中国的所谓“重金”已经可以说的上是多快好省了。

中国现在千金买马骨,招揽人才回来,一方面是提高科研能力,一方面是加强后续人才培养。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持续能力的方案。

大学科研本来就是产业离得很远。总过目前在做的也有招揽回国创业的,也有不少成绩。

我不知道你所说的“科研原动力”是什么。

中国的产业升级和大学科研往往是关系不大的。因为中国所需要升级到的,往往是外国成熟产业,需要的是降低成本、同时实现质量上的接近。这些需要公司的工程研究人员,而不是大学的科研人员。这一类工程研究是不可能出论文的。所以从论文角度论述产业升级,完全是缘木求鱼。

大学排名位置靠后有什么奇怪的吗?中国大学硬件很少有能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的。大学正儿八经培养的第二代人还没有完全走上科研岗位,现在就评论中国大学,未免还太早。想想现在在大学里任教的人,都是什么年代培养出来的,那个年代的软硬件条件怎么样。中国大学暂时落后有什么值得惊讶的么?而且中国大学的排名不是一直在提升么?

家园 后进者就是要功利,要讲究实用主义

后进者没有这个喝下午茶慢慢聊天的奢侈能力

家园 为什么飞机会飞上天,这个理论很明确,蒙的是具体的方程
家园 你说的这个问题应该这样理解

中国的企业,需要进行世界领先的科技研究的,基本没有。只是我们产业现状决定的。

大学的研究,特征之一是时间长、能快速实现经济效益的少。但是成本相对低、视野非常广阔。所以往往只有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公司需要这样做。

中国的企业,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往往不是寻找一个搞段突破点,而是怎样成功实现别人已经实现了的东西。而且要快。大学科研的优势无法体现,劣势却非常显著。所以国内公司,除非一些很特殊的东西,否则都不会交给大学来做的。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公司自己来雇佣工程研究人员,很可能能比大学要做得更快更好更省钱。

家园 估计再过几年企业的研发就会有个爆发

要研发必须要有能搞研发的人才。我们2000年和宁波一个年产值2000万左右的制造企业合作,对方最高学历是高中毕业,怎么研发?在我们提议下,招了三个本科生,两个退休的工程师,搞起了一个小小的实验室,这才算有了合作的基础,他们自己独立的研发能力还是没有的。

这几年随着大学扩招,研究生扩招,具有独立研发能力的硕士,博士逐渐进入这些中小企业(我的一个师弟博士毕业就去了家乡一个私营制造企业),集少成多,我的估计是中国企业的研发很快就会进入一个爆发期的。现阶段企业的研发滞后于高校科研单位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关键词(Tags): #产学研
家园 现在不就是这样搞得么?

申请基金不都得有几篇说得过去的SCI文章才行么?

这样搞太急功近利了

家园 科研就是靠堆钱和人力的观点

坚决反对

没有好的体制,再堆多少钱都没戏。不要拿海归的人才沾沾自喜,有多少人回来后还能保持在国外那样的旺盛科研产出?“好脏好乱好快活”又是什么意思?在国内做一个老老实实的科研人员,能够过上像样的中产生活不?有房有车???清华出国的前段时间直接公开北斗民用码的那位大姐又是为了什么?

前面有说中国的科研经费使用效率还算高,不知道是什么标准?哪儿来的数据?反正我看了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在国内期刊上发的文章,大部分都没什么用,中间又有大部分都是跟踪了一下国际最新的科研动向,现炒现卖,就算结题了。今天看的一篇文章更是把我恶心死,提出一种新算法,居然说无法评价效果,让读者自行判断!!!项目号不说,免得麻烦。自然科学基金分大饼的情况,但凡高校的都知道。这还是国家级别的,省以下的情况,大家按照社保基金、扶贫资金什么的对付着想吧

老美的文章当然也有废话,但按比例算绝对不高。美国可没有副教授平均一年必须发一篇核心以上的期刊文章之类的狗屎龟腚。按我目前看的领域讲,有些文章被认为有先天的disadvantage,但是没办法,其他途径也有各自的问题。在没有最终成熟以前,大家都还要向前突破。

老美的制度并不完美,说句不好听的话,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那就不是问题。别忘了他们二战后从德国、从欧洲抢了多少人才,多少成果过去,才成就美国今日的辉煌。

中国人的科学精神跟西方人比还差得很远,连尊重科学都没做到,说什么制度的,都是白搭。先把基本的诚信问题解决了再说。

另外,关于方法论

对于什么产业升级的来说,中国目前最大的短板是什么?难道是缺钱?那四万亿都拿去干嘛去了?我觉得十三五之前中国都没有办法做到有效的产业升级,除开其他因素的影响,21世纪最贵的是什么?人才。中国目前根本没有足够多的能够支撑各种产业向高端发展的人才。这已经被90年以后中国的教育体制钉死了。

关于高考报名人数的影响

写上面这个帖子的第二天,就是这条新闻:中国将取消高校等事业单位行政级别。也不是我先知先觉,只能说咱领导早就得到了风声。这是一个姿态,目前我对胡总运筹帷幄的能力还是比较相信的。

忙总对于企业科研水平的看法

我的回复

家园 任重而道远

我是做软件的,每天用的:硬件,处理器是因特尔的;软件,操作系统是微软的,数据库是微软的。深深感觉,我们的科技发展道路,还任重而道远。

家园 好吧,谈谈我能感受到的科研教育现状

现状是:

网上的中文资料基本是过时和不靠谱的。

包括本科的基础课教材,国人写的基本是垃圾,也有较好的,但是抱歉,大家没有精力去鉴别。我所知道很多人是直接屏蔽中文原作者的书,都是影印版加翻译版。不是说老外的书都好,但是直接选择英文经典教材是最省事和保险的做法。国内教材的平均质量比90年代初恐怕都有下降。

很多产业研发-》生产-》挣钱 的正向循环根本没有建立起来,追赶是必要的,不过,找到或大或小需要原创的地方真就那么难啊。

悲观的预期:

我儿子这拨人恐怕抛弃中文科技资料依然是明智的选择。

感慨:

SHOU YIN 或许强身 , YI YIN 一定误国。

虽然我是准备脚踏实地不得瑟(其实也没得瑟的本钱),好好干好本职工作。但是亲爱的教委啊,在企图自编几本基础课好教材的同时,能不能买断一些经典教材的大陆版权啊,引入竞争也好啊。

家园 出现在教科书上应该比很多药奖的研究更牛
家园 不做出具体成绩,不好判断一个科研人员是否有能力吧
家园 这个不反应当前的科研水平

教科书里出现的很少有最前沿的课题,里面出现的人物和内容还不如炸药奖与时俱进。

家园 这个是要累积的,中国才阔了多少年?

不说远了,你就问一问十年前国内大学的基础学科的经费有多少,那时候青年教师都还住筒子楼呢。

美国的科研制度说白了就是砸钱抢人。欧洲很多做得好的都被美国拉过去了,不就是美国的钱多经费多。好像教授工资最高的地方是香港和新加坡,他们怎么挖人的?他们先出钱请一个由美国欧洲资深教授组成的委员会,然后委员会给出建议,假如你们要挖某方面的人才,你们要准备多少的科研经费,多少的工资才能把人从美国欧洲挖过去,而这个科研经费相对美国的比例大概是多出了30%.

家园 基础学科的教材都是过时的

所谓的英文经典教材还不都是几十年前的,也没有最新的,最多是修订过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