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红楼品读]世外仙姝寂寞林 -- 出尘

共:💬5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红楼品读]世外仙姝寂寞林

作者:水上的歌者 提交日期:2004-8-13 9:35:07

  误读红楼之一:世外仙姝寂寞林

  

  

  提起林妹妹,大家想起的,都是她的刻薄,小气,爱吃醋.是一个很小心眼的女孩子.曹雪芹历时十载,增删五次,耗尽心血,而且用了一个极美的神话故事开头,难道就是为了塑造这样一个女孩子吗?一个美貌的,有才气的,但是性情尖酸刻薄的女子?这样的女子,有没有可能是飘然世外,饮风食露,袅娜风流的阆苑仙葩临凡,西方灵河之畔的绛珠仙草下世呢?

  

  其实不是这样的.

  

  大家对她小气刻薄印象的产生,无非是几件小事造成的.

  

  一:送宫花.

  

  薛姨妈得了十几朵宫花,为了向王夫人显好,也为了证明自己的女儿朴素大方,“从小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转送给王夫人的女儿以及侄女儿迎春,探春,惜春,和黛玉.下人周瑞家的奉命送花.她先送贾家三春,最后才送给林妹妹.林妹妹一看就问:“还是单送给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都有呢?“周瑞家的说:“各位都有了,这两支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不给我.“

  

  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丫头,被黛玉这样当面一说,“一声儿也不言语“.暗自生闷气去了.黛玉得罪了她,也等于间接得罪了王夫人.但是,黛玉真的说错了吗?

  

  贾府是侯门公府,诗礼大家,“与别家不同“的.连林黛玉这样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当朝探花林如海的女儿,走进贾府,还“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走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吃饭时的座位是很有讲究的.黛玉的座位在贾府三春前面.而如果薛宝钗也在的时候,宝姐姐的座位又排在林妹妹前面.因为林妹妹是贾母的外孙女儿,宝姐姐是王夫人的外甥女,;在父系氏族的封建社会,来自母亲一系的亲戚,比起父亲一系的亲戚要疏远些.林妹妹和宝姐姐比起来,林妹妹是半个主人.宝钗的座位在黛玉之前,黛玉的座位在贾府三春之前,都是尊敬客人的意思.周瑞家的送宫花先送自己家的小姐,最后送给客人,是很明显的藐视.黛玉若是不说她,才叫怪了.

  更重要的,林黛玉那年才九岁.心直口快,有话就说,不会去理会得罪人不得罪人或者什么人可以得罪,什么人不能得罪的问题.到了后来,她十五岁的时候,凤姐抄检大观园,不去抄宝钗的蘅芜苑,却去抄她的潇湘馆,并且从紫娟的箱子里抄出宝玉的东西,王善宝家的幸灾乐祸,暗示凤姐治罪紫娟的时候,她不是没说话么?在宝钗派婆子给她送燕窝的时候,她明知那个婆子在违规赌博,不是还一边赔笑说:“耽误了妈妈发财“,一边拿了几百钱赏给那个婆子么?她幼时十分瞧不起赵姨娘.赵姨娘来了的时候,大家都站起来,独她和凤姐坐着说话.十多岁之后,她看到赵姨娘,不是“忙赔笑站起来,说’难为姨娘想着’“吗?

  

  她本是世外仙姝,尘缘尚浅时,心直口快,爱恨由心;深陷红尘之后,她和普通少女一样,在成长,在察言观色,在隐匿自己的本性,迁就世人,并且体谅照顾自己心爱的人.假以时日,她不难成为一个贤惠的妻子,一个潇洒大度的管家人的.

  

  二:探宝钗.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是十分好看的一回.也是促使人们认为黛玉十分小气刻薄的一回.

  

  宝钗的“金玉良缘“一说,始终是黛玉心中的一根刺.每天都刺的她心里发痛.换成别的少女,看见自己心上人身边出现了一个又比自己美,又比自己温柔的女子,那个女子,还偏偏和心上人有“金玉良缘“一说,多半是黯然引退了.可是,黛玉不是这样的.她不但不是这样,还多方阻挠宝玉和宝钗接触.只要看到他们在一起,她想方设法也要跟来.明的闹,暗的哭,一直弄到宝玉柔肠百转,心里梦里也只有她一个了.

  

  这回是宝玉和宝钗第一次单独接触.“宝玉此时与宝钗就近,只闻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此时若黛玉不来,他们二人的感情加速发展,也未尝不可能.可是,她来了,而且,是“摇摇的走了进来“,可见身姿是何等的风情万种.一下就把自命端庄的宝钗比了下去.她一来,又是抿嘴,又是巧笑,又是含酸带刺的取笑宝玉,使得宝钗面对她的讽刺,只能装傻,一遍一遍的说:“我就更不解其意了.“黛玉半笑半不笑,半真半假,借着紫娟送手炉,又把宝玉宝钗二人说了一顿.自她一登场,就完全控制了局面,成为人人瞩目的第一女主角.吃过饭后,她叫宝玉:“你走不走?“宝玉曳斜倦眼说:“你要走,我和你一道走.“黛玉一听,立刻亲自给宝玉穿上斗笠,披上蓑衣,二人相携离去.

  

  若是这段拍成现代剧,就是粉红女郎和革命女同志的大比拼.在这次和宝钗的较量中,她大获全胜.最后的给宝玉穿衣之举,简直就是示威了.

  

  有一件东西,是万万不能拱手让人的.那就是爱情.李寻欢将林诗音让给龙啸云,造成三个人一生的痛苦.比起娇怯弱女林妹妹的主动争取来,小李飞刀李大侠,不会觉得惭愧吗?

  

  再有就是葬花那一回.林妹妹去看宝玉,却吃了闭门羹.丫鬟说宝二爷吩咐了,不准放人进来.可是,宝钗却在里面......换成现代女子遇到这样的事,肯定是不会去葬什么花的.多半是叫110来帮助开门,准备捉奸捉双了......林妹妹其实还是挺温柔的.

  

  三:林妹妹小气吗?

  

  

  林妹妹对宝玉和他的那些丫头的关系,心知肚明.但是,从来没吃醋过.换到现在,林妹妹就是一个只注重精神出轨,而不注重身体出轨的女朋友了.她不是对宝玉说“你的那些姑娘们“吗?她不是对袭人说“我只拿你当嫂子看“吗?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她从来就没要求过宝玉守身如玉过.

  

  对于宝玉这位多情公子的风流个性,她了解的很清楚.

  

  宝玉脸上有唇印,她亲手帮他擦去,说“你又干这些事了?干也罢了,还偏偏带出幌子来,让舅舅知道,又是一顿好说了“;宝玉对龄官调情,结果被拒绝了,郁闷万分.大家都不知道是怎么了,只有黛玉“心知他又在哪里着了魔过来“----知道宝玉又发了一回花痴了;宝玉私祭金钏儿,合家为他的失踪惊慌.连曹公都没明说他干什么去了,黛玉却知道.她知道那天是金钏儿的忌日,宝玉肯定出府祭奠了.但她也没明说.看戏的时候,她借评价戏中人物时方说:“这王十朋也不通的很,不管在哪里祭一祭也就罢了,必定跑到江边作什么?天下的水总归一源,不拘那里的水舀一碗看着哭去,也就尽情了.“她理解宝玉的情感,但是,却暗示宝玉不应该出府,闹得家里人仰马翻的.她在宝玉身上是多么用心啊!体贴,温存,以及理解.对着一碗水去思念跳井而亡的旧女友,这个观点近于“禅“了.林妹妹可以得最佳创意奖.

  

  就是这样一个温柔,灵慧,体贴,多情的少女,只因为小时候的心直口快,而几百年来一直背着“小气刻薄“的名声.可见世人误读红楼了.

  

  林妹妹和湘云因为性格相近的缘故----都心直口快,而屡屡争吵.她甚至说:“要饶了云儿,我再不活着.“可是,说完之后,她又和湘云共眠一床了.可什么时候也没见过湘云和她那样推崇的宝姐姐同眠啊.香菱学诗,博学多才的宝钗就在身边,可是,她情愿跑到潇湘馆去请教黛玉;寄居大观园的妙玉无端抢白她:“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黛玉知道她天性乖僻,不好多话,也只是吃完茶走了出来.事后,她还不是和妙玉一起作诗,并且还在妙玉那里留宿过一回么?

  

  说黛玉小气,实在实在是冤枉她了.

  

  

  四:黛玉的归宿

  

  宝玉对她的评价是:“极聪明清俊的女孩儿“.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飘逸如仙,多情似水,玲珑似玉.她是水晶心肝玻璃人,她今生只为还泪而来,她对宝玉说:“你不必管我,你好我自好,你失我自失“.她才气纵横,高贵矜持,外纯内媚,美艳风情;她“成日家情思睡昏昏“,被宝玉听到,羞得脸向床里装睡.那位无暇美玉,红尘中的贵公子,对她宠爱万般,爱她超过爱自己.

 只有一个被爱中的女子,才会那样容易流泪,那样衿贵,那样浑身散发着幽香,清洁得不食人间烟火,不能受一丝儿委屈.

  

  还泪而来的仙草,泪尽之后,复归于西方灵河之畔.只剩下宝哥哥“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了无生趣.那个为他写诗,为他落泪的女子,那个雨夜为他拿玻璃绣球灯的女子,那个笑说“我们岂不是画上画的渔婆渔翁“的女子,那个一到怡红院就先翻他所看的书,所做的词的为他操碎了心的女子,永远的从他生活中消失了.繁华落尽,世间种种,终必成空.怡红公子也终于了误,履行他的誓言,出家为僧.

  

  高鄂安排的掉包计是经不起推敲的.林妹妹也必不可能是在那样被欺骗的情况下,凄凉的死去.宝钗曾说“怪不得老太太疼你,众人爱你,如今连我也怪疼你了“.她俏语娇音,生性率直,还具有很好的幽默感.大观园里,是她屡次带着众人说笑,给花柳增色,为那个繁华富贵乡的森严之地带来无数生气,以及青春的气息.那样一身骄矜,一派高贵的仙子一样的女孩儿,怎么会说什么“我的身子是干净的“这样斯文扫地的话?怎么还会在临死之前说“宝玉,宝玉,你好......“就此咽气呢?那样疼爱她的凤姐和贾母,又怎么会作出“掉包记“这样的催命之举?

  

  还有的红学家撰文说林妹妹是投水自尽的.这种说法令人郁闷之极.葬花的女子,连花儿都不希望它流到水里去.因为:“别看这里的水干净,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她说:“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花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是随土化了,岂不干净?“连花儿也不舍得它落到水里去,怕脏,何况是自己的身体呢?生于大观园,死于大观园,日久不过是随土化了,这才是她的本意.这也才是真正的质本洁来还洁去.

  换个角度说,未婚女子不明不白的投水自尽,是要被万众猜疑的.她爱贾宝玉,但是不能说.连湘云这样爱开玩笑的人,也不会用这个取笑她.宝钗那样处心积虑的编金玉良缘的故事,想嫁宝玉,可是,一旦被她的傻哥哥说破,她不是哭了几天几夜吗?封建社会,高门大族的小姐,说她思春,那罪名可是比说今天的小孩们早恋,要严重几千倍的.若是宝玉一结婚,她就赶着投水自尽,那岂不是没有见识的民间愚妇所为,诗书传家的林黛玉怎么会做这样玷辱门楣的行为?

  

  一部红楼,真成一梦.加上所谓的红学家的误导,更令人无所适从.也许,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具备了一定的资格以后,就可以张着嘴巴不顾事实地胡说八道,将一些荒唐的联想强加于世人.

  

  而林妹妹仍在世外,临风婷立.

  

  真是: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日已昏.

家园 【文摘】[红楼品读]贾母真的喜欢宝钗吗?

作者:水上的歌者 提交日期:2004-8-13 17:26:46

  误读红楼之二:贾母真的喜欢宝钗吗?

  

  

  在高鹗续的后四十回《红楼梦》里面,贾母和王熙凤使用掉包记逼死黛玉,让宝钗冒充黛玉的名字嫁给宝玉。

  总觉得这个结局太戏剧化。高鹗编故事的能力太强了。就象现在的一些八卦编剧,什么荒唐的事儿,都往历史人物身上凑。那些清宫剧以及皇帝公主剧的编剧们,个个都是高鹗的徒子徒孙。

  

  一边洞房花烛,一边焚稿断痴情,魂归离恨天。悲是固然悲了,挣了很多老太太的眼泪。可是,这真的符合曹雪芹的原意吗?这真是能够发生在红楼梦里的故事吗?

  

  作为贵族小姐,薛宝钗要冒用别人的名字,才能把自己嫁出去,也忒没面子了。而林妹妹作为公府的嫡亲外孙女,却传出已经婚嫁的消息,这叫她怎么做人?以后还有谁会要她呢?当然,老师们告诉我说,这就是封建社会里那些当权者的本来面目:阴狠,冷酷,无情,不会为他人着想,一心只考虑自己的家族利益,逼死人命也在所不惜。

  小时候,这样的说法也能让我相信。但是,通读红楼之后,我只想怪那些老师太不看书了。

  

  封建社会的当权者是不是冷酷无情我暂且不说。我只想说:贾母真的喜欢宝钗吗?

  

  

  一:贾母喜欢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

  

  她喜欢凤姐。

  

  贾母喜欢王熙凤,那是无疑的了。凤辣子活泼大方,能言善道,总是能把贾母哄的哈哈大笑。她不仅仅是贾府的当家人,也是贾母的开心果。

  凤姐的性格,绝不是什么温柔端庄之人。她对待下人严厉苛刻,对二姐秋桐等人费尽心机,贪财妄为,心狠手辣。但是,她呈现给贾母的,却是活泼机灵,心细周到,爽朗大方的一面。贾母喜欢的,也正是这一面。她这样的性格,显然和薛宝钗“罕言寡语,安分随时”的性格,是大相径庭的。贾母再糊涂,也不会看不出凤姐不是安分之人吧?

  

  她喜欢鸳鸯。

  

  贾母喜欢鸳鸯,喜欢得一天也离不了,少了她吃不下饭。连那样胡子斑白的做了大官的儿子,问她要鸳鸯做姨娘,她也不给。不但不给,还怒恼的不得了。使得贾赦大半年的不敢见她,只打发贾琏日日向她请安。

  鸳鸯是什么样的人呢?

  从鸳鸯女誓绝鸳鸯偶那节可以看出,她是个性情刚烈的女孩儿,个性极强。鸳鸯是在贾母身边长大的,不仅是鸳鸯,琥珀,紫鹃,翠缕等一干丫头,本来都是贾母的丫头,从小一起长大的。若是贾母喜欢温柔端庄那样的性格,这些女孩子能一个个出落成那样千姿百态的个性吗?紫鹃帮着黛玉出主义,象姐姐一样照顾着黛玉,完全不是传统要求中的奴才丫鬟;跟着湘云的翠缕和湘云一样天真活泼;即使很少出场的琥珀,在看到宝琴极受贾母宠爱之后,她认为宝玉或者黛玉一定会妒忌。寥寥几语,显现出一个话语天真,没有心机的女孩形象。

  难怪凤姐取笑贾母说:“谁教老太太会调理人,调理的水葱儿似的,怎么怨得有人要?”

  

  她喜欢晴雯。

  

  晴雯的样子不用说了。“削肩膀,水蛇腰,妖妖侨侨”,“眉眼有些象林妹妹”。是个长像妖媚,性格刚直的女孩子。王夫人深憎她,把她赶走以后去回贾母。贾母却说:“晴雯那丫头我看她甚好,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她,将来只她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王夫人一听,编了一大堆谎话,什么晴雯“调歪”,“不太沉重”,“得了女儿痨”。说了一车轱辘话哄贾母。贾母一听,也只得罢了。

  

  可是,她喜欢晴雯,却是肯定的。

  

  她喜欢宝琴。

  

  宝琴“年轻心热”,十分可爱。贾母一见就欢喜非常。她问薛姨妈宝琴的生辰八字。薛姨妈估计她是想为宝玉求配,只得半吐半露的告诉她,宝琴已经许配人了。

  

  这一段,现在已经有读者注意到了,贾母是明问宝琴,暗拒宝钗。

  宝琴是和李纨的婶母,以及刑夫人的侄女一起进京的。三家人一路结伴同行,宝琴已经许配人家的事情,贾母会不知道吗?此时,金玉良缘的说法已经有好几年了,薛宝钗已经是个十七八岁的大姑娘,宝玉也有十六岁了。若是贾母认同金玉良缘,她还需要等什么呢?何必去问已经许人的宝琴生辰八字?

  

  贾母喜欢的女孩子,几乎都是一类人,都是性情直率,机灵活泼,能言善辩的。这些女孩子身上,都隐约有黛玉的影子。但是,没有一个人身上有宝钗的影子!

  

  她不喜欢王夫人。她对薛姨妈说:“你妹妹可怜见的,木头似的,公婆面前就不显好。凤儿嘴乖,怎么怨得人疼她?”

  

  她虽然也当薛姨妈的面称赞过宝钗。但也不过是亲戚之间的场面话罢了。宝钗在贾家一住多年,若是贾母连这样的话都不说一句,成什么样子呢?

  

  

  二,贾母真的喜欢宝钗吗?

  

  贾母带着刘姥姥游大观园时,去了黛玉的潇湘馆,去了探春的秋爽斋。潇湘馆“更比大的越发整齐了。满屋子的东西都只好看,都不知叫什么,我越看越舍不得离了这里。”(刘姥姥语)。秋爽斋三间屋子并不隔断,陈设典雅,华丽中透着大方。贾母在潇湘馆发现那纱窗旧了,命人用大家都不认识的料子“软烟萝”糊在窗户上。在秋爽斋,只找出一个毛病,就是“后廊檐下的梧桐”太细了,还没长成。可是,在蘅芜苑,她老人家几乎吓了一跳。“及进了房间,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也许宝钗不是故意要显得自己朴素,会过日子,也许她天性就是如此。可是,她这样的性格,贾母会喜欢吗?

  贾母摇头说:“使不得。倘或来有个亲戚,看着不像;二则年轻的姑娘,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

  “我最会收拾屋子了。她们姐妹也还收拾的好。我看他们不俗。”

  她们姐妹,指的就是黛玉探春了。因为贾母刚从她们的屋子过来的。

  

  黛玉的潇湘馆,竟然摆得比荣国府的大房还整齐。满屋子的东西都好看,却认不出来。可想而知,黛玉是个挺奢侈的人。象她那样的小资女子,怎么可能会亏待自己呢?我甚至认为,历来扮演林妹妹的演员总是穿素净的衣服,是错误的。黛玉是很喜欢打扮的人。宝钗才爱穿素。

  而黛玉这样的气派奢侈,才是符合老祖宗性格的。所以她才说:“我看她们不俗。”反过来,就是说,宝钗很“俗”。

  后来贾母赏了宝钗几样东西,还说:“我的梯己两件,收到如今,没给宝玉看见过,若经了他的眼,也没了。”说得那样珍贵,好象连宝玉都不舍得给似的。可是,鸳鸯却笑着说:“这些东西都搁在东楼上的不知哪个箱子里。还得慢慢找去。明儿再拿去也罢了。”----却原来是堆在不知道哪个箱子里,找都很难找到的玩艺儿。所谓人老成精。又是贾母这个饱经世故的老太太的场面话罢了。

  

  

  

  贾母说“两个玉儿”,将宝玉和黛玉相提并论,一对都是她心上的人儿。放鞭炮的时候,她将黛玉抱在怀里;宝黛吵架,她急得哭了,说:“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的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几时我闭了这眼,断了这口气,凭着这两个小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偏又不咽这口气。”

  

  打这行字的时候,我只觉得眼眶都湿了。二玉不理世情,生存能力极差,她岂会不知?她只想着自己在一日,保护他们一日,不让宝玉挨他父亲的打,不让宝玉去社会上接触世情险恶,覆雨翻云;不让黛玉受贾府那些薄情的长辈,势利眼的下人欺负。她每天都为他们操心。她在贾府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她在一日,二玉衣食无忧,没人敢侵犯他们;她一旦闭眼了呢?

  在贾府这样的温柔富贵乡里,贾母也是怕的。因为,她太知道,富贵后面的假象了。

  老太太抱怨着说:“几时我闭了眼,断了这口气,也就罢了。便又不咽这口气!”

  

  没有夸奖,没有客套,只有责备和泪水。这才是真情流露啊!

  我想,贾母即使临死,也是放不下宝玉和黛玉的。她会托付又托付,叮咛又叮咛,才会含着遗憾离开人间。这样一个饱经世故,懂得真性情是多么可贵的老人,她绝对不会用那样恶俗的掉包计来拆散宝黛。即使贾府大厦将倾,凭薛家那样一个破落皇商能有什么用?更何况,宝钗还有一个动辄打死人命的哥哥。这样的人只会连累贾府。

  

  宝黛二人,是完全在贾母的庇护下生存的。大观园的青春,诗意,和美,也是因为这个老人家的慈爱和宽容,才那样丰艳的蓬勃起来。她要存心害黛玉的话,根本就不会有红楼梦这本书。

  

  曹雪芹写青春,写诗意,写爱,写女儿的清洁高贵,也写红尘的浑浊,写人情的冷暖,写世事的无常。他字里行间都是怜惜,怜惜这一场轰轰烈烈的幻灭。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世间种种,终必成空。爱也罢,恨也罢,终归黄土。

  红楼梦不是儒林外史。曹雪芹也不是批判家。他并不想写一个狼外婆的故事。用百万字来铺垫,最后,外婆掀开头巾,露出狼的面目,吃掉了小红帽......

  

  那个童话哄孩子都过时了。

  而在红楼梦里,这个狼外婆的童话哄了人们几百年,还将继续哄下去......

  

  悲哉雪芹!

  

家园 【文摘】[红楼品读]不离不弃,芳龄永续----薛宝钗的爱情悲剧

作者:水上的歌者 提交日期:2004-9-24 18:30:49

  不离不弃,芳龄永续----薛宝钗的爱情悲剧

  

  

  她是一个美丽的少女,身上戴着一个和尚给的金锁,上面刻着八个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续。然后,有一天,她遇到她英俊潇洒温柔体贴的表弟,表弟生下来口中就衔着一块玉,上面也刻着八个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她口中反复念着这几个字,反复念着---初看红楼,我还小,不过是初二。可是,却也禁不住觉得悲哀。成年后再看,更是觉得凄凉。莫失莫忘,不离不弃,多象是爱情的誓言啊。可是,他们不过是被命运捉弄的人罢了。天定的姻缘,一样敌不过人间的爱情。

  

  她不过是一个俗世的少女,温柔的,端庄的,学问渊博,举止娴雅的少女。她的人品得到了所有人的称赞,除了那两块玉---贾宝玉和林黛玉。宝玉心心念念只有一个林妹妹。她去看宝玉,宝玉总是将她支开,说:“老太太正缺人打牌呢,你快去吧。”她只好笑笑走开,说:“原来我是为了抹骨牌来的?”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她无比明白,在那两人的世界里,她只是个局外人。纵使她只能在宝玉睡着的时候,象一个贤惠的妻子一样,坐在他床头,为她绣鸳鸯肚兜,宝玉都还要说梦话,在梦中叫嚷:“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姻缘!”她不觉怔了。

  

  在后来的交往中,她有了很好的心态,时时打趣一下他们二人。她下意识的照顾着黛玉。其实她是个很自信的女子。连那样美丽绝伦胜过画上女子的宝琴,她都能笑道:“我就不信我哪儿不如你。”更别提娇怯怯的林妹妹了。她认为自己比黛玉强---其实不是强一些,为人处世,算计聪明,她简直要强上一千倍。可是,在宝玉心中,“所见过的琼闺秀阁,总未有稍及黛玉者。”连一点点都比不上。

  

  她只不过是高兴的时候扑扑蝴蝶。黛玉却会葬花。会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会幻想“ 愿奴肋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会叹息:“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她的悲吟,令宝玉恸倒在山坡上。宝玉推想:“林黛玉的花容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断肠!”到黛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推之于宝钗,香菱,以及自己,反复推求去,真不知此时此际欲为何等蠢物,杳无所知,逃大造,出尘网,使可解释这段悲伤!

  

  二玉之情,情比金坚。只因为他们是共有一个世界的,那个花落花开,超然物外的世界。宝钗想嫁的是一个贵族公子,一个能光耀名楣,封妻荫子的大丈夫。而宝玉的理想,不过是过一天算一天,终于到了不能过日子时,和心爱的人一起化为飞灰---他理解宝钗,从来不认为她能是那个愿意陪他化为飞灰的人。

  

  黛玉死去,宝玉也就死了。心死了。他敬重宝姐姐。甚至,无论宝姐姐在林妹妹之死时扮演了什么角色,他连恨意都不会产生。就象晴雯死了,他不会恨袭人,只会担心也失去袭人一样。因为在他心中,女儿是值得敬重的。他是那样温和的男人,以至于连仇恨也无法滋生。他只会让自己的心死去。“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空对着,是有名无份。连夫妻之实都没有。高颚的续集里宝钗给宝玉生了个孩子,是不尊重曹雪芹的原意。“琴边衾里总无缘,”宝钗以处女终老。这个不爱奢华的女子,这个让自己的闺房象雪洞一样的女子,雪来香异,姿容绝世,冰雪的容颜下是“焦首朝朝共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貌似冰雪,忧虑年年,孤独一生。谁说她不是痛苦的?

  

  那个年少的早春,那个偎着火炉反复念“莫失莫忘,不离不弃”的早晨,面前的男子容颜如月光一样皎洁。可是,林妹妹摇摇的走进来,走进她一生的悲剧......

  

家园 【文摘】[红楼品读]红楼丫鬟

作者:水上的歌者 提交日期:2004-10-10 14:26:10

  红楼丫鬟

  

   丫鬟,是年轻一点的女奴隶的另一个称呼。可是,红楼,用数十个青春娇媚,活泼可爱,性情各异的丫鬟形象,给了丫鬟这个名词一种全新的定义。

  

  

  紫鹃

  

   紫鹃是潇湘馆里一只娇艳可爱的蜡烛,发着光,将冰凉的潇湘馆照得温暖明亮。

  

   曹公下笔有神。尽管无一字描写紫鹃容貌,可是,却在第六十回,描写五儿时,说道:那五儿虽是厨役之女,却生得人物与平袭紫鸳同类。只一笔,就让我们知道,原来,紫鹃的相貌和俏平儿是不差上下的。

  

   紫鹃也是爱着宝玉的。在抄检大观园的时候,独独就从她的箱子里抄出宝玉的东西。不同于晴雯愤怒的倾箱,袭人谄媚的配合,紫鹃只是笑着。她笑着说:从小儿一起长大,到现在我们两家的东西还没分清楚呢。她笑得自然,笑得大度,似乎她的箱子里有宝玉的旧袜子之类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别说瞒过了凤姐和王善保家的,连读者都以为她箱子里应该有宝玉的东西似的---可是,连袭人和晴雯的箱子里都没有呢。紫鹃这样珍重的藏着是为了什么?

  

   她一心一意的照顾着别人家的小姐黛玉,其实也看不出黛玉对她有怎么好---连她劝黛玉抓紧时间把和宝玉的事情定下来,黛玉还说:我也不敢要你了,明儿就去回老太太把你退回去......林妹妹的嘴巴的确挺坏的。和对宝玉一样,越是亲近越是疏远。她对宝玉发了那么多次脾气,想必对紫鹃,也是一样。可是,大观园里,最爱她的,就是这俩人了。

  

   若是选朋友,最好的自然是紫鹃。聪慧,温厚,体贴。态度也不卑不亢,没有奴才习气。她和林妹妹一样,心中满怀对这个世界的热切期望。她自身就是光源,能让靠近她的人觉得温暖。

  

   就正是因为太热切了,所以,灰心下来也容易。所谓蜡炬成灰。成灰的注定是蜡烛,而不是别的什么。她的结局是出家。她的一点慧心,终于化做佛门前的青灯。

  

  

  晴雯

  

  

   所谓“勇晴雯”,晴雯其实有勇无谋。整个怡红院,成天就是她在乱嚷嚷。也懒,林妹妹去了也不开门,还说是宝玉说了不开的,害林妹妹在外面哭。一般是宝玉的活,袭人叫她做她就不做,而袭人一走,她病的七死八活的,命也不顾地补雀金裘---说到底就是显好卖乖罢了。换到现在,晴雯就是那种有能力却不听支配,却喜欢在最高领导面前买弄的人。办公室里,最惹人嫌的就是这种人了---怡红院算是忠厚的地方了。袭人也算是忠厚的了,成天容忍着她的鸹噪。

  

   心比天高,风流灵巧。妖媚天真,有勇无谋的晴雯。难得有男人不喜欢她的。即使满屋里就她磨牙。听她牙尖嘴利的抱怨,将她胭脂一样的脸捂在掌心。别说多情公子宝玉了,换成任何一个男子也不舍得对她怎么样。这样的女子,最容易打乱男人的计划---宝玉本来是计划和黛玉袭人同死同归的。可是,在晴雯死后,宝玉的祭文却写:惭违共穴之盟,愧迨同灰之诮......晴雯的地位,至少是在袭人之上了。

  

   晴雯是男人的朋友,女人的敌人。王夫人以她过来人的敏锐,恶狠狠的将晴雯从宝玉的身边驱逐了出去---这样的人,到什么时候,都只能是被同性断送的。属于戚夫人和珍妃一流。

  

  

  麝月

  

   怡红院里,最厉害的,不是晴雯,也不是袭人,是麝月。

  

   张爱玲考证,在富贵公子贾宝玉贫贱落魄之后,最后跟在他身边的只有一人,就是麝月。红楼梦这本书的装订抄写之类的工作,也是麝月做的。麝月没有晴雯那样的漂亮,也没有袭人的温柔贤惠,可是,麝月却是最好的。小心而不多心,聪明而不张扬。在怡红院里,她所表现出来的,就是擅长吵架。晴雯不擅长吵架却喜欢与人争吵,每次将自己气了个脸红脖子粗,真是笨蛋。麝月不是这样的。她吵架,有理,有利,有节。厉害都藏在骨子里。擅长吵架的人还必须冷静。会脸红的人是吵不赢别人的。冷静分析,机智出击,然后,大获全胜。麝月就是这么一个人。

  

   袭人去后,含泪说:好歹留着麝月。这是她知人之明处。富贵时大手大脚,连银子也不认识的麝月,却因为她本质里适合市井生活的本性,和宝玉在蓬床瓦灶里,生死相依。保护着,照顾着那个无能公子。

  

  

  袭人

  

   红楼中的丫鬟,人品都很好。鸳鸯性情刚烈,不买贾赦的帐。可是,她平时做人,不偏不倚,连主子们都敬重她。凤姐何止让她三分,简直是让她七八分了。平儿也是这样的人,贤良淑德,有才干,有能力,又懂得做人---这些女子几乎个个都是智商和情商俱高的人。

  

   袭人相较平儿和鸳鸯,要温柔的多。她不象她们一样,是用自己的能力吃饭的。袭人的毕生愿望,是当宝玉的姨娘,让宝玉成为她的终身依靠。所以,她才那样希望宝玉有出息。她对宝玉的期望,和王夫人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所以,她们才那样一拍即合。

  

   也因为红楼中的丫鬟,人品几乎都很好。鸳鸯不会去告发偷情的司棋,平儿也不会告发贾琏。所以,袭人对宝玉和黛玉二人,言辞隐约的告密,才那样令人不能原谅。其实,说起来,袭人作为宝玉的第一个女人,即使对宝玉有小小的吃醋行为,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她当然希望宝玉找稳重的宝钗,而不去找那个他爱得死去活来的林妹妹。

  

   空云如桂似兰。这个温柔的女子,在另一个温柔的,俊美的男人那里终老。桃花又是一年春。年年花发,不知她可会想起大观园中的桃花?

家园 【文摘】[红楼品读]林妹妹为什么不喜欢李商隐?

作者:水上的歌者 提交日期:2004-11-16 11:18:39

  初次看红楼的时候,是十五岁。就要中考了,我却用零花钱买回了一本红楼。藏藏掖掖的看,一个晚上,到底还是被父亲发现了。他一阵雷霆大怒。那时真是不孝,任凭父亲发怒,我自顾自的脱衣服,脱袜子,哼哼说:“我要睡觉了,不要耽误人家休息。”

    父亲狠狠瞪了我一眼,转身走了出去。

    

    父亲关上门,我在被子里继续看。正好看到林妹妹娇滴滴地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了......”那时,突然从心底升起一种奇怪的感觉。

    

    是天荒地渺的雨季。伞里,伞外,教室里,田野上,都是丝丝袅袅的雨。有时候觉得那些雨是彩色的,会跳舞,会说话,会在叶子上开出一朵朵小花里;有时候,又觉得,那些雨是苍白的,空蒙的,望不穿雨季的那一头,究竟是什么?

    

    除了看红楼,也看三毛的书。看她的哭泣的骆驼,也看她的《雨季不再来》。看完她的雨季不再来之后,我再也不看三毛。班上,有时髦漂亮的女同学,神神秘秘的对我说---那语气简直就是炫耀----她说:“我在看三毛。她写的真好啊!”

    我不屑的说:“我最不喜欢三毛了!”

    

    十五岁,仍然象孩子一样,对老师持一种非常畏缩,非常害怕的心理。怕老师,就象是祭坛上的坐着的童男童女,怕即将到来的龙王爷一样。这种心理,今天的孩子们,再也不能体会了。看到他们神气活现的走进课堂,有时还甚至故意惹老师注意的样子,我觉得今天的孩子,在电视电话和网络的熏陶下,是多么自信多么阳光啊!他们从小就是世界的主人,世界的中心。

    

    我们读书的年代,是师权高涨的年代。那时候的老师,大约大部分都是文革时期走过来的红卫兵。他们的野蛮威严,令我们不寒而栗。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还没出生或者尚是婴儿,等到八十年代,我们上学的时候,正好是他们的天下---是真的,因为没有遇到过一个好一点的老师的缘故,我对五六十年代的人,都觉得有点抵触。

    

    那时侯的老师打骂学生是家常便饭。曾经有一次,我们班上英语课的时候大部分人没带练习册,那个三十岁左右的老师,竟然拿着棍子,对班上五分之四的学生每人敲了一记---包括我。只是,对男生敲得重一些,对女生敲得轻一些。而不打学生的老师,例如,体育老师,化学老师,语文老师,大家私底下传说他们是色狼。也许他们没有那么不堪,可是,十几岁的女孩子,是最最敏感也最最有戒心的。即使一个五十多岁的男老师,若要趁着检查作业的时候,摸女孩子的头发---那也绝对不会有一个人认为他是慈祥的,一定要背上色狼的名声。

    

    在那样的环境里,看三毛的逃学,看她的雨季,看她以怎样恐惧的心理描述老师在她眼圈上用墨水画熊猫---看的时候,仿佛是心里被扎了一刀。她的远走撒哈啦,她的沙漠之旅,象是雷电,将我劈的万劫不复。红楼中所谓“轰雷电掣”,也不过就是如此吧?

    

    因此,不愿意跟任何人说起三毛---是的,直至今日。即使报刊上有关于三毛的消息,好的,坏的,都不看。看了,仿佛是心底一个柔软的,会流淌出红色血液的伤口,重新撕开了一般。

    

    那天夜里,我看到林妹妹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了!直觉,觉得她就象是我说“我最不喜欢三毛了”一样。我断定她是撒谎。因为和我同样的原因,不愿意触及,不愿意李义山的身世之痛,缠绵之思,刺痛自己---虽然实际上已经痛了。

    

    李义山说: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李义山说: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李义山说: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林妹妹的“花落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简直就是从李义山的诗中化出来的。一样为草木伤心,一样为花开落泪,一样易于感伤的孤独的心灵。很难想象缠绵风流的林妹妹,不喜欢同样缠绵风流的李商隐,而去喜欢什么杜甫白居易。

    

    若是真不喜义山,肯定不会多情至此,为了他一句诗,而留住满塘枯荷叶。遥想那池残荷,零落飘残,却因了一句诗,而被林妹妹挽留在秋风中,继续临水写意,真是何等幸运啊。就象美人老去,却仍然有人愿意亲吻她的皱纹。自然的四季,人生的四季,每一季都有每一季的美。懂得欣赏的人,永远能在杯中满斟美酒,与天地同庆。

    

    也许林妹妹只是为了李义山写情诗比较多,为了故示自己的纯洁,故意说自己不喜欢他,象今天有些女孩子标榜自己不看金瓶梅一样(呵呵,我是真的不看)。总之,她是在撒谎。她和全世界所有可爱,天真,美好的女孩子一样,即兴的撒了一个小小的,无伤大雅的谎言。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