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从糜烂数里说起 -- 暴笑痴

共:💬29 🌺5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方圆“数里”内的敌人都“糜烂”了

网上比较常见的一个出处是:“城内架西洋大炮十一门,从城上击,周而不停,每炮所中,糜烂可数里。”(计六奇《明季北略》)

有人说这是袁崇焕的奏折所载,以此认为袁崇焕吹牛,不确

家园 有前提啊,“符合科学常识”

怪力乱神不可信

家园 杀伤半径数里吧。
家园 于是不管文体都要用常识来检验……
家园 奇怪啊

罪证确凿 + 死得冤枉

怎么在逻辑上共存啊。。。

家园 看来捧袁的过了年还是捧

反正俺还是黑。。。呵呵

家园 横排左右结构的字不就会出错吗?
家园 这点其实是袁崇焕的一个污点,不过从来没有袁黑提过,呵呵。

反倒总是有人拿什么长城防线上的蓟门天险一线天之类不着调东西说来说去的。

家园 算了

不着调不过是你的评价,多客观不好说?:)

不和你费劲了,年刚过,开心点不好?

算了
家园 这个问题看看地图不就得了,看个地图很难吗?
家园 反间计其实不是乾隆时才出来的

《石匮书后集·袁崇焕列传》

是日,北骑绕城北;山海总兵满桂方到,兵未成列,北骑袭之,大败,全军覆没。满桂侄杀入阵,救出满桂。满桂创重,伏马上驰出阵;至城下,请入陛见,遂言: “崇焕于女直主殂,差喇嘛僧往彼议和,杀毛文龙以为信物;今勾引入犯,以城下之盟,了五年灭寇之局。”上犹未信。有二内官被掳,囚营中逃归;言亲见崇焕差官往来,语言甚密者;又言城上了望,有见敌兵与我兵嬉笑偶语,往来游戏者;又言满桂战不利,差人往崇焕营速其放炮,及放炮皆无钱粮者。上大怒,即遣中使二人召崇焕面议军事。崇焕欲无往而难于辞,乃以军中见疑,请以二中使为质;上即以二中使留质军中。崇焕陛见,上命满桂与之面质。满桂见崇焕御前赐坐,拉之下跪,尽发其通敌奸状;并言其接济寇粮,凿凿有据。崇焕见满桂色变,遂不能辩,免冠请死。上命锦衣卫堂上官拿送镇抚司,即令满桂往统其军。祖大寿闻崇焕下狱,即引大队人马夺关而出,径奔宁远。北骑以崇焕死,饱掠去;满桂以创重毙。

《石匮书后集》是张岱所作。所以皇太极效“蒋干盗书”使“反间计”的基本情节已经在明朝就有了。所差者,不过是清朝正式承认这是反间计罢了。而明朝君臣是不是真有那么傻?“蒋干盗书”,蒋干或许真的很蠢。但曹操岂是那么好骗?只不过曹操顺水推舟,杀了蔡瑁、张允,以彻底消灭刘表的残余势力罢了。崇祯的才智也就蒋干的水平,但温体仁之流老奸巨滑,又怎会看不出所谓内官的“证词”的漏洞?但党争利益高于一切,所以袁崇焕又怎能不死于“反间计”?!

家园 补充森林兄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留下了较为详尽的官修史书,之外还存在着大量其他形态的史料。比如地方志(这东西可信度较高)、游记、读书笔记、信笺乃至奏章、政府工作报告,等等等等

野史就先别提了~

“文明古国”得有体现文明的方式,古代读书人在总人口的比例极少,这些人还是乐于舞文弄墨的。还有些精力旺盛的在山川、地理、民族、风俗等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并且整理总结留下了珍贵的资料。比如前阵子游周陵时了解到的对关中历史山川地理民俗等的总结作出巨大贡献的某清朝巡抚(现在周陵的墓碑修葺于清代,此公名字便在碑上,可惜小弟没有记住),他的著作就很有参考价值。

至于游记、笔记就更不用说了。本人严重怀疑让旅游部门深恶痛绝的“XX到此一游”之类的题词是无良的今人遗传了古代读书人的雅好,呵呵~~~不过这也不全是坏事,咱老祖宗在南海上留下的这些东东不也成了“南海自古是中国XXXX”的证据?

愚以为上述材料也可作为原始史料使用

家园 说的会不会是炮打的敌人溃逃,队伍绵延数里。
家园 因为前后视角不同

罪证确凿,指的是“程序正义”。既然做了,自然是有罪。

死得冤枉,因为程序已经不是一个“优”的option,甚至不是一个“可以容忍”的option,该修改了。虽然法律通常没有回溯的,但是既然“天子戍边”,那就应当从权。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