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也谈中国菜和味精 -- 萨苏

共:💬94 🌺34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可了劲的歪楼啊

其实调味这个东西,太个人化了。有些东西,固然是人人吃了说好,但是你要想天天吃,还能说好,就很难了。妖道不才,把自己的一点心得在这里说一下,也算是抛砖引玉好了。

做法很简单,就是不停的试。每顿饭保证三个菜,一荤一素一凉拌。里面有两个是要保证她们吃过,并且认为不错的,第三个菜呢,就是来做实验,来实验领导们的口味的。吃好了,记下来,以后照本宣科,吃的不好,也记下来,下不为例。

这么几年下来,你翻翻记录本,上面至少有200以上的菜是领导喜欢的,有100左右是领导讨厌的。然后就简单了,分析归类一下,就知道领导的喜好了。

这个时候,调味就很简单了。把领导不吃的完全排除在外,吃的里面,分为三六九等。评价最高的前三类,注意不是三盘子,就是领导的口味。

至于具体的调味,我就不在这里献丑了。您找本家庭日用大全,上面说的比我要详细的多。

家园 这个就是厨艺的最高境界啊

大象希形,大音希声。大厨做出来的,没有一点出奇的地方。

但是吃惯了你的手艺以后,回头出去吃,怎么吃怎么觉得外面做的这么差,这么难吃啊。

家园 从没人这么夸过我

激动啊 !

太有水平了。

最多有人说“好吃!”。问怎么个好吃?“就是好吃!"

升到哲学高度的,

您是第一个.

家园 福州人的BUFFET就剩四大菜系了:炒饭炒面炸鸡酸甜排骨
家园 美味的中国菜,然后是

太难收拾的中国厨房

要是这个问题能够彻底解决,那可是对人类美食和环保特大之贡献。

家园 老派厨师做菜是不用味精的

提味用的是高汤,用味精提的菜味根本就瞒不住真正会吃的人,只要一筷子入口就露馅了。

家园 也看到过味精不宜过度加热的说法.

并且, 味精发明之前中餐就已经相当出名了. 当然不是靠味精的.

家园 主题很对;细节嘛,大家看看就行了,不要真的当真了。

毕竟,萨大他不是厨子,也不是美食家。

很多说法,他可以这么做菜,但这么做是不是就比别的做法更好那要您亲自实验才下结论哈。没有厨子是看菜谱就能炒好菜的。

家园 光用老抽还是不行的

加糖炒色说是色,可不光是色。光加老抽那味道是平的,加了糖以后的红烧肉那味道是立体的。中餐中的很多做法都是加一点点。这就是这么一点点的加上去,好厨师和手艺一般的就分出来了。所以过去管厨师叫勤行。除了说做这行的起早贪黑以外,还有一重意思就是这行不能偷懒。从选料,刀工,火候还是作料上都不能省事。省了事就丢了味。

家园 同意,中国菜是用油的大家

上次日本有个节目“老师没教的事”,里面讲的就是中餐厨师用油的技术,日本人做这种节目还是非常细致。

家园 在国外的中餐很多都是忽悠

翻来覆去就是染苏丹红的“古老肉”,撒大把味精再加酱油乱炒的“扬州炒饭”或者是炒面,挂上厚厚一层糖汁儿的柠檬鸡球,水煮过的菜花西兰花再浇上酱油大蒜勾芡的汁儿……看一眼胃口就倒掉了。

本五现在上班带饭,自家吃的舒服不说,顺便宣扬一下正宗中餐“家常菜”。

家园 同志啊! 同是天涯受苦人啊!

本来本人呢 手艺还算凑合,一些不讲究的狐朋狗友吃了也是一致的捧场子叫好,自从遇了个叼嘴的老公啊 我的苦日子算是来了 现在我的厨艺是被培养的越来越专业了。可是我这位老公的嘴可是越来越不满足了,恨不得我报了新东方那个学厨师去了 唉 顺便说一句 厨师的技术是怎么培训出来的 ——是被叼嘴的美食家培训出来的! 还有一结论 分享下 凡是嘴馋的和嘴叼的 必有成为好厨的潜质! 当然我也很龟毛 在吃的方面 自我检讨下,省得lg看到拍我砖。

家园 问题是大多数鬼子就认这些玩意儿

他们就把这些当正经中餐了。

家园 没的说,送花先
家园 赞!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